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每日新闻》1980年9月29日第12版“大地震警报时代的开始”的专栏登载一篇题为《前兆现象多而无规律性》的文章,摘译如下:在大地震到来之前一定会伴随着某种前兆现象。因此人们认为"地震能够提前预报"。现在中国根据观测到的前兆现象成功地预报过地震。  相似文献   

2.
美《纽约时报》1980年11月16日报道了美地震学家布雷迪和斯彭斯预报南美将发生大震的消息(本刊1981年第2期以《两名美国科学家预报秘鲁和智利1981年8月将发生大地震》为题作了译载),美国地震预报评定委员会应秘鲁政府的请求,对此进行了审议,1981年1月27日发表声明予以否决。现将该声明译载如下:  相似文献   

3.
《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汇刊》(ES)1978年1月第59卷1期载文报道了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研究室于1976年在丹佛大学召开主题为“地震灾害减轻的全球状况”的特别会议情况,会议着重探讨了全球性大地震的预报问题。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会议报告:进行中的全球范围地震预报》,是由斯彭斯(William Spence)和帕基泽(L.C.Pakiser)两人(均为该室成员,前者为会议召集人,后者为会议主席)合写的。文章分为《会议重点》、《应力降和地震大小》、《地震活动性的时—空图象》、《破裂理论和某些地震前兆》等章节,分别摘录介绍了与会地震学者的一些有关论述。摘译如下(文内原图均略):  相似文献   

4.
大地震预报研究的系统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地震预报研究开始得较晚(日本从1923年在东京大地震后就已开始了),但却在世界上第一个实现了七级以上大地震预报成功。以当时的技术、设备、仪器等条件与美、苏、日等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但为什么中国能率先突破大地震的预报呢?其原因一直为国内外大多数地震预报学家困惑不解。  相似文献   

5.
重新审订的缘由自作出东海地区将会发生大地震的预测之后 ,为有备无患 ,减轻自然灾害 ,1 978年制定了《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 (以下简称大震法 )。迄今仍在实施的大震法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准备预报大地震为前提 ;发布警戒宣言 ;制定对应措施。这个“对应措施”对社会的影响很大 ,后面将会谈到。地震的短期预报主要通过观测前兆现象来作出 ,可前兆现象的呈现方式因时间、地点而不同 ,既有复杂性的一面 ,又有不确定性的一面 ,所以可信度高的预报一般是很困难的。而当初制定大震法却是以“有可能准确作出 M 8东海地震的临震预…  相似文献   

6.
全球大地震及中国中强地震目录(1999年7~9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浩  孟玉梅 《地震》2000,20(1):111-114
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定期公布全球7级以上大地震和中国4级以上中强地震目录。地震参数取自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其中:发震时间为北京时(BJT);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了参考地区名,以供查阅时参考;震源深度33N表示该地震为通常意义上的浅源地震;震级Ms为面波震级,ML为近震震级,MW为矩震级(取自美国PDE报告)。全球大地震及中国中强地震目录(1999年7~9月)@冯浩$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北京100036 @孟玉梅$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北京100036…  相似文献   

7.
引言大地震具有明显的填空性,地震活动空区是大地震孕震过程中应力集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孕震区长期应力、应变的发展变化。费道托夫(1965)和艾伦(1965)在研究了太平洋板块边缘地震带的地震时空图像后,分别提出了地震活动空区的概念。此后,许多地震学者也对地震活动空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世界上许多国家根据地震活动空区对一些地震危险区作了长期预报。作为大地震的中、长期预报的重要指标之一,地震活动空区的物理机制是什么?怎  相似文献   

8.
赵洪声 《地震学报》1981,3(2):170-176
本文研究了云南省大地震前中高纬度西风带、副热带高压以及孟加拉湾低槽的活动.借助于统计试验,找到了经向环流指数的突变特征和相应的地面气压场的空间分布模型,从而给出了云南省大地震(M7)的一种短期预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据《朝日新闻》1979年5月6日和9日、7月24日、8月9日消息综合报道,日本地震预知连络会和国土厅汇总各方面的意见,通过“东海地区地震判定会”的讨论和判定认为,最近在日本的东海地区极有可能发生8级大地震。“东海地区地震判定会”是日本地震部门为准确预报东海地区大地震于最近成立的,会长是萩原尊礼。该判定会在预报东海地区大地震时期时,分几小时、几天到一周、不远的将来三个阶段,并讨论和判定地震预报的精度是否正确、是否一定程度的正确及是否可能正确。具体的地震警报发布程序和所需时间如下:  相似文献   

10.
前言 1976年松潘—平武7.2级地震,是我国预报比较成功的大地震之一。这次大地震尚有一些特点,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 首先,这次大地震不是发生在规模较大的龙门山断裂带上,而是发生在地表断裂规模较小或不甚清楚的虎牙断裂上(图1)。这一地震地质现象该如何解释?  相似文献   

11.
“如果明天,我国某地发生10年前唐山那样的大地震,能不能作出准确的预报?”这是一个假设,但是我相信,这也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记者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访了国家地震局,一连串发人深思的数字在国家地震局一间会议室里,分析预报中心第一研究室主任高旭给我念了一长串令人震惊的数字.“从1977年到1985年,全世界发生了155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加上今年上半年的5次(也是7级以上),9年中共160次.不过,迄今没有一个国家的地震部门作出过短临预报.”所谓短临预报,是指对几个月内(短期)和几天内(临震)发生的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作出的预报.显然,对于防震来说,短临预报是至关重要的.接着,他谈起我国近几年的地震情  相似文献   

12.
由梅世蓉、冯德益、张国民、朱岳清、高旭、张肇诚撰写的《中国地震预报概论》已于今年6月由地震出版社出版发行。它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地震预报理率基础及预测预报方法的专著,也是我国20多年来地震预测预报工作的科学总结。全书共分五篇,约80万字。第一篇,绪论。以邢台、海城、唐山、松潘大地震及80年代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进  相似文献   

13.
美苏的科学家们说,他们利用推导出的一种数学公式已接近预报强地震,该公式推导出20次大地震中的16次地震前的某些地震图像。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地球物理学教授诺波夫说:“这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向预报大地震迈进了一步。”诺波夫也是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此项研究的作者之一。这个新方法还未被用来预报地震,而科学家们也不能用此方法预报地震发生的精确时间和地点。但是诺波夫说,此方法能使科学家们作出更多的一般地震预报,如预报说,一广大地区的某地3年内很可能发生一次强烈地震。这对目前科学家们的能力来说,可以说是一个进展。现在科学家们基本上局限于作出长期预测。如美国地质调查局1988年7月预报,在30年内,加州南部圣安德烈斯断层发生一次里氏  相似文献   

14.
一、未被指定为防灾对策加强地区的东京、横滨和川崎虽然根据大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东京未被定为东海大地震防灾对策的加强观测区,但也于1981年的防灾日(9月1日)在新宿站西口附近和其它地区假定发布了大地震的警戒宣言,举行了大规模的演习。看了有关这次演习的电视报道,想写点自己对大地震预报情报处理方法的感受。1978年制定的大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的根据是以下两种认识,其一是以骏河湾海槽为震源的东海大地震的发生日趋接近;其二是已经  相似文献   

15.
应广大读者要求 ,我们定期公布全球 7级以上大地震和中国 4级以上地震目录。地震参数取自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其中 :发震时间为北京时 ( BJT) ;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了参考地区名 ,以供查阅时参考 ;震源深度 3 3 N表示该地震为通常意义上的浅源地震 ;震级 MS为面波震级 ,ML为近震震级 ,MW为矩震级 (取自美国 PDE报告 )。表 1 世界地震目录 ( 2 0 0 2年 1~ 3月 ,M≥ 7.0 )编号 发震时间 月 -日 -时 :分 :秒 震中位置 φ/(°)    λ/(°) 深度/km震 级  …  相似文献   

16.
现今 ,人们把地震预报与防灾对策比喻成汽车两侧的轮子。自 1 96 2年《日本的地震预报现状及推进计划》草案发表后 ,美国、前苏联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中国 1 975年海城大地震的成功预报震惊了整个世界。在地震预报由研究阶段迈入实用阶段的时候 ,日本颁布了“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 (大震法 ,1 978) ,这是以预报为前提 ,首次将灾害对策立为国家的法律。但是 ,由于 1 992年虽已作出警报但却以失败告终的美国加州帕克菲尔德地震 ,以及 1 995年兵库县南部地震没能作出临震预报这 2个失败的例子 ,使人们误以为地震预报研究确确实实到…  相似文献   

17.
冯浩  孟玉梅 《地震》2001,21(2):109-111
应广大读者要求 ,我们定期公布全球 7级以上大地震和中国 4级以上中强地震目录。地震参数取自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其中 :发震时间为北京时 ( BJT) ;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了参考地区名 ,以供查阅时参考 ;震源深度 33N表示该地震为通常意义上的浅源地震 ;震级 MS为面波震级 ,ML 为近震震级 ,MW为矩震级 (取自美国 PDE报告 )。表 1 世界地震目录 (2 0 0 0年 1 0~ 1 2月 ,M≥ 7.0 )编号 发震时间 月 -日 -时 :分 :秒 震中位置 φ/ (°)    λ/ (°) 深度/ km…  相似文献   

18.
1985年,美国《地质评论》发表其所谓的“第一则官方所接受的将在美国国内发生的地震预报”.预报称,1993年前,帕克菲尔德地区蒙特雷城附近的圣安德烈斯断层沿线将发生里氏6级大地震.《地质评论》说,该地区过去每隔22年发生一次震级相似的地震.下次地震震级可能更高,也许会达到7级.  相似文献   

19.
本文指出大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是非常复杂的动力学过程,是时间不可倒逆的非线性过程。从其复发率来看,它不是周期的,而是准周期的。为了研究大地震发生的复杂性和探讨预报的可能性,本文提出几个新的物理量研究和探讨大地震孕育和发生的动态过程。相信这对加深地震成因过程的认识和对地震预报的探索可能具有重要意义。这些物理量是:(1)离散傅氏谱分析;(2)自相关函数;(3)分形与分维;(4)Lyapunov指数;(5)Kolmogorov熵和广义q阶动态熵;(6)概率和不变分布。  相似文献   

20.
应广大读者要求 ,我们定期公布全球 7级以上大地震和中国 4级以上中强地震目录。地震参数取自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其中 :发震时间为北京时 (BJT) ;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了参考地区名 ,以供查阅时参考 ;震源深度 3 3 N表示该地震为通常意义上的浅源地震 ;震级 MS为面波震级 ,ML 为近震震级 ,MW为矩震级 (取自美国 PDE报告 )。表 1 世界地震目录 ( 1 999年 1 0~ 1 2月 ,M≥ 7.0 )编号 发震时间 月 -日 -时 :分 :秒 震中位置 φ/ (°)    λ/ (°) 深度/ k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