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以矿床地质特征为基础,对赋矿围岩的有机质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在热液作用下,岩石中的Au+、Au3+等组分被有机质还原,有机质转变为二氧化碳。未蚀变岩石、钨矿化蚀变岩石和金锑矿化蚀变岩石的有机质热解色谱谱形、有机质热解参数、有机质成熟度等都有一定差别。未蚀变岩石的热解烃呈一次突发式释放,有机质的最高热解温度、产率指数、降解潜率和烃指数较低,有机质的成熟度最低(位于未成熟区)。钨矿化蚀变岩石的热解烃呈两次缓慢式释放,有机二氧化碳含量较高,有机质类型指数较低,有机质的成熟度较高(位于油区)。金锑矿化蚀变岩石的热解烃呈一次缓慢式释放,有机质的最高热解温度、可溶烃量、产率指数、有效碳、降解潜率和烃指数都较高,有机质成熟度最高(位于气区)。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银洞坡金矿区天然介质中不同价态金的分布,不同价态金(Au^0、Au^+、Au^3+)的地球化学分布和异常与金的矿化特征及金矿床(体)剥蚀程度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吉林浑江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浑江金矿是近年来在我国东北地区发现的重要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矿化严格受控于大横路断裂下盘富含有机质的碳酸盐岩地层,包裹体研究和热力这计算表明,成矿温度为182~230℃,压力为5.66×10^7~6.16×10^7Pa,形成深度小于2.5km,成矿流体具有中-弱碱性,强还原性等地下热卤水特征,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证实含矿碳酸盐建造为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矿源层中的金以(Au(HS)2)形式活化进入  相似文献   

4.
东坪金矿床的围岩蚀变和流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坪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氢氧同位素特征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富集K^+,Na^+,Au^+,Cl^-和CO2、H2S成矿溶液以岩浆热液为主,但有天水的混合。金在溶液中以Au(HS)^-2和AuCl^-2形式存在,构造活动引起的压力突变和流岩反应是引起金沉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利用CHILLER软件模拟了紫金山铜金矿床主矿化阶段成矿流体的混合和局部减压等焓沸腾过程,模拟结果显示矿化具有低的HS^-和Ca^2+浓度,高的As含量。在混全和沸腾过程中,随着温度和压力的降低,pH值和fO2逐渐降低,这是些金山铜金矿成矿流体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赵善仁  吴悦斌 《现代地质》1996,10(4):478-484
五台山—恒山绿岩带Au、Ag、Cu矿床可分为二大类型:(1)再生型金银铜矿,产在包括岩浆岩在内的各类岩石断裂构造中,与岩浆期后热液有关;(2)变生型金银铜矿,产于各类变质岩中,具有层控特征(即绿岩型金矿)。在地球化学特征上,再生型矿床与变生型矿床相比,矿体及围岩中Mo、Ag、Pb、Zn、Cd等成矿及伴生元素明显富集;K2O、Rb、Sr、Ba、Th、U也明显富集,是后期岩浆热液作用的结果;Hg、F的明显富集则与后期构造活动有关;Zn/Cd比值较低,说明受到后期岩浆侵入影响;Th/U比值低,可能指示富钙的酸性岩环境。再生型Au矿化的元素组合为Cd、As、Ni、Ag、Sb、Au、Hg(Bi),再生型Ag矿化的元素组合为As、Sb、Ag、Cd、Cu、Ni(Mo、Pb、Zn、Bi),变生型Au矿化的元素组合较简单,只为Au、Hg、As或Au、Cu。上述地球化学特征不仅可以有效地区分矿化类型,而且可以作为地球化学找矿和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江南古陆边缘渣滓溪锑矿带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通过控矿地层和矿床的地球化学对比研究后指出,湘西元古界板溪群发育的Sb、Au矿化与控矿地层中成矿元素的高离散性、多峰态分布特征相协调。由沃溪Au-Sb-W矿化到渣滓溪Sb矿化,其矿化流体的ΣS浓度显著降低,大气降水的比例不断升。成矿流体的ΣS浓度及成矿温度是控制渣滓溪Sb矿化及湘西Sb、Au矿化分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周涛发  刘晓东 《岩石学报》2000,16(4):551-558
文章基于矿床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热力学理论,计算和讨论了安微月山矽卡岩-热液型铜,金矿田成矿流体中成矿物质的迁移形式和沉淀的物理化学条件,两类矿床的主要成矿阶段,成矿流体中铜主要以氯络合物CuCl、CuCl2^-、CuCl^2-3,CuClOH,金主要以硫的络合物Au2(HS)2S^2-,Au(HS)2^-,AuHS、AuH3SiO4等形式进行迁移,成矿流体中铜沉淀的主要物化条件是降温及氯离子浓度的  相似文献   

9.
何金兰 《岩矿测试》1995,14(3):231-233
在PH5-7的缓冲介质中,鱼腥藻吸附Au^3+,然后用6mol/LHCl洗脱,回收率在98%-100%。在选定条件下,鱼腹藻对Au^3+的最大吸附量为15.7-18.8mg/g。所拟方法可供低含量Au^3+溶液中Au^3+的富集。  相似文献   

10.
硫化物吸附金属离子的实验研究:——Ⅱ类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大清  彭金莲 《地球化学》1996,25(2):181-189
合成PbS、ZnS对金属离子Ag^+、Cu^2+、Cd^2+、Zn^2+、Fe^2+、Mn^2+、Mg^2+、Sb^2+和Bi^3+的吸附等温线(50℃)研究表明,其可分为A、B、C三类:A类,线性型,即吸附量随吸附离子浓度增加而呈线性上升,并表现出百分之百吸附,属于此类的吸附有PbS对Ag^+、Cu^2+离子吸附和ZnS对Ag^+、Cu^2+、Cd^2+离子的吸附;B类,朗谬尔型,即随吸附离子的  相似文献   

11.
新疆可可塔勒铅锌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可塔勒铅锌矿矿石和围岩的REE分布模式类似于酸性岩类和泥质碎屑岩类矿石。ΣREE值多小于围岩,不同类型矿石REE模式有明显差异。矿石在表生氧化过程中趋于富集轻稀土、贫化重稀土。蚀变围岩ΣREE略有增加,Eu亏损明显。矿石主体形成于开放或近开放体系,含矿热液富含Cl^-。蚀变岩石相对于未蚀变岩石、铁帽相对于原生矿石、以及铁帽上方土壤的REE分布特征是找矿评价的REE依据。  相似文献   

12.
石英中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石英的晶体结构和四面体内阴,阳离子之间的化学键特性出发,结合石英中其他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研究结果,探讨了石英中金的赋存状态。指出石英中不能存在类质同象取代Si^4+的Au^1+或Au^3+,也不可能有O^-Au空穴中心,EPR谱上g因子值近于ge的吸收峰应完全归因于L^--Al及O^--Ge空穴中心,而与O^--Au空穴中心无关。  相似文献   

13.
曾志雄 《湖南地质》1998,17(4):251-252,266
本文分析了不同矿石中Ag与Pb、Zn、Cu、S等元素的相关性,并根据银含量变化规律,银矿物组合特征,划分Pb(Zn)-Ag-Sn-Sb和Cu(Mo)-Ag-Te-Bi两个不贩银的矿化组合。  相似文献   

14.
胶东台上金矿成矿机制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凤英  李兆麟 《地质论评》1994,40(5):456-465
模拟实验研究表明,台上金矿床的成矿机制为:胶东群地层重熔形成滦家河花岗岩岩浆时,初始浆为几乎均匀的熔体相;随着结晶成岩作用的进行,由于局部岩浆结晶分异作用,产生富K^+,Na^2^+,Ca^2^+,Mg^2^+,F^-,Cl^-,S^2^-,CO3^2^-及挥发份CO2,CO,H2O等的流体相,并不断从已结晶矿物及残熔体中,以[Au(HS)2]^-,[Au(HS)S]^2^-,AuCl4]^-等络  相似文献   

15.
哀牢山金矿带深源流体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深源流体是一种源于深部的高温高压流体,它富含Cl^-、CO2、S^2-等矿化剂。金档的形成过程是:深源流体从深部沿高渗透断裂带向上运移过程中,从含金岩体中活化出金而形成含金流体。在含金热流体中,Au主要以AuCl2^-、AuCl4^-、AuS2^-、AuSO3^3-等形式迁移。当含金流体进入有利的成矿环境中,与围岩发生强烈的交代作用。在交代过程中,金的络合物分解,从而导致金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论易门铜矿区叠加钴矿化地质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薛步高 《矿产与地质》1996,10(6):388-394
综合研究易门铜矿区钴、铜一钴矿床的矿化围岩及蚀变、矿石与脉石矿物组合、矿体地质特征等,提出易门铜矿区的钴矿化形成于晋宁期或印支-燕山期与隐伏的中-酸性岩体有关的后生叠加岩浆期后热液作用,还指出找矿方向,注意在隆起(背斜)与断裂构造的发育区,硅化、钠化、黑云母-绿泥石化蚀变带及Cu、Co(Au)、As、Pb、Zn化探异常的地段,优先找矿评价,扩大钴、铜-钴矿床的远景。  相似文献   

17.
对矿床微量元素的研究表明,矿区双桥山群地层和英安斑岩中,主要成矿元素Cu,Au,Pb,Zn等丰度很高,具有明显的富集,可以为矿床的形成提供足够的矿质来源,矿床的铜金矿化与铅锌矿化系不同的成矿阶段形成的,并存在矿化发带现象,在矿体中不同类型矿化生的微量元素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可以作为相应矿体的近矿指示元素。  相似文献   

18.
广西大气降水热液矿床在泗顶,北山,老厂等铅锌矿;寺村等重晶石矿,益兰等汞矿;金牙,高龙等超微粒型金矿,金山等银矿,这类矿床稳定同位素主要特征是:成矿流体的氢同位素组成严格受地理位置制约,δDH2O值显示比较稳定,而蚀变岩石的δ^18O值低于未蚀变岩石的δ^18O值,在δDH2O-δ^18OH2O关系图上,其投影点绝大部分位于大气降水线上或附近,碳同位素在空间上表现为从围岩→蚀变围岩→矿体,δ^13  相似文献   

19.
浙江西裘矿区新元古代火山-热泉活动强烈,矿石Cu:Zn:Pb原子百分比与火山岩和热水沉积硅质岩相似。矿床δ^34S值为-6.5‰~2.8‰,δ^18O值为8.14‰~22.32‰,铅同位素示踪主要为下地壳铅;矿石具较高的As、Sb、Bi、Ga、Zn、Ba等含量;具较低的Al/(Al+Fe=Mn)比值,Zn(Pb+Zn)比值接近1,均表现出火山-热泉沉积成矿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20.
湘西北镍钼多金属矿床的元素组合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佑良  李有禹 《湖南地质》1997,16(2):98-100
湘西北镍钼多金属矿床富集了多种元素,形成一个以Ni、Mo、Cu、Zn、Pd、Pt、As、Se、Ba、V、P为主的特殊元素组合;微量元素As、Se、Ba等成10^1 ̄10^3倍富集,它们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这类矿床属海底喷气沉积矿床,这组特殊元素来源和富集,与海底喷流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