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是一篇用BASIC程序调用地震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地震统计、计算地震能量密度和扫描分析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
正大兴安岭隆起带(42°—52°N,114°—126°E)为中国东北地区的主要构造之一,存在多条NNE和SWW走向的第四纪活动断裂,该地区属于弱震区域,受到关注较少,该地区历史上仅有2次6级以上地震发生,但近年来中强地震较活跃,发生过1980年博克图M5.6地震、1981年博克图M5.2地震、2003年巴林左旗M5.9地震、2004年东乌珠穆沁旗M5.9地震、2008年鄂  相似文献   

3.
依据历史地震文献,对滦县历史上发生的2次6.0级以上地震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参数进行复核并提出修改意见。同时,依据文献记载,提出这2次地震的序列特征。结合本地历史有感记载和唐山地震前滦县地区仪器记录地震的本地地震资料,分析滦县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并结合河北省境内几次7.0级地震前在震中及其附近的地震活动特征,对发生7.0级以上地震震中的地震活动特征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4.
甘肃地区地震活动的某些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甘肃地区地震活动的特征.结果表明:甘肃地区3级以上地震活动表现出明显的近32个月的准周期性.甘肃及附近地区的6级以上大震均发生在3级地震年频次曲线的谷段附近.1980年以来青藏块体北缘地震活跃期内的中强地震活动的时空图象呈现多组地震自西向东有规律且稳定地迁移.各组地震迁移情况表明本活跃期地震活动已转向低潮,2002年前后可进入平静期.青藏块体北缘西端5级以上地震的发生是甘肃地区中强以上地震活动过程开始的信号  相似文献   

5.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位于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前沿部位,其地下结构复杂,地震多发,是探索地震活动性与活动构造关系的理想场所。本研究首先对研究区构造背景、断层分布、历史大地震、近50年来的中小地震活动性及其震源机制解进行简单回顾。基于在研究区域布置的23个宽频带流动地震台的观测波形,对观测期间发生的9次较大地震进行精确定位,并对这些地震反映的构造意义进行了讨论。由于板块边界发生近90°突然偏转,导致现今的地下形变比较复杂,剪切作用伴随碰撞带挤压作用同时发生。  相似文献   

6.
7.
黄海地区地震活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黄海地区与华北第四活动期地震活动的对比分析,认为黄海地区地震活动有其自身的活动规律。在不同时段震场不同,主体活动地区不同。目前5级以上地震的主要危险区在35°N线以南、中北黄海地区。  相似文献   

8.
选取有地震记载以来的M_S≥5地震与1965年以来的小震目录,分析滇西南地区地震的时、空、强分布特征及强震前中小震活动,开展分段、不同震级地震活动特征研究,发现:滇西南地区5级地震集中分布在主要深大断裂带上,时间分布呈现丛集特征,两次地震发生时间间隔平均为558天(约1.5年),地震平静时间一般持续约30个月;M_S≥6强地震主要集中发生在北西向断裂与北东向断裂交汇部位附近,在时间尺度上存在明显的平静和活跃交替特征,每个平静期和活跃期平均持续约15年,且大部分强震前存在清楚的预释放现象和中小地震加速定向迁移特征。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广西北海地区地震活动的特征,认为北海地区历史地震和现代地震活动水平较高。通过对1970-2004年北海地区b值和缺震时间进行扫描分析,认为b值高值异常和缺震低值异常可能是该区中强地震的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10.
龙岩地区地震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龙岩地区断裂规模、新构造运动的特点,分析了近年来该地区数次中强地震活动的特征,并对该地区的震群活动可能所具有的“地震窗”效能进行了讨论,为研究出一个有效判断该地区地震活动规模的方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甘肃地区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甘肃及邻近地区最近一个平静期的地震活动特征。主要讨论了:1)小震、中强震是围绕在本世纪历史强震震中区分布在断裂带上或交汇地区及弧形构造的顶部,震源绝大多数分布在地壳中10—30公里的范围;2)1966—1979年甘肃地区小震、中强震的频度和活动强度曲线的峰值与滇川青地区M_s≥6.5级强震有同步性。对比年、季、月的频度曲线可以提取外区强震发生前的前兆信息,並指出分区频度曲线对应外区强震在时空方面的不均匀性;3)由青藏高原构造运动所控制的滇川青与甘肃地区的地震迁移特点,表现为南强北弱和南北强震呼应两种类型。並且,总是甘肃地区处于平静阶段时,滇川青地区处于活动高潮阶段。  相似文献   

12.
吴晓莉  刘福安 《内陆地震》1994,8(2):170-173
克拉玛依地区油田的地震活动吴晓莉,刘福安,付长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乌鲁木齐)0前言近年来,克拉玛依油田区内小震不断发生,其频度、强度也不断增强,最大震级达ML4.5级,这给油田生产和职工生活带来了恐慌和不便。这些小震在平面上呈困状分布,震中集...  相似文献   

13.
毛际香  童敏 《华南地震》2000,20(3):64-70
在系统研究洞庭湖区地震活动与地质构造关系的基础上,讨论了历史地震和近代地震的空间分布、时间序列和活动周期,预测了洞庭湖区近年的地震活动趋势。  相似文献   

14.
正地震显著增强是大震前应力增强到一定程度的显示。强震前震源区周围一定时空范围内经常出现地震活动增强的现象,这是国内外学者早已注意到的异常现象。川滇地区M≥6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以增强为主,但异常出现的范围因地震而异。2017年10月以来,尤其是2018年1月以来,滇西南地区连续发生多次ML≥4.0地震,中等地震活动增强显著,截止5月31日,共发生9次ML≥4.0地震,最大地震为2018年2月9日景  相似文献   

15.
广西北流地区的地震构造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质调查资料,研究了广西北流地区的地震构造及其中与中小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北流地区的构造格架属于右行右阶拉分区型,在容县-玉林-带形成拉分区,区内及附的 在多组断裂,构造复杂,易于积聚应变能,是中小地震的多发区。  相似文献   

16.
分析2017年鲁甸M_S4.9地震等震线特征、震源机制解及余震序列特征,从地震序列和震源机制解两方面,分析昭通—鲁甸断裂带及邻区地震类型分布特征;结合野外活动断裂考察成果及前人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昭通—鲁甸断裂带及邻区地震构造环境。初步认为,鲁甸M_S4.9地震可能不是鲁甸M_S6.5地震的强余震。昭通—鲁甸断裂带及邻区地震类型分布受区域断裂控制明显,具有有利的孕震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7.
A.P.伊索 《内陆地震》1996,10(3):276-280
据航、卫片解译、杜尚别-瓦赫什地区有11条线性结构。由它们构成的努涅克和科摩索姆洛巴德构造结为晚更新世一全新世活动构造,未来可能发生强震及灾难性地震。  相似文献   

18.
张春芝 《地震学刊》1993,(4):30-33,54
  相似文献   

19.
通过吴忠—灵武地区现有的地震活动性资料,并结合该区域过去的几次中强震震例和已有的研究结果,本文梳理与总结了中强震前该区域地震活动乃至中国大陆大震活动的时空特征,而且基于最小完整性震级分析了1970—2019年该区域中小地震的地震活动性特点。综合认为,吴忠—灵武地区中强震的广义前震和中小地震的活动性具有较为鲜明的特征,中强震发生前1—2年内该区域及邻区形成ML2.0以上地震集中区或其西北方向的阿左旗腰坝区域大都出现ML3.0以上信号震,而且一年前其主震的广义前震的确比较发育,存在一定程度的地震增强;地震序列统计分析表明,该区域的多重共轭构造可能是其主要原因,其多震型、双震型和震群型占有相对较高的比例。另外,从大形势角度来看,过去大部分5级以上中强震发生的主导因素很可能由华北地块主导的强震活跃幕引起,该区域的强震危险性不仅仅和局部特殊构造特征、区域前震活动变化有关,更重要的是,华北—东北亚地块大震活动对其也起到了较大的影响作用,相比而言,青藏高原、龙门山断裂带及祁连山构造带等区域的大震活动对吴忠—灵武地区中强地震触发影响不显著,而且吴忠—灵武地区的中强地震活动和华北—东北亚地块的大震活动可能存在一定的构造响应。   相似文献   

20.
山西中部由于构造部位特殊,中强地震及弱震活动不但频度高,而且有着特殊的意义。华北历次活跃期中,强震的活动,空间上虽有着迁移规律,但山西中部总是中强地震活动的主要场所。有台网记载以来,山西中部的弱震括动,在其频度的上升时段,同样反映了华北区内强震的活动。山西地震带上一系列7级以上地震,存在着由北而南和由南而北对迁的现象,山西中部是对迁的中心地区。因此山西中部地区是华北地震活动的一个“敏感区”,研究它的地震动态,将有可能提供华北强震活动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