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区防雷减灾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区防雷减灾工作在全国起步较早 ,自 2 0 0 0年以来 ,我区的防雷减灾工作有了显著的发展 ,部分盟市的防雷工作已在全区起到了带头作用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内蒙古自治区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办法》已于 2 0 0 2年 8月 1日在我区实施 ,这标志着我区防雷减灾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面对新的形势和我区的现实状况 ,就怎样加强我区防雷减灾工作 ,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一、建立健全防雷减灾工作法规、规章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内蒙古自治区气象条例》、《内蒙古自治区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  相似文献   

2.
石河子气象局转变观念,抓住机遇,依法开展防雷减灾工作,大力发展防雷产业。2004年石河子局重新组建防雷办,并成立了防雷中心。新组建的防雷办(防雷中心)下设防雷检测中心和工程公司,成为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确立了“以管理促检测,以检测促工程”的发展思路,立足管理,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场;联合执法,走融合发展之路。防雷减灾工作“管理—检测—工程”的界面比较清晰,内外部管理逐步规范,服务面进一步扩大,社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确立了“以管理促检测,以检测促工程”的发展思路防雷市场的组织管理和防雷装置的检测是《气象法》赋予气象部门…  相似文献   

3.
赵载全 《山东气象》2002,22(3):43-43,45
根据防雷科技产业工作的实践,总结分析了胶州市气象局通过改革创新,依托规范化和社会化,构筑新型社会防雷减灾管理体制,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具体做法,对防雷科技产业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广西从1990年起开展防雷减灾工作以来,经历了起步经营、调整探索、依法管理三个发展阶段,本文分析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广西防雷减灾机构、防雷减灾管理职能的变化、防雷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如何确保防雷事业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广西防雷产业十年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广西从1990年起开展防雷减灾工作以来,经历了起步经营、调整探索、依法管理三个发展阶段,本文分析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广西防雷减灾机构、防雷减灾管理职能的变化、防雷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如何确保防雷事业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大量调研、走访和讨论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基层防雷工作存在对防雷减灾工作形势分析不到位、认识不到位以及管理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从加快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雷减灾机制、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加强规范性文件建设、提高防雷减灾工作科技含量、促进防雷减灾规范化以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做好基层防雷工作的思路,介绍了基层防雷减灾工作实践的一些做法以及初步取得的一点成绩。  相似文献   

7.
做好雷电灾害防御工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赋予各级气象主管机构的职责之一。近年来 ,雷电所引起的自然灾害已引起湖北省各级人民政府以及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如 1 999年 3月 1 6日枣阳市发生了一起特大雷灾事故 ,并造成 3 0多人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为此 ,湖北省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全省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该《通知》要求公安、消防、保险、电力、邮电、广播电视、石油化工和城建等部门积极配合并支持气象部门做好防雷减灾工作。 2 0 0 0年 7月2 8日 ,湖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1 9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湖…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贵州省防雷减灾工作的发展现状和取得的成就,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及面临的形势,立足于当前防雷减灾工作发展的迫切需求,提出防雷减灾工作发展规划,力求通过现代防雷减灾业务体系的建设,推动防雷减灾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国气象局新一轮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精神,结合近10年来湖北省防雷减灾事业发展历程,介绍了全省雷电业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按照适应气象事业的发展和雷电业务轨道建设的需求,探讨了全省防雷体系内部运行机制整合调整的形式和具体内容;提出了依法拓展防雷工作领域的思路和对策;最后,对全省各级防雷中心进一步加强横向交流与合作的必要性和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我国防雷减灾工作的形势和任务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我国防雷减灾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及面临的一些问题,从而提出了新时期我国开展防雷减灾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月5~10日,部分省(区、市)气象局防雷工作管理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市召开。来自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代表共38人,代表们就各自在防雷工作中的体会、经验及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共同探讨如何发展防雷事业。会议由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产业处处长杨维林主持,新疆气象局副局长周恒出席了开幕式并做了讲话。会议首先由新疆气象防雷中心的代表介绍了新疆在防雷检测工作中的一些体会。新疆的防雷减灾工作经过了5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是与内地其它省区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防雷检测方面。他们认为,第一…  相似文献   

12.
探讨农村雷电灾害的成因及防雷减灾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总结了农村雷电灾害事故发生的现状;分析阐述了农民防雷科学知识贫乏、观念淡薄,防雷设施滞后,防雷管理不到位及雷电预警信息发布不畅等因素是导致农村雷电灾害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做好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四点对策是加强防雷知识宣传,创新管理模式,加快雷电预警信息发布和强化责任落实,对加强农村防雷减灾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今,气象部门的防雷减灾管理与服务工作,得到了社会公众和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防雷工作法制化体系的建立,使防雷管理、预警、检测、监审、工程、雷电灾害调查评估等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2007年8月,就如何规范开展县级防雷减灾工作,长春市气象局法规处深入县局进行了调研,发现在防雷工作迅速发展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王莽  潘步兵 《陕西气象》2015,(Z1):51-53
<正>近年来,防雷减灾社会管理法规体系不断健全,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防雷安全社会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防雷技术服务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较好地履行了防雷社会管理职能,防雷减灾工作成效显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进一步简政放权,对防雷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当前防雷社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措施应对防雷减灾工作的新挑战,促进防雷工作健康持续发展。1防雷社会管理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主要针对在B/S架构下防雷减灾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数据组织和关键问题等进行了介绍。提出了以区县为基础、上级可以查看下级的数据组织模式,以业务内网为基础,内外网同时访问的数据的访问与操作方式,实现对省市县3级防雷减灾信息的一体化管理。系统业务运行表明,能较好地规范全省防雷业务工作,能有效强化防雷工作的监管和管理,极大的提高了业务流转效率。  相似文献   

16.
依法履行防雷行政管理职责,规范化地开展防雷减灾行政执法和对防雷工程的审核、验收工作是关系到防雷减灾事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王小永 《陕西气象》2015,(Z1):58-59
《气象法》《陕西省气象条例》《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出台以来,汉中市防雷工作进入快速发展期,一年一个变化,一年一个台阶。在防雷工作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防雷管理缺失、技术服务不精细、市县防雷发展不平衡等等。1依法履行好管理职能依法管理就是按照法律法规对被管理单位从思想上,行为上实施科学的管理,从而确保被管理单位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所以管理工作是  相似文献   

18.
防雷减灾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王洪俊(临汾地区避雷检测中心041000)防雷减灾是气象技术支柱产业之一。如何发展这一产业,尽快适应国民经济建设需要,使防雷减灾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本文结合几年来避雷检测工作的实践,为扎实做好防雷系统的科技服务,谈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19.
咸阳市防雷中心成立于 2 0 0 1年 2月 ,2 0 0 1年防雷中心实现纯利润 2 2万元。 2 0 0 2年又有所增长。 2 0 0 3年防雷工作有了大发展 ,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健康发展时期 ,收入创历史最高水平。1 防雷工作的做法和体会1 .1 用政策环境将防雷产业引入良性循环轨道2 0 0 2年伊始 ,咸阳市防雷中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及《陕西省气象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 ,积极理顺管理渠道 ,为防雷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与咸阳市城乡建设规划局联合发文 (咸气发 ( 2 0 0 2 ) 2 4号 ) ,将防雷图纸设计审查工作列入“咸阳市施工设计图纸文…  相似文献   

20.
防雷减灾是气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共气象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更是促进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确保安全生产,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青海省防雷减灾工作逐步从实践总结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防雷减灾在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