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安徽凤阳考城许氏盾壳虫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安徽北部寒武系的猴家山组,原称“猴家山统”,由徐嘉炜(1956)创立,标准地点在凤台之东的猴家山,自上而下包括③白鹤山层,②雨台山页岩,①凤台砾岩。在皖西霍丘雨台山页岩之上的砂灰岩中,采到了Hsuaspis sp., 下部采到了Obolus sp.和Obolopsis sp.。  相似文献   

2.
张丕孚 《地层学杂志》1993,17(1):40-45,51
<正> 苏皖北部晚前寒武纪地层是指凤阳群不整合面之上,寒武系下统猴家山组平行不整合面之下的一套地层。这套地层在没有进行1:20万区域地质调查之前,前人的地质工作主要是在淮南,所建立起来的晚前寒武纪地层层序是正确的,如徐嘉炜(1959)所确定的晚前寒武纪地层层序及其划分(自下而上为下震旦统八公山统下部石英岩,它不整合在前震旦纪角闪片岩为主变质岩系上,其上为刘老碑页岩,再上为上部石英岩和上震旦统四顶山统泥质灰岩及泥灰岩层,其上是矽质灰岩,并被寒武系下统猴家山组平行不整合覆盖)是比较完善的。  相似文献   

3.
华北地层大区寒武纪早期地层统一划分与对比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德正 《安徽地质》2002,12(1):1-24
基于华北地层大区数百条寒武纪早期地层剖面与安徽淮南地区基准层序(2组2亚组15段1个亚段)和带序(6个三叶虫带)的确切对比,编制了新的沉积分区图;依据有无猴家山组和馒头组下亚组是否完整,划分出5个沉积区;讨论了各区与基准层序-带序的对比;明确了各地方性岩石地层单位(五山组、李官组、碱厂组、辛集组、朱砂洞组、苏峪口组、五道淌组、昌平组、府君山组、老庄户组、水洞组、黑沟组等)的层位归属(具体至段),确认与寒武纪早期地层有关的3个沉积间断(皖北上升、豫陕上升和燕辽上升),归属于重新厘定的蓟县运动的3个期次.  相似文献   

4.
安徽淮南下寒武统沉积环境以及碳酸盐岩微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越  林天瑞 《地层学杂志》1998,22(4):262-268
华北地台南缘安徽淮南老鹰山剖面下寒武统猴家山组和馒头组的沉积环境和碳酸盐岩微相指示了3期地区性海进沉积旋回序列。假整合于前寒武系凤台组冰积砾岩层之上的猴家山组蒸发相白云岩和馒头组下段的深褐色页岩、钙质页岩和深灰色、灰色中厚层至薄层灰岩构成第1个海进序列;馒头组中段的页岩和薄层灰岩及馒头组上部的深褐色页岩构成第2个海进序列;第3次海进以近馒头组顶部的页岩出现为标志,至老鹰山组下段局部地区的剥蚀面作为中下寒武统的界限和第二次海退的终结。  相似文献   

5.
华北地层大区东南区寒武纪早期地层对比与统一划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华北地层大区东南区的寒武纪早期地层 ,宜统一划分为6个三叶虫化石带(Shantungaspis,Yaojiayuella ,Qiaotouaspis,Redlichia(Pteroredlichia) ,Megapalaeolenus和Hsuaspis)和3个组(毛庄组、馒头组和猴家山组)。毛庄组包含Shantungaspis带 ,Yaojiayuella带和Qiaotouaspis带一部分 ,馒头组包含Qiaotouaspis带大部分、Redlichia(Pteroredlichia)带和Megapaeolenus带 ,猴家山组仅含Hsuapis带。前2带属毛庄阶 ,第3、4带属龙王庙阶 ,后2带属沧浪铺阶。中、下寒武统界线划在毛庄阶与龙王庙阶即Yaojiayuella带与Qiaotouaspis带之间。毛庄组属下—中寒武统 ,其它2组属下寒武统。按各组的岩层组合特征 ,统一划分为15个岩性段  相似文献   

6.
<正> 河北省下花园地区下马岭组地层发育良好,分布广泛,早为地质工作者所注意。但是,这组地层在解放前一直被认为是下侏罗统下花园煤系的下部变质页岩;后来,陈桂友又定名为“洋河统”,认为相当于北京西山的双泉统。1949年,田本裕认为此层“依岩性似可与下马岭页岩相对比”。以后,对于地层的认识逐渐深入,现在下花园地区和涿鹿一带是已知冀西北下马岭组地层发育最好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林宝玉  李明  黄莫  邓丽婷 《地质论评》2021,67(3):67040025-67040025
《中国扬子区兰多维列统特列奇阶及其与英国的对比》一书(陈旭,戎嘉余,1996)有以下结论:①将回星哨组、茅山组、西坑组等的层位归属于特列奇阶上部;②将回星哨组、茅山组及其相当地层与英国特列奇阶对比;③将扬子区特列奇阶的顶界置于回星哨组、茅山组及其相当地层之顶;④将回星哨组、茅山组、西坑组等地层资料编制的古地理图称为特列奇期晚期古地理图;⑤将回星哨组、茅山组、西坑组等地层与上覆中泥盆统—中二叠统之间的不整合面代表的上升运动,称为“特列奇期的扬子上升”。笔者等依据多年对扬子地台志留纪地层剖面的实地考察和近数十年来扬子区坟头组中—上部、茅山组、回星哨组、小溪峪组、西坑组等地层中文洛克世、拉德洛世、普里多利世早期古生物化石的发现,认为:①回星哨组、小溪峪组、茅山组、西坑组等的层位是文洛克统—普里多利统;② 回星哨组、小溪峪组等大致与英国的文洛克统—普里多利统对比;③回星哨组、小溪峪组、茅山组的顶界是文洛克统—普里多利统剥蚀后残留的层位随地而异的顶界;④根据回星哨组、西坑组、茅山组等地层资料编制的古地理图应是文洛克世—普里多利世古地理图;⑤“扬子地台整个上升”(黄汲清,1945)的时代是志留纪末期,没有“特列奇期的扬子上升”。特提出商榷。上述这些地层时代的解决,对扬子区志留系4统层序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为中国扬子区与英国命名剖面志留系的对比以及中国南方早古生代加里东运动最后一幕时代的再次确定提供了地层学和古生物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测井资料对比分析了阿雷斯油田和南阿雷斯构造的地层特点,并确定了4 个标志层,认为白垩系和上侏罗统的阿克萨布拉克组的地层分布比较稳定,层内小层地质特征可对比性高,该组与下伏侏罗统地层为不整合接触关系; 库姆科尔组应为中下侏罗统残余地层。详细分析了其南侧的南阿雷斯构造相应层位之间的地层关系,认为阿克萨布拉克组与库姆科尔组之间不整合特征明显,阿雷斯油田的阿克萨布拉克组与其下伏侏罗系地层存在不整合关系。基于上述不整合地层关系的认识,认为阿雷斯油田中下侏罗统油藏类型为多个地层不整合油藏。目前钻遇基底的出油井为单独成藏,受古隆起控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北部寒武纪介形虫分布于早晚寒武世。其所在地层的确切时代(期或亚期)以往多未完全确定下来或者还在争论之中。通过分析有关介形虫、三叶虫及小壳化石的组合面貌,并结合岩石地层学特征,文章认为:(1)新疆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与玉尔吐斯组应合为一组,仍称肖尔布拉克组,时代大致为梅树村期最晚期至沧浪铺期红井哨亚期。其中所见的介形虫基本上均属筇竹寺期。(2)河南淅川等地包括整个下寒武统的水沟口组,自下而上宜分成水沟口组、上集组、小泉沟组和脑子寨组。目前发现的介形虫产子上集组下部(Ichangia—Neocobboldia带),时代为沧浪铺期红井哨亚期晚期;上集组上部可建立Palaeolenus带,时代为沧浪铺期乌龙箐亚期早期。(3)辛集组和雨台山组及其相当地层应统称猴家山组,但应用系指原“猴家山组”下部的一套含磷岩系,原组上部含Megapalaeolenus的一套灰岩及白云岩则应称昌平组。修订后的猴家山组时代为沧浪铺期红井哨亚期晚期。陕西、安徽迄今所见的介形虫即分布于这一时期。(4)辽宁金县所谓“三十里堡阶”实为馒头组的同物异名,其中所产的介形虫Alutella nakamurai的时代因此应为龙王庙期。(5)辽宁本溪的Aluta chiushuensis与瓦房店的A.paiensis和A.paiensis te-nuis曾被认为产于奥陶系底部,实际上其时代前者为晚寒武世凤山期晚期,后两者为凤山期早期。另外,后两者实为Mononotella的同种个体。  相似文献   

10.
淮北地区寒武系/新元古界界线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北地区寒武系与新元古界的界线 ,长期以来存在争议 ,主要有 5种划分意见 :猴家山组 /沟后组 ,沟后组 /金山寨组 ,沟后组上段 /沟后组下段 ,金山寨组 /望山组及猴家山组 /金山寨组之间。通过近年来的实地考察和室内研究 ,从叠层石、宏体碳质压膜化石及小壳动物化石组合综合考虑 ,认为该区新元古界最上面的岩组应是沟后组 ,而超覆于区内新元古界不同层位上的长期被描述为猴家山组“豹斑状”灰岩、白云岩 ,实为昌平组 ,属下寒武统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赣南三百山盆地地层层序和岩石地层划分的研究现状及存在分歧的原因,提出前人建立的地层层序与野外新发现的地质事实不相吻合,三百山盆地不存在所谓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和推覆构造。依据地层层序律,将三百山盆地自下而上可划分为砂岩层、长英质火山岩层、镁铁质火山岩层和砂砾岩层四套;通过地层对比,将第一套砂岩层划归上侏罗统武夷群双峰岭组、第二套长英质火山岩层划归上侏罗统武夷群鹅湖岭组、第三套铁镁质火山岩层和第四套砂砾岩层划归下白垩统罗塘群白埠组。  相似文献   

12.
钱迈平  袁训来等 《地层学杂志》2001,25(2):135-139,143
淮北地区寒武系与新元古界的界线,长期以来存在争议,主要有5种划分意见,猴家山组/沟后组,沟后组/金山寨组,沟后组上段/沟后组下段,金山寨组/望山组及猴家山组/金山寨组之间,通过近年来的实地考察和室内研究,从叠层石,宏体碳质压膜化石及小壳动物化石组合合考虑,认为该区新元古界最上面的岩组应是沟后组,而超覆于区内新元古界不同层位上的长期被描述为猴家山组“豹斑状”灰岩,白云岩,实为昌平组,属下寒武统。  相似文献   

13.
洞庭盆地周缘尤其是长沙一带"白沙井砾石层"和上覆"网纹红土"之间的接触关系存在分歧,由此产生了区内第四系更新统地层系统划分与对比的巨大差异。上世纪60年代以后,沈永欢、芮耀俊等将"白沙井砾石层"和"网纹红土"视为河流阶地二元结构的两个单元,并由此以阶地分析方法为理论基础,将长沙一带不同高程上分布的砾石层和网纹红土分别建立了诸多独立的岩石地层单位,并以其披覆的网纹红土为依据将其形成时代划为中更新世早期,并被广泛参考使用,由此造成了洞庭盆地内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巨大困难。区域研究认为,江汉—洞庭盆地周缘发育一系列下更新统冲积扇或坡麓堆积,并向盆地内部倾向,这些冲积扇或坡麓堆积理应成为区内地层划分和对比的依据。长沙一带的砾石层是古湘江或其支流的冲积扇和在冲积扇基础上的辨状河流堆积,下游方向则发育湖泊三角洲沉积(汨罗组);网纹红土是在"白沙井砾石层"沉积并经剥蚀之后的堆积物,二者不是同时形成的,白沙井砾石层形成于早更新世(Q1),而上覆的网纹红土则形成于中更新世(Q2)。以阶地分析方法研究江汉—洞庭盆地下更新统应予以摒弃,而以阶地分析方法为基础建立的"洞井铺组"、"新开铺组"和"白沙井组",造成区内地层划分对比的混乱,应予以废止。建议将洞庭盆地周缘的下更新统砾石称之"常德组"和汨罗组(湖泊三角洲相),并将黄姑山组、陈家咀组、湖仙山组与下更新统汨罗组和"常德组"进行对比。洞庭盆地周缘的下更新统砾石层可与江汉平原周缘的下更新统云池组和阳逻组对比,马王堆组则与善溪窑组对比。  相似文献   

14.
<正> 大兴安岭中部伊尔施一带属内蒙古自治区科右前旗阿尔山镇管辖。1959年,宁奇生等人在报道大兴安岭区域地层时,建立了鹿沟组,时代确定为志留纪—早泥盆世。1976年,黑龙江区测二队在苏呼河车站北山“鹿沟组”中首次发现了古杯化石,认为古杯化石层是泥盆系下统鹿沟组的夹层,把古杯化石当做早泥盆世的第一个化石组合,并认为所属层位是泥盆系下统最低层位,重新厘定了“鹿沟组”的涵义,时代为早泥盆世,置于志留系上统古尔班河组之上、泥盆系下统西古兰河组之下。  相似文献   

15.
郯庐断裂南段左行平移时间的地震显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郯庐断裂是中国东部规模最大的断裂带,自1964年徐嘉炜提出左行平移的观点后,曾广泛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经过多年研究,关于郯庐断裂带的大规模平移时间主要存在着3种认识,即印支期前、印支期和燕山期。最新完成的横跨合肥盆地及郯庐断裂的地震剖面为进一步研究郯庐断裂的活动提供了有力依据。本文依此为依据,认为郯庐断裂走滑的时间在中侏罗世末—晚侏罗世,理由如下:郯庐断裂带的老地层逆冲在西侧合肥盆地的中、下侏罗统之上,并切断中、下侏罗统,说明郯庐断裂的走滑是在中侏罗统沉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北部寒武纪介形虫分布于早晚寒武世.其所在地层的确切时代(期或亚期)以往多未完全确定下来或者还在争论之中.通过分析有关介形虫、三叶虫及小壳化石的组合面貌,并结合岩石地层学特征,文章认为:(1)新疆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与玉尔吐斯组应合为一组,仍称肖尔布拉克组,时代大致为梅树村期最晚期至沧浪铺期红井哨亚期.其中所见的介形虫基本上均属筇竹寺期.(2)河南淅川等地包括整个下寒武统的水沟口组,自下而上宜分成水沟口组、上集组、小泉沟组和脑子寨组.目前发现的介形虫产于上集组下部(Ichangia-Neocobboldia带),时代为沧浪铺期红井哨亚期晚期,上集组上部可建立Palaeolenus带,时代为沧浪铺期乌龙箐亚期早期.(3)辛集组和雨台山组及其相当地层应统称猴家山组,但应用系指原"猴家山组"下部的一套含磷岩系,原组上部含Megapalaeolenus的一套灰岩及白云岩则应称昌平组.修订后的猴家山组时代为沧浪铺期红井哨亚期晚期.陕西、安徽迄今所见的介形虫即分布于这一时期.(4)辽宁金县所谓"三十里堡阶"实为馒头组的同物异名,其中所产的介形虫Alutella nakamurai的时代因此应为龙王庙期.(5)辽宁本溪的Aluta chiusbueusis瓦房店的A.paiensis和A.paiensis tenuis曾被认为产于奥陶系底部,实际上其时代前者为晚寒武世凤山期晚期,后两者为凤山期早期.另外,后两者实为Mononotella的同种个体.  相似文献   

17.
浙江煤山D剖面二叠系长兴组高精度岩石地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对浙江煤山D剖面长兴组到下三叠统殷坑组岩石地层单元高精度的测量,选择了Yinetal.(1996)、盛金章等(1987)和赵金科等(1981)的地层资料,对比并修订了早期地层资料中的误差。重点标注了该剖面特殊岩性段,如黏土岩、碳酸盐化流纹质凝灰岩的产出层位,详尽描述了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的微观岩石地层特征,认为Y24e层顶部至Y27层为存在高度凝缩沉积或者沉积缺失的层段。这些高精度岩石地层材料将进一步推动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期生物灭绝事件的后层型研究。  相似文献   

18.
依据禄丰县川街剖面修订了昆明小区曾经使用半个多世纪的上、下禄丰系(群、组)岩石地层单位,厘定并重新命名了禄丰组(包括沙湾段和张家坳段),新建川街组、老罗村组、麻地山组,沿用安宁组,首次在禄丰区域内划分出上侏罗统。结合各组产出的化石,建立起侏罗纪早、中、晚3套脊椎动物群序列。进一步的考察研究又确认出昆明小区存在上三叠统舍资组和侏罗系的连续沉积。通过对比,确定昆明小区中侏罗统川街组底部和上侏罗统安宁组顶部,缺失楚雄小区张河组下部“绿砂岩段”和妥甸组上部“黄色泥岩段”。首次发现晚侏罗世妥甸组昆虫化石,昆虫化石的类型和叶肢介等门类化石有别于北方动物群。依据这些研究成果提出康滇地层分区侏罗系对比方案。  相似文献   

19.
林宝玉  李明  黄莫  邓丽婷 《地质论评》2021,67(4):67040849-67040868
《中国扬子区兰多维列统特列奇阶及其与英国的对比》一书(陈旭和戎嘉余,1996)有以下结论:(1)将回星哨组、茅山组、西坑组等的层位归属于特列奇阶上部;(2)将回星哨组、茅山组及其相当地层与英国特列奇阶对比;(3)将扬子区特列奇阶的顶界置于回星哨组、茅山组及其相当地层之顶;(4)将回星哨组、茅山组、西坑组等地层资料编制的古地理图称为特列奇期晚期古地理图;(5)将回星哨组、茅山组、西坑组等地层与上覆中泥盆统—中二叠统之间的不整合面代表的上升运动,称为"特列奇期的扬子上升"。笔者等依据多年对扬子地台志留纪地层剖面的实地考察和近数十年来扬子区坟头组中—上部、茅山组、回星哨组、小溪峪组、西坑组等地层中文洛克世、拉德洛世、普里多利世早期古生物化石的发现,认为:(1)回星哨组、小溪峪组、茅山组、西坑组等的层位是文洛克统—普里多利统;(2)回星哨组、小溪峪组等大致与英国的文洛克统—普里多利统对比;(3)回星哨组、小溪峪组、茅山组的顶界是文洛克统—普里多利统剥蚀后残留的层位随地而异的顶界;(4)根据回星哨组、西坑组、茅山组等地层资料编制的古地理图应是文洛克世—普里多利世古地理图;(5)"扬子地台整个上升"(Huang T K,1945)的时代是志留纪末期,没有"特列奇期的扬子上升"。特提出商榷。上述这些地层时代的解决,对扬子区志留系4统层序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为中国扬子区与英国命名剖面志留系的对比以及中国南方早古生代加里东运动最后一幕时代的再次确定提供了地层学和古生物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拉阿拉特山(哈山)的哈拉阿拉特组(哈组)是西准噶尔露头区上石炭统主要地层之一,该地层以安山岩、玄武岩、角砾(岩屑)凝灰岩夹碎屑岩为主。目前认为此套地层形成于谢尔普霍夫期之后,其地层年龄大致介于312~303.8 Ma,但迄今尚未有人报道其准确的同位素年龄。本研究对哈山凝灰岩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取得了较为准确的年龄数据,为该区哈组地层时代归属提供了新依据,为区域石炭纪地层的厘定及对比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