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地质论评》1963,21(2)
苏联地质学家Э.格林在苏联西北部波罗的海地质地区发现了近50亿年的岩层。过去一向认为,岩层的年代最多不超过35亿年。如果格林的发现得到进一步证实,则科学家们就必须对地球年龄问题重新加以考虑。就是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邀请法国洞穴联盟并与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共同组织了这次洞穴考察。这次考察自1984年秋天开始酝酿并作了大量的资料准备、研究地区踏勘等工作,于1986年秋开始第二阶段野外调查工作。考察队由法国的洞穴学家、地质学家14人及中国岩溶与洞穴科学家7人组成。从1986年9月中旬至10月底对贵州省安顺、织金、紫云、罗甸等地区47个洞穴进行了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3.
试论中国东南部的大地构造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纪舜 《地质论评》1960,20(3):132-133
中国东南部,在九岭山脉以南,雪峰山脉以东的广大地区的大地构造,中外地质学家曾经多次予以论证。他们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里是一个前震旦纪的地台地带。新出版的“中国大地构造纲要(中国及邻国边境大地构造图说明书)”的作者,将该区当作华南台块的一部分,并作为中国地台活化的典型地区之一。最近陈国达似乎主要依据对这一地区大地构造的研究,提出了“地壳第三基本构造单元——地洼区”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岩石鉴定器     
苏联科学家 C·皮昂特科夫斯基发明了一种奇妙的岩石鉴定器。新的矿产地是不容易发现的,通常要用复杂的方法来测定该地区矿物是否丰富?地质学家们首先要获得矿石的试样,再送到实验室进行化验后才可以决定。这种奇妙的仪器在几分钟之内就能完成岩石试样的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5.
大多数地质学家认为,石油和天然气是由埋在地下的低等动植物,在高温、高压和细菌的作用下,经过复杂的化学及生物化学的变化而生成的。为此,他们把勘查方向集中在具有沉积盆地构造的地区。但是,地质学家近来发现,石油的分布区域远超出沉积岩的范围,油气的实际储藏量要比根据生物生油气学说所作的估计大好几百倍。最近几年来的科研成果表明,地球不是由熔岩冷凝而成的,而是由巨量的陨石集聚而成的。据此观点,美国科学家提出一个与传统学说相对立的新理论,即石油和天然气起源于地球中心。他们认为,在地球形成时期,大量的含碳球粒陨石碰撞到地球后,被深埋在地下,经高热和高压作用产生了碳和  相似文献   

6.
大会概况:第三十一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00年8月6日~1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约3705名,分别来自10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181名是中国(不含台湾)代表。大会共收到并发表论文摘要6139篇,其中5705篇(分146个讨论场)参加学科讨论,434篇(分59个讨论会场)参加专题讨论。会议期间有14位中国地质学家被邀请主持学术讨论会;50余位中国地质学家应邀在各种讨论会上发言。大会安排了7条会前野外地质考察路线,9条会间野外地质考察路线和14条会后野外地质考察路线;7000余人次参观了地质展览会。本届国际地质大会主题是“地质学与可持续性发…  相似文献   

7.
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12年8月5至10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作为国际地学界影响力最大的国际会议之一,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6000多位地质学家。中国约700余名科学家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质学家人名录》原是我们一九八○年十月编写的《简明地质学史》的附录(包括外国地质学家人名录),原意欲把地质学史上有关人物作一简介以飨读者。王鸿祯教授认为《人名录》可以单独成篇,便于翻阅,于是《人名录》便成为现在这种辞典式的读物了。 《人名录》分为古代中国地质学家人名录(一八四○年以前)和近代中国地质学家人名录(一八四○年以后)两部分。  相似文献   

9.
科学家们在深海钻孔工程86号钻孔中,首次采集了红土样——一种细粒物质。他们认为太平洋底百分之五十的沉积物就是由这种细粒物质组成的。由于粘土中缺乏可以相互对比的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和事件的微化石,因而直到最近,地质学家仍很少利用这种粘土。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帕特·多伊尔正在从事发展一种使用鱼骨碎片(包括牙齿)分析海底粘土  相似文献   

10.
关于5月2日震惊整个加利福尼亚料林加的里氏6.5级地震造成的恶果,科学家们正在进行研究,以了解这次几乎使每个人都感到惊奇的地震事件、地震的强度和详细情况。震中位于地下约6英里深处,始震发生以后,科学家们考察了这一地区以找寻地表及地下破裂变形的线索,期望这种结果是沿一条相当大的走  相似文献   

11.
沉积重力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力在地质作用中,特别是在引起地壳变形上的重要性,早在十九世纪末就已引起地质学家们的注意(K.A.Kühn,1863;C.F.Naumann,1850)。特别是雷伊尔(E.Reyer,1888)提出的重力构造概念,后来被许多地质学家应用于阿尔卑斯推覆体的研究中。廿世纪以来重力构造的研究又有了很大的进展,如哈尔曼(H.Haarmann1930)的脉动说和范别麦林(Van.Bemmelen 1931)的波动说。他们认为由于地壳的垂向运动继而由于重力作用而引起了重力构造。近年来我国地质学家们也颇为重视(马杏垣等,1963,1975,1982)。  相似文献   

12.
由美国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Carnegie Institution of Washington)的一些学者倡导而开辟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领域,经过较长时间的开创性研究与探索现已处于领先地位,其中许多研究课题是由该所地球物理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承担的。为了满足地质学家及生物科学在内的专门领域和专家们的需要,他们研制出了许多新的仪器和研究方法。生物地球化学这门学科即将列入大学课程。 地质学和生物学的结合,产生了生物地球化学学科,科学家们在此领域对生物组织与有机  相似文献   

13.
东秦岭古生代蛇绿岩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期以来,地质学家们认为东秦岭地区是中国两大古陆边缘交接的重要构造域。一九七三年李春昱先生就曾预测该域内可能存在着蛇绿岩套。其后,长春地质学院秦岭队在东秦岭的五年工作中,陆续发现了有关蛇绿岩套的一些线索。在撰写《中国东秦岭变质地质》一书时,曾对蛇绿岩套在本区的存在提出了初步意见,但未作专门性的讨论。旨在引起地质学家研究秦岭地质时对此问题的兴趣和关注,现成此文,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过去的经验1960~1976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向66个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1.3亿美元的地学技术援助;当地政府提供了0.85亿美元.这些促成价值260亿美元矿床的发现.但因财政和政治上的原因,这些矿床开发尚少. 在联合国的协助下,智利、东南亚、东非等国家和地区已建立研究中心;在哥斯达黎加、沙特阿拉伯创立了第三世界国家区域训练中心.估计在第三世界工作的地质学家有25000人(不包括中国).巴西每年有450名毕业生,印度450名,尼日利亚80名:赞比亚和博茨瓦纳的地质学家不足20人. 二、现状第三世界的地质学家苦于低工资和低野外津贴、供应和设备短缺、提升机会很少,官方很少承认他们的好成绩,阅读国际科学文献、参加国际会议机会很少.抱怨最多的是外国  相似文献   

15.
《辽宁地质》2014,(11):30-31
对很多在北京生活的人来说,一场不期而至的重度雾霾或许搅乱了他们在黄金周拾起的好心情。但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大会议室里,一场属于数学地球科学家们的聚会正悄然上演,台上的激情演讲、台下的踊跃提问,似乎是在用智慧的“火花”和窗外令人压抑的天气“唱反调”。  相似文献   

16.
《地质与勘探》2008,44(1):101-101
弧洲太平洋国际流体包体学会(APIFIS)成立于1994年。它是由亚洲太平洋的在地质学、矿物学、宝石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石油地质学、矿床学和找矿勘探等领域,从事流体包体研究的科学家支持和组织的一个科学机构。欢迎任何流体包体研究者或地质学家参加而不管其国籍或居住地区。APIFIS的主要宗旨为团结亚洲太平洋地区和其他地区流体包体研究者,促进流体包体研究在地质科学各有关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促进科学研究与合作,增进流体包体研究者间以及他们和地质学家之间的了解与友谊。APIFIS是应邀参加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有8000人参加的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的24个国际学术机构之一。  相似文献   

17.
由我校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主办、俄罗斯科学院地质所等单位协办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大项目《黑龙江流域白垩纪生物层年及K/T界线研究》第二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及野外考察,于8月7日至16日在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及其东部地区举行。来自德、美、日、俄、英、瑞典及我国等七国科学家在大会上做了11个报告,30余名科学家参加了野外考察,行程近千公里。项目负责人、我校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主任孙革教授在会上作了有关项目工作一年来回顾与展望的主题报告。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与当时苏联地学界来往交流紧密,他对地质学的贡献得到了苏联地质学家的高度评价。1958年,苏联科学院全体大会选举李四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并授予卡尔宾斯基金质奖章;该奖章是1947年由当时的苏联科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共同发起的、对地质科学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最高单人奖励,李四光是第六位获奖人,也是至2017年止唯一获此殊荣的外籍地质学家,他的获奖理由是:在地质、古生物、地层和矿产研究工作的综合贡献。李四光有两部著作在苏联被译成俄文出版,分别是1952年的《中国地质学》和1958年的《中国西北部的旋卷构造》,这两部译作对当时的苏联地质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极大地推动了李四光学术思想的广泛认知;"地质无国界",中国地调百年的发展历程也有着俄罗斯地学理论、规范、方法实践的烙印,在新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和李四光学术精神传承下,中俄、中国与中亚在地学领域的交流合作将不断深化,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19.
孙枢 《地质论评》1965,23(1):71
一九六四年北京科学讨论会于一九六四年八月二十一日至八月三十一日举行,有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四十四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三百六十七人参加。与会的地质学家有:东非科学院(肯尼亚、坦桑尼亚共和国、乌干达)代表L.A.J.威廉姆斯,缅甸代表团团长尼尼,中国代表孟宪民、张文佑,特邀代表尹赞勋,加纳代表  相似文献   

20.
Oresk.  N 胡克 《世界地质》1991,10(1):48-49
大多数地质学家听说过阿尔夫雷德·魏格纳和大陆漂移理论。地质学家和历史学家一般认为大陆漂移没有被普遍接受的主要原因是:该理论缺乏恰当的成因机制。然而历史的证据表明,当时曾有好几个很有力的成因解释,尽管如此,大陆漂移仍遭到反对。魏氏理论的成因机制建立在地壳均衡论的推论上。早在19世纪50年代,地壳均衡已被用来解释喜玛拉雅山的重力差异;到20世纪初,更扩展应用于多种地质现象的解释,包括Fennoscandian地区的抬升。均衡补偿,以及Fennoscadian地区的隆起的理论解释是:基底的密度较高、活动性大,陆壳物质能够在其上漂浮。魏格纳认为,如果陆壳能够在这样的活动基底上垂直运动,那么它就同样能够做水平运动。因此,魏格纳面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