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宏基 《海洋科学》1988,12(6):65-66
一、石花菜的收获 (一)收获 1.收获期 ①春茬养殖的石花菜应适时收获,不宜收得过早或过晚,过早影响产量,晚则附着物增多,降低了质量。我国北方沿海春茬石花菜的收获期应在7月初到7月中旬,收获期的水温可以在20℃以上。②秋茬养殖的石花菜应避免晚收,一般可在12月上  相似文献   

2.
石花菜筏式养成技术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花菜的人工养殖、经过长期的探索研究,直到七十年代末尚未获得解决。关于其中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第一作者曾作过分析。我们根据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先对筏式养殖技术进行了研究。随后又确定了石花菜生长的适温和适宜水层。对适温期内的养殖作了研究,找到了适宜的养殖期。以后又对养殖期中的一些敌害进行观察和研究,制定出比较有效的防除措施和方法。因而利用自然繁殖的石花菜做为苗种,进行人工养成生产获得成功,它为我国石花菜的人工养成生产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石花菜是经济价值较高的一种红藻,它是制造琼胶的主要原料。琼胶的用途广,经济效益高,国内外的需求量都很大。目前,石花菜的产量,主要依靠有限的自然资源,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必须发展石花菜的养殖生产。要开展石花菜的养殖生产,苗种是关键,孢子育苗又是解决苗种的主要途径。在国外,日本的藤森、惠本等人,曾进行过孢子育苗的研究,都未成功。在国内,也未见过报导。自79—81年以来,我们进行孢子育苗的研究情况,部分资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4.
石花菜是提取琼胶的重要原料,琼胶的用途广,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植物体呈紫红色、直立丛生,分枝羽状扁平,小技互生或对生,藻体高10—20厚米,最大可达30厘米。石花菜属暖温性多年生海藻、为顶端生长,其繁殖方法为多种多样,主要用孢子繁殖(四分孢子及果孢子),匍匐枝繁殖及营养枝繁殖等。当前,在发展石花菜栽培事业中,存在一个主要问题是苗种缺乏,而石花菜苗种繁殖的最佳方法,人们还正在探索之中,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成功的报导尚未见到。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牡蛎养殖多采用半人工采苗的方法获得苗种。从80年代末期,特别是1990年以后,牡蛎养殖规模大幅度增加,并且随着单体牡蛎及多倍体牡蛎养殖的兴起,室内人工育苗成了获得苗种的主要途径。亲贝提早入池进行升温促熟.可以使繁殖期提前,获得早苗和大苗,从而充分利用生长适温期,加快生长速度,缩短养殖周期。升温促熟期间,亲贝需要充足的饵料以保证其性腺发育。亲贝的饵料一般为人工培育的单胞藻,但由于温度、光照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常造成饵料供应不足,影响亲贝性腺发育。为解决这一问题,作者于1994年春季在乳山市海珍…  相似文献   

6.
黄春恺 《海洋科学》2006,30(1):9-10
利用红毛菜(Bangiafusco-purpurea)在适宜环境条件下所放散的单孢子为苗种来源,适时把子帘(空白帘)2~8层重叠于已长出红毛菜的母帘之上采集单孢子苗。当子帘附苗量达700~1000株/cm时,可以分苗养殖。  相似文献   

7.
泥蚶 (TegillarcagranosaLinnaeus)俗称血蚶 ,是我国重要的养殖贝类 ,也是山东南部沿海传统的名贵水产品。近几年来由于采捕失控 ,海区污染严重 ,泥蚶资源量急剧下降 ,许多内湾绝产。为恢复养殖生产和增加资源量 ,必须首先发展苗种生产 ,解决苗种问题。据王风岗1991年、田传远1996年、张晓燕1996年报道 ,泥蚶人工育苗技术已取得成功 ,但泥蚶苗的中间培育技术还很落后 ,成活率一直处在较低水平 ,严重制约了泥蚶养殖生产的发展。因此 ,作者于1997~1998年进行了泥蚶苗中间培育技术的研究 ,并取…  相似文献   

8.
我国海带养殖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由于广大科技人员和渔民群众的大胆实践、不断创新,苗种培育和海上养成都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还有很多问题有待研究。诸如在同一根苗绳上的海带长势极不均匀,就是一个多年尚未彻底解决的问题,即同一苗绳上端的海带植株,藻体长大,叶片宽厚,而接近苗绳下端的海带藻体则逐渐变得特别短小,叶片又  相似文献   

9.
石花菜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红藻,它是制造琼胶的主要原料。琼胶的用途广,经济效益高,国内外的需求量都很大。但是,由于目前石花菜的产量主要依靠有限的自然资源,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只有开展石花菜的全人工养殖,才能解决这一矛盾。石花菜的养殖生产,苗源是关键,孢子育苗又是解决苗源的主要途径,而孢子育苗的前提,是孢子集中大量放散。因此,探索孢子集中放散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日本的片田实等,曾于1950年做过研究,并已报导过,但在国内尚未见报导。  相似文献   

10.
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Lamx.)Lamx繁殖方式,可归纳为,有性繁殖——果孢子繁殖;无性繁殖——四分孢子繁殖;营养繁殖:(1)幼苗阶段——出芽繁殖,匍匐枝繁殖.(2)成藻阶段——营养体再生,匍匐枝繁殖等.试验结果表明,上述石花菜多种多样的繁殖方式,只有通过孢子育苗这一途径才能完全获得.在研究中发现幼苗有出芽繁殖的特性,为石花菜的繁殖增加了新内容,对匍匈枝繁殖做了系统的观察.因此通过采孢子育苗将出芽繁殖及匍匐枝繁殖应用到栽培中来,形成高密度,使苗量不断地补充,不断地采收达到一次采孢子长年利用多茬采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春季繁殖期两茬贻贝苗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十年代以来,我国贻贝养殖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针对苗源供应不足的情况,有关单位相继开展了开发自然苗场及人工育苗的研究。为了充分发挥育苗设施的作用,当前贻贝人工育苗一般是从三方面进行研究的:(1)提高单位育苗水体的产量;(2)增大海上养育幼苗的保苗效果;(3)争取一年培育多茬苗。对于培育多茬苗,过去我们已成功地培  相似文献   

12.
为了优化蛏苗集约化平面流中间培育技术,研究了不同进水流速和苗种规格对缢蛏中间培育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集约化平面流中间培育系统的水质状况。结果显示,不同进水流速对缢蛏稚贝生长影响显著,稚贝生长速率随进水流速增加而增加,但成活率下降。通过流速与成活率和体质量日增生长量的线性回归分析,估算0.163L/s为适宜的进水流速。在适宜流速和相同放苗重量下,大规格苗种(8万粒/kg)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小规格苗种(18万粒/kg),但因为小规格组放苗数量多,小规格组单位面积质量较其高出23.72%。除低流速组以外,平面流中间培育过程对叶绿素a和铵态氮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达到36.99%和3.88%以上,这表明平面流集约化中间培育在利用海水池塘水体进行苗种中间培育的同时,也起到了池塘养殖水体的净化作用。综合认为,在养殖密度0.5kg/m^2、流速0.163 L/s的培育条件下,可以保证水体自污染程度较低,缢蛏苗种生长较快,成活率在73.12%以上。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荣成市小断调整养殖结构,优化养殖品种,改革养殖方式,拓展养殖领域,全面实施“以养兴渔”战略,使海水养殖业在养殖品种、养殖方式、养殖规模和效益方面实现了新突破。 1 坚持苗种培育和增养殖生产一起抓 荣成市始终坚持育苗养成同步发展,两个环节一起抓、一齐上。主要采取二条途径扩大苗种来源:一是新建和改建育苗场。他们一方面发  相似文献   

14.
为拓展养殖空间,发展开放海区鲍养殖产业,在福建兴化湾新开发海区进行了抗风浪养鲍新技术的研究,对开放海区与传统遮蔽养殖海区、延绳式PVC管养技术与传统筏架式筐养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经19个月的养殖,开放海区PVC管养组鲍的日均增质量以及成活率分别为(106.41±5.33)mg/d和82.75%,显著大于处在开放海区和遮蔽海区的2个筐养组(P<0.05).冬春季为鲍的最佳生长时期,其日均增长表现为PVC管养组大于筐养组(P<0.05);开放海区大于传统遮蔽养殖海区(P<0.05).养殖器具的污损生物附着量则表现为所有筐养组均显著大于PVC管养组(P<0.05).夏秋季采用水下延绳式PVC管养模式还能有效地避免高温、污损生物和台风的侵袭与危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筏式养鲍的海区条件、苗种饵料选择、病害防治、养殖技术及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本实验共筏养10万头鲍鱼,经三年养成,成活率达80%以上,年亩纯益达四万元,明显高于其他海水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对虾养殖事业的蓬勃发展,苗种需求量逐年增大,用于育苗生产的亲虾数量也与日具增。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每年在育苗生产中所消耗的对虾数量至少达几百万尾。其中绝大部分都来自海捕春虾。这一现象的出现,业已构成对虾种资源保护的严重威胁。因此,如何转而利用养殖对虾进行人工越冬和苗种繁殖,已经是目前虾类养殖生产中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大力开展亲虾人工  相似文献   

17.
日本对虾人工促熟和幼体培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80年代期间,福建沿海对虾养殖以长毛对虾和中国对虾为主,每年秋末冬初对虾收成后,养虾池基本上闲置着。1989年已有少数虾池在秋季放养日本对虾苗种,饲养至翌年春末夏初收获,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1990年多数虾农为了充分利用虾池生产力,要求养殖日本对虾。但由于苗种供不应求,养殖面积受到限制。开展日本对虾养殖,对于对虾养殖业的发  相似文献   

18.
未来的海洋养殖技术,将以目前的海水养殖技术为基础,以今后科学技术发展为动力,以各相关学科的渗透与技术的移植而形成具有海洋特色的新型养殖技术。其特点是以高度集约化和自动化养殖为重点。 高度集约化和自动化海水养殖生产的前提是要有优质稳定的苗种供应,因此解决苗种生产中的问题,扩大苗种生产,是进行多种类的规模养殖的重要基础。 海水工厂化育苗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系统  相似文献   

19.
泥蚶工厂化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泥蚶Tegillara granosa(Linnaeus,1758)在我国山东以南沿海均有分布,是我国传统的养殖品种。在浙江南部,泥蚶作为底播养殖贝类与对虾混养,生长迅速,经济效益高,进一步增加了对泥蚶苗种的需求量。泥蚶养殖主要依据采捕野生苗养成,近十几年来,各地天然蚶苗资源急速下降,有的地区甚至绝产,严重地制约着泥蚶养殖事业的发展。几年来,在广大海水养殖科技人员的努力下,泥蚶人工育苗技术取得了突破[2],但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对虾育苗设施,进行泥蚶工厂化育苗生产,提供泥蚶养殖所需的苗种,是当前必…  相似文献   

20.
作者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提出:在常温条件下利用日光进行育苗。试验的重点是提高幼苗的大小与防除附着物的方法。采用从育苗基质、采孢子时期、室内短期培育及下海育苗一系列新方法,结合人工洗刷技术等多方面措施,当年获得:每cm苗绳上出1cm以上大小的幼苗5株以上的结果。这样大小的幼苗比较容易养成,达到实用阶段,所以提出一套采孢子育苗的工艺流程。这是石花菜人工育苗的最好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