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新余龙潭组官山段发现早二叠世(竹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皇化矿区位于江西新余县城北19公里,含煤地层为龙潭组,剖面与丰城、乐平一带相似,即龙潭组自下而上可划分为官山段、老山段、狮子山段及王潘里段,厚458米。官山段上部以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主,下部以粉砂岩为主,偶见石灰岩夹层。老山下亚段以粉砂岩为主夹煤三层,上部为泥灰岩,产Edriosteges等腕足类,中亚段为灰黑色泥岩,产Anderssonceras等菊石,上亚段为粉砂岩夹细砂岩,产Konglingites等。狮子山段以细砂  相似文献   

2.
地质新知     
煤炭坝矿区 茅口灰岩中发现煤层 该矿区茅口灰岩厚300米,新发现的煤层上距龙潭煤系Ⅱ煤50米左右。煤层最厚0.12米,层位不稳定,岩性变化大,含化石丰富。  相似文献   

3.
煤炭坝矿区 茅口灰岩中发现煤层 该矿区茅口灰岩厚300米,新发现的煤层上距龙潭煤系Ⅱ煤50米左右。煤层最厚0.12米,层位不稳定,岩性变化大,含化石丰富。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实测剖面和样品测试分析等方法,研究表明乐平地区二叠系主要发育4套烃源岩:中统栖霞组(P2q)、茅口组(P2m)和上统龙潭组官山段(P3l1)及老山段(P3l2)。主要烃源岩类型为泥岩、灰岩及煤层,分布面积广;栖霞组和茅口组暗色泥灰岩总厚约300~500m,龙潭组暗色泥岩厚100~200m,煤层平均厚8m;综合评价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认为龙潭组的煤是很好的烃源岩,泥岩是好的烃源岩,灰岩是中等的烃源岩,栖霞组和茅口组的灰岩、泥岩是中等的烃源岩;栖霞组灰岩以Ⅰ、Ⅱ型干酪根为主,茅口组灰岩为Ⅱ型,龙潭组泥岩以Ⅲ型为主,次为Ⅱ型;栖霞组Ro平均为0.81%,茅口组Ro平均为0.77%,龙潭组Ro为0.66%~1.51%,平均1.03%,成熟度适中;栖霞组、茅口组、长兴组和大冶组中的灰岩和白云岩在裂缝发育的部位,其孔隙度可提高到4%~11%,渗透率为1~3.15m D,是油气运移和保存的有利场所,多种岩性旋回可形成多套油气藏的"生储盖组合",其时空配置亦良好。乐平地区油气成藏条件十分优越,具有油气勘探前景,是成藏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5.
菱锰矿层呈似层状,赋存于上二叠系龙潭组底部,以假整合覆盖在下二叠系白泥塘层顶部炭硅质灰岩的侵蚀面上的粘土岩中。层位稳定。厚度0—5米,一般2米左右。矿层由黑褐色、棕红色之粒状、砾状菱锰矿和粘土质菱锰矿组成,并常有黄铁矿结核。矿层直接底板为0.1—0.2米厚的灰绿色粘土岩或炭质泥岩,矿层直接顶板为0.2—5米厚的灰白色粘土岩,均含有黄铁矿结核。  相似文献   

6.
<正> 杨桥矿区位于分宜县和宜春县北部,二叠纪龙潭组厚403—437米,根据沉积旋迴、古生物组合特征,自下而上分为官山段(P_2l_1)、老山段(P_2l_2)、狮子山段(P_2l_3)和王潘里段(P_2l_4)。我们选择了上东山、观光和芦村三处剖面为代表,并以钻孔中的老山段作为补充,对各层段的砂岩和A、B煤组90个样品进行重矿物研究(图1)。  相似文献   

7.
湖南大岭勘探区,位于永耒矿区北东端,走向长12公里,倾向平均宽约2公里,面积约24平方公里。煤系地层厚404米,为上二迭统龙潭组,分上、下两段,上段厚180米,含煤11层,主要可采煤层为1、5、61、62煤层,局部可采为612和63煤层;下段厚224米,不含可采煤层(图1)。   相似文献   

8.
上二迭统龙潭组是湘南的主要含煤建造。煤层发育良好,分布面积广,储量丰富,大力发展本区煤炭工业,对于迅速扭转北煤南运,加快我省工业建设步伐,有着重大意义。龙潭组的岩性主要为碎屑岩、泥岩、炭质泥岩和煤层组成,为一套过渡相~陆相的沉积。根据岩性、岩相、古生物和含煤性,可明显地分为上下两段,上段厚143~435米,下段厚150~432米。含煤数层到二十多层,多集中于上段,下段基本不含煤(仅在个别地区偶见煤线)。含煤层数和煤层总厚因地而异,变化颇大,但却与煤系厚薄密切相关。煤系厚度大,则煤层层数多,煤层总厚亦大,反之亦然。煤层由上而下,分别命名为1、2、3、4、5、6、7,其中5、6煤层发育较好,普遍可采。   相似文献   

9.
四川古叙煤矿区海风矿段煤层伴生有丰富的粘土资源,通过对矿段龙潭组粘土岩赋存形式、粘土岩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特征、"铁钛"丰度异常元素赋存规律初步分析表明:矿段龙潭组伴生的粘土岩有较高的工业价值。推断铁、钛元素富集与沉积时接受峨眉山玄武岩岩浆岩喷发期的陆源碎屑物有关;钛资源开发有较高潜在价值,海风矿段粘土岩研究成果对古叙煤矿区粘土岩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1976年在某矿区火山杂岩与沉积岩的接触带上,用激发极化法发现了异常(图1),经结合地质综合研究,在所设计的19线7711孔的预计深度打到了一个锌、铅、铜矿体;伴有黄铁矿的含矿夕卡岩的总厚度为21.55米,工业矿体的厚度有18.62米.含锌4.32%;含铅0.65%;含铜矿体两条,共厚6.77米,品位0.64%.在扩大矿区远景方面,激发极化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探矿工程》1979,(6):35-35,34
一、钻孔涌水概况某无烟煤矿区109/ZK5孔开孔层位为上二叠统龙潭煤组C7煤层,终孔层位为30米下二叠统茅口组灰岩。钻孔深度382.14米。施工中除孔口下有φ146套管9.5米外,均为裸眼。终孔孔径100毫米。钻孔钻至42米开始涌水,随着钻孔延深,涌水量越来越大,曾钻完一段作一次扬水试验,三段扬水试验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2.
滇东黔西上二叠统含煤岩系形成于陆相到海陆过渡相环境中,其泥岩的粘土矿物组成可以反映这种环境背景。该区泥岩粘土矿物类型以高岭石和伊利石/蒙皂石间层矿物为主,伊利石次之,局部层段见较少绿泥石及蒙皂石。垂向上,高岭石在富源后所矿区、盘县盘关矿区剖面中下部(即宣威组中、下段和龙潭组)含量偏高;伊利石在织金矿区剖面上部(长兴组)和下部(龙潭组下段)含量明显偏高,而在剖面中部(龙潭组上段)偏低;伊利石/蒙皂石间层矿物在后所矿区、盘关矿区、纳雍矿区占绝对优势,而在织金矿区仅在剖面中部含量较高,并与伊利石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蒙皂石含量很少,仅出现于盘关矿区和织金矿区剖面的上部和下部。粘土矿物的上述分布特征可大致反映出龙潭早期为海侵期,龙潭晚期为海退期,长兴期为新的更大的海侵期。平面上,从陆到海,即从滇东的冲积平原河流体系,向东经盘关向斜的上三角洲平原、纳雍的过渡带三角洲平原,到织金的下三角洲平原及潮汐平原,高岭石含量急剧减少,伊利石含量逐渐增加。最为明显的是从滇东河流体系到黔西三角洲—潮坪体系之间高岭石含量骤然减少。  相似文献   

13.
碧龙潭铅锌矿位于新疆和田县喀喇昆仑山北麓,地处林济塘(陆缘盆地)Cu-Au-RM-石膏矿带(Ⅳ级),西北侧有超大型火烧云铅锌矿床与之相毗邻。碧龙潭铅锌矿赋矿地层为中侏罗统龙山组灰岩段,矿体受层位控制,似层状产出;下一步本区应在矿区次级向斜盆地龙山组灰岩段分布地段投入稀疏钻探工作,同时应当注意碧龙潭铅锌矿区与火烧云铅锌矿床矿区之间广泛分布的龙山组灰岩段地层,并结合物化探异常特征,优选重点区域验证。  相似文献   

14.
陈兴忠  曾宪华 《云南地质》2011,30(2):138-140
罗坡锡矿矿化带分布于石炭系丹珠岩组第二岩段(Cdz2)的乳白色中—厚层状白云质大理岩中。地层、构造是主要控矿条件,掌握矿体这一赋存规律和条件,对扩大矿区远景及外围找矿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西藏冈底斯山脉的南麓断续分布着一条狭长的含煤地层,两段称为门士组,东段称为秋鸟组,合称为冈底斯含煤地层.门士组分布于嘎尔县门土区的野马沟一带,主要由灰色砂砾岩、砂岩及黑色粉砂岩、泥岩、页岩夹煤层所组成,总厚1200米.它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德钦县羊拉乡的羊拉铜矿,地处金沙江缝合带中段。矿区地层划分为羊拉岩组和里农岩组,矿区火山岩由两个岩组的火山岩组成,主要沿金沙江西侧分布,构成一条区域性出露面积达150km2、总厚度约400m的火山岩岩带。羊拉岩组玄武岩锆石UPb不一致线的下交...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应用马尔柯夫概型分析和阶梯函数分析方法,研究老变质岩地区的构造和地层对比的一些成果。矿区地质简述及其存在问题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前震旦系建欧群大岭组和麻源组。大岭组:在矿区未详细划分,统归一个岩性段,以云母片岩、石英片岩和变粒岩为主,厚度2000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岩心、样品分析化验等资料对龙潭组的沉积环境、岩性组合、隐伏断裂构造以及含矿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龙潭组为陆表海局限台地、潮控三角洲以及重力流沉积。区内存在两条隐伏断裂,走向为北西向,倾向北东的逆断层(F_(20))和走向为北东向,倾向北西的逆断层(F_x);龙潭组一段(P_3l~1)零星含矿段、龙潭组二段(P_3l~2)Ⅲc~Ⅲb含矿层、龙潭组三段(P_3l~3)的Ⅳc~Ⅳb含矿层具滑动擦痕、滑动镜面、碎裂化和角砾化特征,含矿层中的生物碎屑灰岩和粉砂质粘土岩、粘土质粉砂岩和钙质粘土岩,均有不同程度的见矿,是金富集的有利场所,为后期找矿预测方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宜章界牌岭条纹岩铍矿床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永驹 《湖南地质》1993,12(2):95-97
界牌岭矿区100多米(假厚)的条纹岩铍矿,是1982年打到的,并且在深部打到了工业锡矿体。本文就条纹岩铍矿的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意义,作一简介。 1 矿区地质简况出露地层主要为石炭系石磴子组灰岩、测水组砂页岩、梓门桥组灰岩白云岩以及壶天群白云岩,条纹岩产于石磴子组灰岩之中。矿区构造为北北东向次级小背斜,向南扬起向北倾伏,背斜轴部出露含矿地层石磴子组灰岩,两侧为测水组砂页岩,形成很好的盖层,背斜两侧被北北东向断层切割,但断距不大。  相似文献   

20.
1976年以来,为解决工业供水问题,在河北一个100平方公里地区内,打了80多眼水井。水源井取水层段集中在400—820米深处,按三套井网分段开采。第一套井网(浅井组),深度400—500米,开采第四系下更新统含水层。含水层总厚度30米左右,主要由含砾细砂和中细粒砂组成。第二、三套井网(中深井组和深井组)开采上第三系明化镇组上段含水层。含水层主要由细砂岩,中细-粗砂岩组成。第二套开采井网深度500—650米,取水层段总厚30—45米。第三套开采井网,深度650—820米,含水层总厚25—60米。深层地下水开发后,水位急剧下降,而经常开采的井数还不到总井数的一半。深层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为水文地质工作提出了新课题。现就两年来开采实践,提出我们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