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92 1 0”工程业务化后提供的资料和预报平台 ,建立适合于县局的 micaps预报平台 ,目的是减少重复劳动 ,提高预报质量 ,拓宽服务范围。本系统用 vb5可视化程序开发 ,操作简单 ,实用性强 ,是县局预报的重要信息资源和方便的服务窗口。  相似文献   

2.
1前言随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广泛应用 ,从我省县局现代化发展的实际出发 ,充分利用县局已建成地面分组交换网的优势 ,使之能准确、及时、经济地完成上传电视天气预报的任务。由于县局尚未建立计算机局域网 ,PC版的Windows98平台不提供路由功能 ,预报和测报分属于两个业务部门 ,不能共享分组交换网 ,为此 ,我们设计了这套县级上传预报的解决方案。首先 ,把县局的预报和测报微机建成对等网 ,再用软件解决测报地面分组交换网的博达卡不能共享问题 ,在预报端虚拟完全控制。这套方案已在松原市的各县局投入业务运行 ,其准确…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 ,随着气象业务现代化的快速发展 ,各级气象台站预报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对而言 ,县级预报业务发展明显滞后。无论是专职从事预报工作的 ,还是兼职的 ,刻苦钻研预报业务的人少了。随着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向县局的延伸 ,无疑给县局创造了获取更多气象资料的机会 ,也为县局制作准确的天气预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 ,有的县局 ,迫于上级任务的压力 ,虽也搞了一些现代化建设项目 ,但利用率不高 ,没有很好地发挥效益。原有的一些预报经验及预报方法又没有及时移植到新的业务工作平台上。获取气象信息的途径只是一条电话线和上级台…  相似文献   

4.
梁金初 《气象》1980,6(3):38-38
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在资料年代较短的气象站,如何用前期气象条件来预测预报病虫害的发生蔓延,我们做了些简单尝试。下面用预报水稻三化螟成虫高峰期为例,说明我们的作法。 1.要素和预报对象分级 把本站主要气象要素分为“ ”,“-”两级,可以按距平值来分,也可以按把历史资料各占一半的某临界值来分。把历年三化螟成虫高峰期也按迟、早分为“ ”、“-”两级。 2.普查相关因子 用预报对象(y)普查各气象要素(x_1……x_n),找出历史相关机率达75%或以上的相关因子。为使找出的相关因子比较稳定,至少要统计5年以上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气象科技》1975,(6):42-43
湖北省咸宁地区气象局盛之鸿提出:“在很多情况下,由于我们忽视了预报因子的天气意义以及统计方法所需要的假设,单纯考虑数学的严密性,结果导致了预报的失败”。他们在统计预报的实践中,有如下体会。一、关于预报因子的选择:他们越来越认识到,  相似文献   

6.
有关预测预报的问题(如天气预报,水位预报,病虫害预测,流行病暴发预测预报等)都要研究预报对象(用 y 表示)和因子(用 x 表示)之间的关系。例如:“发尽桃花水,必有旱黄梅。”桃花水就是前期预报因子,旱黄梅是预报对象,两者之间就有可能有着前因后果的相关性。气象上,经常用线性相关系数公式来计算两者之间的关系。若预报对象分别是偏多(或偏高),正常,偏少(或偏低)三级。而因子 x 是连续变量。用一般计算线性相关系数公式往往选不出较好的前兆因子,且不少因子和 y 之间也并非都存在  相似文献   

7.
Micaps以其处理资料功能强、信息吞吐量大、界面友好等特征为转换预报流程,实现无纸会商以及进一步提高预报质量创造了充实的环境,从而深受地(市)级以上气象台预报人员的广泛青睐。目前,我省大部分县局已拥有586以上机型的微机,并且业已开通了与地(市)局的分组数据交换网或拨号异步通信系统,这为县局运行Micaps提供了客观条件。因此,如何利用现有资源运行Micaps无疑成为我们进行二次开发的重要一环。1 总体思路本着最大信息传输量、最低通信费用、实时、简化操作的原则,并结合县局的具体要求,地(市)台…  相似文献   

8.
对于寒露风(也称秋季低温)的预报服务工作,我们开始认识比较模糊。有一年,我们在二晚栽插后的8月份,才作出寒露风预报。结果这一年的二季晚稻在抽穗扬花季节,正好遇到了寒露风的袭击,使丰收在望的稻子变成了空谷。干部、群众批评我们是“事后诸葛亮,没啥用。”我们认真学习了毛主席有关“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教导,狠批了刘少奇、林彪散布的“群众  相似文献   

9.
1 准备工作县局的加密报市局一般在正点后 1 0分左右可以收到 ,转发人员应在正点前到达值班室 ,检查网络状况是否良好 ,同时预备好纸和笔 ,以备网络不通时通过电话从县局收报。有的市局所辖县局较多 ,充分的准备工作能有效地防止忙中出错。2 格式检查将各站的加密报通过复制 ,粘贴到发报程序中后 ,用鼠标将所有报文选定 ,这样所选文字和程序文本框有了较强的对比度 ,如果某站报文与其他站的报文相比有些“出格” ,很可能该报文格式有问题 ,比如多了空格或多余的字符。3 错误检查从天气现象入手 ,进行以下检查 :将各县站报文进行“横向”…  相似文献   

10.
暴雨是淳安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梅汛期间的洪涝灾害往往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同时,梅汛期间是否发生连续大到暴雨对新安江电厂的蓄水计划也有重要的关系。二年来,我们建立用“优(?)法”确定预报因子的权重的预报方程(?)淳安县海汛期间是否发生洪涝的趋势预报,取得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1.
随着气象事业结构的调整,新型的“三大块”事业结构框架已基本形成,建立与其相适应的运行机制是目前部门深化改革的重点。近年来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对稳定基本业务,完善运行机制进行了一些探索。1 业务机构情况为使基本业务、科技服务及综合经营三大块协调发展,近年来我们对机构设置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原有的测报、预报、农气三项业务相互独立的状况已经改变,除地台变动较小外,许多县局都根据自己所承担的业务工作任务重新对业务机构进行设置,地局业务管理部门为便于管理及考核,针对县局业务情况,确定了不同的机构设置标准,供县局  相似文献   

12.
测报工作是气象工作的基础。它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气象工作的各个方面,因此,我们把它列为县局业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 我们的做法是: 一、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我们经常对测报人员进行测报是气象工作的基础的教育,使每个同志认识到,测报工作与“四化”建设是紧密相联的,从而提高搞好测报工作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3.
黄清遵 《气象》1977,3(11):5-5
过去,我们用春增暖预报秋尾寒,提供预防寒露风的依据,收到一定效果。那么,能不能用秋尾寒来预报春季暖,从而为春季早稻育秧提供依据呢?我地老农有句谚语:“八月秋风返,明春好育秧”,说明秋季冷暖与春播条件有一定关系。我们分别用阳历8、9、10三个月的月平均气温与次年3月平均气温(我地早稻播种均在3月份)进行对比分析,发现9月份与次年3月份存在着  相似文献   

14.
郑耀文同志的文章,详细介绍了苏州市气象局发展指导预报,推动台站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情况,很值得我区各级气象台站领导、预报业务管理和技术人员思考。当前预报工作抓什么?业务管理和技术体制改革抓什么?苏州市气象局的经验给出了很好的启示。多年来,我区、地两级预报业务变化不大,特别是对台站的指导预报一直是个薄弱环节。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苏州市气象局的经验表明:就是要从抓改革着手,关键是要做踏实细微的工作。这就需要领导重视,需要区、地两级预报人员花大力气。目前我们有些预报人员觉得无所作为,看一看苏州市气象局的工作,是很有启发的。希望我们能以此为借鉴,结合新疆的实际,锐意改革,脚踏实地,为我区预报服务工作上一个新台阶而奋斗。  相似文献   

15.
我省县站MOS预报以判别分析和REEP法(事件概率回归估计)应用最广、效果最好。无论用什么方法建立MOS方程,选好预报因子是关键。用以上两种方法建立MOS方程,一般是将预报量与预报因子“0、1”化。0、1化后的0、1型变量必须经严格检验,才能选出相关稳定、信度高的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16.
《气象科技》1974,(3):53-54
为了做好气象工作的“两个服务”,我们对梅雨季节大、暴雨的预报方法进行改革,寻找预报大雨暴雨的预报指标。在1973年梅雨期(5—6月)中,共出现大、暴雨13次,我们报准了11次。现将预报方法和指标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不定期的中期“三性(关键性、灾害性、转折性)天气预报是指:发布日期不固定,看准了就发;预报时效不固定,能报多长时间就报多长;狠抓“三性”天气,突出重点。不定期的中期“三性”天气预报,是在生产服务需要和大气变化有一定规律下产生的。1973年初夏,领导机关和预报服务部门要求:预报要突出重点,要抓住“三性”天气。我们知道,大气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天气变化也存在着一定的周期性,但都不是以十天或五天为界限。天气周期与大气活动中的长波系  相似文献   

18.
对于台风路径的预报,根据目前的水平,有以下三种情况: (1)形势稳定阶段的大概率路径 各种客观预报模型或诊断预报对这类路径的预报效果都较好。即使用惯性预报(即外推预报),其结果一般也是可以的。  相似文献   

19.
近十年来,我国台站普遍开展了统计预报,主要是把多元分析和时间序列应用于天气预报、资料分析、农业气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基层台站在开展应用上已经几起几落,有人认为统计预报方法“不能用”,有人认为“不好用”,有人觉得“用不好”。实际上,我们基层台站在统计预报方法的应用上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如不很好解决,势必影响使用。今后开展模式输出统计预报(MOS),数理统  相似文献   

20.
李南声 《气象》1982,8(1):16-16
相似法是日常天气预报业务中经常和广泛使用的方法之一。事实上,在制作天气预报时,除了根据天气学原理和规则作环流形势的定性预报外,同时也将预报日的形势图和他们头脑中贮存的大量典型形势图进行对比分析。所以天气图经验预报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相似法,只是定性地从记忆中挑选相似而已。平时人们所说预报员的经验,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指他们头脑中所贮存(记忆)形势的多少及其典型性,并从中迅速、恰当挑选出相似个例的能力,这就是所谓见多识广。显然,这一经验预报方法是可以用电子计算机来模拟的。我们所做的“机选相似”就是根据这一思路设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