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地震地质工作在地震安全性评价中已得到充分应用,但也存在着没有统一标志、断层分段活动性重视不够等一些问题,提出了地震安全性评价中地震地质工作的主攻方向及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应用耿马县城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及现场地震地质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通过地质因素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的计算研究,对耿马县城的地震地质环境进行了分区。其结果与耿马7.2级地震时耿马县城的地表及建筑物破坏强度有较好的相关性。以此为依据,对耿马县城的地震地质灾害产生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我国早期的现代地震学研究,曾孕育于现代地质学中。用现代科学观点,最早调查研究现场大地震的年代,可追溯到1913年云南峨山7级地震考察。地震台站监测工作,是从1923年地质调查所派李善邦先生前去日本东京学习测震,并于1930年在北京西山郊区建造鹫峰地震观测台开始。最早的地震目录是1913年由上海黄司铎编的“法文中国地震表”。1921年翁文灏先生发表的“甘肃地震考”,首次将史料中的地震情形描述与罗西一福来氏烈度表加以对照,来确定地震烈度,从而提供了更详细、确切的“甘肃地震表”。1922年翁文灏在布鲁塞尔国际地质大会上宣读的“中国地质构造对于产生地震的影响”论文,曾引起与会者极大兴趣与关注,是最早论述我国地震地质和地震区域划分的文献。  相似文献   

4.
为快速了解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建筑物破坏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合理投入救灾所需人、财、物,便于领导决策和指挥,提出震后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快速预估方法。依据地震发生的基本参数、地震地质条件等预估灾害范围、建筑物破坏程度、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情况,给出地震发生早期影响尺度的快速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5.
陈保华  吴淑英 《内陆地震》1998,12(4):381-384
地震目录是地震学中最基础的资料,具有丰富的地震信息,它不仅被用于地球内部构造和地震地质的研究,在地震活动性研究、地震预报研究、地震危险性分析和震害损失预测研究中也被广泛使用。同时地震目录还是编制地震烈度区划图的主要信息源及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土开发的重要基础资料。因此,编制地震目录受到地震科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1 新疆地震目录点析新疆是我国多震省区,地震强度大,频度高,地震信息丰富。自1970年新疆组建地震机构以来,在地震目录的编制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先后编撰出版了下列地震目录。(1)《地震…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实地调查,详细研究了彭水水利枢纽工程区的地震地质特征,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并以库区实际断裂构造为模型,通过光弹模拟实验,分析了库区的构造应力场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地震地质类比原则,对比分析了库区不同地段的诱震条件,对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评价,为工程部门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7.
地震成藏学是随着地震勘探技术和油气成藏理论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现阶段油气勘探实践需要而提出的一门交叉学科.其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先进地震技术解决油气动态成藏问题,促使油气成藏从二维、静态向三维、动态方向发展.本文在石油地震地质学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地震研究方法和油气成藏学理论最新动态,通过基本原理、学科特点等的综合分析,重新定义了地震成藏学的概念,厘定了地震成藏学研究思路、核心内容与技术方法体系.认为地震成藏学是在油气成藏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地震信息和先进地震技术对油气成藏的静态地质要素、动态地质过程和油气藏空间分布进行研究,最终实现动态成藏建模的一门科学.认为地震成藏学大致包括四方面研究内容:1)静态成藏要素地震地质研究,2)动态成藏过程地震地质研究,3)油气藏空间分布地震地质综合预测和4)油气成藏地震地质综合评价及建模研究.其中,后三者将成为该学科研究核心和今后攻关主要方向.本文针对地震成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按照勘探区地质认识程度的不同,分别提出了基于烃源岩地震预测技术、成藏动力地震预测技术、油气输导体系地震预测技术和油气成藏地震演化剖面综合分析等关键技术的地震成藏学解析技术和基于岩石物理模拟、流体置换等地震成藏单元随机模拟技术.  相似文献   

8.
华南沿海沉积盆地的新构造运动及其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伟光 《华南地震》1995,15(2):55-61
华南沿海大多数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属于断陷盆地,分析这类盆地的演化发育可以将其划分为完成型、继承型和新生型三类,它们的新构造运动特征,尤其是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性有明显差异。通过地质地貌方法初步估算了三类盆地的垂直构造运动的速率,在进行对比后认为,其构造运动的强度与地震活动有密切关系。指出三类盆地主要分布地区的两条地质界线对划分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可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致密砂岩油气藏在当前油气勘探开中占有重要地位.地震地质综合研究是此类油气藏勘探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致密砂岩油气藏地表条件复杂,导致地震资料品质较差.油气藏岩性致密、低孔、低渗的地质特征导致地球物理异常微弱.这两个不利条件给地震地质综合研究造成了较大的困难.结合致密砂岩油气藏地震地质研究工作实践,本文对地震资料特殊处理、储层和特殊地质体地震预测与描述的关键技术进展及应用效果进行了阐述.面对黄土塬、山地等复杂地表采集条件和致密砂岩储层等特殊地质体地震地质研究的需要,介绍了高精度静校正、叠前多域去噪、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小波变换提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及在鄂尔多斯盆地一些探区的应用情况.围绕致密储层等特殊地质体的地震预测与描述需求,着重介绍了致密砂泥岩地层岩石物理分析、煤系等特殊地层的地震属性分析与优化、致密碎屑岩储层反演、叠前地震资料流体检测、致密储层裂缝发育带地震预测和储层综合建模等关键技术在部尔多斯及川西探区实际应用中面临的具体问题、改进对策和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汶川MS8.0地震科学考察数据库存储了大量的野外调查数据,主要包括野外地质观测点、地表破裂带、震区第四纪断层的展布及其活动性地质观测点、古地震探槽、断错地貌测量等数据,以及搜集来的地层数据、汶川地震及其余震、重新定位余震、历史强震等数据。文中利用ArcGis将这些野外数据进行了录入、编辑、分析和制图输出,初步构建了一个包含基础地震地质信息的汶川地震科学考察数据库,实现了数据的空间位置和属性特征的综合管理,可根据需要对相关专题的数据进行查询、分析和处理,并绘制了汶川地震构造图及地表破裂分布图,为灾后重建避让带的确定提供了依据,为进一步构建汶川地震地理信息系统奠定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地质统计学提供了多种能令人满意地用于解决地质问题的估算和模拟技术。在这种意义上,条件地质统计模拟用于计算一个地震序列中一个震级小于或等于确定震级的地震的发生概率,如果知道一特定时刻之前发生的地震之间存在的结构关系,那么就能计算从一特定时刻起下一个最可能发生的地震的能量。  相似文献   

12.
1.前言兰州地区地质构造复杂,且大部地区为黄土覆盖,因此虽然以往做了不少地震地质工作,但对该区的地震构造条件的认识尚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本文试图根据卫星影象的解译结果,分析兰州及其邻近地区活动断裂的展布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为该区地震危险性的研究及地震预报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3.
微山湖湖区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十分复杂,芦苇丛生,三维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采用自行研制的钻井平台加套管护壁的成孔工艺,沼泽检波器加上加长尾椎,提高了检波器的耦合效果,获取了高信噪比的三维地震数据。资料解释应用了三维可视化、相干数据体、地震属性技术进行三维构造精细化解释,明显提高了地震解释识别地下小地质构造及地震异常体的能力,它完善和发展了三维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扩大了地震勘探的应用范围,为解决煤矿开采阶段所遇到的构造、煤层等地质问题提供了一种综合应用的解释方法,在湖区的勘探开发中,取得了明显的地震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地震准属性是一类具有明确地质含义的一般属性的复合体,一般是针对具体的地质目标,将多个常规属性综合后衍生出的一种新的属性参数.在地震勘探目标日益复杂,精度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具有天然地质背景的地震准属性分析技术值得大力发展和应用.本文回顾了最近十多年来地震准属性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地震属性与地质特征相联系的各种地震准属性生成的衍生算法,探讨了地震准属性今后的研究方向,即开发出统一的地震准属性分析框架,以此来推动更加有效的地震属性与地质目标相直接联系的算法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湖北浠水核电初可研阶段地震地质专题中涉及1634年3月30日罗田51/2级地震,我国3个主要的地震目录<中国历史强震目录>(1995年),<中国地震目录>(1971年,中央地震工作小组办公室编)和<中国地震目录>(1960年,李善邦)对这个地震记载的震中参数有差异(表1 ,为了工程的需要,我们对这个地震参数重新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6.
汪梦甫 《华南地震》1990,10(1):72-78
本文分析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地震工作者对岳阳市及其邻区(简称工作区)的地震地质及地震活动特征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划定潜在震源区,估计各潜在震源区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利用工作区11次历史地震等震线资料,统计得到了工作区的烈度衰减关系,利用工作区的烈度衰减关系和美国西部烈度与地震动衰减关系转化得到了工作区的地震动衰减关系。最后计算得到了岳阳市相同概率水平的烈度、加速度、反应谱。  相似文献   

17.
雷姚Ji 《内陆地震》1989,3(1):60-62
在研究板内或板间地震中,进行地表直接观测的构造地貌法,是地震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工具。我们据此求取近代区域应力场和断层运动速率等参数。 我国地震地质工作在广阔区域内试验性地将国外(主要是美国)关于断崖一年龄关系的研究方法(R.E.Wallase,1970;T.C.Hanks 1984)引进,并普遍重视了河谷动态与时间关系的应用。使得近代地质工作定量化研究有了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8.
新生地震破裂带的识别类型划分及其地震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向宏发  张晚霞 《中国地震》1999,15(3):257-267
地质研究表明:地表地质,地貌,深部地球物理场和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等可作为鉴别新生地震破裂带的主要地震地质标志。地质和实验的研究还揭示,新生地震破裂带按其形成和破裂过程可分为预破裂-孤立型,准破裂-断续型和大破裂-贯通型3类。  相似文献   

19.
《地震地质》1980,2(3):38
本图由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主编、地图出版社出版。本图是在国家地震局全国地震烈度区划编图组汇编的有关图件的基础上,广泛应用了我国各部门近年来的最新资料编制的。它是我国第一张公开发表的地震构造图,并被推荐参加第26届国际地质大会图书展览。图件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地震地质和地震活动性的基本特征,图中表示了新生代以来不同时代的活动断裂及其性质、盆地及其内部结构和沉积厚度、岩浆和火山活动以及M≥4.7级的破坏性地震震中。对M≥6级的地震均标明了震级和发震日期。台湾及其东部海域只表示了M≥6级的地震。该图附有说明书和6级以上地震目录  相似文献   

20.
哈尔滨市主要断裂未来地震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哈尔滨市目标区内主要断裂断错地表的最新活动时代为第四纪早期,晚更新世以来无断错地表的活动迹象。通过对城市活动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价的技术思路、哈尔滨市工作区的地震地质环境与潜在震源区划分、目标区主要断裂活动特征的综合分析,确定了目标区内3条主要断裂未来可能发生地震的最大震级,并以兴安-东蒙活动地块与工作区作为分析的两种范围尺度,在适当调整工程地震学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综合估算了目标区和目标区内单条断裂未来100年的发震概率。结果表明:哈尔滨市目标区主要断裂未来发生4.0级上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极小,可能地震的最大震级为MS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