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盆地东部盛夏旱涝气候的形成和变化与太阳活动影响有关 ,它们都具有以11年和33年为基调的变化周期.盆东盛夏旱涝气候变化以33年为主要周期.根据NI功率谱和方差分析,预计:1990年至2022年盛夏气候变化将进入一个新周期,其中,21世纪初(前十年)为伏旱年代;21世纪10年代为轻无伏旱年代.  相似文献   

2.
《四川气象》1999,19(4):30-32
应用相空间EOF方法和带通滤波技术,分析了达州盛夏伏旱气候的主要时间尺度和层次结构特征及其可能联系,结果表明:达州盛夏雨量和伏旱强度存在33 年的变化周期,代表了伏旱气候的主要时间尺度和层次结构,并与太阳黑子和W 环流型的变化周期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对21 世纪初期达州伏旱气候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3.
《四川气象》1999,19(4):37-39
日月食等天文现象能使日、月球对地球的引潮力得到迅速的增长,从而影响天气气候的变化。经分析表明,川东、达州盛夏旱涝天气与同年日月食出现日期关系甚好,并可以利用这种相关关系制作逐年天气预报,预计2000 年至2010 年的11年间,其中有7 年左右达州为伏旱天气。  相似文献   

4.
盆东21世纪初伏旱气候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佃地东部盛夏旱涝气候的形成和变化与太阳活动影响有关,它们都具有以11年和33年为基调的变化周期,盆东盛夏旱涝气候变化以33年为主要周期。根据NI功率谱和方差分析,预防:1990年至2022年盛夏气候变化将进入一个新周期,其中,21世纪初(前十年)为伏旱年代;21世纪10年代为轻无伏旱年代。  相似文献   

5.
《四川气象》1999,19(4):23-25
应用北太平洋海温资料,分析了达州盛夏雨量和伏旱强度与海温的联系,在北太平洋海温与达州伏旱气候非同步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多时次多因子EOF选代方法进行了达州盛夏雨量和伏旱的短期气候预测,独立预报试验和实际应用表明:以前期多时次海温因子,建立达州伏旱EOF迭代预测方法,具有一定预报技巧和明显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介绍盛夏降水的EOF预测技术、盛夏旱涝预测方法和伏旱强度与太阳活动关系及预测三种伏旱中期预测方法,这对达州伏旱灾害影响的预评估将会起到补充订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介绍盛夏降水的EOF预测技术、盛夏旱涝预测方法和伏旱强度与太阳活动关系及预测三种伏旱中期预测方法,这对达州伏旱灾害影响的预评估将会起到补充订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原非整波数功率谱分析法(NI技术)进行改进,应用在气候分析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利用改进后的功率谱分析法对近百年来达州盛夏旱涝气候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10~20年气候进行了展望,为今后开展伏旱灾害或洪涝灾害影响预评估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汪宝山  田宏 《四川气象》2003,23(4):24-28
对原非整波数功率谱分析法(NI技术)进行改进,应用在气候分析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利用改进后的功率谱分析法对近百年来达州盛夏旱涝气候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10~20年气候进行了展望,为今后开展伏旱灾害或洪涝灾害影响预评估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应用相空间EOF方法和带通滤波技术,分析了盆东盛夏伏旱变化的主要时间尺度和层次结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结果表明:盆东盛夏雨量和伏旱强度存在33年的变化周期,代表了伏旱气候的主要时间尺度和层次结构,并与太阳黑子和W环流型的变化周期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对21世纪初期盆东地区伏旱气候趋势进行了预测.加深了对盆东伏旱气候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应用相空间EOF方法和带通滤波技术,分析了盆东盛夏伏旱变化的主要时间尺度和层次结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结果表明:盆东盛夏雨量和伏旱强度存在33年的变化周期,代表了伏旱气候的主要时间尺度和层次结构,并 阳黑子和W环流型的变化周期密相关,在此基础上,在21世纪初期盆东地区伏旱气候趋势进行了预测,加深了对盆东伏旱气候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利用重庆市近一百年(1892—1991)降水资料,分析了盛夏旱涝气候规律、环流特点,以及旱涝与南方涛动的关系;并采用均值生成函数和非线性多元回归模型,提炼出降水的优势周期和预报因子的相关周期,预测本世纪末的旱涝趋势。  相似文献   

13.
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的旱涝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黄晓清  胡初阳 《高原气象》2002,21(1):108-112
利用1960-1998年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4个代表站的5-8月的降水和气温资料,对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初夏、盛夏的旱涝变化规律和周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初夏旱明显多于涝,但重涝多于重旱,盛夏涝多于旱。60年代、90年代旱涝分布不均,70年代初夏涝、盛夏早;80年代初夏、盛夏以旱为主。初夏旱涝存在19.5和2-3a的周期,盛夏旱涝有3-4a的周期。  相似文献   

14.
《四川气象》1999,19(4):17-20
川东、达州盛夏旱涝天气气候的变化与太阳辐射、下垫面和日—地关系影响有关外,主要还与西风急流、东亚季风、南亚高压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大气环流影响有关,它们的强度、位置的变化和异常表现,都会引起天气气候的变化和反映。因此,环流分析,可以为我们掌握和预测天气气候的变化提供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15.
2006年盛夏内江市出现了近50来最严重的特大伏旱,此次伏旱发生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重。本文对此次伏旱的气候特点及成因进行了分析,以期对短期气候预测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2006年盛夏内江市出现了近50来最严重的特大伏旱,此次伏旱发生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重.本文对此次伏旱的气候特点及成因进行了分析,以期对短期气候预测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六、湖北省伏旱前期环流特征武汉中心气象台以往对于盛夏伏旱的预报,主要着重于从单站气象要素资料去寻找预报指标,以点带面来预报有无伏旱。1975年初,他们利用1953—1974年的500毫巴月平均图和月距平图,对伏旱前期冬季环流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湖北省伏旱前期环流特征模式,基本上能反映盛夏有无伏旱的天气趋势。关于旱涝标准的确定,他们是把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分级,凡±25%以下为±1级,±25%—49%为±2级,±50%—74%为±3级,±75%—99%为±4级,大于、等于±100%为±5级。一个天气区的雨量等级则由该区多数站属何级来评定。  相似文献   

18.
应用北太平洋海温资料,分析了川渝地区盛夏雨量与海温的联系,在关键海区海温与川渝伏旱气候非同步联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多时次海温EOF迭代方法,进行了川渝地区盛夏伏旱的短期气候预测.实际应用表明:以前期多时次海温为预报因子,通过历史独立预报试验建立的多时次EOF迭代伏旱预测模型,预见期长,准确率高,并可实现滚动预测,具有明显的预报技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应用北太平洋海温资料,分析了川渝地区盛夏雨量与海温的联系,在关键海区海温与川渝伏旱气候非同步联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多时次每温EOF迭代方法,进行了川渝地区盛夏伏旱的短期气候预测。实际应用表明:以前期多时次海温为预报因子,通过历史独立预报试验建立的多时次EOF迭代伏旱预测模型,预见期长,准确率高,并可实现动预测,具有明显的预报技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华北盛夏旱涝的环流型特征及其在初夏的预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中应用NCEP/NCAR 500 hPa逐日资料对影响华北盛夏旱涝的环流特征进行分析,给出了盛夏旱涝分别与“西高东低”和“东高西低”流型的对应关系。并进一步研究初夏与盛夏的环流演变特征,得知若在6月500 hPa华北出现异常增高过程时,则盛夏多出现“西高东低”流型,华北少雨;反之,6月华北出现异常低压过程时,盛夏多出现“东高西低”流型,华北多雨。6月华北高压区环流特征与盛夏的环流型相关系数达0.597,与华北中部盛夏降水相关系数为0.562,为初夏进行盛夏旱涝短期气候预测提供了依据。以此为根据建立了初夏对于天津盛夏降水短期气候预测的经验方法,在2002—2004年的业务应用中预报趋势都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