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晚中生代期间,中国东南部岩浆活动十分强烈。 由内陆向沿海,花岗岩、火山岩的时代越来越新。花岗岩 与酸性、中酸性火山岩在成因上存在密切联系。在时间、空间和成岩物质来源一致的条件下 ,花岗岩可视为流纹岩、英安岩所构成的中心式火山机构的“根”,形成所谓的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中国东南部的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可以区分为同熔型、陆壳重熔型和A 型三类,它们具有不同的构造环境、形成机制和物质来源。同熔型火山-侵入杂岩主要分布 于沿海,陆壳重熔型火山-侵入杂岩一般分布于内陆,而 A型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主要受浙闽沿海长乐-南澳断裂带控制。 以桐庐和相山两个典型杂岩体为代表剖析了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 体的时、空、源一致性,所揭示的规律对于认识整个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花岗质火山-侵入 杂岩的成因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晚中生代期间,中国东南部岩浆活动十分强烈。 由内陆向沿海,花岗岩、火山岩的时代越来越新。花岗岩 与酸性、中酸性火山岩在成因上存在密切联系。在时间、空间和成岩物质来源一致的条件下 ,花岗岩可视为流纹岩、英安岩所构成的中心式火山机构的“根”,形成所谓的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中国东南部的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可以区分为同熔型、陆壳重熔型和A 型三类,它们具有不同的构造环境、形成机制和物质来源。同熔型火山-侵入杂岩主要分布 于沿海,陆壳重熔型火山-侵入杂岩一般分布于内陆,而 A型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主要受浙闽沿海长乐-南澳断裂带控制。 以桐庐和相山两个典型杂岩体为代表剖析了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 体的时、空、源一致性,所揭示的规律对于认识整个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花岗质火山-侵入 杂岩的成因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雪桂  陈鲁根 《江西地质》1994,8(4):296-308
玉华山岩体是一个高位复式深成杂岩体,具成分和结构演化序列.根据同源岩浆演化的观点,岩石谱系单位划分方法,将玉华山高位复式深成杂岩体划分为窑里超单元、蜜蜂街超单元,玉华山超单元和桃溪独立单元,并从侵入体的组构、变形特征、空间展布和区域构造特征分析;提出了岩体定位的隐爆拓宽机制,岩墙扩张机制及火山口塌陷机制。  相似文献   

4.
由于缺乏可靠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辽北法库地区的变质岩系一直被看作地台基底型建造,近期研究确认它们属于原岩为深成侵入体(五龙山杂岩)和火山-沉积岩系、后经韧性剪切作用而形成的变形变质岩系,它们与遭受同期动力变质作用影响的同构造侵入岩(十间房花岗岩)一道构成了规模巨大的法库构造岩系。精确的SHRIMPU-Pb测年表明,五龙山杂岩侵位于约265±4Ma,十间房花岗岩侵位于约284±3Ma,指示构成法库构造岩系主体单元的深成侵入体并非形成于元古代,而是形成于晚古生代海西期。这些同位素年龄记录一方面暗示法库断凸可能并不存在大规模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另一方面为确定华北地台与吉黑造山带(兴蒙造山带东段)在柳河断裂以东的界线提供了重要约束。  相似文献   

5.
九龙嶂和相山火山-侵入杂岩是中国华南地区与铀矿有关的中生代流纹英安质火山-侵入杂岩。相山火山-侵入杂岩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赋矿围岩,其主体岩石为流纹质碎斑熔岩,浅成-超浅成侵入岩有英安斑岩、花岗斑岩等;九龙嶂火山-侵入杂岩的铀资源潜力尚待评价,主体岩石为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浅成-超浅成侵入岩有英安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等。两地区的火山-侵入杂岩的岩石化学成分及其变化特点极为相近,微量元素蛛网图和稀土配分型式也基本一致,它们具有相似的岩浆过程和统一的活动陆缘构造背景;同时,从早期火山岩浆活动到晚期浅成-超浅成岩浆侵入活动,其w(SiO2)和w(Rb)/w(Sr)的值降低,而w(MgO)以及w(K)/w(Rb)、w(Ba)/w(Rb)和w(LREE)/w(HREE)的值增高,晚期浅成-超浅成侵入岩与早期火山岩没有直接的分异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6.
朝阳北部早前寒武纪变质杂岩地质事件序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树文  王伟  白翔  张帆  杨鹏涛 《岩石学报》2010,26(7):1993-2004
朝阳北部早前寒武纪变质杂岩是华北克拉通北缘承德-阜新变质地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一套变质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其相伴生沉积岩等表壳岩组成,被TTG片麻岩、辉长岩和石英闪长岩等深成侵入体侵位。这些表壳岩和深成侵入体均经历了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表壳岩中石榴石斜长角闪岩(CY004-3),其原岩岩浆结晶年龄为2513~2520Ma,遭受了2447Ma变质作用改造。石榴石透辉石斜长角闪岩(CY006-6),其原岩岩浆结晶年龄2481~2568Ma,记录了~2400Ma变质事件。小角度切割变质火山岩和磁铁石英岩的早期二长花岗质片麻岩脉体,岩浆结晶年龄为2496~2501Ma,表明这些变质火山岩的岩浆结晶年龄应在2500Ma以上。侵位于这些变质层状岩系内的不同规模的深成侵入体记录了古元古代早期重要的岩浆事件。石榴石辉石斜长角闪岩(CY004-4),原岩为辉长岩,岩浆就位年龄为2394Ma,记录2354Ma的变质年龄。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CY005-1),原岩为石英闪长岩,其岩浆就位结晶年龄为~2403Ma。变质辉长辉绿岩(CY014-1)给出了2399~2404Ma的岩浆就位结晶年龄。上述变质火山岩等表壳岩系主期变质作用发生在古元古代(2350~2460Ma),与变质深成侵入体就位同时发生。这些年代学结果表明,这一地区大规模的铁镁质火山喷发作用发生在新太古代末期,在古元古代(2350~2460Ma)发生主期变质作用和深成岩浆作用。  相似文献   

7.
作者通过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提出;冀东太古宙迁西群是由80%以上的长英质片麻岩,不足20%的上壳岩所组成。其中长英质片麻岩主要是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组合的深成花岗杂岩;上壳岩包括层状火山—沉积岩、脉岩及基性侵入体两大类,它们均以规模不等和形态各异的包体,赋存于花岗杂岩之中。由于强烈变质和变形作用,包体被拉长并与花岗杂岩相间排列,形成沿纵横方向变化不定的“构造成分层”。因此,以往迁西群的层序划分,实际上是”构造成分层”的组合和归并,并不具有真正的地层层序的实际意义,应该予以彻底解体。  相似文献   

8.
《地质学报》1977,51(1)
在长江中下游的若干断陷盆地中,发育着一套中、基性到中、酸性而含碱较高的、并以安山质为主的火山-侵人杂岩,与这一套有关的岩浆的演化过程相联系,形成一组从岩浆晚期到伟晶、高温气液、高温接触交代、中、低温热液及可能的矿浆充填、火山喷发沉积成因的铁矿床。这一组铁矿床在时间上基本代表成矿作用各个阶段由高温到低温的转变过程,在分布上主要受它们和辉长闪长玢岩次火山岩体的空间关系所控制。矿石以透辉石(阳起石)-磷灰石-磁铁矿为基本矿物组合,含一定数量的钒、钛,具有特殊的围岩蚀变及矿床构造。在以往报导中,此类产于安山质火山岩分布区的透辉石(阳起石)-磷灰石-磁铁矿矿床常被不同作者归入不同成因类型,这组矿床的多样性可能是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长江中下游若干盆地中的这组铁矿发育较好,也可作为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由于它们和辉长闪长玢岩的成因联系以及矿床本身的次火山成因特点,本文特称之为“玢岩铁矿”。  相似文献   

9.
江西相山火山—侵入杂岩及其包体希土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性地报道了江西相山中生代中、酸性火山-侵入杂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以探讨基底变质岩、火山岩、次火山岩及闪长质包体之间的成因联系和差异性。认为此套火山-侵入杂岩具同源演化关系,推测它们均来源于前震旦系结晶基底,成因上属于陆壳重熔型。这与前人对此研究的主流观点是一致的,同时更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10.
赣南—粤北白垩纪火山杂岩岩石学及岩石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赣南-粤北白垩纪火山杂岩以合水组和优胜组为代表,其中合水组为一套夹玄武岩的沉积岩的组合岩,优胜组为一套酸性火山岩的组合岩。本文在讨论白垩纪火山杂岩岩石学和石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对火山杂岩的构造环境成因机制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南大陆火山活动分为早、晚两期,火山产物分为下、上两个火山岩系,侵入作胃表现为与其对应的两期火山侵入杂岩。笔者将火山岩和侵入岩两者结合起来作为岩浆作用的整体进行综合性大范围的研究认为,为搞清侵入岩与火山岩的时序和成因联系,有必要将侵入岩进一步划分为潜火山岩、火山侵入岩、区域侵入岩。潜火山岩是指与火山岩同源,在火山活动旋回的中期或晚期阶段形成的浅成、超浅成环状侵入体或脉岩和岩墙,空间上受同期火山机构制约。火山浸入岩是指与火山岩大致同源,与火山活动同时或稍晚定位的侵入岩体,空间上通常超越同期火山机  相似文献   

12.
邯邢地区燕山期火成杂岩由一系列基性—超基性、中基性、中偏碱性和碱性的侵入体组成。火成活动发生在109~171Ma之间。可将该区火成杂岩划分成4个系列,它们为角闪橄辉岩系,角闪闪长岩系,二长岩系和正长岩系。岩石化学特征表明不同岩系具有独立的成因,矿物分离结晶作用是控制岩浆演化的主导机制。文中提出的多重火成岩系是指同一造山旅回的不同阶段,在同一地区产出的来自不同源区的多个火成岩系的共存。  相似文献   

13.
深成—火山矿床由与各类火成或沉积岩中的次火山岩,斑状、钙碱性次火山侵入体有关的矿床组成。它们形成于“地下”环境,并且与火山爆发作用有关。成矿作用的方式受区域构造,围岩性质和破碎程度的影响;热液蚀变作用总是明显的。金几乎总是做为副产品或银的杂质金属出现在深成火山矿床中。  相似文献   

14.
罗田片麻岩杂岩位于大别造山带腹地,东、西大别变质带之间,面积约6000km2。主要由一套花岗片麻岩系组成。它们经历过早期高角闪岩相至麻粒岩相变质和晚期低角闪岩相叠加变质。该杂岩的原始建造以古老变质变形侵入体为主,与其周边构造变质单元的原始建造迥然不同,后者皆为沉积型或火山-沉积型原始建造。罗田片麻岩杂岩与其周边环境的地质特征不一致,是个造山带规模的外来变质地体。其下存在广泛的低密度岩层,相当于混合岩化或花岗岩化的硅铝质岩系。罗田片麻岩杂岩是华南、华北陆块碰撞期间,可能曾经存在的古岛弧深成岩系发生深变质强变形,并在仰冲机制作用下,于 地壳深层次拼贴到高压/超高压碰撞混杂岩之上的,具有推覆体属性的构造岩片。  相似文献   

15.
东秦岭早古生代两条不同构造—岩浆杂岩带的形成构造环境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周鼎武  张成立 《岩石学报》1995,11(2):115-126
东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500Ma~400Ma)分别在北秦岭和南秦岭发育两条构造-岩浆杂岩带。北秦岭带由洋盆消减的火山杂岩和深成侵入杂岩组成,是活动陆缘挤压构造背景的产物;南秦岭带由辉长、辉绿岩体、岩脉,超浅成隐爆的碱基性-超基性火山岩和粗面岩组成,是被动陆缘拉张裂陷环境的产物。它们平行造山带走向分布,南、北对峙,构成时空有序的构造-岩浆杂岩带。其形成的构造机制整体上受旱古生代古秦岭洋盆沿商丹一线的俯冲和消减作用的控制,造成北部俯冲挤压,南部拉张裂陷,同时南部的拉张裂陷也受陆壳之下地幔热柱上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冀东变质岩区内太古代侵入体占变质岩分布区的大部分,太古代侵入体按其生成环境分为太古代浅成侵入体和太古代深成侵入体两种类型。本文指出了太古代侵入体不同的生成环境;论述了太古代侵入体基本特征及与表壳岩的区别。指出了野外太古代侵入体与表壳岩的鉴别特征;传统的混合岩如均质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其实是太古代花岗质侵入体;同时太古代花岗质侵入体的侵入对冀东的表壳岩和变质铁矿产生了不同的破坏和改造;幔柱构造作用是引发大规模的区域变质作用的根源;产生大面积太古代岩石变质的岩浆活动可视为是由太古代幔柱构造作用引起的,可以说太古代深成侵入体岩浆的上侵作用就是或类似于地幔热柱上涌,同幔柱一样具有极大的能量,是表壳岩变质的热动力来源。识别太古代侵入体对区域地质填图、认识区域构造格架、地壳演化及变质铁矿勘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浙江新昌复合式火成杂岩包括复合火山岩流和复合侵入杂岩。复合火山岩流由玄武岩和流纹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组成,有的含少量安山质-英安质岩流和岩石包体;复合侵入杂岩由辉绿岩和花岗岩复合而成,含闪长质-石英闪长质岩石包体。它们在空间上紧密伴生,同位素年龄为96~113 Ma;地球化学上,它们统属钙碱性岩系,具有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亏损等特点,稀土元素、微量元素配分型式基本相同,Sr=0.7069~0.7079,εNd (t ) = -2.3~-5.3,指示它们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发生过充分的交换。这些特点与浙闽沿海其他复合岩流和复合侵入杂岩的特点基本一致。它们形成在伸展构造背景,由起源于受消减作用影响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而产生的玄武岩岩浆底侵,并与深熔的壳源花岗岩浆发生不同程度的岩浆混合而形成。新昌复合式火成杂岩的研究,为更深入研究中国东南部沿海地区晚中生代地球动力学环境变化和构造-岩浆作用提供了一个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18.
聂凤军  张洪涛 《地质论评》1989,35(4):297-306
本文从岩相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研究角度出发,详细论证了哈达庙含金侵入杂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因机制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研究认为:侵入杂岩体内的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和隐爆火山角砾岩是同源岩浆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成岩成矿物质来源与含基性岩成分较多的陆壳岩石深熔作用有关。从杂岩体边缘到核部,随着岩体从中基性到酸性方向的演化,碱质组分、成矿元素(Au、Ag)和挥发份的不断聚集,不仅形成了一系列隐爆火山角砾岩脉,同时也促进了金的沉淀富集。对比研究表明:流纹岩脉与侵入杂岩体是异源岩浆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中生代时期由于受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大兴安岭地区产生强烈的火山-次火山作用.以中生代火山断陷区为构造背景,火山断陷区的边部与断隆区交接部位形成了大量的铅锌多金属矿化.矿床基本受一套火山岩-潜火山超浅成侵入体-浅成侵入体控制,铅锌矿化作用基本与火山-次火山作用同时进行,略有滞后,并受火山-次火山活动制约.大兴安岭主要有6个有成矿潜力的铅锌成矿带:(1)得尔布干铅锌(金、银)成矿带;(2)谢尔塔拉-阿尔山铅锌多金属成矿带;(3)乌兰浩特-林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4)林西-黄合吐铅锌多金属成矿带;(5)锡林浩特-朝不楞铅锌多金属成矿带;(6)小东沟-翁牛特旗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共有3种铅锌矿化形式.  相似文献   

20.
1.花岗岩侵入体中铀和钍的分布规律克茲尔套侵入体面积约占600平方公里。该侵入体与薩雷套侵入体以长带相连,两者都是深成侵入火成岩体的巨大岩钟。在侵入体范围内,周围地层主要是由下元古代残斑变岩和石英岩组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