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山地迎风坡最大降水高度以下区域,土壤物质的淋溶性具有随高度的降低而逐渐减小的高度分布规律.然而,对沙河-线7个土壤剖面土壤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内,土壤物质的淋溶性具有随着高度的降低而增大的反常现象,我们称之为土壤物质强淋溶效应.与两侧的山地和平原地区相比,在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海拔高度150~300m之间的区域内,表层土壤的硅铝铁率陡然减小,土壤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氧化物的淋溶率显著增大,硅、钛、锰、磷氧化物的积累率明显增大.此处出现土壤物质强淋溶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山前"暖坡效应"的存在.较高的气温增大了当地土壤物质的活动性,为其淋溶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地球化学条件.  相似文献   

2.
马建华 《地理科学》1999,19(6):491-496
对伏牛山中段南坡不同海拔高度7个土壤剖面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室内土壤理化分析,选择了土壤氧化物迁移系数,硅铝铁率,活性铁与全铁之比,活性锰与全锰之比,Ba值,β值等指标,运用聚类分析等方法,从土壤物质迁移和积累角度深入探讨了河南省太牛山南坡亚热带北界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该界线大约在海拔950m左右。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河流水沙源地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和河流水沙迁移变化规律。得出结论:河流水沙异源,水源地主要分布于上游多雨中心地区,沙源地主要分布于上游地面坡度和降水量较大地区、地表组成物质较为疏松的地区和水库坝下河段。交界带内河流径流量沿程变化趋势与流域面积增长曲线基本一致;河流含沙量沿程变化不甚规则.  相似文献   

4.
土壤放射性污染的来源、积累和迁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土壤放射性污染的人为来源包括核试验、核武器制造、核能生产和核事故、放射性同位素的生产和应用、矿物的开采、冶炼和应用。分析影响土壤放射性污染物质在动植物中积累和迁移的因素,包括气候与地形、放射性核素的形态和性质、土壤性质、植物种类、肥料、化学添加剂和人类的耕种,对国内外土壤放射性污染的研究动态进行初步综述,国内外对^137Cs和^90Sr研究比较透彻,但缺乏土壤微生物、阳离子交换量、温度等对土壤放射性污染物质在动植物中的积累和迁移影响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对伏牛山中段南坡不同海拔高度7 个土壤剖面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室内土壤理化分析,选择土壤氧化物迁移系数、硅铝铁率、活性铁与全铁之比、活性锰与全锰之比、Ba值、β值等指标,运用聚类分析等方法,从土壤物质迁移和积累角度深入探讨了河南省伏牛山南坡亚热带北界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该界线大约在海拔950 m左右。  相似文献   

6.
第1期四川林农复合经营持续发展对策探讨………………………………向成华潘攀(1)斜坡失稳时间的协同预测模型………………………………………黄润秋许强(7)安徽风景区花岗岩断裂构造及景观资源………………………………………王浩清(13)四川省通口河河流袭夺…………………………………………………………王文鹄(18)临界细沟水力几何形态问题的研究…………………………………王协康方铎(24)横断山区土壤地球化学及元素含量……………………………………………郑远昌(30)秦岭一黄淮平原交界带土壤物质迁移与积累………………………马建华马…  相似文献   

7.
生态交界带特征与动态变化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论述了生态交界带是两个以上生态系统交接的过渡带,它具有特有的生态系统结构,生态交界带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物质,能是以及信息的交流与相邻生态系统有密切的联系,但又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其动态变化机理显示生态交界带内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均衡状况。  相似文献   

8.
浑善达克沙地土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粒度与养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3,他引:8  
刘树林  王涛  屈建军 《中国沙漠》2008,28(4):611-616
浑善达克沙地土壤空间异质性大,流动沙丘粒度组成和非沙漠化土地养分含量都存在极显著差异。随着土地沙漠化的发展,土壤表层通常形成粗化层,土壤中的重要养分有机碳(SOC)和全氮(TN)的含量显著下降,且SOC含量比TN含量存在更大的空间差异和随沙漠化土地发展更快的下降速率,致使土壤表层C/N值存在明显下降趋势。沙漠化土地表层土壤中SOC含量和TN含量与土壤粘粒含量和粗粉沙含量之间存在很好的相关性,尤其与土壤粘粒含量的相关性非常高;而且与TN含量的相关性高于与SOC含量的相关性。各种原因引起的土壤风蚀是造成沙漠化发展中土壤过程的主要动力因素,严重影响着土壤的稳定与土壤细物质和养分的迁移。  相似文献   

9.
土壤中溶质运移模拟的理论与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许秀元  陈同斌 《地理研究》1998,17(1):99-106
可溶性化学物质在土壤中的运移和分布一般可以反映出多孔介质中溶质随着水分运(流)动的规律。文中系统地回顾了近二十年来土壤中溶质运动理论的发展和有关模型的应用概况,以期对地下水污染、海水入侵、水盐运动等溶质运移模拟的理论和应用问题进行较全面的分析;讨论了水动力学弥散、宏观弥散、层状介质中的弥散、多组分溶质运移和非饱和带中溶质运移等问题,以及描述土壤中溶质迁移的主要模型和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绿洲-荒漠交界处,由于绿洲荒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得大气-植被-土壤之间的特和能量交换形成其特有的过程,本文对这些交换过程与机制进行了较为详细,准确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昆仑山高原面上的风沙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拔4000m~5000m以上的昆仑山高原面上, 有风沙土分布。高原风沙土的特点表现在: 形成历史久, 分布广, 类型多, 植被恢复缓慢.高原面上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大风频繁, 构成了风沙土形成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12.
西藏色季拉山土壤的性状与垂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季拉山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部,是西藏主要林区之一。由于气候和森林的垂直变化,其山体土壤类型的垂直带谱较为明显,基带为山地棕壤,往上依次为山地酸性棕壤、山地漂灰土、亚高山(灌丛)草甸土(黑毡土、棕毡土)、高山草甸土(草毡土)和高山寒漠土,并且东西坡呈对称分布。在分析了各类土壤的特征之后,讨论了土壤质地、有机质与养分、pH值、交换性能及化学组成的垂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
耿宽宏 《地理研究》1985,4(1):42-53
本文是玉门镇西戈壁铁路防沙林带林沿积沙防治试验的总结。研究当地风沙与林沿积沙特征,制定外堵西风口以断沙源、内引东风以退积沙的措施。经过1971—1977年的试验,证实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西藏米拉山区土壤主要养分元素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米拉山区域土壤常规营养变化情况。该区域位于冈底斯山脉东段,巨大的高差、复杂多样的地势结构与地貌作用过程,以及极为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植被分布等,决定了本区域土壤形成过程的多样化和鲜明的垂直地带性分异特点。按垂直高程变化每100m设一采样点采集各剖面层土样样品,分析其常规营养组成。结果显示:米拉山东坡土壤显弱酸性,西坡土壤从米拉山口至拉萨由弱酸性递变至弱碱性;有机质从林芝八一镇至米拉山口而至拉萨市呈现递减规律变化,而且随剖面深度增加而降低;土壤全氮东坡A层高于西坡,B、C两层变化不明显,速效态氮东西坡剖面层次性变化分明,从八一镇至米拉山口递增,从米拉山口至拉萨递减;全磷含量A层高于B、C层,东坡剖面层次性变化较西坡显著,有效磷从八一镇至米拉山口递减,从米拉山口至拉萨递增;研究区土壤中钾素含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土壤中硒的淋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我国8种典型土壤中硒淋溶迁移的研究表明,硒的淋溶与土壤PH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中粘粒含量,Al2O3等倍半氧化物的含量、土壤硒的吸附系数呈负相关关系。受这些因素影响,不同土壤硒的淋溶强度不同。本文计算了天然降雨条件下不同土壤中硒的淋溶率。结果表明,土壤硒淋溶率受有机质等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变化范同为0.35-2.22%,其顺序为:紫色土>褐土>暗棕壤>黑钙土>黑土>红壤、砖红壤>灰钙土。比较我国低硒-克山病病带土壤与足硒-非病带土壤的硒淋溶率的差异,病带土壤中硒的淋溶率显著大于非病带土壤,这可能是病带土壤硒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马建华 《地理学报》2004,59(6):998-1011
在野外土壤调查和室内土壤理化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伏牛山南坡土壤组成和性质垂直分异、土壤类型划分以及亚热带北界问题的讨论。研究表明:(1) 调查断面上土壤表层HA/FA随高度增加而增大,且均小于1,海拔900 m左右土壤胡敏酸的芳构化程度最低;随高度增加土壤pH和盐基饱和度先下降后上升;海拔900 m以下的土壤中均有明显的黏化层,向上土壤黏粒淋溶淀积逐渐减弱;海拔900 m以下的土壤土体风化程度高,大部分氧化物的平均迁移系数和土体淋溶率小于1,土体Saf小于5.06,淀积层游离铁含量大于20 g·kg-1,铁游离度大于40%,具有弱富铁铝作用,剖面中出现明显的铁锰新生体,而向上土体风化程度减弱,不发生富铁铝作用,剖面中不出现铁锰新生体。(2) 伏牛山南坡海拔550 m以下出现黏磐黄褐土 (饱和黏磐湿润淋溶土),550~950 m出现普通黄棕壤 (普通铁质湿润淋溶土),950~1900 m出现棕壤 (普通简育湿润淋溶土或暗沃简育湿润雏形土),1900 m以上出现暗棕壤性土或草甸暗棕壤 (暗沃冷凉湿润雏形土)。(3) 伏牛山南坡亚热带北界约在海拔950 m。  相似文献   

17.
The boundary between suptropical zone and temperate zone is not only important in physical geography, but also attractive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even soil profiles studied in this paper are placed along the southern slope of Funiu Mountain at different heights above sea level. Many compositions and properties of these soils have been determined in laboratory. In this paper, the laws of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soil materials on the southern slope of Funiu Mountain are discussed first, then the division of the boundary between suptropical zone and temperate zone in this area according to soil geochemistry is discussed with qualitative methods and mathematical classification method in which twelve selected indexes such as Km, Saf, Ba, β, Feo/Fet, Mno/Mnt and so on are used.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boundary between suptropical zone and temperate zone on the southern slope of Funiu Mountain is about 950 m above sea level.  相似文献   

18.
根据土壤化学特征划分伏牛山亚热带北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boundary between subtropical zone and temperate zone is not only important in physical geography, but also attractive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even soil profiles studied in this paper are placed along the southern slope of Funiu Mountain at different heights above sea level.Many compositions and properties of these soils have been determined in laboratory. In this paper,the laws of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soil materials on the southern slope of Funiu Mountain are discussed first, then the division of the boundary between subtropical zone and temperate zone in this area according to soil geochemistry is discussed with qualitative methods and mathematical classification method in which twelve selected indexes such as Km, Saf, Ba, β, Feo/Fet, Mno/Mnt and so on are used.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boundary between subtropical zone and temperate zone on the southern slope of Funiu Mountain is about 950 m above sea level.  相似文献   

19.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风沙土微量元素对植被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横穿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测度了沙漠植被盖度、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等格局参数及微地形、土壤理化性质。在此基础上,借助ICP/MS仪测定了沙漠表层(0~10 cm)和次表层(10~30 cm)风沙土中Cu、Zn、Mo、Fe、Co、Ni、Mn、V、Se、B微量元素含量。利用t-检验和CCA排序的方法,分析了微量元素在风沙土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对植被格局的影响。结果显示,地势较高的东部Ni和Mn的含量高于其他地段。地势较低、土壤中水分、有机质、全盐含量较高的西部,Mo、Cu、Zn、Fe、Se含量较高。Fe的高含量值主要出现在分选差、有机质较多的风沙土中。另外,绝大多数微量元素在表层风沙土中的平均含量高于浅层。对比不同微量元素成分条件下的乔灌木和草本层片植物组成和结构特征,发现乔灌木层片基本格局所受影响不明显,草本层片则在沙漠生境下已形成的植物群丛内部发生分化,出现多个小的植物组合。  相似文献   

20.
王菱 《地理研究》1985,4(1):71-78
横断山南端是我国成功种植橡胶树的地区,其生产性植胶北界可达北纬24°,海拔高度可达1000米左右,因而成为世界高纬度、高海拔植胶地区。本文即以此为例,探讨地形气候利用与橡胶树北移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