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自动气象站探测数据短距离无线传输的需要,设计了一套气象数据无线传输系统。系统由发送器、接收器组成,基于51单片机和NRF905无线射频控制芯片开发。该系统对不同型号自动气象站具有良好的自适应能力。实现了气象数据的无线传输、显示和存储。经测试系统在环境适应性和传输能力方面均达到了设计要求,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本文从工作原理,系统构成,硬件设计、单片机程序设计及系统测试几个方面对传输器开发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2.
基于宽带网技术的气象数据传输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书君  蒋显红  张鹏 《气象》2002,28(9):54-57
介绍了以ADSL宽带专线方式接入Internet,进行雷达资料等气象信息分发的实现方案,说明依托目前ISP提供的通讯手段进行气象信息的传输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气象实时资料传输中大量气象数据小文件的高时效传输需求,对其中的数据传输服务进行优化,提出一种基于实时网络状况的自适应数据传输优化方法。该方法采用优化网络传输协议并使用文件压缩技术,通过获取网络传输线路上的实时参数,实时调整压缩参数和网络传输参数以优化传输性能。在自适应压缩时,通过试验分析和归纳,确立了气象数据小文件标准为文件小于50 KB;根据网络实时状况,设计了基于实时网络状况自适应调整压缩等级的算法。在自适应传输参数调优中,研究了TCP缓冲区大小和TCP并发连接数在GridFTP协议中的重要性,针对实时网络状况,分别设计了自适应调整TCP缓冲区大小和TCP并发连接数的算法,算法提升传输性能65%。对以上提出各自适应参数调整算法进行试验验证表明,融合压缩和网络传输的自适应调优方法能显著提升气象小数据文件的传输性能近500倍。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气象数据传输的灵活性,采用一种安装方便、性价比较高的无线模块来传输数据.常见气象仪器有一套独立的数据接收显示软件,但无法综合显示.开发一款软件,将VPF-730实时天气现象仪、WEATHERPAK-2000自动气象站数据和串口摄像头图像进行综合对比显示,并提供数据存储及历史数据查询基本功能.经实验验证,该系统运行稳定,数据显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气象数据应急传输解决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两种气象数据应急传输解决的方法.以供各台站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前气象部门的监测网络状况有以下特点:监测与网络业务发展迅速,新的监测业务不断增加,而且业务微机须直接联结到远程发报服务器,网络设备与维护负担加重,但不增加相应的人员编制;新增业务发报软件多为临时软件,或是FTP脚本,或是从网上下载的上传软件,不利于学习、维护与管理,针对性的专用发报软件开发滞后。鉴于以上特点,同时为减轻业务人员工作量与新增业务快速增长的矛盾,提高网络运行效率以及方便管理,我们开发了通用气象报文传输系统,基本统一了气象观测数据的传输方式与传输软件,同时使传输软件自动化与智能化。1研究方法1.1设计思…  相似文献   

7.
典型气象年生成方法及原始气象数据质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准确分析建筑热环境性能及其能耗需要代表当地平均气候状况的逐时典型气象年数据。根据我国现有的4次定时气象数据,选取建筑气候标准(GB50178-93)的7个气候区的代表城市,运用美国Sandia典型气象年方法,产生了代表城市的建筑能耗模拟分析用标准气象年数据。着重论述了针对原始气象数据的缺测情况,在生成典型气象年时的数据处理过程和质量控制原则,为建立和完善我国建筑节能用标准气象数据库提供了前期的理论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8.
浅析地面气象数据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面气象数据的质量经常要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错或误差。质量控制就是对气象数据从采集、整理、统计计算到形成各种数据文件或报表等过程进行包括初算、复算、校对、审核和质量检验等质量控制环节,发现错误并更正或补救,使数据最终成为合格的具有“三性”(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的气象资料。  相似文献   

9.
气象探测数据质量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探测数据质量是影响预报预测准确率的关键向题,探测数据质量问题受到各级领导与用户的高度关注。本文综合分析了目前观测环境保护与探测设备影响探测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建立分级负责的质量控制体系,明确各单位的职责分工,严格规章制度,开展探测数据质量评估工作,并针对气象设备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前 ,湖北省大多数县级气象台站与其所属地(市 )级气象台站之间的数据通信 ,均使用点对点通信软件来实现各类气象资料、图形图像资料、传真图产品等的调取和所有上行资料的上传 ,气象部门为服务用户建立的气象信息服务终端也同样使用该类软件来实现。荆州市气象局过去所开发的一套在DOS环境下运行的点对点通信软件及部分县级台站使用的商用通信软件均只能完成单一的通信工作 ,若要其显示并打印传真图和卫星云图等资料还要通过专门的解码、显示、打印等软件来分步完成。其操作过于繁锁 ,针对这一情况 ,开发了一套运行于Windows 98…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的气象监测系统在测量定位、测量点数据传输方面的不足,结合S3C44B0X嵌
入式微处理器高速的特点,设计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气象数据采集系统。在无线传感器网络
设计中采用改进的DV-Hop无线传感器定位算法,用仿真软件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该系
统可保证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张宗灏  景安华 《气象》2003,29(12):51-53
利用Microsoft的Winsock控件,开发客户软件和服务软件,实现了与AHDM系统对接和报文汇总、转发到9210系统节点机自动化,提高了气象报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无线电子信息显示屏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及当前主流无线电子气象信息发布系统,分析了其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4.
无线电子气象信息发布系统应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无线电子信息显示屏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及当前主流无线电子气象信息发布系统,分析了其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5.
林英鉴 《山东气象》2013,33(1):65-66
介绍了自动站无线传输系统的构成,其组件3G路由器和3G无线网卡的基本运行原理和工作方式,分析了系统的常见故障和排除方法,为维护使用该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各类新型气象观测要素的增加,自动气象观测场线缆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故障率;由于大部分观测场都采用地下布线,使得后期维护或维修十分不便。文章设计了一套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气象数据采集系统,介绍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和ZigBee模块的硬件电路,同时对协调节点ZigBee网络组建、数据接收及传输到服务器端环节进行了软件设计;最后对采集系统进行了对比观测,观测结果显示:系统能稳定地将各传感器的数据实时、准确地传输到服务器端,实现了气象数据在ZigBee无线网中的采集。  相似文献   

17.
李玉涛  史潇  陈景丽 《气象科技》2021,49(2):297-302
气象观测数据通常情况下通过内网有线宽带进行上传,但因设备故障、人为、自然等因素造成有线线路不通时,需要一种应急通信替代内网通信。此外,由于气象观测台站缺少断网、断电、软件卡死等故障告警机制,造成故障处理周期长,影响观测数据传输质量。本文针对气象观测台站存在的风险设计开发了基于5G的气象数据备份传输及监控报警系统,具备网络通信监测、数据自动传输、软件状态监控、各种信息提示、故障报警等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气象观测台站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减少业务人员故障解除过程耗时,从而提高气象信息传输质量,适应地面测报业务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自动采集气象水文数据的地面遥测终端系统杜兰州罗德润(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郑州·450003)(河南人民会堂)近十几年来,欧美诸发达国家纷纷将微电子和计算机应用在气象水文观测上,并通过卫星作为传输数据的中继手段,实施对地球环境数据的远程采集、监控和传...  相似文献   

19.
周永吉  黄博  孟祥龙 《黑龙江气象》2020,37(1):37-37,39
在CTS(Chin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中数据收集与分发系统数据库中,RDBMS作为结构性支撑环节,其设计与评估至关重要,本文以CTS系统为基础,对RDBMS的设计原则和容量估算两方面加以分析,面向气象数据系统工程师进行底层解读,解释分析了系统设计过程中原则性要点,可以有效指导气象数据传输业务基层工作人员进行系统部署运维。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国家气象观测站备份站漏测要素导致的无法真正与主站实现互为双备份的问题,利用网络转换和信号分离方法,通过智能串口转换器和智能集线器,在技术上率先实现了本异地观测数据实时采集和单套无备份传感器数据共享功能。该技术基于TCP/IP协议,通过智能串口转换器,将数据推送至异地远端业务计算机,实现地面气象观测站远程实时数据采集,同时,本地业务计算机仍保持原有采集、备份功能。再采用MODBUS RTU和MODBUS TCP两种协议,通过智能集线器,在业务计算机上采用一问一答的访问方式,实现多台计算机同时访问主、备采集器获取采集数据,达到单套无备份传感器数据共享的目的。另外,建设视频监控、多线路网络通讯保障及供电自动化保障等附属设施,从而实现本、异地4台业务计算机数据直传及备份站全要素采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