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昆明市不同等级降水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检验的方法,分析了近42年(1971-2012年)昆明市12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昆明市的小雨日数占总雨日数的比重最大,总雨日数的减少主要是由于小雨日数的减少所致。2001年后降水的减少趋势更加明显,且在2009年后出现极端化发展的趋势。全市年总雨日数及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分布不均匀,存在两个多雨日中心。各站年总降水日数和小雨日数均呈减少趋势,但是东川不显著;中雨、大雨和暴雨日数大部以缓慢减少为主,部分有所增加,但变化趋势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研究自然降雨梯度下不同经营方式森林的径流和泥沙量有助于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水土流失模式。选择次生林以及由其转换而来的米槠人工幼林(人工幼林)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幼林(人促幼林)为研究对象,选取47场自然降雨事件构成一个降雨梯度,探讨不同森林类型水土流失对降雨增强的响应差异及其内在机制。结果发现:人促幼林和次生林因其植被垂直结构发育,降雨侵蚀力施加的侵蚀动能被植物体抵消,水土流失量低,其产量主要受到降雨量的调控,且随降雨的加强而缓慢增加;人工幼林覆盖度低,林下裸露,水土流失受到降雨侵蚀力的直接影响,产流和输沙量大,而且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快速增加.未来应多提倡人工促进更新的方式,人工林的经营要加强林下管理,增加覆盖。  相似文献   

3.
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地碳循环关键过程对降雨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来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或局部地区的降雨量及降雨时间分布将发生一定的变化.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收支中作用显著,对气候变化的反馈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草地多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受到水分条件的限制,对降雨变化响应敏感,其碳源汇功能表现出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更好地预测未来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草地的碳源汇功能及其对气候变化的进一步反馈,有必要深入研究决定草地碳源汇功能的两大碳循环关键过程--净初级生产力和土壤呼吸对降雨变化的响应特征及机制.本文对国内外有关草地生产力和土壤呼吸如何对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频率和间隔时间进行响应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相关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通过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分析黄土高原地区降雨影响下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从土壤水分复杂的"变异性"中提取相对的"不变性".结果表明:20 cm以上土壤水分无明显规律,难以表征不同植被类型或空间位置上的土壤水分差异;小于30 mm的降雨基本不会引起40 cm以下土壤水分明显波动;100 cm深处,各采样点的土壤水分...  相似文献   

5.
石漠化景观格局对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是人类活动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演化与土地利用变化有密切关系,石漠化治理是在人为干预下加快恢复脆弱的喀斯特生态系统.运用3S技术和景观格局空间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对石漠化综合治理下,紫云县水塘小流域的土地利用及石漠化景观格局时空演变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2004-2010年间水塘小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及草地变化较多,其他地类变动较少,其中林地面积增加10%,草地面积增加5%;2.2004-2010年间水塘小流域石漠化变化主要类型为,中度石漠化转轻度石漠化面积5%,轻度石漠化转潜在石漠化面积10%;3.2004-2010年间水塘小流域土地利用和石漠化景观格局,多样性指数各提高了0.3和0.12,破碎度指数各减少了0.138和0.16,优势度指数各降低了0.181和0.126,均匀度指数各提高了0.092和0.209,分维度指数各提高了0.02和0.18.研究发现运用土地利用与石漠化转移矩阵与景观格局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可为评价石漠化治理成效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毛乌素沙地流动沙丘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为探讨半干旱区流动沙丘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采用AV-3665R型雨量传感器、ECH2O-5土壤水分传感器同步监测毛乌素沙地东北缘流动沙丘2013年降雨及0~200 cm深度土壤体积含水量动态,分析土壤水分含量变化特征、降雨入渗特征及降雨对土壤水的补给作用。结果表明:5-11月累积降雨399.4 mm,显著(p<0.01)影响0~200 cm深度土壤水分含量; 且0~200 cm深度土壤体积含水量较低(6.49%±1.12%)时53.8 mm降雨、较高(10.22%±1.96%)时24.2 mm降雨湿润锋能够到达200 cm; 试验期间399.4 mm累积降雨对土壤水有一定补给作用,其中45.7±14.1 mm降雨蓄存在0~200 cm深度土壤中,占同期降雨的(11.4%±3.5%,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蓄存水大部分将渗漏到200 cm以下补给深层土壤水。  相似文献   

7.
黄河流域降雨侵蚀力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光辉 《山地学报》2005,23(4):420-424
分析土壤侵蚀力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有助于国家和区域未来水土保持宏观战略的决策.本文利用Had-CM3模型,在A2和B2情景下系统研究了未来不同时期(2020年、2050年和2080年)黄河流域降雨侵蚀力的潜在变化.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黄河流域的降雨侵蚀力有显著的增加;增加的幅度随着GCM情景和研究时期的不同而不同,从南向北逐渐增大;A2情景下,黄河流域的降雨侵蚀力分别增加11.5%(2020年)、24.8%(2050年)和40.6%(2080年),B2情景下的相应变化分别为20.9%、12.5%和20.8%;加强中、长期土地利用规划、植被建设和水土保持是应对全球变化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科尔沁沙地典型沙丘—草甸相间地区天然降雨和地下水位数据的联合观测,研究了科尔沁沙地七种地貌类型下地下水位对不同等级降雨的响应关系,对比分析了同一次降雨对不同地貌类型区地下水位的影响和同一地貌类型区地下水位对不同降雨事件的响应。结果表明:(1)降雨量13 mm和4 mm的降雨事件对流动、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沙丘林地的地下水位没有影响。(2)大雨量事件发生后,沙丘地区地下水位会有一段时间的下降期,但在此期间当降雨强度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地下水位会发生突变。(3)在一些较小级别的降雨过程中,草甸区地下水位在快速上升期的水位升幅会大于一些较大量级的降雨。(4)耕地对干旱区草甸地下水的补给和附存有明显的不利影响。研究结果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前关于降水变化如何影响和调控荒漠土壤动物分布及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生态学机制的认识非常有限。通过对自然降雨后红砂和泡泡刺灌丛下螨类和跳虫群落的动态监测,揭示荒漠小型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对降雨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干季降雨对两种灌木下小型节肢动物、螨类和跳虫数量及类群丰富度影响较小,而湿季降雨对两种灌木下螨类和跳虫数量及类群丰富度影响较大。如7月24.8 mm和8月6.8 mm降雨后两种灌木下小型节肢动物群落、螨类和跳虫的数量及类群丰富度均显著高于5月4.0 mm、6月14.8 mm和6.6 mm的降雨。6月14.8 mm和6.6 mm降雨后两种灌木下小型节肢动物群落在第2天和3天出现峰值;而7月24.8 mm降雨后两种灌木下小型节肢动物群落均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模式;8月6.8 mm降雨后红砂灌丛下小型节肢动物群落呈降低的趋势,而泡泡刺灌丛下小型节肢动物群落变化较小。泡泡刺灌丛下螨类数量及类群丰富度均高于红砂灌丛,而两种灌木下跳虫数量及类群丰富度相差较小,这可能会影响湿季荒漠小型节肢动物群落对自然降雨变化的响应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三地”分析理论是一种旅游形象分析和定位的系统性理论方法.以昆明市的旅游形象为案例做应用研究.采用现场问卷和网络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法,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对昆明市的旅游形象进行测量,得出以下结论:昆明市的核心旅游资源为气候、鲜花和云南民族村;昆明的旅游形象竞争地主要是丽江、大理、景洪;昆明市的理念形象为“春城”、“花都”和“民族文化大观园”;昆明现有的旅游口号——“昆明天天是春天”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低,但游客对昆明的认可度高.运用旅游形象口号的两轮检验法和“三度”评价法,发现昆明最符合要求的旅游口号为“高原明珠,魅力春城”.应用研究表明,旅游形象分析和定位要综合考虑旅游地、竞争地和客源地的各种因素和关系,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三地”分析理论有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论喀斯特环境的脆弱性   总被引:71,自引:0,他引:71  
占全球陆地面积15%,居住着近10亿人口的喀斯特区域,是一个特殊的自然环境。在环境科学和喀斯特学间的互相渗透和交叉,产生了喀斯特环境学这一边缘分支学科。本文从系统论的观点、人地关系角度简要地论述了喀斯特环境的结构、功能和特性,并以贵州为例,对喀斯特环境脆弱性问题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环境生态系统变异敏感度高,环境容量低,灾变承受阈值弹性小,是喀斯特环境脆弱性的最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2.
人类活动胁迫下岩溶含水层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洪海 《热带地理》2004,24(3):212-215
从水文地质本身的内部要素分析岩溶含水层高度脆弱的原因,详细论述了农业活动、工业和城市化以及矿山开采等对岩溶含水层脆弱性的影响,认为人类活动的叠加无疑加剧了岩溶含水层的脆弱性,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下水的水质、水量.因此,合理规范人类活动,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是岩溶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Solutionasakarstgeomorphologicalprocessinlandformdevelopmenthaslongbeenrecognized.Sincethekarstprocessesarealmostentirelysolution,thoughkarstlandformsarenotonlycausedbysolutionbutalsobyerosion,thecirculationandchemicalcompositionsofkarstun…  相似文献   

14.
广西岩溶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分析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蓝福生  莫权辉 《热带地理》1995,15(3):235-243
广西岩溶面积较大,分布范围广。岩溶地区农业生态环境恶劣,土壤瘠薄,植被稀少,降雨分布不均,农用水源不足,加上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失调,生态系统的特和能量入不敷出,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导致生态环境条件进一步恶化,生态平衡失调,自然灾害加重,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下降,严重地影响岩溶地区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在资源开发利用上扬长避短,切合实际地发展林业和恢复植被  相似文献   

15.
广东碳酸盐溶洞发育的控制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碳酸盐溶洞主要分布在粤北的韶关、清远两市。基岩岩性、地貌位置、水文条件、地质构造和气候条件是该地区溶洞发育的主要控制因子。广泛分布于华南岩溶山区、多级台地、山间盆地的晚古生代厚层碳酸盐岩是溶洞发育的物质基础 ;充沛的降水和活动频繁的地下水是溶洞发育的动力因子 ;褶皱核部、近翼部以及深大断裂的两侧是溶洞发育的有利构造部位  相似文献   

16.
位于北京西南57km的牛口峪水库建于奥陶系喀斯特化石灰岩之上。沿着区域性断层强烈的喀斯特作用使得水库发生严重渗漏,并污染了地下水体。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和对水库渗漏的研究,可得出如下结论:1.牛口峪水库地区石灰岩含水体的特征主要受到牛口峪坡立谷演化过程的控制。地表下5—10m是喀斯特强烈发育带,但是充填在喀斯特裂隙中的红粘土降低了石灰岩含水体的导水性和储水能力。深于地表以下10m处,主要为裂隙含水体。石灰岩中的溶蚀裂隙和小管道沿着F_2断层发育。2.石灰岩含水体中存在着受库水影响较大的浅循环潜水流和深循环裂隙扩散流。3.牛14孔和牛11孔分属于两个水文地质单元,库水向牛11孔方向渗漏的可能性很小。4.库水主要通过表层灰岩体结构遭受破坏的石灰岩裂隙进行渗漏。最主要的渗漏带是牛14孔—牛10孔—马刨泉带,其次是水库—牛7孔—马刨泉带和四副坝坝基渗漏。主坝坝基深层石灰岩体中的渗漏是存在的,但不严重。  相似文献   

17.
喀斯特流域水系分形, 熵及其地貌意义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梁虹  卢娟 《地理科学》1997,7(4):310-315
把分形理论和熵有机地结合起来,系统地研究了喀斯特流域和非喀斯特流域的干谷水系、常流水系和地下水系的分形结构及其熵的地貌意义,初步揭示了流域水系的形成与地貌发育演化之间的关系,认为仅利用水系的分维值来分析地貌演化是不够的,还应考虑流域水系的熵值变化.  相似文献   

18.
喀斯特侵蚀过程中藻类作用的微形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张捷 《地理学报》1993,48(3):235-243,T001
通过对我国及国外典型喀斯特区域的样品观察,本文对内陆及海岸灰岩表面藻类的分布、对基岩的作用类型和机制以及在喀斯特地貌侵蚀形态发育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所有结果表明,藻类作用十分普遍并在尺度上具有层次性,在微观尺度上形成了独特形态,藻类的侵蚀机制有化学和机械之分,最基本的过程为钻孔作用。  相似文献   

19.
“汤之乡”—丰顺县的旅游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坚诚  高凌旭  方玫 《热带地理》2001,21(2):165-168
广东省丰顺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旅游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文中认为丰顺县发展旅游业宜发挥后发优势,利用其丰富的地热资源“汤”,树立“汤之乡、汤之旅”的旅游地形象,推出以“汤之乡”为统一品牌的系列温泉旅游产品-洗汤、泡汤,赏汤、玩汤,食汤,以吸引潮汕和梅县以及深圳等地区的游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