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依据在湖北武汉古姆山志留系浅海红层中新发现的古鱼类化石,确证了兰多维列统特列奇阶下部红层——志留系下红层在鄂东南地区广泛存在,并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武汉地区原坟头组进行了重新厘定,将其一分为二,上部仍为坟头组,下部则称清水组。新厘定后的坟头组以黄绿色、灰绿色、灰黄色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为主,富含腕足类、双壳类、腹足类、三叶虫和遗迹化石; 清水组下部以紫红色、红褐色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夹少量石英砂岩,上部以紫红色、黄绿色石英砂岩为主,夹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在清水组上部新发现的鱼类化石包括盔甲鱼类锅顶山汉阳鱼(Hanyangaspis guodingshanensis)、意外洪山鱼(Hongshanaspis inexpectatus)、后棘江夏鱼(Jiangxialepis retrospina)及软骨鱼类中华棘鱼(Sinacanthus)、新中华棘鱼(Neosinacanthus)。这些新发现的古鱼均为张家界脊椎动物群温塘鱼类化石组合中的成员,其中,后棘江夏鱼可以跟产自江西武宁地区下红层清水组中的九江江夏鱼(J. jiujiangensis)直接对比,二者同属于真盔甲鱼目曙鱼科江夏鱼属,而曙鱼科成员则可以作为志留系下红层的标志性分子。根据鱼群面貌和地层层序,武汉地区的志留系下红层可以与皖、苏地区的侯家塘组、浙西北地区的唐家坞组、赣西北地区的清水组、湘西北地区的溶溪组以及新疆塔里木地区的塔塔埃尔塔格组进行很好的对比,其时代为志留纪兰多维列世特列奇期早期。华南板块志留系下红层的分布特征表明, 在特列奇期早期,上、下扬子海之间存在一狭长的浅海区域,这为盔甲鱼类在湖北武汉和江西武宁两地之间的扩散与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和可能。  相似文献   

2.
湖北宜昌纱帽山出露了中国志留纪地层研究最早的一个经典地质剖面。近三十年来该处志留系上部的纱帽组一直被归于兰多维列统。在研究遗迹化石和植物类表皮后发现,纱帽组最上部(第4段)与第1、2、3三段,除岩性存在区别外,生物面貌也有重要差别。联系到上扬子区其他剖面志留纪晚期地层的发育情况,第4段与小溪组的特征相同,宜单独分出,称小溪组,时代归于Ludlow晚期到Pridoli早期,而纱帽组其余部分仍归于Llandovery世Telychian早期。小溪组与厘定后的纱帽组之间为假整合接触。研究表明,扬子区于Llandovery世晚期海水退尽,上升成陆后,部分地区(包括宜昌)到志留纪晚期一度又被海水淹没,沉积了一定厚度的地层,之后又上升成陆,直到中泥盆世。  相似文献   

3.
从营城组、沙河子组、火石岭组建组标准剖面分析入手,综合运用岩性地层对比、生物地层对比、同位素年代对比等综合性地层对比方法,总结了松辽盆地南部深层各组段地层特征。初步确立了地层划分对比标准,对生产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南方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重要进展,国土资源部已在黔北地区建立了页岩气综合勘查试验区。根据贵州正安安场向斜安页1井井下奥陶系-志留系之交的五峰组—龙马溪组的笔石划分了笔石带,同时对焦页1井等有良好页岩气产量的井进行了井下地层对比,确定了正安可能成为页岩气储层的五峰组和龙马溪组下部WF2~LM5笔石带序列。同时还对安场向斜的堡上村剖面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该剖面龙马溪组黑色页岩顶部LM5带的笔石,可作为安页1井黑色页岩层段顶界的参照。  相似文献   

5.
甘肃玉门红柳峡地区下沟组双壳类化石丰富,计有7属18种,包括Musculiopsisfuxinensis,M.yixianensis, M. subrotundus, Sphaerium anderssoni, S. coreanicum, S. selenginensis, S. chientaoense, S. ellipticoides,Gansuellaxinminpuensis,G.angulate,Nakamuranaiachingshanensis,N.subrotunda,N.aff.chingshanensis,Arguniellalingyuanensis,A.yanshanensis,A.liaoxiensis,Inversidenswuerheensis和Unioyanbianensis。据此建立Nakamuranaia subrotunda-Musculiopsis fuxinensis组合。该组合可与外贝加尔东部、浙江西部、辽宁西部、黑龙江东部、韩国东南部、日本西南部的早白垩世双壳类动物群对比,时代为Aptian期—Albian期。下沟组上段发育的火山颈相辉绿岩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果为109±1.6Ma,形成时代也为早白垩世。双壳类化石和火山颈锆石年龄都表明下沟组时代为早白垩世Aptian中期—Albian早期,并且早于109 Ma。  相似文献   

6.
林宝玉  李明  黄莫  邓丽婷 《地质论评》2021,67(3):67040025-67040025
《中国扬子区兰多维列统特列奇阶及其与英国的对比》一书(陈旭,戎嘉余,1996)有以下结论:①将回星哨组、茅山组、西坑组等的层位归属于特列奇阶上部;②将回星哨组、茅山组及其相当地层与英国特列奇阶对比;③将扬子区特列奇阶的顶界置于回星哨组、茅山组及其相当地层之顶;④将回星哨组、茅山组、西坑组等地层资料编制的古地理图称为特列奇期晚期古地理图;⑤将回星哨组、茅山组、西坑组等地层与上覆中泥盆统—中二叠统之间的不整合面代表的上升运动,称为“特列奇期的扬子上升”。笔者等依据多年对扬子地台志留纪地层剖面的实地考察和近数十年来扬子区坟头组中—上部、茅山组、回星哨组、小溪峪组、西坑组等地层中文洛克世、拉德洛世、普里多利世早期古生物化石的发现,认为:①回星哨组、小溪峪组、茅山组、西坑组等的层位是文洛克统—普里多利统;② 回星哨组、小溪峪组等大致与英国的文洛克统—普里多利统对比;③回星哨组、小溪峪组、茅山组的顶界是文洛克统—普里多利统剥蚀后残留的层位随地而异的顶界;④根据回星哨组、西坑组、茅山组等地层资料编制的古地理图应是文洛克世—普里多利世古地理图;⑤“扬子地台整个上升”(黄汲清,1945)的时代是志留纪末期,没有“特列奇期的扬子上升”。特提出商榷。上述这些地层时代的解决,对扬子区志留系4统层序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为中国扬子区与英国命名剖面志留系的对比以及中国南方早古生代加里东运动最后一幕时代的再次确定提供了地层学和古生物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