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省春季干旱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春旱指标,1951-1995年共确定了17个春旱年:1951、1954、1958、1963、1964、1966、1968、1970、1971、1974、1975、1977、1979、1981、1985、1987、1994年,平均2.6年发生一次。本文研究春旱发生的成因,主要研究影响我省春旱的北半球大气环流分布特征和影响系统,认为大气环流异常分布是春旱发生的直接原因。同时,通过对春旱变化规律的分析,厄尔尼诺、太阳活动与春旱的相关分析,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对春旱的影响等,认为春旱发生的成因和规律,是上述诸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些还受当地的土壤保水性能,蒸发量大小,地下水储量和水位高低,人为的因素等影响。因此,春旱灾害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因子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2.
运用统计方法对安顺的春旱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各种春旱出现的大致机率,并经过初步分析和应用已有的贵州春旱的科研成果,给出安顺市春旱的环流背景和主要影响系统,对今后春旱的预报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1961~2016年四川盆地101个地面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计算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应用气候倾向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和小波分析等统计诊断方法,分析四川盆地春旱强度和天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盆地西南部春旱强度高于其它地区,而盆地中部春旱天数较多,尤其是内江以北地区更为突出;近56a四川盆地春旱强度和天数的长期变化呈显著负相关,春旱天数呈减少趋势,春旱强度呈增加趋势;四川盆地春旱强度和天数的EOF第一模态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2.99%和44.24%,均反映出空间变化的整体一致性;四川盆地春旱强度和天数均存在1~4a、5~12a及14~28a的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4.
干旱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一种严重自然灾害。根据1950—1979年气象和农情资料分析,建国以来,全国平均每年受旱面积为2.94亿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9.6%,受害成灾面积(减产30%以上)达1.01亿亩,占总耕地的6.7%。一、干旱类型根据干旱的发生季节,干旱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1.北方春旱;春旱影响北方冬小麦的生育及春播作物的播种,华北春旱尤为突出。北京3—5月春旱发生的频率为90%左右。河北全省春旱频率在40%以上。河南省春旱发生频率自南向北增加,黄河以北春旱发生频率在30%以上。北京、石家庄、衡水、邯郸等地到5月下旬春播作物因干旱不能下种的机率为50%左右。黑龙江省春季降水仅占全年的10%,降水变率大,春旱普遍。  相似文献   

5.
运用统计方法对安顺地区的春旱情况进行了研究,得出各种强度春旱型出现的大致机率,对今后春旱的预报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汤原县为代表 ,分析了三江平原西部地区的春旱特点及成因;研究了不同时段春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了杭春旱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天水地区秦安、甘谷、武山三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属天水渭北干旱区。这里夏田面积占全年种植面积的一半左右。春季经常发生春旱,持续时间长、危害重。因此,春旱和伏旱一样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是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根据全省预报会议提出的要求,我们三站集中会战,主攻春旱这一自然灾害,建立了统一的《渭北地区春旱分析和预报》专题预报工具。  相似文献   

8.
遂溪县干旱的发生规律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根据干旱的农业气象指标,应用近5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遂溪县干旱的气候规律,并提出一些防御干旱的对策。分析表明,遂溪县出现春旱或秋旱的机率高达93%,基本是十年九旱,同时出现中等以上程度春旱和秋旱的机率为20%;春旱重于秋旱,春旱高发期的相隔时间明显缩短、频率加大,秋旱相隔时间较长,连续2年出现重秋旱的机率较小。  相似文献   

9.
贾贵莉  杨杰 《贵州气象》2005,29(1):30-32
春旱是册亨县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出现频率高,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统计分析册亨县1970~2003年34年的春旱发生频率、开始期、持续时间、满足水稻作物插秧用水的时段及2004年春旱对水稻、玉米作物的危害情况,以期对该县的农业生产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及气象上表达的方便,提出了综合表征桂西春旱特征的春旱指数,并鉴于这些春旱指数序列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应用周期叠加分析方法做出春旱指数的趋势预报。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萝北1959~2000年42a旬降水、气温资料,计算了春季干湿指数;划分春旱标准;分析春旱时间、空间的分布特征;进行气候分区;并计算出年度春旱强度指数。同时研究了萝北早春旱的前期大气环流异常特征,找到萝北早春旱的长期预报因子、关键月份、关键区,建立了春季降水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06年新颁布实施的《贵州省干旱标准》,利用罗甸县相关气候资料、春旱旱情资料和该县石漠化现状调查、森林资源调查等成果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春旱是罗甸县发生最为频繁的气象灾害,重级和特重级春旱频率高、前春干旱重于后春干旱、跨季节连旱频繁是其基本特征。该县干旱的成因是该县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大气环流与生态环境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其石漠化较重、森林覆盖率低的北部乡镇春旱要重于石漠化程度较低、森林覆盖率较高的中南部乡镇。  相似文献   

13.
利用西北地区128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的气温和降水数据,计算了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并结合气候统计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探讨了西北地区春旱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春旱程度重、次数多的地区位于新疆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和甘肃陇南地区,程度轻、次数少的地区位于新疆天山以北的东部地区;(2)区域平均状况下,春旱强度以0.259/10 a的速率显著增强,中旱发生频次以0.033次/10 a的速率显著增加。1980年代春旱强度和总频次降至最弱(少),2000年代又增至最强(多)。不同省份内近50 a春旱也普遍呈显著增强趋势;(3)春旱发生频次具有3 a、9 a以及25 a以上尺度的周期波动特征,其中3 a尺度通过红噪声显著性检验,周期信号最可靠。由此可见,西北地区春季干旱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蒋斌 《贵州气象》2000,24(2):19-21
1999年春旱范围广,危害大。黔西南的春旱还因1998年秋冬雨水边续偏 少,气温偏高而更加严重,对工农业生冰和人畜饮水造成极大影响。但就受灾程度来看,时空差异较大。本文采用许炳南同与的《贵州气候灾害的划分标准》统计计算我州各地的春旱强度,并与农业生产情况对比分析,说明1999年春旱对农业生产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5.
统计1961~1990年南阳降水资料结果显示,南阳春旱发生的机率为52%,且自60年代,以来春旱出现的机率有增大的趋势。在分析春旱环流形势的基础上,选择相当系数较高的环流因子组合,分两个阶段建立了春旱预报方程,经1995~1996年业务中试用,两个阶段的预报方程准确率分别为50%和100%。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61—2016年四川150个气象站的春旱日数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小波分析,以及合成分析等方法,通过对Div_PMI的改进定义了一个新的高原季风指数Div_PMI2,并分析了高原冬季风异常造成四川春旱异常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四川大部地区春旱日数呈弱的减少趋势,但春旱常发区(四川盆地西部和南部及川西南山地)呈显著增加趋势;与几种代表性高原季风指数比较,Div_PMI2能够更好地反映高原冬夏季风的转换时间和相对强弱,56年内该指数冬(夏)季均为正(负)值,没有出现相反的情况,并且与四川平均春旱日数有更高的相关性和更为相似的周期振荡特征;环流分析表明,当高原冬季风偏强时,春季西伯利亚高压偏弱、孟加拉湾和高原高度场偏高、西太平洋副高偏东,导致北方冷空气偏弱、高原低值系统发展受阻、西南暖湿气流不能输送到四川,加之对流层中层被下沉气流所控制,水汽向外辐散,由此导致该地区出现晴朗少雨天气,发生春旱。  相似文献   

17.
1 引言建平县地处辽宁西部,属于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匀,春旱十分严重,故有“十年九春旱”之说,对农业生产危害极大。因此,探讨研究春旱形成及发生程度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自然降水与土壤水分状态及其运动规律,掌握土壤水分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玛纳斯河流域春季农业用水的供需状况的分析,从水土平衡角度和从多年水份供应的平均状况,确定了两种春旱指标.对两种指标进行综合评定,确定出玛纳斯河流域春旱综合指标,并对其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防御春旱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利用鹤壁市淇县1971~2000年降水、底墒、蒸发资料,建立了适用于对春旱进行实时业务监测的动态模型;根据干旱指数大小确定春旱等级,并通过实例对比分析证实干旱指数在分析干旱动态演变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鹤壁市淇县1971~2000年降水、底墒、蒸发资料,建立了适用于对春旱进行实时业务监测的动态模型;根据干旱指数大小确定春旱等级,并通过实例对比分析证实干旱指数在分析干旱动态演变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