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利用模糊分维公式计算了大同6.1级和5.8级地震前震中及附近地区前兆观测资料的模糊维数。结果表明,震前前兆观测资料的模糊维数明显下降,且震中位于降维最大的地区附近。唐山7.8级地震前,短水准观测资料也有类似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011年3月10日盈江5.8级地震近场区水位、气汞等前兆观测资料的分析,发现该地震前震中附近区域的前兆观测异常较为显著,2010年初异常开始出现,7月后异常数量显著增加,盈江5.8级地震前1个月前兆异常出现转折、异常数量开始减少;怒江断裂以西的震中附近地区异常以水位升高和气汞浓度增加为主,显示震区附近地区受到挤压,孔隙压力增加的应力状态;短临阶段异常由外围向震中迁移的特征可作为地点预测的参考依据.最后对近场异常从机理上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王玉珍  杨德宏 《内陆地震》1991,5(4):362-367
1991年2月25日柯坪6.5级地震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土层地应力、金属摆倾斜仪等多项前兆观测出现异常变化,说明强震发生前近场灵敏度较低的简陋仪器也能观测到明显的前兆反应。分析、认识这些异常对地震短临预报的决策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顾国华 《中国地震》2023,(4):721-731
以21世纪全球各具特色且最典型的6次大地震,尤其是巨大地震前后GNSS观测得到的地壳水平形变为重点,回顾探寻前兆形变,探索地震预测预报。6次地震为:2008年汶川8.0级、2010年智利8.8级、2011年东日本9.0级、2015年尼泊尔8.1级、2016年日本九州岛7.3级地震及2023年土耳其7.8级双震。地壳形变是物理问题,区域参考框架是利用GNSS连续观测研究前兆位移物理问题的基本前提,而同震水平位移是探寻前兆形变的关键现象。大震前震中及其附近既无明显的垂直位移积累,也无明显的水平剪切位移积累。大地震震中及其附近前兆水平位移主要有两种形态,水平位移达到峰值或为闭锁;但近震中震前介质已非弹性,仅远场介质为弹性。GNSS观测结果表明震前震中主要为水平挤压,震时产生剪切破裂,这与岩石破裂实验结果一致,因此“压-剪”(弹性)回跳模型符合GNSS观测结果,但至今仅获得少数地震短临前兆形变观测结果。GNSS依然是探索地震预测的主要观测手段,但由于与地震断层破裂临界状态密切相关,利用各种观测技术探索地震断层破裂的临界现象,即地震短临前兆,是突破地震短临预报的关键,仍需要利用多学科各种观测技术...  相似文献   

5.
利用模糊分维计算公式,计算了1983年11月7日山东荷泽Ms5.9级地震和1992年10月22日江苏射阳Ms4.6级地震震中附近的井水位、水氡观测值的模糊分维值。结果表明,地震发生前其模糊分维值有明显的降维现象,异常显示比始观测曲线异常显示明显。  相似文献   

6.
这次地震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震活动随时间呈波浪式起伏,形成了小震条带,出现了小震群;地下水异常非常强烈;地形变异常也观测到了。分析发现:前兆不是沿断裂带分布,而主要是于近震中的破裂面法线方向;可用IPE模式解释一前兆现象。  相似文献   

7.
2001年3月24日在新疆新源发生MS4.7地震,震前北天山地区的地下流体相继出现一些前兆异常,并且以中短期异常为主,异常主要集中在距震中约265 km的乌鲁木齐附近。通过观测事实,分析了本次地震前北天山地区地下流体前兆异常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系统梳理2020年4月1日四川石渠5.6级地震震前地震活动异常特征、地球物理观测异常以及区域构造情况,结果如下:①地震活动:石渠5.6级地震震中区域属于历史弱震区,震前出现前兆震群,也是其前震活动;②地球物理观测:出现8项异常,其中形变5项,电磁3项,且电磁异常对于该地震具有预测意义;③综合方法: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存...  相似文献   

9.
2003年4月17日青海省德令哈市西北发生6.6级地震。该地震发生在具有强烈活动特征的大柴旦—宗务隆山断裂带上,震前地震活动表现出明显的大面积ML4级地震平静,而震中附近则同时出现了高频次、高GL值异常以及ML3级地震平静—活跃、ML4级地震平静等异常现象。对省内及甘肃省前兆观测资料进行追踪分析,认为震前有4项前兆测项呈现出中期和短期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10.
郭培兰 《华南地震》2005,25(1):67-71
1995年7月25日广西那坡发生了4.3级地震,通过对那坡地区的地震地质、地震前兆、地震序列等资料分析,认为此次地震发生在北东向德隆一下华断裂带上,地震等烈度线长轴为北东向,宏观震中在那坡县规弄山中,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节面Ⅰ是本次地震的主破裂面,走向北东,与德隆一下华断裂一致。由于震中附近观测台站较少,震前没有发现前兆异常,测震学资料在很大程度上又受到北部湾6.1、6.2级地震序列的影响,无法分辩异常,据震后调查震前有少量宏观异常现象出现。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与松潘地震前异常现象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1976年松潘7.2级地震和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异常现象。汶川8.0级地震为地震活跃期的首发大地震,震前区域性中小地震相对平静,区域地震活动b值为0.77;松潘7.2级地震是活跃期间发生的地震,震中附近地区地震活动密集,曾发生松潘黄龙6.5级地震,震前区域地震活动b值为0.62;汶川地震前区域主压应力方位与错动类型总体上与8.0级地震给出的解大体一致,这与松潘7.2级地震前的情况有显著差异,震前地震与余震震型有差异。根据观测数据的分析和异常判定结果认为,松潘地震与汶川地震前的观测异常没有一个台项是重复出现的,短临异常数前者显著多于后者。松潘地震与汶川地震前的宏观异常现象差异极大,更未出现火球、地光临震异常现象。这说明,已有的短临前兆观测异常的出现仅有个案特征,而无普适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这次地震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震活动随时间呈波浪式起伏,形成了小震条带,出现了小震群;地下水(水位、水湿)异常非常强烈;地形变和地磁异常也观测到了。分析发现:前兆不是沿断裂带分析,而主要是位于近震中(≤50km)的破裂面法线方向;震中附近的断裂没有穿过震中。这闪地震看来不是沿原有断裂的错动,而是块体内产生新的错动,属于块断型地震,似可用IPE模式解释一些前兆现象。  相似文献   

13.
易门地倾斜前兆综合分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挚  杨建忠 《地震研究》1993,16(2):138-147
本文应用莱柯拉兹滤波和别尔夫捷调和分析方法,对易门地倾斜固体潮观测资料进行处理;结合测点附近的区域地质构造特点、地震活动性和误差理论进行综合分析。数据处理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易门地倾斜固体潮观测稳定,精度亦佳;测点地区内的大震前,均有前兆异常存在;测点所在地震带内的中强震前,有前兆异常存在;测点附近较近地区的中强震前,有时有前兆异常存在;大震及其前兆对地倾斜观测精度有直接影响;大震前存在一种集群性多台、多手段、多方法的前兆异常现象;在未来的一年时间内(1991年),云南地区不存在七级以上地震的危险。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2013年12月1日新疆柯坪MS5.3地震基本参数、震源机制解、地震序列特征,分析了震前、震中及相邻构造区地震活动特征以及200 km范围内定点前兆异常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本次地震发生在柯坪断裂,震源断错类型为兼左旋走滑分量的逆断类型;(2)该地震序列为主余型,余震衰减快且呈北东向展布;(3)震前地震活动性异常有2~4级地震嵌套平静、柯坪块体4级地震平静、3级地震条带、普昌断裂中等地震异常增强区和地震学参数;(4)定点前兆观测资料主要异常特征以突变为主。除哈拉峻钻孔倾斜外,其他定点前兆观测异常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由近及远、向震中外围迁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2009年新疆柯坪块体3次5级地震前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2009年柯坪块体3次5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和前兆观测结果表明:3次5级地震前,柯坪块体存在5级地震平静的长期异常,4级地震多次平静、增强交替活动的中期异常,小震集中活动的短期异常;地震发生的短临阶段,震中附近的阿合奇地震台地倾斜、乌什地震台水管倾斜仪及地磁、地电和巴楚地应力存在不同程度的短临异常。参考汶川地震,有关专家对地震预报和震前异常的新思考和新认识,结合3次5级地震的类型和错断方式,分析震前小震活动和前兆异常,并对震前地震活动和前兆异常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地震有热征兆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气系统观测到地表有局部增温的热现象,表明孕震地区应该有热辐射的异常信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能开发出监测地震热前兆的新途径,从而有助于提高判断发震地区的能力和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17.
对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前宁夏地区出现的前兆观测异常进行回溯性分析,从大地震的孕育范围与地震前兆的发展阶段分析认为这些观测异常可能与汶川8.0级地震有关.宁夏地区数字化流体与形变观测资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同震响应变化,对比分析其同震响应特征,结果显示宁夏地区前兆观测对汶川8.0级地震表现出南北分区特征....  相似文献   

18.
北天山流动水准重复测量资料的前兆异常特征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天山地区跨断层流动水准观测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北天山地区跨断层流动水准观测值的变化较好地反映了各断裂带、地震前后的地壳垂直形变运动特征.由于各断裂带、各测线与震中的距离不同,它们所反映出的地壳垂直形变运动特征和变化量也不相同.流动水准观测资料对北天山中西部地区5~6级以上地震有较好的震前反映,前兆信息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把模糊模式识别的直接方法用于综合分析多台多种手段观测到的地震前兆资料,以便提取较大地震前几个月内可能出现的中短期前兆异常信息。 所用方法的基本技巧是,对每一个台的每一种前兆观测手段建立起适当的前兆从属函数,并进而确定出多手段或多台的综合前兆从属函数。首先以综合前兆从属函数为基础,识别出某一地区较大地震前出现的中短期前兆异常,然后将其归纳成可用于地震预报的中短期前兆模式。 借助于所提出的方法,本文着重分析处理了1979——1986年间日本东海地区及其邻近地区3个倾斜台、2个验潮站、2个水氡观测站、2个水位观测点和30个体积应变观测点的大量前兆观测资料,识别出了这一期间在该地区内发生的10余次6级以上地震前的中短期前兆异常时间,并得出了两类地震前兆模式:第一类前兆模式适用于在该地区内进行多种前兆手段的综合分析预报;第二类前兆模式适用于单种前兆手段(体积应变)的多台综合分析预报。 为对比起见,文中同时给出了我国唐山7.8级地震及其6.9级强余震前多台水氡含量变化的中短期前兆综合分析识别结果,所得出的前兆模式与日本东海地区的第二类前兆模式相符。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把模糊模式识别的直接方法用于综合分析多台多种手段观测到的地震前兆资料,以便提取较大地震前几个月内可能出现的中短期前兆异常信息。 所用方法的基本技巧是,对每一个台的每一种前兆观测手段建立起适当的前兆从属函数,并进而确定出多手段或多台的综合前兆从属函数。首先以综合前兆从属函数为基础,识别出某一地区较大地震前出现的中短期前兆异常,然后将其归纳成可用于地震预报的中短期前兆模式。 借助于所提出的方法,本文着重分析处理了1979—1986年间日本东海地区及其邻近地区3个倾斜台、2个验潮站、2个水氡观测站、2个水位观测点和30个体积应变观测点的大量前兆观测资料,识别出了这一期间在该地区内发生的10余次6级以上地震前的中短期前兆异常时间,并得出了两类地震前兆模式:第一类前兆模式适用于在该地区内进行多种前兆手段的综合分析预报;第二类前兆模式适用于单种前兆手段(体积应变)的多台综合分析预报。 为对比起见,文中同时给出了我国唐山7.8级地震及其6.9级强余震前多台水氡含量变化的中短期前兆综合分析识别结果,所得出的前兆模式与日本东海地区的第二类前兆模式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