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嘉兴地区人均占有土地日趋减少,要进一步增加粮食和完善粮食多元结构,只能着眼于20万亩二熟制旱粮的开发。能否改二熟为三熟,首先对气候作了初析,然后组成了站内、气象系统上下和与农业部门,农户三个三结合的课题组,选择石路,丁桥两地进行不同路子探讨和玉米,甘薯分期播、栽气候适应性试验。经1987—89三年实践,确立的小麦/玉米/甘薯和大麦——玉米/甘薯,大麦——玉米——甘薯三种熟制,其效果显著,比老二熟增产63—71%。从海宁1988—90这三年共推广10073亩,增粮3170吨,增值260万元和90年丁桥原试验户亩产仍超吨粮,湖塘42.3亩示范坊亩产原粮也超1吨的实际看,确实为旱地纳入吨粮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带田农业气候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田又称间作套种或间套作。从六十年代开始发展起来,七十年代中期形成高潮,目前仍在发展。据统计,在京、津、冀、鲁、豫五省(市),小麦、玉米两熟中,套种面积占75%。四川丘陵地区,1983年三茬带田为1500万亩,占丘陵旱地的57.6%,成为基本的种植方式。但对带田的看法也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3.
引言太谷西瓜栽培历史悠久。但是,西瓜属于严格轮作倒茬作物(轮作周期10年以上),而现有耕地又有限,这就严重制约了西瓜的逐年种植面积。为解决西瓜不能连茬种植及传统直播西瓜上市迟、产量低的问题,1995年在太谷范村镇西曲河村试验成功了西瓜换根早熟栽培技术,1-7亩瓜田产瓜达8000kg,6月14日开始上市,收入1-5万元(套种玉米收入不计)。经过三年的示范、推广,太谷县发展到1998年的5022亩,亩产最高达6000kg,一般亩产也在4000kg以上,单瓜重4~8-5kg,最早在6月12日上市,取得…  相似文献   

4.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高。从几年来旱地耕作制度改革的实践表明,推行“春粮/春玉米/甘薯”三熟制,即改原“春粮—甘薯”两熟制,以增种一熟春玉米为三熟制,产量有显著提高。春玉米亩产一般为250~300公斤,高的达400多公斤,甚至亩产超千斤。因此,发展春玉米生产,对耕作制度的改革与调整,发展合理的间套复种多熟  相似文献   

5.
麦是我省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1952年以来,我省春花面积在1911.2—2296.1万亩之间,其中大麦150.6—466.1万亩,小麦274.9—537.4万亩,大小麦合计446.3—328.9万亩,占春花总面积的21.1—38.0%。30年中,亩产平均以每年6.6斤的速度递增,1981年全省大小麦平均亩产分别达到304斤和348斤,比1952年分别提高202斤和228斤。但是大小麦产量不高不稳,高产年与低产年相差很大,如大麦,两者之比为3.5倍;各地之间产量相差也很显著,杭州湾两岸产量高,浙南浙西产量低,总的呈北高南低趋势,最高产县和最低产县产量之比也近3.5倍。这种产量不高、不稳、不平衡的特点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分析看,主要的  相似文献   

6.
豌豆,又名寒豆、麦豆。是一种地理分布很广的豆类作物,世界上凡能栽培大、小麦的广大地区都可以栽培豌豆。近年来,我县广大农户豌豆栽培积极性日益提高,栽培面积逐年扩大。据青田县统计局资料,全县1981年栽培豌豆1911亩,1988年扩大到5400多亩,约为1981年总面积的3倍。但是,亩产低,产量一直徘徊在60公斤左右,最高亩产1986年只有75公斤,最低亩产1987年只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棉花是礼泉县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5万亩左右,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7%左右。三十多年来产量一直徘徊在30——40斤(平均36.1斤),产量低而不稳,务棉投资越来越大,但增产幅度不大,仅有两年亩产超过60斤,最低亩产仅7斤。三十三年中亩产30斤以下有13年占39%,40——50斤有9年占27.2%。棉花产量为什么低而不稳呢?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丽水地区在1980年以前,柑桔面积仅1万亩,自1980年被列为全国柑桔生产基地之一以来,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16.5万亩,但投产面积的平均亩产还不足500公斤。如何充分利用本地有利气候条件,采取科学管理措施,获得大面积高产、稳产是本地面临的紧迫问题。为此,我们于1985—87年开展了对柑桔果实生长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提出荞麦是一种适应性较广的粮食作物,既可正茬单种又可复种。但本地品种子种退化,产量很低。1987年环县引进日本“北海道一号”荞麦在15个乡试验示范,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益。本地品种亩产仅45公斤左右,而引种的北海道荞麦复种平均每亩85公斤,正茬平均每亩86公斤,比本地品种平均增产40余公斤。1987—1988年在全县示范推广4.48万亩,平均增产20—38%,比当地品  相似文献   

10.
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湖南省桃源县枫树公社庄家桥大队党支部书记李光庆同志,1974年种的五亩麦—稻—稻—年三熟试验田,平均亩产3129.4斤。他65岁时,曾向党组织表示要“年满七十,粮过三千”,即他满70岁时要达到亩产三千斤粮,结果他提前一年(即在1974年)实现了自己的誓言。1975年产量又有所提高,为革命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我区历年复种指数在104—110%。年平均复种面积46万亩,最高年可达60万亩以上。主要复种作物有大豆、小糜子和养麦,尤以小糜子为主。由于我区农业气候资源一年两熟不足,一熟有余,因此根据当年气候条件,合理安排复种面积,对增加粮食年总产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用平凉地区历年小糜子代表复种作物,以其亩产与平凉市历年气候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寻找了影响复种作物生长及其产量形成的主要气候因子,初步探  相似文献   

12.
花生是柳城县重要的油料作物。近十年来花生作物发展较快,由六十年代初的3万多亩,发展到目前的6—7万亩,最高年达8万多亩。多年来,该县花生单产,虽有提高,但均在百十斤之间徘徊,与区内高产地区亩产300~400斤相比,产量是低而不稳的。究其原因,与品种、栽培水平、水肥以及气候条件等有关。其中,气候条件是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我县历年油菜播种面积达6~7万亩.在气候适宜,无病虫害的条件下,全县油菜平均亩产可达100~150公斤.丰年甚至可达200公斤.分析我县多年来的油菜产量状况,影响油菜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油菜菌核病.如1987年,全县平均田间病株率40%(严重者达80%),该年我县油菜平均亩产仅40多公斤.油菜菌核病在本县始发生于每年的3月  相似文献   

14.
我省早稻生长期多数年份光、温、水的分配与早稻生长发育的需要比较协调,因而在一年三熟粮食生产中,早稻单产相对比较稳定,但年际波动幅度仍较大。如近十年(1979~1988)中,我省早稻产量最高的1986年亩产达到418公斤,最低的1983年亩产为330.5公斤,高低相差87.5公斤,变幅达23%;遇特大灾害,减产十分明显,如1988年7月1日至25日全省范围内出现的罕见高温天气,导致了全省范围早稻大幅度减产,单产比欠收的87年还减27公斤。  相似文献   

15.
山丹县干旱缺水,发展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制约。我们根据“有水走水路、无水走旱路”的思路,重点调查、整理、研究、分析沿山地区(海拔2600米)的自然条件,发现该地区的气候和土地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旱作农业”的优势。一、土地资源优势沿山地区有耕地57.9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9.9%。其中早地45.1万亩,占耕地的77.97%,旱地是水地的3.5倍。历年耕作  相似文献   

16.
玉山是一个人多田少,经济基础薄弱的农业县.50年代中期,水稻种植一季改两季,后来又大力引进甘蔗生产,发展制糖业.但由于当时科学水平低,缺乏种植经验,管理水平跟不上去,产量很低:早稻亩产100公斤左右;晚稻产量更低,如遇到秋季低温偏重的年份,则成了一把草.60年代,甘蔗种植虽然发展到近2万亩,工业蔗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记者王奉安报道从事多年水稻研究的辽宁省营口市农业气象试验站高级工程师吴文钧,1989年技术承包了营口新生农场的1756亩水田,由于引进了水稻优化栽培生育调控技术,采用高产良种,使亩产达到550公斤,比近几年平均亩产提高1—2成。为本单位创收6000多元。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七七——一九七八年我县冬小麦种植面积为45万3千余亩,平均亩产达266斤,比头一年增产43%,创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9.
我区是大白菜主要产地之一,川区和半山区均可栽培。全区每年栽培约1300亩,总产量500万公斤,占蔬菜总产的30%。大白菜亩产在丰年可达5000多公斤,但欠年只有1000多公斤。年际间产量不稳的原因,主要与受病害的影响以及与播种的迟早有关,而病害的流行与气象条件亦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从我区大白菜的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的基  相似文献   

20.
在普及大寨县的群众运动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宝坻县的耕作改制得到迅速的发展。三种三收面积达25万亩,并获得较好的经验。小麦最高单产超过700—800斤,中茬玉米有的500斤以上,下茬高达300—400斤,全年亩产有突破1,500斤的。三种三收是新发展的重要种植方式,但目前三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