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4 毫秒
1.
河北省东坪金矿几种新金矿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东坪金矿是与偏碱性杂岩有关的新类型金矿床,矿物组成复杂,在其中发现了8种未定名的新矿物,它们是:Au2TeO4(A),Au2TeO4(B),AuTeO4,Au(Pb,Te)O4,(Au,Zn)2,(Bi,Te)O5,AuO.nH2O,Au2Te3S2和Au2Te。对以上矿物的形态及物理特征,光学性质,化学成分,元素价态,X射线衍射数据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地球化学分散模式分维计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半变异函数法、关联维法和三棱柱法对新疆东准噶尔金、银贵金属成矿区内卡拉麦里-带Au、As原生晕数据的空间结构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Au、As元素在不同方向上的分维值变化民政部与区域上的构造控矿特征相吻合;就区域上而言,As比Au的空间分布更复杂些。此外,对三种分维计算方法各自的估、缺点和实用性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分形地球化学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3.
秦岭要型金矿床金,砷地球化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复新  马建秦 《地球化学》1999,28(5):453-463
讨论了秦岭卡林型金矿床中Au、As的元素地球化学,矿物学特征。在含矿岩系中获得的Au、As等成矿元素初始含量较高,且主要集中在成岩黄铁矿中。在矿石样品中对含砷硫化物矿物的研究表明,Au、As在矿物显微结构中具有强的正相关性。在大量金进入到硫化物结构之前,就已有「AsS」^3-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地化元素量值的统计分析可以推测地化元素在成矿过程中的演化特征,进而为预测找矿提供有用的深层次信息。本文通过有关元素的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研究揭示界河矿区内Au与Bi以外的其他元素基本不具相关性、Au的成矿经历了长期、多次的地质演化过程,揭示了矿区内仅Au独立成矿的内在原因。文中据元素的共生组合及相关性特征认为矿区内Bi可作为找金的近程指示元素,As可作为找金的远程指示元素。  相似文献   

5.
成矿作用中金银的共生与分离及Au/Ag比值的校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内生作用中金与银既有共生的一面,又有分离的一面。其共生与分离受地球演化历程制约,受控于元素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亲和性,与岩浆起源、演化有关,受控于不同的基底建造和构造单元。成矿作用中金与银的共生与分离可用Au/Ag比值大小来衡量,本文提出了根据Au、Ag的地壳克拉克值和工业吕位对传统的Au/Ag比值进行较正的方法,校正后的Au/Ag比值可有助于矿床研究、找矿预测和资源评价等工作。  相似文献   

6.
陈代演  王华 《矿物学报》1996,16(3):307-314
本文以地球化学过程基本定律为指导,根据区域和矿区外围八条剖面169件样品的分析数据,采用柯尔莫各洛夫非参数正态检验法,对黔西南铊矿床(点)赋矿地层中成矿元素Tl、Au、Hg、Sb、As、Pb、Zn的丰度值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糜棱岩型金矿金元素丰度与构造变形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柏林 《矿床地质》2000,19(1):17-25
蚀变糜棱岩型金矿是一种成矿机制与放因素都与韧性剪切带及其糜棱岩密切相关的金矿床类型。研究表明:①深部韧性剪切变形是元素分异迁出区,未叠加蚀变矿化的糜棱岩变形越强,Au丰度就越低;②中浅层次变形域是Au元素聚集区,矿化发生于韧性剪切带糜棱岩抬升至较浅部位叠加了韧脆性变形阶段。构造变形超强的糜棱岩,越易叠加矿化,Au元素丰度越高;③强变形或者大构造并应力不仅是促使Au元素活化分异、形成含Au热液、使A  相似文献   

8.
已有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证据表明太古宙Au-石英脉、低温热液Au-Ag和Au矽卡岩成矿流体的主要组分源自岩浆,而且Au、Ag及有关的富美元素也源自岩浆。太古宙Au-石英脉、太古宙Hemlo型、低温热液Au-Ag和Au矽卡岩体系的元素的产出具有重要的共性,表明其具有共同的成因过程。例如,27个元素中,44%(n=12)的元素出现在10个矿床亚类的至少7个亚类之中:Au、Ag、Fe、Cu、Pb、Zn、Hg、Mo、Sb、As、Te和s(9个金属、2个类金属和1个非金属)。加上B和W,52%(n=14)出现在至少5个亚类之中。富集的亲铜/亲铁元素的出现频率很高,达85%(27个元素中的23个)。总体元素(n=31)的出现频率也较高,达74%(n=23)。所有这些主要的亲铜/亲铁元素均富集于太古宙Au-石英脉、太古宙Hemlo型、低温热液Au-Ag和Au矽卡岩矿床之中。如果岩浆挥发分的饱和出现在岩浆硫化物熔体/上悬固体因重力而亏损之后,那么Au、Ag和相关亲铜元素将由于高的硫化物熔体/硅酸盐岩浆的分配系数(10 ̄2~10 ̄4,如Au为3x10 ̄4,Se为10 ̄3)而从岩浆中分离出来。因此可以得出,太古宙Au-石  相似文献   

9.
王跃峰 《河南地质》1998,16(2):115-120
根据1:50万《河南省地球化学图说明书》的资料,用元素背景值,浓集比率(K)、叠加系数(K0)、叠中强度(D)等判别参数,对河南省太古界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作了粗浅研究:太古界的元素背景值与克拉克值相比,Au、Cu、Mo、Ni偏低,而Bi、As明显偏高,太华群中Au、Ag、Cu、Pb等元素后生叠加、分异作物特强。太古界是本省主要矿源层和赋矿层位。  相似文献   

10.
乌伦古河中上游地区是阿尔泰重要的金矿化集中区,发育有中泥盆统火山岩含金建造,下石炭统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含金建造,华力西中期深成花岗岩类含金建造和蛇绿混杂岩含金建造。这四类含金建造控制了区内三类金矿的分布。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中泥盆统火山岩含金建造形成于岛弧环境,由钙碱性和弱碱性火山岩组成,富含成矿元素Au,Cu,Pb,Zn,赋存金矿以Au-Cu类为主;下石炭统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含金建造是由钙碱性火山岩组成,形成于岛弧环境,富含Au,As,Sb,Bi等元素,赋存金矿以Au-As类为主,华力西中期深成花岗岩类含金建造属高钠“Ⅰ”型花岗岩系列,该建造为碰撞带附近构造环境,富含Au,Pb,W,Mo等元素,赋存金矿有Au-W类和Au-Cu类;蛇绿混杂岩含金建造系俯冲带产物,富含Au,Cr,Ni,Co,Cu等成矿元素,赋存金矿主要有Au-Cu类。  相似文献   

11.
地球化学数据的定和化及其在系统误差校正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球化学数据间的系统误差,既影响了图幅的拼接,又因破坏了多元总体的相关结构而干扰到地球化学数据的统计分析。针对这一问题,这里分析了地球化学数据的定和特点,探讨了系统误差校正的定和化处理方法。同时,结合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并验证了定和化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东秦岭及邻区地球化学分区与地球化学制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谷晓明  张本仁 《地球科学》1993,18(4):463-476
  相似文献   

13.
环形构造与地球化学异常相关性分析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MapGIS平台对地球化学测量单元素异常与遥感解译环形构造进行相关性分析,观察两者空间位置的相互关系,划分两者套合类型.依据遥感解译形成的测区构造格架特征,认识单元素异常、组合元素异常在构造格架中的分布特征和与环形构造的空间配置特点,建立两者套合关系,判断两者的地质作用意义.利用这种套合关系开展有针对性的矿产地质调查工作,提高化探异常验证和找矿工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松权衡  于城  李军  秦洪莲 《吉林地质》2006,25(2):28-35,47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把地球化学块体概念、地球化学场概念及地球化学异常概念的异同性及空间关系进行比较,供读者加以参考。并从它们的基本概念开始论述,然后自内涵的相同与不同、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方面总结了3个勘查地球化学模式的区别与内在的联系;最后总结它们在地质找矿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赵克斌  陈银节  孙长青 《地质通报》2009,28(11):1620-1627
油气化探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寻找油气,具有直接、快速、有效、成本低的特点,已在油气勘探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在一定时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油气化探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许多方面仍存在不足,其中异常的稳定性与重现性是制约油气化探推广应用的认识障碍。以河南泌阳洼陷(井楼-古城油田)和山东临邑洼陷南斜坡(临南油田)的实际地球化学测量资料为基础,通过已知油气藏上方不同期次(同年)、不同时期的油气化探异常特征的对比,从油气化探指标组合关系、结构特征、剖面显示、油气异常的平面分布等方面证实油气化探异常存在较好的稳定性,表明利用油气化探技术方法寻找油气是可行的,并进一步证实了油气化探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西北地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322万条区域地球化学数据为数据源,通过统计分析、空间分析、专家分析等手段,编制了地球化学系列图件,建立西北地区地球化学异常谱系。研究中首先统计了各地球化学区中W、Sn、Mo、Cu、Pb、Zn、Au、Ag、Ni共9种元素的富集程度,并以此为依据对各地球化学区进行排序;分别计算了各地球化学区和亚区W、Sn、Mo、Cu、Pb、Zn、Au、Ag、Ni等9种元素的异常显著度和综合异常显著度,据此对地球化学区和亚区进行排序。分析结果表明,秦岭地球化学区(Ⅳ-2)和(Ⅳ-2-4)小秦岭地球化学亚区分别为异常显著度最高的地球化学区和亚区,其中在小秦岭地球化学亚区中Mo异常显著度最高,异常规模最大,Au异常显著度次之。  相似文献   

17.
地球化学分区标准化方法在区域化探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区域化探数据中提取找矿地球化学信息是目前化探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划分是提取找矿地球化学信息的关键。水系沉积物是岩石风化的产物,是上游汇水盆地物质的天然组合,在化学成分上与上游汇水盆地岩石组成具有明显的继承性。水系沉积物中成矿成晕元素含量与常量元素含量之间亦有着密切关系。笔者基于水系沉积物样品特点,采用地球化学分区标准化方法圈定地球化学异常。研究发现,利用常量元素进行地球化学分区是可行的;分区标准化数据处理可以有效地压抑高背景区非矿异常,并强化低背景区矿致异常,突出了找矿信息。以成矿成晕元素标准化数据的因子得分圈定矿化类型综合异常,集中体现了矿致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18.
地球化学模式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王学求 《矿床地质》2001,20(3):216-222
如何对已发现的地球化学异常进行解释与评价,一直是困扰勘查地球化学家的难题。针对这一难题,笔者提出了地球化学模式的3种分类方案:规模分类、成因分类和成熟度分类。按照规模大小将地球化学模式分为:局部异常、区域异常、地球化学省、地球化学巨省和地球化学域, 同时将规模达地球化学省以上,并且内部具有套合结构特点的立体地球化学模式称作地球化学块体。地球化学模式依成因可分为原生地球化学模式和次生地球化学模式。成熟度分类是笔者首次提出,地球化学模式的成熟度是指地球化学异常相对于矿的关系而言的。笔者将地球化学模式按成熟度的不同,依次分为原始地球化学模式,中间地球化学模式和终极地球化学模式。提出成熟度分类是试图为科学利用所发现的地球化学模式进行异常解释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成杭新 《地学前缘》2004,11(1):295-303
通过对颗粒铂分布与取子样误差关系的讨论 ,发现在铂矿地球化学勘查中 ,铂分析的取子样误差主要出现在铂异常的查证和异常源追踪阶段 ,导致误差的主要因素是随着与矿床或矿体的不断接近 ,样品中铂含量迅速增高 ,可能出现铂的颗粒效应。为了使铂分析的误差控制在 5 0 %之内 ,建议在铂矿地球化学勘查的不同阶段 ,采取不同的子样量分析铂。在区域化探阶段 ,大多数样品仍可采用取 1 0 g子样分析铂 ;而在异常追踪和查证阶段 ,由于样品中的铂含量往往大于 1 0ng/ g ,土壤、水系沉积物样品中颗粒铂粒径通常为 5~ 2 0 μm ,故建议取 2 0 g子样分析可保证大多数样品的分析误差控制在 5 0 %之内。文献中报道的取 5g、1 g样品获得的铂分析数据 ,使用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20.
地球化学背景与地球化学基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探讨了地球化学背景和地球化学基准的概念、含义和确定方法.认为随着地球化学的发展,地球化学背景的概念和含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初期的注重其“量”到目前的关注其“质”,研究的目的不同,背景值的确定途径也不同.无论是地球化学背景还是地球化学基准,共同之处在于它们独特的参考功能,正是这种参照性质使地球化学背景和地球化学基准的研究在进行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立法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