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下游感潮河段大洪水和特大洪水的形成及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芮孝芳 《水科学进展》1996,7(3):221-225
分析了长江下游感潮河段大洪水和特大洪水高水位形成的水文因素,揭示了年最高水位今后一段时期内可能的变化趋势。主要结论是:该河段大洪水和特大洪水高水位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本世纪以来每次大洪水和特大洪水高水位的形成几乎都有其主要原因;该河段大洪水特大洪水高水位出现的频次有增加趋势;自1975年以来,年最高水位的均值呈明显的升高趋势,其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对防洪产生的负面影响,海平面上升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夏强  许模  邓英尔  李晓 《现代地质》2015,29(2):279-284
针对河渠间潜水的一维非稳定运动,考虑了补给强度的时变性,根据Boussinesq方程的第一线性化方法,应用Duhamel原理得到了方程的解析解,进一步得出补给强度为指数函数和三角函数的潜水位计算公式。通过算例分析补给强度指数增加、指数衰减和正弦函数变化条件下潜水面的变化特征,指数增加条件下潜水位单调增加,分水岭从高水位一侧向河间地块中部移动;指数衰减条件下潜水位先增大,后减小,具有一个峰值,分水岭先从高水位一侧向河间地块中部移动,之后随补给强度减弱返回到高水位河渠;正弦函数变化条件下潜水位表现出周期性起伏变化,且水位对补给的响应具有明显的时滞性,分水岭在高水位河渠与河间地块中部之间往复移动。研究结果可为量化分析地下水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地表水地下水转化规律等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弯道段冰塞壅水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寒冷地区河流冬季常形成凌洪灾害,冰情的预报和预测大致可分为冰塞出现的位置、上游水位升高和开河冰塞的预报.依据实验资料,分析了弯槽段冰塞壅高上游水位和佛汝得数以及冰流量之间的变化关系,采用BP网络对水位壅高及弯槽断面水位进行了模拟预测并和回归分析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可以提高对水位的模拟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4.
作图法求解库岸地下水的壅高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河流水位和对应的库岸钻孔水位,做出关系曲线,可以推算出钻孔地下水位的壅高值。本文以三峡库区洛碛镇为例,利用作图法求解了地下水的壅高值。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位变化与降水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瑞国  王文 《地下水》2009,31(5):42-44
地下水位的变化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在本地区与降水关系比较密切。通过资料分析可以看出地下水位变化趋势与各月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年度各月平均地下水位变化曲线图整体形状呈山谷状,大体上水位下降时间相对较长,高水位保持时间较短。年度各月水位的变化紧随降水的变化,降水量大,水位则高,反之则低。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具有滞后的同步性,时间大体上在2个月左右。年降水量出现丰桔变化时,地下水位也随之产生高低变化,因此,降水与水位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唐亦汉  陈晓宏  邓攀攀 《水文》2017,37(3):42-47
气候变化环境下三角洲感潮河段洪潮耦合条件改变。除高水位量级外,其集中期特征与变化规律也是体现三角洲洪水情势变异的重要因素。采用圆形分布法计算得到珠江三角洲16站的高水位集中日、集中度、高峰期的起止时间等集中期特征,并分析其多年变化规律。结果发现:(1)是否考虑水位量级对于由圆形分布法计算得到的水位集中性没有显著影响;(2)珠三角入口与口门站点的高水位集中期比网河站长;(3)入口与网河站的集中日相近,口门站集中日最迟;珠三角大部分站点的高水位集中日有延后倾向,而发生时间趋于集中稳定;(4)入口及口门站点的集中日波动性都高于网河区站,且珠三角集中日波动性有随时间推进而减小的趋势。研究结果为三角洲洪水情势变异分析提供了新角度,为珠江三角洲的高水位采样、频率分析及重现期设计值计算提供数据基础,并为区域防洪减灾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碳酸盐台地高水位楔是指在海平面高水位期,台地沉积物被搬运到斜坡及较深水盆地中沉积下来所形成的沉积体。它的形成受台地类型、海平面变化幅度(即台地水体深度)、台地斜坡坡度等要素的制约。碳酸盐台地高水位楔一般发育在镶边陆架型台地或平顶台地低纬度暖水区。高水位楔和低水位楔的识别、区分是比较困难的,可以从沉积体几何形态、沉积物成份、沉积的形成与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关系等多个方面综合研究判断。研究高水位楔可以预测油气生储盖组合关系,特别是能够预测储集层段的空间展布样式,对油气勘探十分有利,也可以进行区域等时性地层格架对比,为精细划分地层助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8.
感潮河段水位过程预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潮河段水位过程同时受径流、潮流影响,其预报较为困难.将水位过程视为时间序列,用不同的模型进行了预报比较,认为以潮汐作用为主的水位预报可采用神经网络模型,对高水位预报可采用ARMA(2,1)模型,而对洪水作用为主的河道,各模型的预报能力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程银才  范世香 《水文》2011,(4):55-57
测站的水位流量关系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没有固定的曲线线型,使得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延长变得较为困难。多层递阶方法将预测系统视为动态系统,具有跟踪系统时变参数的特性,但没能考虑高相关影响因子的重要性。回归分析考虑到了高相关影响因子的重要性,但由于采用定常参数建模,不能反映动态系统时变参数的特性。将多层递阶方法和回归分析方法结合起来,用于单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高水延长。方法克服了传统的单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高水延长时线型的需要选择、精度难以控制、效率低和不易程序化等缺点,为单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高水延长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经过对 30余年水位观测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在厘定水文地质模型的基础上 ,运用数理统计原理 ,获得了坝基地下水渗流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的基本认识 ,这包括库、管水位关系 ,代表断面测压管平均位势过程线 ,特定库水位时测压管管水位过程线 ,坝基渗流量变化。研究表明 ,上游铺盖与截水槽结合下游排水的防渗体系有效地控制了坝基水位 ,这为水库投入正常高水位(319.5 ,32 7.5 ,331.8m)的运行提供了详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水位变化是地下水系统对外界激励(包括气象、水文、人类工程活动、固体潮和地球内部构造应力等)的一种响应,外界对地下水系统任何微弱的"扰动",均会导致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只是由于地下水水位对不同激励的"敏感性"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水位动态变化特征也不同。最明显的水位变化,是受控于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条件。本文在对鄂尔多斯高...  相似文献   

12.
基于江苏省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的长序列监测数据,采取互相关分析法和线性回归法研究长江镇江典型段浅层承压地下水位响应长江水位的关系,运用小波分析法解析地下水位时间序列的周期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4个站点的地下水位响应长江汛期变化,与长江水位相关性好,识别研究长江江段为水头边界;在2018—2022年的5年地下水位时间序列下,受2022年长江主汛期偏枯的影响,近长江站点的地下水位高低水位期的持续时间发生变化,高水位期时间减少1个月,低水位期增加1个月;离江岸最远站点的水位同比变化不能反映长江主汛期水位同比变化,站点的水位年振幅保持稳定,显示长江水位变化信号在浅层压含水层传播中出现了衰减与失真的现象。研究结果为地表水与地下水一体化调查与水资源联合调度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库水位变化对库岸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假定坡体孔隙水水位为水平线且不考虑渗透作用影响的基础上,基于极限平衡法考察了水位上升及下降的快慢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对比计算表明:在水位缓慢变化即坡体内外水位线等高的条件下,边坡的安全系数随着水位坡高比的增大先略减小后急剧增大,且在水位坡高比为0.3处取得最小值,在边坡完全淹没于水中时取得最大值。当边坡完全淹没于水中后,水位高于坡顶的多少对边坡安全系数没有影响;在水位骤降或陡升条件下,相同库水位对应的边坡安全系数基本上均小于水位缓慢变化情况下的安全系数,故工程实际中无论是排水还是蓄水,都应尽量保持水位缓慢变化,这样才能使边坡处于较安全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洛惠渠灌区地下水电导率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瑛  郭效丁  魏永强  宋玮 《地下水》2012,34(5):64-67
分析灌区上层含水层的电导率分布特征,发现灌区高盐区和中盐区大部分分布在灌区中部和北部45#附近,水位均低于5 m的地区.但个别井点水位埋深很大,电导率很高,其地下水盐化并不是由于水位过高引起的.利用76#连续监测资料采用小波方法分析其水位与电导率的关系,得出水位变化与电导率相反的结论,为确定其变化机理,监测不同深度下的电导率值,结果得出灌区地面以下富集有大量的可溶性盐类,推断灌区地下水分层广泛存在于灌区.依据地下水分层现象和上层含水层电导率分布状况,为灌区地下水盐碱化过程研究和井渠联合灌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江汉平原高砷地下水监测场砷的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汉平原高砷地下水的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通过对该区域高砷地下水监测场不同深度不同季节地下水样品的分析,揭示了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高砷地下水的垂向分布规律。同时,结合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水位波动,探讨了地下水中砷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 Ca·Mg型,为强的还原性地下水环境,Fe、Mn含量高。大部分监测点都是25 m监测井水中砷的含量最高。地下水中砷含量的季节性动态变化特征与地下水水位密切相关。10 m监测井砷含量与水位变化的关系最明显,随着水位的下降(抬升),地下水砷含量出现明显的降低(升高)响应。25 m和50 m监测井地下水中砷含量的动态变化与测压水位的动态变化不完全同步,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且含水层深度越大,滞后效应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17,(3)
抗浮设防水位即建筑物运营期间的最高水位,我国相关规范中将历时实测最高水位或工程勘察期间的最高稳定水位定义为建筑物的抗浮设防水位。在地下轨道交通工程领域,按规范确定抗浮设防水位准确度不高,现阶段,国际上普遍采用由美国开发的最先进的综合性地下水模拟软件GMS进行抗浮设防水位确定,该软件具有较好的使用界面、强大的前后处理功能及三维可视效果。本次研究采用GMS软件技术对某市地下水位进行数值模拟,预测极端条件下地下水水位变化,最终确定抗浮设防水位,从而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2021,(4)
针对传统人工水位观测误差分散及不确定度高的局限,以新疆阿勒泰地区的群库勒水文站为例,进行新型雷达水位计的应用和比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人工水位观测,雷达水位计在的群库勒水文站水位观测误差在±4 cm和±可在3 cm左右,满足《水位观测标准》GBT59138-  相似文献   

18.
滇黔泥盆纪露头层序地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滇黔泥盆系中可识别出三个Ⅰ类和二个Ⅱ类层序界面,以及三个Ⅰ类和一个Ⅱ类层序:洛霍柯夫—布拉克期为碎屑岩Ⅰ类层序,由低水位、海侵和高水位三个体系域构成层序;爱姆新—爱菲尔期为碎屑岩—碳酸盐岩Ⅱ类层序,由陆棚边缘、海侵和高水位三个体系域构成层序;吉维特早期和吉维特晚期—法门期为两个相似的碳酸盐岩为主的Ⅰ类层序,都由低水位、海侵和高水位三个体系域构成层序。由沉积体系域演化作出的泥盆纪海平面变化曲线,不同于威尔的全球泥盆纪海平面变化Ⅱ级旋回,表明滇黔地区泥盆纪海水进退和上升、下降受局部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19.
层序地层学体系域划分的局限性--以二连盆地WL凹陷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婧韫 《地层学杂志》2004,28(3):244-247,256
陆相层序地层学的一个主要内容是将三级层序划分为“低水位体系域、湖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等三个水位域沉积体系 ,分别代表着一个湖盆沉积的三个阶段。低水位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水体较浅 ,沉积较粗 ,而湖进水位域则水体较深 ,沉积较细。长期以来 ,从国外传入的三个水位域沉积体系划分成为研究陆相沉积的经典模式。以内蒙古二连盆地 WL 凹陷为例 ,指出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生搬套用可能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 ,甚至直接影响研究成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经过对30余年水位观测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在厘定水文地质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原理,获得了坝基地下水渗流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的基本认识,这包括库、管水位关系,代表断面测压管平均位势过程线,特定库水位时测压管管水位过程线,坝基渗流量变化。研究表明,上游铺盖与截水槽结合下游排水的防渗体系有效地控制了坝基水位,这为水库投入正常高水位(319.5,327.5,331.8m)的运行提供了详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