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阿尔泰造山带早古生代TTG侵入岩石组合的确定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标准矿物分类系统进行TTG岩石组合鉴别,认为中阿尔泰地区存在早古生代中晚期(416~462 Ma)侵位的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组合(T1T2G1)及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岩组合(T1T2G2)。岩石具富镁、钙而贫碱特点,Rb,Th,La,Ce,Nd,Zr,Hf相对富集,Ba,Sr,P,Nb强烈亏损。(La/Yb)N比为4.61~5.69,轻稀土分馏程度较高,为板块碰撞前(俯冲期)花岗岩,并与外蒙古地区早古生代GG侵入岩浆构造带组合,构成指示洋壳俯冲方向的TTG-GG岩石组合岩浆带。  相似文献   

2.
对钦杭结合带西南段大瑶山东南缘的中晚侏罗世埃达克质花岗岩(165~153 Ma)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并探讨了埃达克质和TTG岩类的特征属性。岩石SiO2含量63.76%~72.13%,总体具高Al2O3(Al2O3≥15%)、低MgO (<3%),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正Eu异常或弱的负Eu异常,低Y (≤18×10-6)和Yb (≤1.9×10-6),高Sr (>300×10-6)和Sr/Y值(>20)等埃达克岩独特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分析认为,该侏罗纪埃达克质花岗岩形成于陆内伸展构造背景,为大陆板内加厚(隆起区)的下地壳底部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属大陆板内环境I型花岗岩。具有类似于低镁安山岩/闪长岩系列(LMA)和镁安山岩/闪长岩系列(MA)两种高压型TTG亚类的属性,为古俯冲增生带下地壳弧型岩石熔融的继承性特征,与中生代古太平洋俯冲板片熔融过程无关,属非俯冲成因的埃达克/TTG岩类。其空间上与大瑶山东南缘早古生代俯冲增生带高度重合,且与早古生代TTG侵入岩组合紧密相邻,提示它们可能源自于早古生代洋壳俯冲带或大陆边缘弧下地壳玄武质岩石的部分熔融,因而具有洋俯冲成因的特征属性。  相似文献   

3.
新疆阿尔泰早古生代造山带侵入岩占构造带面积50%以上,近年大量高精度SHRIMP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资料反映其构造属性为奥陶纪碰撞前序列和中志留-早泥盆世后碰撞序列.碰撞前序列岩石组合为(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序列,类似TTG组合,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峰值为450~ 465Ma.后碰撞由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及少量碱长花岗岩组成,属于广义的GG组合,同位素年龄峰值390~ 415Ma.前者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后者主要分布中北部,分布的极性显示俯冲带在南侧.而区域南侧的阿尔曼太蛇绿岩带同位素年龄与北阿尔泰奥陶纪碰撞前序列时代相同,本文推测该蛇绿岩带与北阿尔泰岩浆链带构成洋脊俯冲带模式;其间的南阿尔泰晚古生代增生带、额尔齐斯强变形带、北准噶尔晚古生代洋内弧带都是后来的上叠产物.  相似文献   

4.
天山早古生代花岗岩普遍发育片麻状构造或者发生糜棱岩化,主要是由于受到后来构造——变形热事件影响的结果.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天山早古生代花岗岩形成于380-490Ma,目前主要产出在具有元古代基底的中天山构造带中,在霍拉山一带也应该具有一定的规模.它们的岩石地球化学不显示活动大陆边缘花岗岩的特点,而是具有铝质A型花岗岩的特征.它们的形成可能与南天山洋南支的扩张过程有关,或者与早古生代的一次造山过程的晚期伸展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5.
喀腊大湾地区位于阿尔金山脉东北缘,当地早古生代时期构造环境复杂并且伴随剧烈的花岗质岩浆活动.通过对区域内早古生代中酸性侵入岩5个岩体(大平沟岩体、阿北银铅矿岩体、阿北岩体、4337北花岗岩体、喀腊大湾南岩体)的岩石学、岩相学、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早古生代区域重大构造事件和构造环境.南部的喀腊大湾南岩体表现低钾性质,其余4个岩体样本为中高钾钙碱性中酸性岩,并且有向高钾演变的趋势,铝饱和指数在1.0~1.1之间,数据统计和分析大部分样品具有I型花岗岩特征,少部分显示了I型向S型过渡的性质,代表了洋壳-陆壳活动性大陆边缘的环境.结合喀腊大湾周边地质背景,本地区应该是阿尔金古洋壳和塔里木地块南北向碰撞作用的火山岛弧区域.  相似文献   

6.
通过1∶25万瓦石峡幅和阿尔金山幅区域地质调查发现,阿尔金构造带西段发育有大量早古生代侵入岩,可划分为3条构造-岩浆岩带。岩石组合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北带塔特勒克布拉克花岗岩系列具同源岩浆演化特征,为碰撞造山阶段形成的产物;中带其昂里克浆混花岗岩组合和南带尖石山花岗岩系列显示不同原岩岩浆混合特点,是俯冲-消减阶段到碰撞阶段壳-幔相互作用产物,表明阿尔金构造带西段早古生代侵入岩类属造山型花岗岩,时代与阿尔金地区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时间可对比,是早古生代洋陆俯冲-碰撞的地质记录。说明塔里木和柴达木板块间在早古生代存在板块的汇聚碰撞,形成了该区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和广泛发育的加里东期造山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出露于小兴安岭西北部白石砬子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的研究,查明该地区存在一套由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少量闪长岩为组合的花岗岩,锆石U-Pb LA-ICP-MS测年分别获得(171.1±1.3)、(173.9±3.9)、(178.3±1.5)和(169.1±6.2)Ma的岩体侵位年龄,证明其形成于早—中侏罗世。通过岩石地球化学方法判别该花岗岩组合具有高Al_2O_3型T_1T_2G_1花岗岩特征,整体具有富硅、富铝,钠质,贫铁、镁、钛,属于偏铝质-弱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富集轻稀土,相对亏损重稀土,富集Rb、Ba、Th、U、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Eu具有轻微负异常的特点,与安第斯I型花岗岩具有相似性。其低Sr/Y值、(La/Yb)N值,弱或无负δEu异常等特征反映源区残留相矿物以角闪石、辉石为主,有少量斜长石,石榴石可能有少量残留。岩体露头有闪长质岩浆与英云(花岗)闪长质岩浆两种不完全机械混合的现象,反映可能存在两个以上的不同源区。另外,岩体不规则侵入元古宙地层(兴华渡口群和落马湖群)和岩浆中残留有大量早期捕获锆石,说明在岩浆上升侵位过程中与围岩发生同化混染作用。综合研究认为,该早—中侏罗世TTG岩浆形成与蒙古—鄂霍茨克洋的闭合作用密切相关,反映侏罗纪蒙古—鄂霍茨克洋存在向南侧微陆块的俯冲作用。  相似文献   

8.
西武夷地区早古生代浅色花岗岩的厘定及其造山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勇 《江西地质》2000,14(1):1-4
西武夷地区的付坊超单元是一套白云母/二云母花岗岩组合,岩性包括白云母/二云母花岗闪长岩和白云母/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年龄为472~446Ma。它是下生代华夏古陆向扬子板块爷冲、华夏板块内部武夷地块与罗霄地块接俣过程中形成的陆内俯冲花岗岩,两地块的接合部位-雩山接合带是一条陆内俯冲带。  相似文献   

9.
新疆巴里坤地区志留纪花岗岩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晓俊  张成立  李雷  赵娇 《地质科学》2013,48(4):1050-1068
准噶尔盆地东部巴里坤地区怪石山二长花岗岩体和县煤矿北花岗闪长岩体分别获得440.6±3.7 Ma和412.8±3.3 Ma的 LA-ICP-MS锆石U-Pb形成年龄,指示该区早志留世—早泥盆世一期重要的花岗岩浆活动。两岩体为准铝—弱过铝钙碱性及高钾钙碱性岩系,微量元素具有富集LILE、贫HFSE,亏损Nb、Ta、Ti、P以及Pb正异常的岛弧岩浆成因特征。其中,怪石山岩体高Si、富K,高Rb/Sr和Ga/Al比值、低K/Rb比值,强Eu负异常,代表其为岛弧演化较为成熟阶段岩浆演化的产物,县煤矿北二长花岗岩富Na、高Sr和Sr/Y比值,低Y和Yb,则指示其为岛弧演化晚期,洋盆俯冲消减闭合过程、岛弧区地壳增厚环境下部陆壳物质熔融的结果。此外,两个岩体正的锆石εHf(t)(+7.64~+13.86)和老于其形成年龄的Hf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1123~561 Ma)证明,它们主要源自新元古代晚期到早古生代早期的新生岛弧陆壳物质。  相似文献   

10.
对造山带中岩浆作用的研究可以为构造演化提供约束.兴蒙造山带中段乌兰敖包图一带出露一套早古生代早期的闪长质侵入岩(石英闪长岩和闪长岩),具有俯冲带型侵入岩的岩石组合和地球化学特征,标志着早古生代古亚洲洋的俯冲事件.通过锆石LA-MC-ICPMS U-Pb定年,在石英闪长岩和闪长岩中分别获得了474.0±1.8 Ma和487.8 ±1.9 Ma的年龄,属于晚寒武世-早奥陶世.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表明,乌兰敖包图侵入岩具有富集的Hf同位素组成,176Hf/177Hf范围为0.282 123~0.282 304,εHf(t)均为负值(两件样品的平均值分别为-10.84和-8.53),二阶段模式年龄为古元古代(范围为1 851~2 250 Ma),表明这套侵入岩源于古元古代中期再循环地壳物质.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石英闪长岩和闪长岩具有中等SiO2含量(56.52%~66.06%),较高的Na2O(2.60%~6.81%)、Al2O3(14.69%~18.35%)、CaO(0.57%~6.58%,平均值为3.97%)含量,低的K2O(0.73%~2.94%)、TFeO、MgO含量,Na2O/K2O比值较高(0.92~5.66,平均值为3.19);微量元素具有Rb、Ba、Th、U、Sr、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的富集以及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的亏损;稀土总量较低,轻稀土富集,具有较弱的Eu负异常(δEu范围为0.76~0.99).地球化学特征以及锆石Hf同位素组成表明,乌兰敖包图早古生代侵入岩在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背景之下,由古老地壳物质熔融形成的,代表了兴蒙造山带中段早古生代早期的俯冲事件,将兴蒙造山带中段早古生代北部岩浆岩带向东延伸,并且佐证了锡林浩特地区存在前寒武纪基底.   相似文献   

11.
桂东南灵山-藤县断裂带内基性侵入岩的演化背景,是认识钦杭结合带西南段构造演化的关键。本文采用LAICP-MS技术测得三门滩岩体角闪苏长岩和东胜岩体石英角闪苏长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30.0Ma±0.9Ma和236.5Ma±1.3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出低镁、富钛铁的特征;稀土含量低且变化大,∑REE(43~189)×10-6,δEu值0.79~1.63,以具Eu正异常为特征;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Th强烈富集,伴有Ce、P和Sm弱富集的"三隆起"特征,高场强元素(HFSE)Ta、Nb和Zr、Hf在弱富集的背景上显示为"谷"形,总体显示为大陆性火山弧钙碱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藤县基性侵入岩形成于中三叠世,属大陆性火山弧钙碱性玄武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弧环境,为桂东南地区印支期大陆边缘造山带的地质记录。  相似文献   

12.
西昆仑康西瓦西部早古生代侵入岩的岩浆混合作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三十里营房以北广泛发育早古生代侵入岩,据岩性可分为中基性、中酸性和酸性3类。中基性岩以辉石闪长岩为主,暗色矿物中常见辉石,斜长石多为中长石。中酸性岩以石英闪长岩为主,岩石组构不均一,广泛发育深源暗色包体。这些包体多数与寄主岩石界线清楚,少部分呈现过渡关系,镜下可见不平衡矿物共生和反相矿物包裹的现象,显示出岩浆混合作用的特征。酸性侵入岩以中粗粒二长花岗岩为主,岩石中含有少量包体,包体的特征与中酸性侵入岩中的相同。中基性岩和酸性岩分别代表了该区寒武纪第一次地幔分异、陆壳垂向增生和晚奥陶世一早志留世西昆仑地区造山后去根的过程中,第二次基性岩浆广泛贯入,其热源又引发了下地壳物质大规模部分熔融生成大量的花岗质岩浆,造成陆壳第二次垂向增生。  相似文献   

13.
昆仑山北缘于田地区发育有大量的早古生代花岗岩,通过开展1:25万于田县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将其划分为2个岩浆岩带,进一步细分为4个岩石系列。岩石组合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南带石英闪长岩系列的岩浆主要来自于地幔,是俯冲作用的产物,其中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系列的岩浆主要来源于下地壳,是碰撞造山作用中壳幔相互作用的共同产物;北带正长花岗岩系列和英云闪长岩系列的岩浆则主要来源于下地壳或地幔,形成于造山后的伸展体制。整个早古生代岩浆岩的发展演化过程,直接、客观地反映了北昆仑和南昆仑板块的运动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是中国显生宙花岗岩极其发育的地区,构造演化复杂。研究大兴安岭东北部塔河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是解决大兴安岭地区中生代岩浆演化及构造背景的重要突破口。塔河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的岩性主要有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斑岩。运用LA-ICP-MS测年方法对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进行测年,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31±1Ma (MSWD=0.73)和130±1Ma (MSWD=2.2)。早白垩世侵入岩SiO2含量为61.32%~71.68%,为中酸性岩类。Al2O3含量为13.53%~15.62%,显示为准铝质或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REE为(152.28~253.85)×10-6。地球化学特征可分为高Sr低Yb型和低Sr高Yb型两类侵入岩,起源于地壳的不同深度。研究区早白垩世侵入岩形成于蒙古-鄂霍次克洋洋盆自西向东的剪切式收缩闭合作用,可能与蒙古-鄂霍次克造山带陆-陆碰撞导致下地壳加厚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对广西东部大瑶山-大明山地区分别位于早古生代不整合面之下和之上的寒武纪和泥盆纪地层进行了系统的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除少数为早太古宙锆石外, 寒武纪地层碎屑锆石的年龄主要有2.7~2.6、~1.8、1.4~1.1和~1.0Ga四组峰值及分别为250Ma和105Ma的热液改造年龄记录; 泥盆纪地层碎屑锆石除少数具有古太古代年龄外, 其余主要形成于~1.7和~1.0Ga, 并记录了强烈的~100Ma的热改造事件.这些特征表明, 研究区具有华夏陆块的属性, 扬子与华夏陆块的边界应位于该区西北以远; 经加里东构造事件后, 研究区沉积盆地的物源区发生了改变, 因而加里东期岩浆作用在本区并没有显示.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 加里东事件可能指示了已裂开古陆块与华夏陆块间发生的斜向碰撞, 而大瑶山-大明山地区为沿垂直于该碰撞方向挤压形成的被动盆地.区域地层中部分碎屑锆石U-Pb同位素组成的重置和热液锆石的形成, 反映了研究区在印支期和燕山期存在大规模流体参与的热改造事件, 这些热液对流作用应是导致本地区乃至整个华南褶皱带陆缘Au-Cu多金属矿带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对桐庐早白垩世火山—侵入岩成因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周金城  王德滋 《岩石学报》1999,15(2):263-271
本文报导了对桐庐火山-侵入岩进一步研究所获得的认识。单颗锆石U-Pb年龄测定表明桐庐火山-侵入岩是早白垩世火山活动的产物(134.4~134.9Ma)。浅部岩浆房中从上往下的流纹质、流纹英安质和石英闪长质岩浆具有相近似的Rb-Sr和Sm-Nd同位素初始比,(87Sr/86Sr)i=0.708~0.709、εNd(t)=-5.27~-6.56,高场强元素比(如Zr/Nb=10.1~13.1)也相近似,表明盆地中各种火山-侵入杂岩是同源的。流纹英安岩中钾长石碎斑周围“组分过冷边”的存在说明岩穹壳内部酸性岩浆的冷凝、结晶要比酸性熔岩流来得慢。盆地中心浅成侵入岩中的中性岩包体的Rb-Sr和Sm-Nd同位素成分、Mg/(Mg+Fe)以及Na/(Na+Ca)比表明它们是岩浆房下部石英闪长质岩浆的岩浆熔离作用产物  相似文献   

17.
沈渭洲  舒良树  向磊  张芳荣  王博 《岩石学报》2009,25(10):2442-2458
本文研究的井冈山地区位于华夏地块中部,在早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时期沉积了巨厚的泥砂质韵律岩层夹碳酸盐岩和含碳岩层.它们具有较高的SiO_2(53.12%~86.37%,平均为70.16%)和Al_2O_3含量(5.43%~22.70%,平均为13.54%),高的Al_2O_3/(CaO+Na_2O)(1.36~174.6,平均为45.5)与K_2O/Na_2O比值(1.0~64.7,平均为20.4)以及低的TiO_2(0.30%~0.95%,平均为0.62%)和CaO含量(0.05%~6.05%,平均为0.63%).它们具有与上地壳相似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铕负异常明显.它们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显示其沉积环境主要为被动大陆边缘浅海环境,物源区被剥蚀物质以上地壳成分为主.根据研究区内早古生代沉积物中没有蛇绿岩和火山岩、Ce异常较弱、有机碳的δ~13C_org值较低(-30.2‰~-25.4‰)、以及在沉积物中普遍发育的浅海沉积标志,如波痕、荷重模、泥砾、小型斜层理、含腕足类和腹足类等生物化石的灰岩透镜体等,认为研究区在早古生代时期不是洋盆,而是浅海-半深海或陆壳海槽,是由成冰纪时期的裂解事件,使原先的华南地块被肢解成许多次级块体(如武夷、赣中南、云开等)、各块体间成为浅海盆地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