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克氏原螯虾主要养殖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目前最主要的养殖模式为虾稻共作模式。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的生长发育与气象要素密切相关。水温在25-30℃时,克氏原螯虾生长较快;16-25℃水温范围内,温度越高,越有利于雌虾卵巢发育;20-30℃水温范围内,水温越高,受精卵孵化时间越短。光明和黑暗时间之比为16 h∶8 h时,最有利于雌虾性腺发育。与克氏原螯虾养殖有关的气象灾害主要有暴雨洪涝、高温热害、低温冷害。鉴于目前的养殖和气象因子影响研究及服务现状,建议气象部门开展虾-稻种养基地气象观测站网建设,开展气温与水温相关性和水温预报研究,以及气象要素对克氏原螯虾影响的定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解析大气污染物与气象的双向反馈机制及其对气象和环境的影响,建立基于Mie散射理论的气溶胶—光学性质模块,研制气象-化学双向耦合器,以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NAQPMS(Nested Air Quality Prediction Modeling System)为基础,建立了NAQPMS和中尺度气象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的双向耦合模式(WRF-NAQPMS)。利用此模式数值模拟了2013年9月27日至10月1日的北京-天津-河北地区一次秋季严重灰霾过程。结果表明,考虑气溶胶辐射反馈的双向耦合模式模拟的气象要素和细颗粒物(PM2.5)浓度与观测结果更为一致。灰霾期间,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显著改变了边界层气象要素,北京-天津-河北地区地面接收的太阳短波辐射减少25%,2 m高度的温度平均下降1°C,湍流动能下降20%,10 m高度的风速降低超过0.2 m/s,边界层高度下降25%,使得边界层大气更加静稳,进而造成了重污染地区污染进一步加剧,如石家庄近地面细颗粒物浓度增加可达30%。分析表明灰霾与边界层气象要素之间存在一种正反馈机制,采用该机制的双向耦合模式有利于准确模拟和预报灰霾污染过程。  相似文献   

3.
张丽华 《贵州气象》2002,26(2):30-32
该文是锦州市气象科研所螺旋藻课题组利用日光温室养殖螺旋藻的试验研究初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螺旋藻的生长繁殖与温度光照条件密切相关。当光照在 1.0~ 2 .0万lx ,水温在 2 6~ 32℃范围内 ,是螺旋藻生长的最佳条件 ;光照≥ 5 .0万lx ,水温≥ 34℃ ,部分或全部螺旋藻因受灼伤漂白致死 ;光照≤ 0 .5万lx ,水温在 10~ 2 0℃ ,螺旋藻基本不生长 ,呈休眠状态。还根据本地区气候特点 ,研制出一套温光调控措施 ,为辽西地域发展螺旋藻生产探索出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4.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在江汉平原开展早稻、晚稻、中稻、虾稻和再生稻5种稻作类型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试验,研究不同稻作模式下稻田CH4和N2O排放特征、总增温潜势及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为准确评估稻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CH4排放集中在水稻前期淹水阶段,排放峰值最高为虾稻(85.7 mg·m-2·h-1),较其他稻作模式高71.7%~191.5%。N2O排放峰值主要出现于中期晒田和施肥阶段,排放峰值最高为再生稻(1100.7 μg·m-2·h-1),较其他稻作模式高16.8%~654.9%。CH4累积排放量从大到小依次为虾稻、再生稻、早稻、晚稻、中稻;N2O累积排放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再生稻、早稻、晚稻、中稻、虾稻;总增温潜势从大到小依次为虾稻、再生稻、早稻、晚稻、中稻;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虾稻、早稻、再生稻、晚稻、中稻。CH4排放占比为82.9%~99.0%,稻虾田高排放主要原因为持续淹水时间长、秸秆还田和饲料投入,探究该模式CH4减排举措最为关键;中稻由于水旱轮作,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最低,可作为低碳减排的主要稻作类型。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进稻纵卷叶螟监测技术,明确气象因子对田间赶蛾和灯下诱蛾监测影响,应用临海市3个监测点稻纵卷叶螟成蛾数量消长动态监测资料,开展对2015年稻纵卷叶螟两种不同监测技术与气象因子需求关系及其影响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田间赶蛾和灯下诱蛾监测对日平均气温存在极显著相关,但对日雨量和日照时数无显著关联。经对模型分析提出:灯下诱蛾初始见蛾临界温度为日平均气温20℃,较田间赶蛾增加1-2℃;灯下诱蛾日平均气温处26℃左右时数量达高峰,较田间赶蛾峰期气温低1-2℃,相对灯下诱蛾较田间赶蛾对气温需求范围趋窄。  相似文献   

6.
2002~2004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越冬花椰菜幼苗期适宜温度为15~25 ℃,最低温度5~7 ℃,最高温度25~30 ℃.莲座期适宜温度为4~20 ℃,最低-1~-3 ℃,最高21~22 ℃.花球形成期适宜温度一般为14~21 ℃,最低8~10 ℃,最高21~30 ℃.花椰菜生育期耗水量在767.2~933.5 mm之间,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超过950 mm或低于510 mm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降低.花椰菜生育期间低温冷害和高温伤害是造成减产和品质降低的主要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7.
利用1976-2015年大兴安岭6个地面气象站40 a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冰雾时空分布特征和气象要素之间关系。分析结果发现:空间分布北多南少;时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年际、月际和日变化。年际变化呈双峰值分布,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和21世纪初期分别出现了峰值,冰雾减少率为4.4 d/10 a;1月出现冰晶雾次数最多;雾日变化呈单峰分布,8-9时雾发生比例最高为86%,冰雾维持时间平均7 h,最长可达19.5 h。冰雾生成与温度、湿度、风力、温度露点差等关系密切。冰雾出现时,日最低气温低于-40℃时,冰雾出现概率达到78%;相对湿度多集中在70-80%;全区平均温度露点差为2.9℃;对应的最多风向为静风,风力集中在0-2 m/s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气象条件的剧烈变化可增加脑卒中危险人群的患病几率。本研究收集天津市2016—2020年脑卒中日住院数据以及气象数据,采用脑卒中日住院人数累积概率分布进行住院风险等级划分,通过相关分析确定高影响气象因子,并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与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开展高影响气象因子不同时间尺度变化、滞后以及累积效应对脑卒中住院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脑卒中年住院人数约为22.5万,最高月住院人数可达2.1万,日均住院人数为623。男、女住院人数比为8:5,50岁以上人群为易患脑卒中疾病的高危人群。深秋(10—11月)、初冬(12月)和春季(3—5月)为天津市脑卒中住院高风险期。6℃以上的月变温和24 h负变温相叠加可加大脑卒中住院风险,且月变温为负变温时,脑卒中住院风险最高。30℃以上高温和?5℃以下低温均可引起脑卒中住院高风险,低温带来的脑卒中住院风险高于高温,低温效应在滞后2—3 d达到最强。24 h负变温的住院风险高于正变温,且变温幅度越大住院风险越高,7℃以上24 h负变温在滞后3—5 d的住院风险最高。天津市脑卒中高住院风险的气象原因主要是月尺度和日尺度温度剧烈变化的叠加,其次为极端温度及其24 h剧烈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越冬花椰菜气候适应性研究及灾害防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4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越冬花椰菜幼苗期适宜温度为15~25℃,最低温度5~7℃,最高温度25~30℃。莲座期适宜温度为4~20℃,最低-1~-3℃,最高21~22℃。花球形成期适宜温度一般为14~21℃,最低8~10℃,最高21~30℃。花椰菜生育期耗水量在767.2~933.5 mm之间,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超过950 mm或低于510 mm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降低。花椰菜生育期间低温冷害和高温伤害是造成减产和品质降低的主要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10.
基于BJ-RUC模式预报产品的北京冬半年道面温度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颜  尤焕玲  郭文利  闵晶晶 《气象》2017,43(10):1241-1248
选用2012年11月1日至2013年3月30日3 km分辨率BJ-RUC模式输出的气象要素与5个道面站数据(A1027,A1325,A1412,A1414,A1512)温度进行统计分析,按不同起报时次(08、14和05时)分别建立三类逐步回归统计模型预报未来24 h逐时道面温度,选出最优模型预报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道面温度。结果表明:道面温度与RUC输出的2 m温度、短波辐射显著相关,与长波辐射、湿度次相关;有显著气象因子参与的回归模型预报的道面温度好于仅加入前一天对应时刻道面温度的回归模型,预报准确度可提高25%以上,误差减少1℃以上;滚动筛选不同起报时次预报时段可将模型预报误差控制在±3℃以内,且预报早高峰温度好于晚高峰,白天好于夜间,晴天好于其他天气类型。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09-2018年广东省代表站稻瘟病和气象要素观测资料,以及稻瘟病发病的生态条件,确定出稻瘟病适宜致病日的气象条件(日平均气温20~30℃、日平均相对湿度≥90%、日照时数≤2 h、日降水量≥1 mm),考虑连续多个适宜致病日对稻瘟病发生的贡献不同,赋予不同的权重,构建了稻瘟病促病气象指数Z。利用回归分析建立了基于促病气象指数Z的穗颈瘟发生面积比率预测模型。模型历史回代检验表明,穗颈瘟发生面积比率预测值与实际值误差绝对值之比≤2%的准确率为86%。2019年实际业务试报的误差为0.1%~1.1%,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大气环流异常,极端天气灾害事件频繁,受灾程度不断增加。只有不断提高对天气的预测能力,才能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因此了解研究大气各气象要素的区域性物理变化趋势是目前最受关注的重点,为此本文利用中国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1981-2011年以来气温、降水、日照时数、蒸发等气象资料通过采用统计学及线性趋势等研究方法绘制分析了近30a来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班玛县在半湿润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条件下,热量水平较低,升温快降温急,昼夜温差大,且年均气温升高的气候倾向率为0.36℃/10a,30a间累计升温1.05℃。在气候条件的影响下,班玛地区30a间的降水量大多分布在665.3-767.2㎜之间,年内主要集中在5-9月份,且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年降水量倾向率-13.1㎜/10年,30a间累计减少37.94㎜。年日照时数近30a来倾向率-103.2h/10a,呈显著减少趋势,30a间累计减少299.18h。经过对高原气候资料的研究分析,在只有冷暖之别,夏季凉爽细润短促,冬季寒冷干燥的班玛地区,科学地规划与部署利用气候资源,以便能够促进本地区的牧、林、农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沈大高速公路雾气候特征与气象要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8—2007年沈大高速公路沿线6站雾日资料对沈大高速公路雾的气候特征及气象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沿海地区雾日偏多,且总体呈上升趋势,内陆地区雾日偏少,且呈下降趋势。内陆地区雾多出现在秋冬季,沿海地区多出现在夏季。雾多在凌晨至日出前后时段生成,日出后逐渐消散,持续时间多为1—3 h。相对湿度、气温、风速和风向对雾的预报有较好指示意义:当相对湿度在90%—100%时,春季气温为-5—15 ℃、夏季为16—24 ℃、秋季为-3~19℃、内陆冬季为-20~2 ℃,沿海冬季为-7~4 ℃范围内,内陆风速为0—3 m•s-1,沿海风速为0—6 m•s-1,且沿海地区为偏南风时,雾易发生。  相似文献   

14.
刘琳  白永清  林春泽  杨浩 《气象》2018,44(9):1179-1190
基于多种检验指标对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华中区域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的6种污染物(PM_(10),PM_(2.5),SO_2,NO_2,CO,O_3)和AQI指数的预报结果进行检验评估,在确保模拟效果的基础上,通过敏感性试验研究区域气溶胶对地面气象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华中区域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对湖北省6种污染物和AQI具有稳定且较好的预报效果。存在03预报较实况偏高,预报误差较大的问题,后期将通过误差订正来减小误差。对比CUACE模式预报效果表明,24~48 h的预报效果区域模式优于CUACE,72 h两个模式预报效果相当。气溶胶对地面气象要素具有一定的影响,对2015年1月9-12日的模拟过程而言,气溶胶的总辐射效应使地表接收太阳辐射减少7.740 W·m~(-2),2 m气温降低0.162℃,行星边界层高度降低16.457 m,相对湿度增加0.557%,10 m风速减小0.011 m·s~(-1),其中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各有一部分贡献,气溶胶对白天地面气象要素的影响比夜间大。由于区域接受太阳辐射减小、气温降低、行星边界层高度降低、风速降低、湿度增加有利于气溶胶吸湿增长等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污染物浓度不断累积升高又促使气象条件的上述变化,由此产生了气象条件与大气污染之间的双向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水城县气象站1961—2010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计算了0~30℃每1℃界限温度以上的活动积温和每1℃范围内的活动积温(温度界限内积温),并针对活动积温在各温度界限的分配特征以及历史变化特征开展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水城县温度界限内积温随温度界限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对应温度界限为19℃;水城县年度活动积温呈升高趋势,其中夏秋冬三季和2、6、8、9、11月升高明显,作物生长期内积温也呈升高趋势。积温总量的增加表现为不同温度范围内积温增减趋势不一。  相似文献   

16.
以候鸟丹顶鹤为例,利用相关气象站点数据,统计分析丹顶鹤栖息地主要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并分别根据温湿指数、基于黄金分割法的人体舒适度进行舒适等级划分,探索季节性迁徙的气候养生特征与内涵。研究发现:(1)丹顶鹤迁徙过程中所处日均气温在2℃~22.5℃范围内,相对湿度处于45%~80%之间,当气温升到3℃(春季迁徙)、气温降到13℃(秋季迁徙)、相对湿度降到60%左右是丹顶鹤开始迁徙的临界值,温度是影响丹顶鹤迁徙的主导气象因素。(2)通过对比南北两地各月的气温、相对湿度、舒适度等级天数以及空气质量指数,11月至次年3月北方严寒,南方舒适湿润,两地温差可高达40℃,以海南岛、东南沿海一带为最舒适旅居区;4月至10月南北两地温差可高达25℃,北方城市处于广义舒适域中,更适合作为季节性旅居地。  相似文献   

17.
湿度特别是相对湿度是专业气象服务必不可少的预报内容之一。不同行业对湿度的要求不尽相同,例如有利于纺织业的气象条件是:纺纱的适宜温度为21℃~26℃,相对温度为51%~70%;织布最佳温度为15℃~21℃,相对湿度为71%~88%。而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在60%左右对卷烟生产过程有利。气温在15℃以下,相对湿度在70%以下粮食害虫难以生存。食品加工的最佳气温为5℃~28℃,相对湿度为45%~75%。因此,根据各行各业对相对湿度的需求,开展相对湿度的预报,可为用户合理安排生产、节约能源、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依据。1武汉市相对湿…  相似文献   

18.
根据低纬地区地表温度高、蒸发及降水量大、辐合上升运动剧烈等特点,本文构造了一个正压模式的方程组,提示出影响低纬大气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海表温度SST。研究指出:(1)当SST<25℃时,含蒸发风反馈机制的Rossby波向西传播,当SST>25℃时.含蒸发风反馈机制的Rossby波向东传播。(2)SST的数值越高,空气越潮湿,含蒸发风反馈机制的Rossby波传播速度就越小。当SST超过29℃时,会形成周期为30天的低频振荡。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引起棉花障碍型冷害的主导气象因子,达到及时预报,减轻损失的目的。2007-2008年在新疆石河子棉区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内,通过智能人工气候箱对石河子主栽品种297-5实施低温模拟试验,研究不同范围低温(9℃~17.5℃和11.5~17.5℃),及低温持续时间(2~4天)对棉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河子棉区棉花在遭受不同强度低温冷害后,其叶片、蕾和幼铃都出现异常脱落现象,且其减少程度与冷害强度有关,相同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值越小,持续时间越长其减少率越高;棉花在遭受相同强度的低温后,其蕾、铃先于叶片出现异常脱落现象,并且减少率高于叶片15%~40%,但在一定强度范围内,当环境温度再次升高到满足其生长条件后,仍然可以继续稳定生长。  相似文献   

20.
气象条件是影响稻米品质的重要环境因子,研究气象要素对稻米品质影响的评价方法,有利于从气候角度提出提升稻米品质的调优措施,指导优质稻米的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满足人们对品质的需求。文中依据农业行业标准“食用稻品种品质”制定了籼稻气候品质等级标准,参考已有试验及文献,结合江西省一季稻生育期和气象资料,建立了一季籼稻3个单一品质评价指标,并用取最小值方法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2017、2018年选取8个样点开展观测试验,用气象观测数据套用指标评价,并将结果与稻米品质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发现评价指标评价结果与品质实测数据基本一致。文中提出的一季籼稻气候品质评价指标科学性较强、准确性较高,可用于一季籼稻气候品质评价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