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陕西潼关石英脉型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并首次用包体测温及包体成分分析结果结合显微镜下观察,对该石英脉型金矿圈岩热液蚀变演化机理进行研究尝试,成果客观的反映了该区围岩蚀变的主要特征。方法新颖,为今后研究围岩蚀变提出了新路子。 相似文献
2.
合成碲金矿及其热液蚀变实验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合成出了碲金矿 ,并对其进行了 2 0 0℃、80℃温度下不同 p H溶液中的蚀变实验。对碲金矿及蚀变产物分别进行了 X-射线粉晶衍射、矿相显微镜鉴定及电子探针和光电子能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在中性、偏酸性和碱性溶液的实验条件下碲金矿基本保持稳定 ,而在碱性稀溶液实验条件下可观测到少量含 Fe、 Te、 Au新相的生成及碲金矿表面氧化态碲的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干树金矿是河南熊耳山矿集区内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矿区的金矿体主要赋存在构造蚀变岩带内,且与多阶段的热液活动密切相关。深源的含金成矿流体沿深大断裂向上运移,在温度、压力控制下,在构造的有利部位与围岩发生交代作用,形成多种围岩蚀变和金矿化。其中,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绢英岩化、钾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围岩蚀变具有水平分带和垂直分带特征:从中心向两侧,蚀变依次为黄铁绢英岩化→石英绢云母化→钾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金品位呈逐步降低的分布规律;从地表向深部,则出现蚀变为褐铁矿化-高岭土化-硅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钾化-黄铁矿化-黄铁绢云岩化,金品位呈由低转高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治岭头金矿位于浙江省遂昌县,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座大型金矿床。该矿床围岩蚀变发育,类型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方解石化和菱锰矿化。从矿体到围岩可以划分为4个蚀变带:强硅化带、弱硅化-黄铁绢英岩化带、绢云母化带和绿泥石化带。沿矿体走向,蚀变强度整体上呈波动性变化,与矿体呈透镜状产出特征一致。硅化、黄铁矿化、菱锰矿化与金矿化关系最密切,而且这些蚀变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与硅化的变化趋势不同,且与矿化关系不密切。另外,矿区还发育方解石化,且强度较弱。金矿化及围岩蚀变均发育在古元古界八都群变质岩中,未进入上覆中生代火山岩盖层,证明治岭头金矿成矿作用与中生代火山活动无关。定量计算结果显示:蚀变过程中Al_2O_3、TiO_2、P_2O_5为惰性组分;SiO_2、CaO、MnO、Au、Ag、Cu、Pb、Zn等为明显带入组分;Fe_2O_3、FeO、MgO、K_2O、Na_2O、Ba、Sr等为明显带出组分。根据围岩蚀变和稳定同位素分析,推断治岭头金矿原始成矿热液流体应是富含Si、Ca、Mn、Au、Ag、Cu、Pb、Zn等组分的岩浆热液,后期有大气降水的加入。 相似文献
5.
6.
镇沅金矿田是云南省唯一超大型金矿。多期次成矿,矿床类型、蚀变种类复杂多样。形成时间基本同步,空间整体配置明显分带。伴随每一成矿阶段有相应的围岩蚀变,自然金、载金黄铁矿与近矿蚀变矿物在同一溶液中同时沉积。随着容矿主岩从内向外,从超基性岩、基性岩-云煌岩-中酸性斑岩、长英质岩渐次变化,表征矿床类型的主要围岩蚀变变化系列为:黄铁矿-碳酸盐化→黄铁矿-碳酸盐-绢云母化→硅化和黄铁-绢英岩蚀变,成因上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特别是花岗岩类斑岩岩浆在侵位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液态不混溶或液态分离演变,相继形成斑岩矿浆型、岩浆后期热液成因的斑岩型及以浊积岩为主岩的岩浆后期至岩浆期后热液型金矿体(床)和相应的热液蚀变,构成较复杂的热液蚀变及成矿系列。矿田内与花岗岩类斑岩有关的矿床的勘查程度尚浅,有扩大规模的较大远景。 相似文献
7.
张荞金矿是新近发现的金矿床。金矿形成经历了加里东期伸展滑覆及印支期的逆冲推覆阶段,就位于构造蚀变剪切带中药减质变玄武岩内。矿体走向NW,长15-40m,最长达395m,厚5m左右。矿石具典型的糜棱结构,浸染状、脉状、块状构造;金矿物呈细粒或微粒包体赋存于黄铁矿中,并以成矿中期的黄铁矿含Au最高(可达3-4×10-3)。含铬绢云母化、硅化、钾化、黄铁矿化为其主要依变,蚀变且具水平分带特征。 相似文献
8.
对花山花岗岩体中金矿的围岩蚀变特征和围岩蚀变与金矿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蚀变模式。含金的围岩蚀变主要是钾长石化、钠长石化、硅化和黄铁矿化,是寻找金矿体的蚀变标志,也是金矿体存在的重要特征。认为在豫西寻找金矿床,应拓展到花岗岩体中。 相似文献
9.
10.
北票地区金矿位于华北地台北缘燕辽成矿带,主要产出承德—北票岩石圈断裂、鸡冠山和生金皋断裂.区内出露较广的小塔子沟组片麻岩为主要赋矿地层.根据前人资料,结合野外、室内工作和对前人资料的分析,对该区金矿床的围岩矿物组成、蚀变特征及成矿条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碲化物型金矿在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中是属于研究较为薄弱的一种类型,本文对碲化物型金矿产出的地质背景、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和总结,然后指出了该类型金矿研究中尚待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并同时指出Te的地球化学异常可作为该类型金矿的有效的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安妥岭斑岩型钼矿床的地质、蚀变特征及蚀变分带研究入手,认为硅化和钾长石化岩石的钼含矿性最强,硅化和钾长石化与钼成矿关系密切.蚀变类型有:硅化、钾化、绢云母化、青磐岩化(绿泥石-绿帘石-碳酸盐化)、水黑云母化、黄铁矿化等,各种类型互相过渡,互相迭加,呈现了多期多阶段的蚀变特征.研究表明,围岩蚀变始终伴随着钼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东宁县金厂金矿围岩蚀变和成矿年代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厂金矿床位于黑龙江省东宁县境内,构造上位于显生宙兴蒙造山带东端,隶属松辽地块.由于缺乏精确可靠的成矿时代和深入的热液蚀变研究,导致前人对该矿床的类型存在不同认识.为深入认识该矿床的类型和形成时代,文章对矿区18#矿体的7个钻孔岩心进行了详细的热液蚀变矿物组合分带和成矿时代研究.结果表明,该矿体在水平方向上和垂向上均存在较为明显的蚀变分带现象;从底部到顶部分别发育钾长石化带、绢英岩化带和青磐岩化带.该分带现象与典型的斑岩型矿床的垂向蚀变分带特征一致,暗示该矿床应为斑岩型;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和花岗斑岩脉中的绢云母单颗粒Rb-Sr同位素测年结果分别为(107±5) Ma和(110±3 )Ma,表明成矿时代发生在110 Ma左右.这与花岗斑岩脉中锆石获得的(113±2)Ma 的U-Pb年龄一致,进一步支持该矿床类型为斑岩型金矿的结论.根据目前矿区矿体剥蚀情况来看,斑岩体尚未出露,深部仍有很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4.
15.
文章通过对西虎岭黄铁矿床围岩蚀变的研究认为,围岩蚀变大致可分为6种基本蚀变类型,5个蚀变阶段,3个蚀变带,各蚀变带以矿体为中心对称分布,各带之间呈渐变过渡关系,同时认为矿床成因类型属中低温热液充填型,并指出围岩蚀变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18.
弄如日金矿床围岩蚀变类型有黄铁矿化、绢云母化、雄黄化、钠长石化、硅化、碳酸盐化等,其中强硅化、黄铁矿化、雄(雌)黄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从断裂-岩脉中心向两侧围岩,蚀变强度由强转弱。矿床的形成主要与喜马拉雅期花岗斑岩的侵入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