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经贸形势已然回升 1996年台湾外贸进出口总值为2262亿美元,比上年(下同)增长5%。其中出口1195亿美元,增长6%;进口1067亿美元,增长3%,顺差108亿美元。1996年海峡两岸间的贸易增长缓慢,预计全年双边贸易额为184亿美  相似文献   

2.
1996年香港货物进出口整体表现疲弱。据香港贸易署统计,1996年香港对外贸易总额为34550亿港元,比上年增长5%。其中出口(含转口)贸易额为14100亿港元,进口为15450亿港元,贸易逆差达1350亿港元。 由于外贸的抑制作用,使得1996年香港港  相似文献   

3.
多因素动态生成系数法是目前集装箱吞吐量预测方法中最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的预测方法。该办法首先确定外贸年增长率预测外贸量,然后通过生成系数得到集装箱吞吐量预测值。然而,在进行中长期集装箱吞吐量预测时,未来外贸年增长率的确定经常缺乏依据,导致长期预测结果精度较差。论文通过利用逻辑斯蒂增长模型进行中长期经济增长预测,再利用经济增长与外贸量的回归分析进行外贸量预测来解决这一问题,最终完成了天津港2005~2020年集装箱吞吐量预测的任务。从原理和结果上看,逻辑斯蒂增长模型是更为适宜和先进的方法,可以用来改进多因素动态生成系数法,提高中长期集装箱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高洋 《海洋信息》1997,(11):23-23
1 海洋运输 韩国漫长的海岸线对其发展海上运输业十分有利。海上运输和港口在韩国出口贸易、经济和国防上起着战略作用。70年代后期,由于韩国政府实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政策,其外贸海运量平均每年以12.5%的速度增长。韩国的进出口货物总量已经从1970年的0.22亿吨增至1995年的4.04亿吨,增长幅度达18倍。韩国的海运公司也逐渐享誉世界,能够运输集装箱、  相似文献   

5.
90年代,由于世界经济和外贸商品结构的变化,采用集装箱运输的外贸货物日益增加。1990年世界集装箱海运量为2760万TEU,集装箱货物贸易额为11890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36%。航运权威部门预计,到2000年世界集装箱海运量可达3880~4370万TEU,集装箱货物贸易额可达16500~18500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34~38%。可见国际集装箱运输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而且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将日渐突出。  相似文献   

6.
香港是亚太地区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中心。由于香港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由港条件,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带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可以这么说,对外贸易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香港经济的未来。所以,展望1997年后的香港经济,不能不关注其外贸问题。(一)香港原是个传统的转口贸易商埠,70年代才发展为现代化的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中心。现在香港出口贸易居世界第八位,堪与贸易大国论高低。在这近百年的历史变迁中,对  相似文献   

7.
世界渔获量在1997年达到了创记录的1.156亿吨,比1995年的1.1291亿吨增加270万吨。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渔获量大幅度增加。其产量也继续居世界第一位。 1996年,中国的渔获量由上一年的2440万吨增加到2730万吨,其中养殖产量占50%以上。秘鲁的渔获量由890万吨增加到960万吨,智利由760万吨减少到690万吨,日本由680万吨减少到660万吨,美国由560万吨增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韩国经济坚挺带动了其海运兴旺。1994年韩国经济增长率达8.5%,海运货物增长近10%,航运公司由此而获得了良好的效益。但韩国海运界为了在1996年以后能够加入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海洋产业发展迅速,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巨大,各地区海洋经济差异显著。文章基于多部门经济模型,对1996—2015年我国三大海洋经济区的海洋产业结构变迁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能力进行研究,运用回归分析对海洋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贡献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1996—2005年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剧烈,2006—2015年趋于平稳。三大海洋经济区中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结构总体变动较大,长三角次之,珠三角最小。海洋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对海洋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推动作用,1996—2005年海洋第一产业贡献能力明显,2006—2015年海洋第三产业贡献能力最大,第二产业次之。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有力带动了各行各业对水运(海运)的需求增长。港口吞吐量的变化,是这种发展的最直接的反映。1993年我国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为9.5亿吨,比上年增长8.3%。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达2.5亿吨,比上年增长14%;集装箱吞吐量完成约306.8万TEU,比上年同期增长36%。  相似文献   

11.
当前,从世界区域经济发展过程来看,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和新的增长点正在东移,亚洲和环太平洋地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海内外有识之士一致认为,21世纪世界经济看好亚太,亚太经济看好东亚,东亚地区经济看好中国,而中国经济增长又集中在东南沿海。从中国宏观区域布局来看,中国经济空间结构沿长江经济带与沿海经济带相交分布,呈明显的“T”字型结构。而东海沿岸正处于“T”字型的南翼,是我国经济最开放、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看,21世纪又是海洋经济时代,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将直接  相似文献   

12.
郑金岩 《海洋信息》1997,(10):18-20
1 世界经济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平稳运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据经合组织预测,世界经济今年将增长4.5%,其中发达国家为3%,是近10年来的最高水平。发展中国家增势喜人,预计为6.5%。经济界普遍认为,世界经济增长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已经得到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肯定,但是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没有解决的问题。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粗放式增长逐渐结束,集约式增长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基于海洋产业,研究了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将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具体量化,分为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其次运用海洋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海洋经济增长效率,通过从海洋生产函数中剔除初级要素带来的海洋经济增长效率得出海洋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同时计算出海洋产业劳动和资本的生产效率;最后收集了1996—2015年全国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运用混合面板数据模型来研究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海洋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海洋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海洋经济增长具有正面影响,对于未来发展海洋经济提出了提高海洋产业技术来提高海洋产业结构优化,从而使得海洋经济发展走上集约式增长之路。  相似文献   

14.
郑岩 《海洋信息》1994,(6):17-18
70年代后期,由于韩国政府采取发展外向型经济,其外贸海运量平均每年以12.5%的速度增长。为了应付长期以来货运量急剧增长的需要,从1992年起韩国政府不断扩大对海运业和港口开发的投资。目前,韩国政府仍致力于改善港口设施,扩大港口吞吐能力;同时更新扩充集装箱船运力,使其集装箱运输渐入佳境。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1996—2011年中国11个沿海省、市、自治区三大海洋产业数据对中国沿海城市海洋产业进行时间、空间的分析,研究表明:1 1996—2011年中国沿海海洋产业总值总体呈上升趋势,海洋第一产业经历了2次增长,最高值出现在2005年,为4500亿元;海洋第二产业迅猛增长,2011年达到最高值21 600亿元;海洋第三产业总产值快速上升,2011年达到21 400亿元。2海洋产业总值最高的是广东,山东次之;最差的是广西,海南优之。3海洋第一产业最高值出现在山东,最低值出现在天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最高值都出现在广东,最低值都出现在广西。  相似文献   

16.
据FAO报道,1996年全世界的渔获量经最后核实,为1.159亿吨,而不是1997年公布的1.156亿吨,其中捕捞产量9 462.5万吨,包括755万吨淡水鱼产量。 FAO确认中国1996年的渔获量仍居世界首位,达1422万吨,以下依  相似文献   

17.
三、我国集装箱运输的国际地位及其在太平洋航运市场中的对策于1961年4月成立的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是我国主要的承运外贸货载的航运企业(暂不计我国台湾与香港的有关公司)。面对着世界航运业趋于集装箱化,中远公司已把发展集装箱运输放在远洋运输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中国加强了海洋经济的发展,目前,海洋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据国家海洋局局长严宏谟介绍,80年代以后,中国海洋经济年增长率为21%,大大超过了全国经济增长率。1993年主要海洋产业的产值超过900亿元。 近年来,由于人口增长、资源不足、环境恶化这3大问题日益深化,世界各沿海国开始将资源丰富的海洋看做新的发展空间,加速了海洋开发与利用,引发了以海洋资源开发为目  相似文献   

19.
1994年,舟山口岸外贸运输大幅度增长。全年累计完成143万吨,完成国家平衡计划的150%,比上年增长38.6%,再创舟山港对外开放以来最高水平。从1994年外贸运输完成情况看,主要有4个特点: 1 进口货种增多,货量增加 全年实际完成127万吨,为国家下达平衡计划的140.7%,比上年增长26%。主要货种有原油、成品油、矿砂和钢材等。岙山石油中转基地投产,使舟山口岸上半年的原油、成品  相似文献   

20.
产业结构决定贸易结构,产业升级对贸易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以中国三大海洋经济圈为研究对象,从产业基础、外贸规模、外贸竞争力、外贸结构和外贸效益5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物元模型测度三大海洋经济圈外贸高质量发展水平,通过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对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1-2019年中国三大海洋经济圈外贸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呈显著上升趋势,高质量发展平均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海洋经济圈、南部海洋经济圈、北部海洋经济圈;(2)三大海洋经济圈产业结构合理化提升效果明显,产业结构高级化变化较为缓慢。整体上南部和东部海洋经济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效果较优,北部经济圈近年出现下滑;(3)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三大海洋经济圈外贸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影响。现阶段产业结构合理化表现为单一门槛效应的非线性影响,对外贸高质量发展呈现“U”型影响关系,产业结构高级化门槛效应尚不明显。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扩大地区外贸发展规模、提高地区创新能力对促进三大海洋经济圈外贸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