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法、美、苏、英、日等六国的六名队员组成的国际横穿南极考察队成功地完成了人类首次徒步沿最长路线横穿南极大陆的壮举,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特别是考察队沿途所进行的科学考察工作受到科学界广泛的注意。笔者作为考察队中两名负责科学考察的队员之一,在穿越途中承担了冰川学考察研究工作,除进行现场勘察和观测外,还采集了大量雪冰样品。在此想就考察队穿越南极的一些基本情况和沿途所进行的冰川学考察作一概略介绍。  相似文献   

2.
规模空前的1990年国际横穿南极考察活动,集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于一身,是一次极其艰巨的国际合作活动。该活动在1991年“南极条约”。期满之前举行,目的在于强调南极洲作为环境、生物保护区的特殊意义,南极洲丰富的资源将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在 南极洲进行的科学研究工作将按“南极条约”及其“合作、和平”精神持续下去。 考察队由六个国家的六名队员组成,维尔·斯蒂格(美国)、路易·艾地安(法国)、维克多·巴雅夫斯基(苏联)、杰夫·萨莫斯(英国)、舟津圭三(日本)和秦大  相似文献   

3.
金玉璋 《地质科学》1990,(2):201-201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法国洞穴联盟21名科学家与洞穴学家组成的考察队,于1989年10-12月对贵州、川东、鄂西进行了名为“格必河-89”的科学考察。测量了总长度达55km的50个洞穴。  相似文献   

4.
应思淮 《地质科学》1973,8(2):103-132
前言珠穆朗玛峰地区系指西藏雅鲁藏布江以南,亚东以西,吉隆以东的我国境内广大地区。在解放以后,曾有多次科学考察,尤其在1966年至1968年,由中国科学院组织西藏科学考察队,对这一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多学科考察。  相似文献   

5.
1987年6月,李鹏、胡启立、宋健等中央领导同志在新疆视察工作期间,提出了利用石油勘探条件,开展塔克拉玛干沙漠综合科学考察的初步设想。7月13日,宋健同志主持召开了有国家科委、石油部、中国科学院、地矿部、国家计委、国土局等部门领导同志参加的会议,商讨组织塔克拉玛干沙漠综合考察的有关问题,会上确定了考察的三项主要任务,组成了科学考察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并委托中国科学院进行考察队的组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国科学院与西德马普学会有关科技协定,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高原生物研究所与西德哥丁根大学联合组成的考察队,于1981年6月至9月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及祁连山区的冰川、冻土、地貌、植被、气象等自然条件进行了综合性的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7.
托木尔峰地区的现代冰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77年及1978年夏季,中国科学院所属有关单位组成的登山科学考察队,在天山最高峰托木尔峰(7435.3米)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我们在这次冰川考察中,开展了以现代冰川基本特征和古冰川作用的研究工作,并在西琼台兰冰川建立了短期的半定位观测站。现将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今年,中国和日本科学家联合对我国西昆仑冰川首次进行大规模的科学考察。双方队员已于5月15日从兰州陆续出发进入考察地区。 中日恢复邦交后,从70年代后期中日两国冰川学家开始了学术交流。80年代初期以来、在日本著名冰雪科学家樋口敬二、黑岩大助、木下诚一、大治匡之等和中国著名冰川学家施雅风、谢  相似文献   

9.
珠穆朗玛峰地区新构造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理华  刘东生 《地质科学》1974,9(3):209-220
这篇关于珠穆朗玛峰地区新构造运动的简要报导,是中国科学院西藏科学考察队1966-1968年科学考察成果的一部分。常承法、郑锡澜已经阐明了珠穆朗玛峰地区地质构造特征,我们则着重于讨论本区晚第三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探讨珠穆朗玛峰地区的新构造运动,实际上是对地球上最高大的高原和最年青的山脉近期活动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邀请法国洞穴联盟并与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共同组织了这次洞穴考察。这次考察自1984年秋天开始酝酿并作了大量的资料准备、研究地区踏勘等工作,于1986年秋开始第二阶段野外调查工作。考察队由法国的洞穴学家、地质学家14人及中国岩溶与洞穴科学家7人组成。从1986年9月中旬至10月底对贵州省安顺、织金、紫云、罗甸等地区47个洞穴进行了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11.
作者南北向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进行水文地质科学考察,沿线采集了33组水化学及环境同位素水样。通过分析与研究表明沙漠腹地地下水矿化度大多为4g/l ̄6g/l,其地下水的主体是在地质历史过程中由南部河流补给而形成的,沙漠腹地大气降水仅在利于地表水汇集的垄间洼地且地下水埋深较浅的地区,对地下水才具有一定意义的补给作用,由此而形成的地下水体漂浮在地下水的表层,对沙漠地区油田供水没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85年4-6月,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与新疆水文总站等有关单位联合组成的叶尔羌河冰川洪水考察队,进入喀喇昆仑山脉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地区北坡,对叶尔羌河主要支流之一的克勒青河上游谷地进行科学考察,首次获得该区有关冰川洪水等方面的第一手科学资料。叶尔羌河发源于乔戈里峰地区,主要由冰雪融水补给,是喀什地区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水资源。但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日本极地研究所和北海道大学应用物理系组成的西昆仑山联合考察队,共15人,于1985年7-8月,对我国西昆仑山南坡进行了现代冰川、第四纪冰川、地貌、冻土和气候等学科的科学考察。西昆仑山是我国现代冰川作用的中心之一,发育有大型的山谷冰川、宽尾冰川、平顶冰川。南坡共有冰川428条,冰川面积1628.3平方公里,冰川储量260.3497立方公里。北坡冰川更为发育,约有1300余条,  相似文献   

14.
贡嘎山位于四川西部,是大雪山的最高峰,海拔7556米,是我国七千米以上高峰中位置最东的一座,周围六千米以上的山峰重恋叠蟑,使其成为“山中之王”。贡嘎山区有现代冰川45条,面积290平方公里,皆自贡嘎山主峰呈发射状流出。贡嘎山由于位置和景象特殊,早就为中外人士所注目。据说300多年前,我国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就从峨嵋山上看见了它。对贡嘎山的科学考察,开始于1878年奥人劳策,其后有美国、中国、英国、瑞士、日本、瑞典等国先后在贡嘎山进行考察和旅行。1981年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和兰州大学组成一支13人考察队对海螺沟冰川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副研究员秦大河于6月29日启程,前往美国明尼苏打州的明尼阿波利斯市,与其他国家队员会合,参加国际横穿南极考察。行前,中国科学院举行了欢送仪式,有关领导及同行高度赞扬秦大河的献身精神,对他在此次探险中的科学研究寄予重望,预祝他圆满完成任务,为祖国争光。  相似文献   

16.
汪稔 《岩土力学》1988,9(3):91-92
正> 由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局主持的南沙群岛综合考察首届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2月20-22日在广州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召开,到会的专家学者三百余人,会上考察队的同志及各参加单位的同志作了学术报告。与会代表普遍认为,1987年4月10日出海5日底返航的第一航次的野外综合考察是成功的。6月到10月的分析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代表们指出,对南沙群岛的调查决不仅仅是科学考察,还有其深远的经济和政治意义,是无愧于祖先,造福于后代的大事。  相似文献   

17.
前言     
根据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协定,中、日联合考察队于1981年7—8月对中国天山博格达峰及胜利达坂地区的冰川进行了考察。考察队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谢自楚、郑本兴副教授,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仇家琪助理研究员,兰州大学伍光和讲师等12人,与日本名古屋大学水圈研究所渡边兴亚副教授,日本山口大学教育系上田丰副教授2人组成。  相似文献   

18.
2008年8月15日至9月2日,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专家联合对中国新疆阿克苏河一级支流库玛拉克河上游吉国境内河段萨雷扎兹河及其上的麦兹巴赫冰川阻塞湖进行了科学考察.这次考察活动按照工作内容分为冰川组、水文组和规划组三个工作小组,分别开展了麦兹巴赫冰川湖、原水文测站断面和拟设水文测站断面、拟建水电站坝址的实地考察、勘察和监测仪器安装等工作.冰川组沿伊内尔切克河,横穿近4km的冰碛垄和冰裂隙,历时3天,行程近80km,从海拔2550m的伊内尔切克河口到海拔3334m的冰碛垄顶部,  相似文献   

19.
郑本兴 《冰川冻土》2011,33(3):703-705
中国是欧亚大陆冰川最多的国家,也是中低纬度地区山岳冰川最多的国家,现代冰川近6万km2,主要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和西北高山区.1957年以前,只有西方探险家和少数中国学者进行过一般性考察研究.1957年夏,我和唐邦兴随施雅风先生横穿祁连山西段,进行中国地貌区划路线考察时,登上了党河南山北坡的马厂雪山冰川,深深地感到冰川融水与荒漠绿洲的关系,水就是生命线的含义.施雅风先生回到北京以后就向中国科学院领导汇报,提出开展祁连山现代冰川考察和融冰化雪试验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竺可祯副院长的支持,于1958年成立中国科学院甘肃青海综合科学考察队冰川分队,融冰化雪试验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朱岗昆先生带领苏从先、杨颂禧等进行;冰川考察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地理所施雅风先生带领郑本兴、朱景郊、王宗太等进行.  相似文献   

20.
1我国钾盐形势与罗布泊地区钾盐考察史钾盐资源严重不足,是我国7种大宗紧缺矿产之一。近年来我国钾肥的产量达150万T左右,而消费量约为800万T,对外依存度高达85%。钾盐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在一定时期内难以改变。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彭加木等)、新疆地矿局区调队、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郑绵平课题组)、原地矿部航空遥感中心、新疆地矿局第三地质队等对罗布泊开展了一系列的科学考察和钾盐地质调查研究,但未能找到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钾盐矿床。2罗布泊钾盐找矿突破“七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