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2008年盛夏吉林省两次暴雨天气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及加密站资料、T213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对2008年7月15—16日和7月31日-8月1日吉林省两次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产生这两次暴雨(以下简称第一场和第二场暴雨)的天气系统特征、大气垂直稳定度和对流有效位能,产生暴雨的水汽条件和动力触发机制,给出了产生两次暴雨的卫星云图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场暴雨是受副高后部的华北气旋东北上影响;第二场暴雨是受“凤凰”台风登陆减弱,其水汽北上与西风槽、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共同作用产生的。  相似文献   

3.
2013年8月12-14日,黑龙江省伊春市出现区域性暴雨过程。此次降水过程是受地面低压中心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发展加深并略向北抬,以及配合高空低涡盘旋黑龙江省西部上空的影响,且伴有高低空急流输送。通过实况天气图观察发现,此次过程副高一直位于我国华南沿海地区,从海上输送充足的水汽并配合急流输送的位置以及地面暖锋影响是导致此次过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黄阁 《辽宁气象》2002,(3):11-13
针对2001年8月初辽宁出现的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从大尺度环流背景、水汽条件、急流、气旋云系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时整层大气饱和程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暴雨的产生与500hPa副高位置、高低空急流及中尺度系统的演变、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卫星云图产品,对2011年7月31日黑龙江省西部暴雨天气成因进行诊断分析。讨论了产生暴雨的天气系统特征,大气不稳定条件及产生暴雨的水汽条件和动力触发机制。结果表明:暴雨是由低涡、低涡槽前暖湿气流与冷空气的共同影响产生的。低层强盛的偏南气流建立起水汽通道,将水汽源源不断地向暴雨区输送。低层增温增湿使得大气层结不稳定。低层较强的西北气流与强盛的东南暖湿气流汇合,产生强切变,辐合上升运动增强,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有利于不稳定能量释放。高层辐散与低层辐合相配合,有利于上升运动发展和维持。地面中尺度低压和中尺度辐合线为中尺度云团的发展和维持提供了条件;中尺度云团在暴雨区旋转停留近21 h,这是暴雨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针对 2001年8月初辽宁出现的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 ,从大尺度环流背景、水汽条件、急流、气旋云系等进行了综合分析 ,并对整层大气饱和程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 ,暴雨的产生与 500hPa副高位置、高低空急流及中尺度系统的演变、发展密切相关暴雨过程分析;天气形势;水汽条件;高低空急流;综合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2004年8月3日大连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常规天气图资料,并借助地面自动站和多普勒雷达等资料,综合分析了2004年8月3日大连地区出现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场,高、低空急流在大连地区的耦合,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能量的同时,华北北部强度适宜的冷空气的侵入,直接导致垂直上升运动加强。强高空辐散场与低层辐合中心叠置,高层正涡度不断向下输送,导致地面低值系统发展加强,是产生大范围强降水天气的主要原因。同时,垂直运动的发展,促使中γ尺度气旋的活跃活动使得暴雨过程中的降水强度得到显著加强,也是暴雨强度增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探测、地面加密观测、NCEP 1°×1°的6小时资料和卫星、雷达等资料对2008年7月22日重庆地区暴雨进行了天气动力学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是在比较有利的天气背景条件下产生的,造成强降水的雨团在时空尺度上具有中尺度系统的特征,不断移入的对流回波是降水的直接制造者,西南涡及切变线为降水发生提供了有利的触发条件,低空南风急流的激发了对流运动的产生,同时低空南风急流的维持为降水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来源.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单站总温度对2003年8月26日长治市区域性大暴雨进行了综合分析,找出了此次暴雨天气产生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物理量场在暴雨中的特征以及单站总温度在暴雨中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8月1—2日河南省区域性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水汽条件和垂直螺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这次暴雨是一次较为典型的西南涡东北移影响河南所造成的暴雨过程,500hPa高原槽东移,副热带高压减退之后又增强,中低层西南涡沿切变线东北移出,河南处于涡前的西南低空急流出口区前方及前方左侧,具备了区域性暴雨产生的动力与水汽条件。在本次暴雨过程中,700hPa水汽通量变化对强降水落区有很好的指示作用:豫西南的暴雨区位于水汽通量大值中心附近和前端水汽通量等值线密集带内,豫中东部的暴雨区位于水汽通量大值中心北部水汽通量等值线密集带内、大值中心运动方向的左侧。水汽通量散度场上,850hPa水汽通量散度的变化与暴雨的开始时段和强度有很好的对应:水汽通量散度转为辐合、辐合层增厚为强降水开始的标志,辐合量突然增大标志着降水强度增大。700hPa垂直螺旋度的迅速增强与强降水发生时段有较好的对应,强降水产生在垂直螺旋度大值轴的东南侧。  相似文献   

11.
利用数值预报、常规天气图、各种物理量场、卫星云图、E(Energy)指数等对2007年9月18-20日一场历史罕见的区域性秋季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该过程是在西风槽、副热带高压边缘的暖湿气流和13号台风韦怕减弱后的低气压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欧洲中心数值预报在预报西太平洋副高位置上明显优于T213数值预报;T213、日本和德国三家预报的降水中心位置均有一定的偏差,中心量级偏大,但对强降水出现的时间和落区预报都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E指数作为一个反映降水强弱和落区的辅助工具,对本次降水过程做出了准确预报。  相似文献   

12.
2010年7月16~18日巴中市持续性暴雨天气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利用NECP时间间隔为6h的1°X 1°再分析资料来分析2010年7月16~18日发生在巴中市持续性暴雨的成因及特点。通过分析发现副热带高压和台风"康森"对低值系统起了阻塞作用,低空急流和西南低涡是本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水汽通量散度、湿层厚度、垂直速度、低层涡度和假相当位温等物理因子在此次暴雨过程中表现的很明显,是预报持续性暴雨的很好手段。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2019年8月20—21日东北冷涡引发的大范围暴雨天气成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呼伦贝尔市大范围暴雨以稳定性降水为主、对流性降水为辅,表现为小时雨强不大,但持续时间长;暴雨区有较深厚的上升运动但强度较弱,强降雨区与强烈的上升运动区并不重合;降雨期间虽然有持续的低空急流向降雨区输送水汽和能量,但是850 h Pa比湿大部分时间维持在本地暴雨阈值10 g·kg-1以下;由于暖湿空气强、冷空气弱,所以对流有效位能小,对流强度弱;大兴安岭山脉迫使东南暖湿气流强迫抬升,对降雨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辽宁2008年3场暴雨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1.0°×1.0°NCEP再分析资料,针对辽宁2008年夏季三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在天气学分析的基础上,对低空急流、水汽场和能量锋相互作用产生暴雨的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低空急流对水汽和能量的输送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所需要的大量水汽,另一方面又使得暴雨区低层大气增湿增暖,从而引起对流不稳定加强及垂直上升运动强烈,为暴雨的发生提供大量的不稳定能量。低空急流、纬向剖面上的宽且厚湿柱和能量锋的位置、强度与辽宁强降水的等级和落区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16.
一次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0年7月11—12日南京市江宁全区普降暴雨到大暴雨。本文利用M3、NCEP/NCAR全球资料同化系统再分析等资料(1°×1°)应用环境分析、物理量场诊断,对产生这次暴雨的形势背景、低空急流、水汽输送、垂直运动、中小尺度系统和强对流云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有利的环流背景条件下,中小尺度系统发生发展和演变是这次暴雨产生的直接原因;低空急流为这次暴雨提供了大量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中低空切变两侧的水平风场切变不仅为暴雨产生提供了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同时对水汽的水平辐合和垂直输送非常有利;强对流云团的生成、移动与强降水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物理量场资料、卫星云图、大气监测自动站等资料,对2008年7月23-24日出现在山东中东部的暴雨天气过程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天气过程是副高边缘的西南暖湿气流、西南涡和地面倒槽共同影响造成的;副高在暴雨预报中非常关键,副高的强弱影响暴雨的落区;低空急流向暴雨区源源不断地输送水汽,为强对流的发展积累了不稳定能量;850 hPa θse的水平变化、能量锋区和6 h降水区分布关系密切,高层引导气流对低层的引导作用较大,加强对500 hPa形势场的维持和变化分析,有利于准确预报低层影响系统的发展和变化;本次过程降水存在明显的中尺度降水特征,地面辐合中心和辐合线为强降水发展提供了启动机制,强降雨中心位于地面辐合中心、辐合线附近.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初南疆持续性降雪天气过程水汽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俊岚  刘勇达  杨柳  罗继 《气象》2009,35(11):55-63
应用2008年NCEP/NCAR全球再分析逐日网格点资料(2.5°×2.5°)和1970-2008年1-2月南疆29个气象站的日降雪量资料,分析了2008年初南疆盆地持续性降雪天气的大气环流形势演变、水汽源地、水汽输送以及低空急流对水汽输送和集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可降水量场与水汽通量矢量场的分布不一致,水汽源地中以北海的水汽输送贡献最大;水汽输送通过西方和东方输送路径、在中层和中低层进行,西方和东方路径均在青藏高原西侧转为西南气流的水汽输送带,700hPa上的水汽输送较500hPa上强;低空西北和西南急流的建立和维持,对水汽长距离的输送至南疆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1995年6月30日至7月2日我省的一次由于低涡的发生发展引起的连续性暴雨。分析表明,产生连续性暴雨所需要水汽主要由低空急流的持续输送提供;北方弱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的交绥激发了暴雨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1996年我省首次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主要影响系统及物理量场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本次暴雨过程是冷空气南下的过程中,遇到西南气流加强,锋面逐渐在武夷山脉一带静止,雨区停滞在我省中部、南部地区而造成的。当冷空气补充南下以后,静止锋和切变线形势才被破坏。另外,雨势的再度加强与西南气流加强、冷空气补充南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