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0 毫秒
1.
对中小红移不同光度AGN的大蓝包位置进行了统计检验.主要统计方法是对比软X射线波段谱指数( SX)分布与 “直线”连接紫外1050和软X射线0.5 keV的幂指数(UV-SX)分布. 经过平均值统计和KS检验,表明二者分布是类似的. 因此,在1050至0.5 keV 中可能是幂律谱,统计预言大蓝包峰值在1050附近.这个统计结果在软X选低光度AGN样本(WF93)上亦能得到. 这表明WF93样品尽管普遍存在软X过剩,大蓝包峰值仍可能 在1050附近. 但是,软X射线谱指数 SX与1050到0.5 keV间“直线”连接的幂指数 UV-SX没有相关性,说明还存在一种不明的、但在远紫外(FUV)和极紫外(EUV)谱中 起作用的因素,它既能保证 UV-SX与 SX的分布在总体上的一致性,又使二者不具备一一对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中小红移不同光度AGN的大蓝包位置进行了统计检验,主要统计方法是对比软X射线波段谱指数(αsx)分布与“直线”连接紫外1050A和软X射线0.5keV的幂指数(αuv-sz)分布,经过平均值统计和K-S检验,表明二分布是类似的。因此,在1050A至0.5keV中可能是幂律谱,统计预言大蓝包峰值在1050A附近,这个统计结果在软X选低光度AGN样本(WF93)上亦能得到,这表明WF93样品尽管普  相似文献   

3.
借助HST高分辨率观测图像所分离的Seyfert星系核的光学光度,以及IUE观测的紫外流量,来推算Seyfert星系核的大蓝包特征谱指数(α)(Fν~ν-α)并进行统计。发现样本的平均谱指数是-0.55,比Sloan数字天空巡天(SDSS)类星体合成谱幂律拟合谱指数(0.46)要小,更接近于经典吸积盘理论所预测的光学—紫外谱指数(-0.3)。尽管谱指数分布仍然较宽,但与星系总辐射所推测的大蓝包谱指数αT相比,大多数天体都有所降低。另外发现,相比Ⅰ型来说,SeyfertⅡ型星系核大蓝包特征谱指数的降低有异常的大,可能与星系盘上紫外辐射在Ⅱ型总辐射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有关。  相似文献   

4.
李晔 《天文学进展》2013,(1):110-123
理论上,低质量高吸积率活动星系核的标准吸积盘黑体热辐射有可能形成软X射线波段的超出。然而,活动星系核的软X射线超温度为0.1 keV左右,显著高于标准吸积盘理论预言的最高有效温度。只有Yuan等人在2010年报道的RX J1633+4718是一个例外,其软超温度为32.5-6.0+8.0 eV,显著小于0.1 keV,并与吸积盘理论预言的温度相符;此外,其光度也符合吸积盘的理论预期。因此该软X射线超很可能起源于吸积盘的热辐射。这一类源对于吸积盘理论和软X射线超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文中使用ROSATPSPC数据,在所有已知的窄线赛弗特Ⅰ型星系(Narrow Line SeyfertⅠgalaxies,NLSIs)中寻找类似于RX J1633+4718的源,即软X射线超可能起源于吸积盘热辐射的源。分析了150个源的245条光谱,其中58个源的90条光谱具有显著的软X射线超。样本中软X射线超温度分布的平均值Tsoft为0.10keV,标准偏差为0.03 keV。除了RX J1633+4718外,只有3个源的软X射线超温度小于60 eV,而且温度接近吸积盘最高温度。这个结果表明,类似于RX J1633+4718的具有低温软X射线超的源很稀少。最后,在具有黑洞质量估计的26个源中,软超温度与黑洞质量MBH、爱丁顿比L/LEdd及预期吸积盘最高温度Tmax都没有明显的关联性,与前人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近期对LINERs的一些研究结果,通过对LINERs在各波段上表现出的一些特性讨论了LINERs的几种模型,重点讨论了LINERs是典型的AGN的可能性。结论为具有如下至少一个特征的LINERs可能是典型的AGN:(1)有宽的发射线成分;(2)有双峰宽Hα线发射;(3)有硬的X射线的连续谱;(4)有点状紫外源;(5)有致密封电核和喷流。  相似文献   

6.
黑洞X射线暂现源的迷你爆发是一类峰值光度较低、持续时间较短的爆发.由于观测数据较少,其物理机制仍不清楚.利用RXTE (Rossi X-ray Timing Explorer)卫星从2001年1月28日到3月14日的数据,研究了黑洞X射线暂现源XTE J1550–564 2001年迷你爆发的X射线能谱特性.发现在本次迷你爆发中, XTE J1550–564的X射线能谱可以用幂律谱很好地拟合.整个爆发的硬度强度图不是标准的q型,而是一直保持在最右侧.此外,还分析了此次爆发谱指数Γ与未吸收的2–10 keV能段的X射线流量F_(2–10 keV)的相关性,发现Γ-F_(2–10 keV)呈反相关关系,且谱指数Γ∈[1.35, 1.72].上述结果表明2001年这次爆发一直处于低/硬态,它的X射线辐射主要来自于辐射低效的吸积模式,如ADAF(Advection-Dominated Accretion Flow).  相似文献   

7.
在中央中子星吸积模型较好地解释了超新星SN1987A晚期光度演化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SN1987A晚期X射线辐射的一种新的解释.利用模型计算出的吸积光度以及SN1987A膨胀气体包层的化学组分及分布,计算了出射的软X射线(0.52keV)光度的演化,并与观测作了比较.我们认为SN1987A晚期由中央中子星吸积产生的软X射线光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后,将在4100天左右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8.
在中央中子星吸积模型较好的解释了超新星SN1987A晚期光度演化的基础上,本提出了SN1987A晚期X射线辐射的一种新的解释。利用模型计算邮的吸积光度以及SN1987A膨胀气体包层的化学组分及分布,计算了出射的软X射线(0.5-2keV)光度的演化,并与观测作了比较,我们认为SN1987A晚期由中央中子星吸积产生的软X射线光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后,将在4100天左右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9.
Neupert效应的定性描述是耀斑中脉冲分量(硬X射线、微波暴)与渐变分量(软X射线发射)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即耀斑最初的能量是以加速粒子的形式释放,加速的电子在大气传输过程中产生非热硬X射线轫致辐射,并加热大气,耀斑软X射线发射是高能粒子注入大气的响应.根据经典Neupert效应的定量描述,硬X射线发射(表征非热电子注入)结束时软X射线应该立刻达到极大,但以往的观测发现一些耀斑软X射线峰值时间(t2)明显晚于硬X射线结束时间(t1)(τ=t2–t1,τ 0),热与非热辐射之间存在明显的偏离经典Neupert效应的情况.为了研究偏离经典Neupert效应的事件,在2002—2015年间的RHESSI (Reuven Ramaty High Energy Solar Spectroscopic Imager)和GOES (Geostationary Operational Environmental Satellites)耀斑列表中,按照在25–50 keV范围内光变较简单、软X射线有对应发射峰等判据,共选择276个耀斑样本,统计了这些耀斑的τ分布、环长d (用双足点源之间的距离来表征)与τ的关系.结果显示:(1)有227个耀斑τ 0,即有约82%的耀斑偏离经典Neupert效应;(2)τ与d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即环越长,软X射线极大的时间越延后;(3)似乎存在一个临界距离,当环长小于临界距离时,经典Neupert效应成立.这些结果印证了修正Neupert效应的必要性,并对其物理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Blazar 的X射线谱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Donato文献中选择了一个含有69个Blazar的样本,样本中每个源有多个X射线辐射流量数据,用该样本研究了流量密度和谱指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研究了三类源(HBL,LBL,FSRQ)的红移和谱指数的分布。结果表明:对于HBLs,谱指数和流量密度之间有一个较好的反相关关系存在,而对于LBLs和FSRQs却没有相关。因此认为HBL的X射线是同步辐射所致,而LBL和FSRQ的X射线辐射较为复杂可能是同步自康普顿过程导致。HBL显示软X射线谱,而FSRQ显示硬X射线谱,LBL居中。在谱图中HBL位于近端,rSRQ位于远端,LBL居中。  相似文献   

11.
对光学选类星体在更高精度和更宽波段ASCASIS探测器观测谱中进行了分析.在所使用的X2拟合统计中,有单幂律、双幂律和有能量截止幂律三种形式.发现在8个源的样本中,其中四个源的0.4-10keV能谱,具有软X过剩特征.初步发现,软X过剩的流量随类星体光度的增加,在相应波段中占总流量的比例逐渐降低.同时也注意到,类星体有无软X过剩与它的射电性质和光度高低无关.  相似文献   

12.
反常X射线脉冲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常X射线脉冲星(Anomalous X-ra Pulsars,简称AXP)是一类特殊的X射线源。与X射线脉冲星(通常处于大质量X射线双星系统中)相比,它们具有以下特征:X射线谱较软、光度低页稳定(≈10^27-10^29J.s^-1)、自转周期集中在10s左右稳定增长、迄今没有找到它们的光学、红外、射电的对应体、有一些可能戌超新星遗迹成协等。由观测到的自转周期变化可以确定它们的自转能损不足以提供有X射线辐射。解释AXP能源机制的理论模型目前主要有两大类:在吸积模型中,AXP被认为具有正常磁场强度(≈10^8T)的中子量,物质吸积提供X射线辐射原能源,并造成中子星的自转变化;另一种观点认为AXP是具有超强磁场(≈10^10-10^11T)的中子量(即磁星),其辐射能源来自它们巨大的磁或残余的热能,观测到的自转周期及其变化被归因子中子星的磁偶极辐射和物质抛射。两种模型各有优缺点,但目前看来观测事实对磁星模型较为有利。为了进一步明确AXP的性质,提供解释它们能源机制的线索,在介绍AXP的基本观测特征和理论解释的基础上,还将AXP与射电脉冲星、特强磁场射电脉冲量、射电宁静脉冲星侯选体及软γ射线复现源分别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姚金兴  于兴凤 《天文学报》1998,39(4):398-404
从观测频谱资料出发表明谱极大两边的能谱指数在不同的模型中有不同的结果.在均匀的射电源模型下,光厚边的谱指数几乎与电子能谱指数无关;而从光薄边的谱指数得到的电子能谱指数δR远小于X射线的δX.因此均匀源模型下两者的能谱指数是不同的.在使用非均匀源模型时,无论是从光厚边还是从光薄边的潜指数,得到的电子能谱指数都是等同于X射线的,即δR=δX.这从能谱指数的角度上,从实测资料论证了两者的非热电子分布可以是同样的.并以1981年4月27日0800UT的爆发为例,计算了非均匀射电源的参数。表征磁场梯度的αB值为2.0-4.5,源中的最大磁场为207—440G,3GHz的射电源的球壳大小为(0.9-4.6)×109cm.  相似文献   

14.
周树荣 《天文学报》1999,40(2):149-155
统计分析了太阳质子事件与微波爆发和软X射线(SXR)耀斑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质子事件的峰值流量与微波爆发和SXR耀斑的峰值流量、能通量间呈正的对数线性相关,相关系数0.7—0.8.根据这一统计结果和观测的微波爆发、SXR耀斑的有关物理量,可以估算伴随的质子事件峰值流量.太阳质子辐射、SXR耀斑和微波爆发三者间的共生关系,可以用磁环中耀斑产生的磁流体动力学过程来解释.大约33%的质子事件没有对应的Ⅱ型爆发,这表明高能质子的加速有随机MHD湍流加速(有Ⅱ型暴)和低频快磁声波湍动加速(无Ⅱ型暴,但有γ射线耀斑)2种不同的加速机制  相似文献   

15.
用同步-自康普顿机制(SSC)来解释1994年5月在BLlac天体Mrk421中观测到的TeV-X射线爆发,认为此Tex-X射线爆发是由一个高能成分产生的,它具有平坦的电子能量分布,其低能段上能谱指数αe≈0.25,这个爆发成分独立另一个低能成分(或宁静成分)此宁静成分具有较陡的电子能量分布,它产生宁静态的辐射能谱。大多数射电爆发表明电子能量分布有坦谱,能谱指数αe≈0.2-0.4,与这个事实一起  相似文献   

16.
CygX-1 X辐射的功率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自回归功率谱研究CygX-1X辐射的频谱特征,结果显示CygX-1转换态和高/软态时变频谱的连续成分,可以统一由有截断的幂律加噪声成分描述,转换态存在小于3Hz的宽峰结构及准周期振荡(QPO)成分(4-12Hz),而高/软态完全可由截断幂律谱描述,不存在显著的QPO.截断频率在各态都相当稳定,在不同态的演化与平流为主的吸积流模型(ADAF)预期的情形一致.本文结果表明,自回归功率港分析是研究X射线双星光变特征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EGRET的观测确认并给出了新的各向同性的γ射线背景,已知的γ辐射天体不足以提供这么多的辐射.同时EGRET也揭示出一批未发现射电波段对应体的γ射线源,它们均匀地分布在天球上,表明可能是宇宙学起源. Wang(2008)提出一种新的、由AGN的辐射反馈驱动的γ射线辐射过程,辐射的能量峰值落在1GeV-0.1TeV之间,光度典型值达到1042-1043ergs s-1.射电宁静类星体中的这种辐射过程使得它们成为潜在的γ辐射源,并对γ背景产生贡献.考虑逆康普顿散射的种子光子分别来自类星体吸积盘和宇宙微波背景这两种情况,发现前一种情况在~1GeV处贡献了78%-92%的背景辐射强度,后一种情况的贡献可以忽略.射电宁静类星体很可能成为对1GeV附近,γ射线背景贡献最大的天体.  相似文献   

18.
CygX—1硬态高能光子的时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屈进禄  李惕碚 《天文学报》2001,42(2):140-147
硬X射线和软射线光子的时延时研究主能辐射的一个重要方面,傅里叶交叉谱常常被用于教育处硬软光子之间的时延,但是交叉说示能在高于30Hz的傅里叶频率上从CygX-1测量到有统计意义的快速光变,由李惕培在时域上发展的交叉相关函方法能有效测量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时延,利用此交叉相关分析方法,讨论了不同观测时期CygX-1硬态高能光子时延 的性质,分析结果表明,CygX-1硬态在短的尺度(<0.1秒)上存存在有意义的时间延迟,并将短时间尺度上的观测结果和各种CygX-1硬态模型进行了比较讨论。  相似文献   

19.
根据红移定义1+z=λi/λ0i,我们认为类星体红移分布ln(1+z)周期性受两个因素影响。首先,决定类星体红移的主要线(如Lα1216,CIV1549,CIII1909,MgII2798,NeV3426,OII3727,NeIII3868,Hγ4340,Hβ4861,OIII5007)固有波长可能构成0.205的周期性;另外,这些谱线的观测波长进入一定光学窗口对红移有一定限制,在一定条件下,它正好在某些红移出现峰值,并与ln(1+z)=0.205预言峰值一致。我们还在这两个基本考虑下进行模拟取样,发现有明显周期性,定量上证实了我们的基本考虑。本文是类星体红移分布的一种解释,它能说明为什么统计分布不同样品能得到不同的结论。进而,我们认为红移分布周期性不能成为内禀红移观点的观测支持。  相似文献   

20.
强磁场中相对论电子的共振逆康普顿散射(RICS)是产生伽玛射线的有效机制.以前的工作曾论证,伽玛暴(GRB)的早期伽玛射线辐射可能主要由该机制产生.利用此辐射机制,伽玛暴研究中的一些困惑有可能得到较好的解释.例如,观测统计给出的"Amati关系"的起源,两段式(折断式)幂律谱的形成,特别是其中"死线问题"的解决方案,还有偏振的存在等.这里将重点讨论折断幂律谱形成问题.基于单个电子的RICS谱功率公式,导出了强磁场中大量相对论电子穿过周边低频辐射场时产生的集体RICS辐射谱(RICS谱光度)的简化解析公式,并将它应用于中子星周边几种典型的低频场(如黑体辐射场、幂律辐射场以及热轫致辐射场),以便与实际观测谱形比较.计算表明:在满足匹配条件(即近似共振条件)下,RICS辐射效率很高,其谱形普遍为两段式的幂律谱形式,与周边低频场性质无关.还论证RICS机制可能是伽玛暴、软伽玛重复暴和伽玛射线脉冲星在高能射线波段(硬X射线和伽玛射线)的一个理想的高效辐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