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向21世纪的矿床学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翟裕生 《矿床地质》2001,20(1):10-14
文章简要回顾了百年来矿床学取得的重要进展,包括:(1)矿床成因分类的建立;(2)层控矿床研究与矿床多成因理论的兴起;(3)板块构造与区域成矿规律;(4)矿床模型;(5)型矿床研究;(6)海洋现代热液成矿作用的发现;(7)成矿演化的不可逆性与节律性等。针对21世纪中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矿床学研究出现了两个新趋势;(1)全球化;(2)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一体化。面临着三个主要研究领域;(1)成矿理论的推陈出新;(2)研究开发新型矿产资源,建立广义的矿产资源地质学;(3)建立绿色矿业体制所需的矿床学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成矿区(带)的划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成矿区(带)是区域成矿学的核心内容。当今以矿床成矿系列理论为中心的区域成矿学新理论的形成标志着地学各分支学科理论的相互融通,从更高层次上深化了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成矿区(带)的标定并和矿床成矿系列的研究相结合,开拓了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的新领域,已经成为当今区域成矿学研究的热点。已知矿床空间分布的集中性和据此提出的矿化集中区概念是圈定各级成矿区(带)的实际依据之一。成矿区(带)内对应的地质构造单元、成矿地质环境的类别和矿床的空间分布特征标志着成矿区(带)内部的物质结构、成矿作用特点和成矿作用的规律性。区域成矿学研究已经表明,成矿物质的巨量富集与成矿地质环境关系密切。从成矿地质环境和产出的矿床成矿系列入手及引入矿床成矿谱系的新概念,有可能揭示成矿区(带)内成矿地质环境的分异变迁对成矿元素巨量富集的控制作用和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过程,深化认识中国多旋回成矿作用的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3.
成矿系统与矿化网络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成矿系统研究体现了系统观和历史观的结合,是现代矿床学的一个发展趋势,本文简要总结了成矿系统及演化论的几个要点,即(1)按构造动力体制划分成矿系统大类;(2)我因耦合,临界转换的成矿作用机理;(3)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构成的矿化网络;(4)矿床形成-变化-保存的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矿化网络是在一个成矿系统中形成的诸类矿床和相关异常的时空分布和结构,它是成矿系统的具体内容的表达。对成矿系统的深入研究应从矿化网络入手,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1)各类矿床的发育程度;(3)各类矿床的空间关系;(3)各类矿床的时间关系;(4)各类矿床的成因联系;(5)各类矿床被改造的情况。这些都是矿床学和找矿预测研究的基础内容。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人类为可持续地求得更多的金属矿产资源,对金属矿床学及其成矿理论发展趋势与展望的研究,已成为当代地球科学界的热门课题,成矿新理论、新学说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如:动力矿床学、环境矿床学、模式矿床学、海底热液地幔柱大陆成矿学、区域矿床学、隐伏矿床学、纳米矿床学,等等;有关矿床学及其成矿理论的著述日趋繁多,近年,国际科学理事会还制定了《未来地球计划》(Fature Earth,2013-2020),强调以动态地球为中心,将更有力地推动地球科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纳米科技与地学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对90年代出现的纳米科技的基本内容进行了简介,提出了应用纳米效应研究矿物学、矿物材料学及矿床学等的可行性,讨论了以纳米学为基础尚待研究的有关地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云南矿床的成矿系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罗君烈 《云南地质》1995,14(4):251-262
云南矿床的成矿系列罗君烈(云南省地质矿产厅)1矿床成矿系列对级别与次序的划分矿床成矿系列是我国程裕淇、陈毓川等著名地质学家提出的矿床学概念,它冲破了单个矿床、单一成因类型研究思路的束缚,拓宽到区域性的研究,是当代矿床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矿床学研究的前沿...  相似文献   

7.
成矿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矿学起源于大约100年前,在地学领域中已赢得了特定的地位。笔者将成矿学细分为经验成矿学、矿床成因论和应用成矿学,系统地论述了三者的关系及其发展简史,并展望了现代电子技术对成矿学研究方法的重大影响。对成矿学研究的现状和困难也做了一些分析。本文强调矿床实际资料的积累、加工、储存(信息库)和全球范围的交流。着重指出:细致描述和用图示记录目前开采矿床的重要性;用全部学识记录和处理岩石和(或)矿石样品的重要性以及利用多种文字的地区性文献(如野外报告或地质图)提供全球性资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浅谈寻找隐伏矿床的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正伟 《河南地质》1998,16(3):161-170
本文从地质勘查找矿角度,将未出露现代侵蚀面或被沉积物覆盖的矿床统称为隐伏矿床,寻找隐伏矿的理论和方法可分为:(1)地质分析(构造体系,地质建造,矿田构造,隐伏侵入体等);(2)矿床学理论(成因模式,找矿模型等);(3)数学地质(统计预测,综合信息,地质异常等)(4)地球化学找矿(构造地球化学,原生矿晕,次生矿晕,离子态分布模式);(5)地球物理找矿(层析成像,地电提取,物探填图等);(6)矿物学方  相似文献   

9.
熊小林  侯通  王小林 《地球科学》2022,47(8):2701-2713
实验矿床学是通过高温高压实验手段对成矿元素在矿物?熔体?流体体系的地球化学行为开展研究. 在揭示成矿的“源?运?聚?储”复杂过程中,它是反演和追踪成矿元素“运?聚”机制的重要手段,因而在精细刻画成矿过程,揭示关键控矿因素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实验矿床学是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为矿床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弥补了通过天然样品研究复杂成矿过程的不足,极大地推动了成矿理论的发展. 回顾了实验矿床学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讨论了相关的科学问题,提出未来应当重点关注两个方面:(1)加强实验平台建设,发展可视化在线观测实验技术;(2)聚焦以国家目标(如关键金属成矿)为导向的科学前沿研究.   相似文献   

10.
当代的矿床学界思想十分活跃,新成矿概念和模式的不断出现,开阔了矿床学家的思路,极大地丰富了矿床学理论。在矿床学新说林立的时期,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约翰·D·瑞奇(Johm D.Ridge)于1968和1976年先后发表两篇论文,即《矿石成因概念的变化及发展》(原载1968年《格拉顿—赛尔斯纪念文集》),和《北美地质学家所见的同生矿床概念的起源、发展和改变》(原载1977年出版的《层控矿床及层状矿床》第一卷第六章,1978年出版了该书的中译本)。1985年,这两篇内容衔接、体裁一致的论文,地质出版社以《成矿概念的变化和发展》的书名出版了中译本,译者是我国著名矿床学家张炳熹教授。  相似文献   

11.
矿床学的“进化论”池三川(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现代矿床学强调矿化在时间上的继承性(指某一元素在同一地质单元的不同发展时期,以不同形式相继成矿)和演化上的方向性(指矿化类型、组合上的变化)。将矿床(体)视为“活”的、运动的、与外界联系着的...  相似文献   

12.
矿床成矿系列(以下简称成矿系列)是矿床或矿床类型组合的自然分类,是矿床地质科学和矿产资源评价中研究成矿规律的成矿学理论之一。矿床在自然界并非单个(或孤立地)存在,它们靠成因联系,并相互依赖着构筑成矿床组合的自然体,赋存在与成矿作用相匹配的特定的地质构造单元中,构成一个矿床成矿系列。即:在一定的地质历史时期或构造运动阶段;在一定的地质构造单元及构造部位;与一定的地质成矿作用有关;形成一组具有成因联系的矿床组合自然体,称为矿床成矿系列(陈毓川等,2006)。特定的时间域是指一定的地质历史发展阶段内一个大地构造活动旋回(或相对独立的构造活动阶段);特定的空间域是指一定的地质构造单元,亦就是成矿的地质构造背景,一般相当于形成的三级构造单元(或跨越、或包含在老的构造单元内);特定的地质成矿作用是指特定的时、空域中发生的地质成矿作用,即岩浆成矿作用,沉积成矿作用(在水体中沉积成矿),变质成矿作用,表生成矿作用,与岩浆、变质成矿作用无关的流体成矿作用(陈毓川等,2015);并形成有成因联系的矿床组合的自然体。  相似文献   

13.
当代地球化学研究的某些新进展(Ⅰ)魏春生(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矿床地球化学,流体地球化学1矿床地球化学有关成矿理论研究的新突破(1)变质热液金矿床成矿理论的确立与完善:70年代后,世界范围内又掀起了新的“淘金热”,到80...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五台山—恒山地区脉状金矿成矿的地球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0 前 言(代序)该文集命名为“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表明它只是矿床学中一项较基础性的研究;把脉状金矿作为研究对象,则应属于金矿区域成矿学的范畴。展望21世纪,资源、环境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之本,因此矿床学所肩负的使命必将更加艰巨。虽然人类利用矿产资源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作为地质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床学到16世纪中叶才萌芽,19世纪才形成具有较完整理论的学科。如果说矿床学的基本任务是确定这种或那种矿床在地壳中的生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矿床的形成又非孤立和偶然的事件,它是一定地质构造背景和地质历史条件下…  相似文献   

15.
山西灵丘支家地热液隐爆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津  唐跃林 《地质与勘探》1993,29(11):16-22,28
本文从矿床学的角度,对支家地银(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及成矿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热液隐爆矿床概念以及与它有关的隐爆构造及引爆热液概念,认为该矿床是一种含矿热液通过隐爆作用而形成的银矿床,即热液隐爆银矿床。  相似文献   

16.
再论油气与金属(非金属)矿床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景廉 《铀矿地质》1997,13(1):13-18
本文根据近代Pb-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在油气研究领域的新成果,指出油气与金属(非金属)矿床的相互关系需重新审视。从卤水、火山作用对油气、金属(非金属)矿床分布的影响,认为造成油气与金属(非金属)矿床这种空间分布关系的主要原因,可能由于它们均源于深部物质,而不是上部地壳的矿源层、烃源层。深入进行这项研究,必将对矿床成因理论有新的突破,并将对矿床勘探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耗散结构理论与地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耗散结构理论,评述了该理论在矿物学、宕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和构造地质学中应用的新进展;闲明了该理论在地质学中应用时应注意的关健问题。  相似文献   

18.
原子探针层析技术(APT)是一种能够以亚纳米分辨率提供定量的三维元素和同位素分析的测试分析技术,具有极高的空间分辨率和低的检出限。虽然原子探针主要用于材料科学和半导体领域,但随着近年来在矿床研究中应用的不断增加,正逐渐成为矿床研究的有用手段。与传统的地质分析技术相比,原子探针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可以测量体积<0.0007μm3的矿物的元素组成,能够在纳米尺度上揭示矿物成分的复杂性,为理解地质演化过程提供全新的认识。本文在简述原子探针层析技术的基本原理、样品的选择和处理以及针尖样品制备的基础上,重点从成矿元素赋存状态、纳米尺度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组成三个方面阐述了原子探针在矿床研究中的代表性应用成果。迄今为止,原子探针在矿床学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成矿元素赋存状态的分析上,尤其是与金矿相关的黄铁矿或其他化学组成相对简单的矿物。而在纳米尺度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组成方面,原子探针应用成果虽不如前者丰富,但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全新认识,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原子探针在矿床学领域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如复杂质谱峰的标定、三维重建失真等。尽管如此,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原子探针将逐渐成为矿床研究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9.
矿床学研究的重要进展——向读者推荐新出版的《成矿系列研究》李继英(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武汉430074)翟裕生教授等人的新作《成矿系列研究》最近由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矿床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矿产分布规律和成因的学科;同时也是一...  相似文献   

20.
金矿资源量灰色建模预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灰色预测的理论,在给出了矿床定性预测-灰色关联分析预测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矿床资源量定量预测-灰色GM(1,1)拓扑预测法。理论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矿床的定量预测,为预测金矿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