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铜陵-安庆地区若干热液矿床成矿流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在研究铜陵狮子山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矿床成矿流体的基础上,对比铜陵-安庆地区燕山期其他类型矿床的成矿流体,系统探讨了该区燕山期热液矿床成矿流体体系,从夕卡岩型、斑岩型、高温热液型至低温脉型矿床成矿流体的演化规律。认为成矿流体温度、盐度逐渐降低,流体来源从单纯的岩浆来源变为岩浆与雨水的混合来源,成矿流体沸腾作用随之减弱。这些典型矿床基本代表了铜陵-安庆地区燕山期热液成矿体系。  相似文献   

2.
相山铀矿田火山岩浆期后成矿热液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邵飞  徐恒力  邹茂卿 《铀矿地质》2009,25(3):137-143
文章系统论述了相山铀矿田的成矿特征,从时空尺度对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探讨,结合成矿的构造-岩浆-地球动力学背景分析,研究了相山火山盆地成矿热液系统的形成和演化,认为相山铀矿田成矿流体系统是受区域构造环境制约、火山岩浆期后热液系统演化的客观产物。火山岩浆期后成矿热液系统在时间上延续了大约50 Ma,但在不同时间域内其活动空间有异,并由此制约着矿田内铀矿化的时空分布。文章还对矿田内深入找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聚敛型板块边缘火山岩浆流体的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渊 《西北地质》1999,32(2):6-11
聚敛型板块边缘,由于俯冲作用产生的部分熔融上升岩浆,含有较多挥发分形式的岩浆流体。当岩浆从海义或火山喷出时,在其喷出过程中或稍后,岩浆流体通过脱气而脱离火山岩浆,与海水汇合,在适宜的部位形成与海火山作用关系密切的对流循环热液体系。这种热液体系由于发育部位和岩浆流体所提供成矿金属物质的不同,在火山岩系由浅而深的不同部位,形成与低温热液作用有关的高硫贵金属矿化物和中-低温热液作用有关的块状硫化物贱金属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潘家沟银矿成矿地质背景,次火山岩,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该矿床为一典型的次火山热液型矿床,与成矿有关的次火山型为陆壳改造型成因,系基底岩石部分熔融形成,成矿热液主要是由形成次火山岩的岩浆在深部分异演化形成的富氟流体组成,与次火岩浆相伴上升,在沉积碎屑岩的层间破碎带中形成矿床。  相似文献   

5.
对浅成热液体系中全岩和单矿物稳定同位素的许多研究表明,虽然在浅成热液体系中大气水占主要成分,但是包括沉积或变沉积成因流体、岩浆水甚至演化了的大气水在内的其它成因流体可能也在浅成热液矿床的形成过程中起一定作用。一般情况下,围岩δ~(18)O值亏损越大,矿床规模就越大。能够形成具有经济意义矿化的全岩δ~(18)O最小的亏损值约为3.5‰。然而,围岩中δ~(18)O的亏损可能会由于低温水合作用对高温蚀变作用的叠加而复杂化,反之亦然。原生的具有低~(18)O值或高~(18)O值的岩浆的存在以及火山气体的蚀变作用也具有同样效果。围岩中δ~(18)O的亏损受流体性质和成分、流体温度、断裂、蚀变发生时岩石的高程、岩性、流体的沸腾效应、蚀变型式以及水/岩比等因素控制。而且,形成浅成热液矿床流体的δ~(18)O值经历了正向漂移。一旦上述的复杂过程和控制因素经过深入研究,氧同位素将成为一种前景广阔的和有力的找矿勘探手段。  相似文献   

6.
透岩浆流体成矿体系   总被引:35,自引:10,他引:35  
根据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熔浆体系与含矿流体体系可以看作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地质体系,它们因相互需要而耦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复杂的混合体系。当熔浆与流体发生解耦时,可以在不同的边界条件下发生不同类型的成矿作用。因此,可以将透岩浆流体成矿体系进一步划分成正岩浆成矿体系、接触带成矿体系、远程热液成矿体系和火山热液成矿体系。如果熔浆具有很强的流体圈闭能力,所有的含矿流体都将被封存在岩浆体内,并随着岩浆的固结而析出成矿物质,形成正岩浆矿床。当岩浆具有较高的渗透率且含矿流体逸出岩浆体时,如果岩浆的直接围岩具有较强的捕获成矿物质的能力,即发生接触带成矿作用。否则,含矿流体将在岩浆热驱动下远离岩浆体,形成远程热液矿床。如果有利的流体通道直达岩浆体,含矿流体甚至可以喷出地表或其附近,形成火山热液矿床或水底喷流沉积矿床。这种理论分析似乎与许多成矿事实相吻合,可以有效地指导区域成矿预测和矿床勘探。  相似文献   

7.
从现代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特征对比角度,总结分析了世界现代海底喷流的块状硫化物成矿堆积,综述了现代海底块状硫化物成矿主要形成于洋壳和岛弧环境的实际观察结果,突出强调了洋壳环境和岛弧或陆壳环境两种成矿环境对成矿类型分类的意义。对上地幔部分熔融岩浆来源与地壳物质可能带人、火山喷发岩浆系列的演化和对热液成矿作用的控制进行了讨论,对比分析了岩浆流体对成矿的重要贡献和控制作用,以及成矿热液循环体系形成的条件和模式。  相似文献   

8.
国外岩浆热液成矿理论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80年代以来国外岩浆热液成矿理论取得重大进展。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热液成矿作用已引起人们重视,与中酸性岩有关的热液成矿理论进展尤为突出,不仅提出了全新的岩浆热液成矿理论,而且在热液体系,含矿流体金属来源,矿化与非矿化花岗岩,开放的岩浆热液成矿休,成矿作用 复杂性等诸方面都有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9.
梁磊  董业才  高嵛飞  张玲  徐桃 《地质论评》2021,67(1):67020021-67020021
关于稀有金属花岗岩的成矿流体来源及与岩浆演化的成因关系长期存疑。现以华南稀有金属花岗岩的典型代表广西栗木花岗岩为例,通过对成矿地质体花岗岩垂向分带的岩相学特征及矿床地质特征的深入研究,分析岩浆—热液的形成演化路径与成矿过程。研究表明,岩浆演化除了结晶作用外,还有大规模的气—液分离,岩浆—热液的形成主要与其中的气—液分离有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岩浆残液。不同成因类型矿床的成矿流体均来自第二次气—液分离形成的二级残余富气流体相构成的岩浆—热液,岩浆—热液系统由三个不同空间分布的分支系统组成,每个分支系统在不同环境下以交代、结晶等不同形式与上部地质体作用,演化形成成矿流体,最后形成岩体接触带及附近的不同成因类型的矿床和以细晶岩为底部边界的成分分带。研究成果还原了岩浆演化形成岩浆—热液的详细路径,构建了成矿模型,对深入认识花岗岩的岩浆演化与成岩成矿作用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代金矿成矿理论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余年来,现代金矿成矿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总结这些进展有助于开阔金矿研究和勘查思路。深入地研究了地球动力学背景对金矿成矿的控制,建立了区域成矿学的基本理论,提出了造山带型金矿的概念。岩浆热液和变质热液成矿理论获得了新的证据,在金矿成矿作用过程中岩浆流体较普遍存在,变质去挥发分作用所产生的大量热液是金矿成矿所需的低盐度流体。全球超大型金矿以中温热液型、浅成火山热液型金矿及砂金矿最为多见。从成矿系列理论发展到成矿系统理论,强调了金与其他矿产资源之间的相互联系,提出了铁氧化物型铜一金矿床和钨一锡成矿省内与侵入体有关的2种新类型金矿床。提出金的宇宙来源及撞击成矿理论。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西乌旗白音查干矿床是大兴安岭南段锡矿带内最典型、规模最大的Sn-Ag-Zn-Pb矿床。电气石在成矿岩体花岗斑岩和围岩地层中均广泛发育,依据其产状可分为四类:Ⅰ团斑状电气石;Ⅱ热液角砾岩胶结物中电气石;Ⅲ热液脉状电气石;Ⅳ弥散状电气石。在详细的岩相学基础上,利用电子探针点分析和面扫描分析对不同产状和结构的电气石进行了详细的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花岗斑岩体深部的团斑状电气石(Ⅰa类)以自形、环带发育为特征,至少可见三期生长环带:核部电气石(Ⅰa-1)极高的Fe/(Fe+Mg)和Al值暗示其岩浆成因;边部电气石(Ⅰa-3)较富Mg,且与热液矿物共生,是从早期热液流体中沉淀形成的;幔部电气石(Ⅰa-2)的结构和成分显示其形成可能与不混溶的富B-Fe-Na的熔体或流体有关。因此,电气石从核部到边部的生长记录了从晚期岩浆到早期热液阶段的演变过程。花岗斑岩体中上部的团斑状电气石(Ⅰb类)环带不发育,其与热液矿物共生的组合及成分暗示其形成更倾向于与热液过程相关,可能是岩浆顶部聚集的早期流体释放之后被固结岩浆"圈闭"的残余流体结晶的产物。随后,大规模释放的富B流体形成了大量以电气石为主要胶结物的热液角砾岩(Ⅱ类)、成矿前电气石-石英阶段脉系(Ⅲa类)及伴随围岩蚀变而形成的弥散状电气石(Ⅳ类)。对Ⅱ类和Ⅲa类电气石内存在的生长环带分析显示,成矿前可能存在多个脉冲期次且成分有差异的流体的叠加作用。同时,电气石从早期到晚期向富Mg方向的演化,及成分明显受围岩地层影响的现象,暗示岩浆热液流体与围岩地层发生的水岩反应可能在金属成矿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此外,本研究显示,不同产状电气石的结构和成分信息能够有效记录矿床内岩浆-热液转变及热液演化过程的众多细节信息,为深入理解成矿过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铅锌矿床成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辽宁省铅锌矿床,根据其形成背景及物质来源可划分出岩浆热液型、矽卡岩型、陆相次火山热液型、变质海相火山热液型、变质同生沉积型、同生沉积-变质热液再造型、沉积-变质-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盆地热卤水型等8种类型。矿床特征显示出铅锌矿床的形成大多明显地受到了太古代绿岩带及早元古代以来碳酸盐岩地层的控制;在成因上多与优地槽环境下的海底火山活动、地壳深部的热环流作用及活化地台上的岩浆活动有关。铅锌矿床的成矿作  相似文献   

13.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研究现状及其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庞奖励 《黄金地质》1995,1(3):34-38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指产于陆相火山岩系中或相邻岩石中,形成温度低于300℃,成矿流体是大气降水与岩浆热液形成的混合热液的一类金矿床。近几年对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研究结果突破了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只形成于中一新生代火山岩系中的概念,在石炭纪陆相火山岩中发现了浅成低温热液金矿。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一般产于岛弧环境或大陆边缘环境中一酸性陆相火山夺系及相邻岩石中。根据矿物组合及蚀变特征,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可分为高硫型、低硫  相似文献   

14.
德兴斑岩铜矿成矿过程的氧、锶、钕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探讨德兴铜厂斑岩铜矿床成矿热液流体的来源、作用范围、时空演化及Cu在热液流体中的行为和迁移方向等重要问题,对采集于该矿床南部不同蚀变程度的岩石进行了氧、锶、钕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与铜三斑岩铜矿成矿过程有关的热液流体至少有3种,包括高温岩浆流体、来自深部围岩的非岩浆流体和大气降水,但是起主导作用的是岩浆流体,钕、锶同位素在空间上的变化表明,在成矿流体形成及演化过程中,锶同位素值由斑岩体内部向围岩接触带有规律地升高(0.705→0.711),指示了矿床是因热液流体将成矿元素从岩体内部迁移到接触带附近富集而成的,它符合斑岩铜矿的正岩浆模式,而钕同位素则相对稳定,可作为蚀变侵入体岩浆起源的示踪剂。  相似文献   

15.
江西银山铜铅锌金银矿床成矿流体及成矿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银山铜铅锌金银矿床住于江西省德兴市乐德成矿带中段,是我国南方规模巨大的铜铅锌金银矿化集中区。区内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具有独特的成矿环境和有利的区域成矿背景。本文主要研究了银山矿床成矿流体种类、成矿温度、流体盐度、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机理。根据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成分和氢氧同位素等资料,推断本区成矿流体早期以岩浆热液为主,与铜金矿化关系密切。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中与富含有机质的大气降水不断混合,由于有机质的作用,带来了从围岩中活化、萃取的有用元素,晚期铅锌银矿化与富含有机质的热液流体关系密切。研究表明流体的沸腾对矿质沉淀意义有限.而多种流体的混合在成矿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其中有机流体在成矿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滇西北衙金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衙金多金属矿是与滇西新生代富碱斑岩有关的典型代表之一。通过对矿区石英脉、富碱斑岩中的石英斑晶以及方解石脉中流体包裹体的类型、特征、温度、盐度、成矿压力以及流体包裹体中气液相成分分析和包裹体的激光拉曼探针分析,探讨了流体性质、来源。研究表明,该区存在高温高盐度流体、中高温高盐度流体、中低温低盐度流体3种流体。流体总体属于NaCl-H2O体系,均一温度范围在132~550℃(个别大于550℃),盐度范围在1.9%~61.1%(NaCleq)。高盐度流体不是由热水溶液的不混溶作用或沸腾作用形成的,而是由中酸性岩浆在深部岩浆房中通过结晶分异作用形成,和/或在浅成条件下于岩浆结晶的最后阶段从浅部岩浆中直接出溶形成的。红泥塘、南大坪两矿段石英斑晶中金属子矿物特别是黄铜矿的发现,暗示早期来自岩浆的热液流体金属含量较高,形成于大气降水与岩浆热液混合之前。上述特征表明北衙地区富碱斑岩具有巨大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7.
岩浆 热液过渡型矿床的若干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林新多 《现代地质》1998,12(4):485-492
摘  要  在内生成矿作用中成矿流体有 3 种:岩浆、 热液和岩浆 热液过渡性流体。 从地质研 究、 矿物包裹体、 成矿实验 3 个方面简介了岩浆 热液过渡型矿床研究的进展。 指出岩浆 热 液过渡性流体有 2种形成方式:一是在岩浆结晶过程中挥发分不断集中而形成, 另一是由熔 离作用所形成。 并从矿体与岩浆岩的关系、 矿体与围岩的关系、 矿石的结构构造、 围岩蚀变、 分带现象、 矿物包裹体 6 个方面总结了岩浆 热液过渡型矿床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云南澜沧老厂多金属矿床是"三江"成矿带南段重要的多金属矿床之一,属于多种构造环境演变过程中形成的火山喷流沉积+隐伏斑岩热液成因为主的矿床,多因复成矿特征典型。本文在对不同成矿系统典型矿物/岩石开展S、Pb、H、O、Sm-Nd、Rb-Sr同位素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比了不同成矿系统在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上的异同。研究表明,两个成矿系统的成矿物质来源既有继承性,又有新生性,多源特征明显。其中,火山喷流沉积成矿系统的S主要来源于火山热液,Pb主要来源于古陆壳基底和火山岩,成矿流体主要为海水与岩浆水的混合。斑岩型矿石矿物的S、Pb同位素组成也具壳幔混合源的特征,金属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与岩浆有关,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及大气降水,晚期成矿流体向大气降水漂移的特征相对明显。斑岩热液成矿系统中花岗斑岩的~(87)Sr/~(86)Sr比值介于地壳与地幔岩石平均值之间,Sm-Nd同位素数据接近EMⅡ地幔端员,指示岩浆源区处于壳-幔组分过渡区。  相似文献   

19.
浅成低温热液多矿床的全球背景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应汉龙 《贵金属地质》1999,8(4):241-250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发为冰长石-绢云母型和明矾石-高岭石型两类,主要分布于环太平洋地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带和蒙古-鄂霍次克带,形成了许多超大型和大型金矿床,矿床主要形成于大陆级和岛弧环境,与陆相火山岩和火山机构有密切的关系,已发现矿床的形成时间以中,新生代为主,矿化发生于火山作用后,火山体系脆性断裂带和深部侵入体的发育使地下水循环,具有大量成矿流体及臧放物质来源是形成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含矿热液角砾岩类和非含矿角砾岩类的成岩成矿机制、独立填图单元确定和构造岩相学填图等问题,一直是困惑地质学家的难题。有效解决这些难题,对于研究和恢复矿田构造具有重要价值。在热液角砾岩成岩成矿系统中,热液角砾岩类不但是流体–岩石的多期次地球化学耦合与叠加作用、强烈流体交代作用的物理–化学反应库,也是各类叠加地质作用过程和结果的构造岩相学物质记录。因此,对其深入研究有助于提升成岩成矿系统理论认识水平。在综述以往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概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组合。在对角砾岩相系分类基础上,针对热液角砾岩相系的复杂性,通过岩相学填图实例解剖,总结专项填图中构造岩相学填图单元建立方法和填图技术,探索采用岩相学填图恢复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的新方法及技术组合。通过专项研究认为热液角砾岩系统主要形成有利的构造地质背景有:(1)复式侵入岩体在多期次岩浆侵入过程中,岩浆结晶分异和不混溶作用、岩浆冷却与围岩–先存构造多重耦合过程、同岩浆侵入期的脆韧性剪切带耦合、侵入岩体在后期构造–流体叠加过程等,对于形成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有利;(2)在火山岩相系中,早期次火山侵入体、晚期次火山岩侵入体和后期岩浆侵入岩体等,对于形成热液角砾岩体构造系统十分有利;(3)在沉积盆地后期叠加改造过程中,先存火山角砾岩、岩溶角砾岩和沉积角砾岩相系等,在后期盆地流体注入和多期次岩浆侵入过程中,有利于形成叠加热液角砾岩体构造系统;(4)在多期次的构造–岩浆–角砾岩杂岩带中,有利于形成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研究认为多期次岩浆侵入体、火山–次火山岩侵入体和盆地中热流体是形成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的主要机制,包括与多期次复式侵入体有关的岩浆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火山–次火山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构造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和复合热液角砾岩系统等,它们均属矿田构造类型,也是多矿种共生矿床的成岩成矿机制。采用构造岩相学专项填图技术,对不同类型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及成岩成矿中心进行重建,有助于寻找和发现深部隐蔽构造和隐伏铁氧化物铜金型(IOCG)矿床找矿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