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别叙述了永嘉县坡面泥石流和沟谷泥石流的发育分布特征,并分别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初步分析了坡面泥石流的形成过程及沟谷泥石流的形成方式和侵蚀特征。  相似文献   

2.
候旗沟流域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降雨量集中且充沛,流域内支沟发育,沟谷深切,山坡陡峻,相对高差大,沟内固体物源储量丰富,沟床纵比降大,具备泥石流发育的条件。文章在深入分析4条泥石流沟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泥石流静动力学特征、灾害史及爆发频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选择单位面积物源储量、主沟纵比降、人口密度等10项因子,建立了泥石流易发性评价体系,通过对评价因子的定性分析和计算得到每条泥石流沟易发性大小,评价结果与历史调查结果有着很好的一致性。评价方法及评价结果对类似地区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东川泥石流为研究对象,选取高程、坡度、坡向、起伏度、曲率、工程岩组、距断层距离、距水系距离、土地利用类型9个影响因子,以研究区144条泥石流为样本数据,建立了东川泥石流易发性评价体系。基于GIS平台,采用信息量模型计算各个评价指标状态分级的信息量值,以小流域为评价单元使用自然间断法将研究区泥石流易发程度分为极高、高、中和低4个易发区等级。结果表明:研究区极高易发区和高易发区发生泥石流灾害数量占比94.44%,AUC值为0.876,表明选取评价指标合理,信息量模型适用于东川泥石流易发性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4.
张新江  王广辉 《地下水》2012,(4):197-198,201
泥石流以其破坏性及突发性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对泥石流发生及危害性预测评估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某黄土冲沟的泥石流发生情况,对照泥石流易发程度评价标准,对其量化判别,得出沟道发生泥石流的危险性评价,认为准确评价潜在泥石流沟发生泥石流的危险性,必须细化对潜在泥石流沟道发生要素的调查。  相似文献   

5.
甘肃陇南武都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分析了甘肃陇南市武都区泥石流形成的自然环境背景、发育特征及易发性。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查明了泥石流的发育情况,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物元可拓方法对泥石流的易发性进行了评价。分析表明,研究区的泥石流具有分布密度高、冲沟及坡面泥石流成片发育、北岸泥石流较南岸发育且粘性泥石流所占比例大于南岸的发育特征;选取岩性、沟床比降、山坡坡度、完整系数、发育程度、降水、断层密度7个因子构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易发性评价,研究区104条泥石流沟中,66条为高易发性,占总数的63.5%;32条为中等易发性,占总数的30.8%;6条为低易发性,占总数的5.7%。  相似文献   

6.
基于信息量的长白山地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白山地区泥石流较发育,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年降水、年蒸发、泥石流点密度、人口密度、构造作用、河流作用、地层岩性、地下水类型、地貌类型、土地利用13个影响因素,以研究区110个泥石流点为样本数据,连续型指标依据各个因素分级状态下泥石流比例曲线和信息量曲线的突变点为等级划分临界值,离散型变量根据已有分类分级,建立了长白山地区泥石流易发性指标评价体系。基于信息量模型和GIS平台的栅格数据,计算各个因素分级状态下的信息量,采用自然断点法将易发性等级分为5级。结果表明:泥石流高易发区主要为地层岩性较差、靠近河流和断层的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为农业用地和居住使用地,较高易发区和高易发区占总研究区面积的19%,大部分地区较安全。采用曲线下面积即AUC值作为易发性精度验证结果,AUC值为93%,表明评价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7.
针对泥石流发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的方法,从人类活动、地质、地形和气象水文条件4个总目标和19个子目标,建立了泥石流易发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确定了目标因素等级及权重,对邱家沟,天须沟和长坡沟泥石流易发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邱家沟泥石流易发性最大,天须沟次之,长坡沟最小.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地形复杂,山地面积大,暴雨频繁,尤其近年来受台风影响,泥石流等山地灾害频发。本文通过浙江省泥石流的调查成果,综合分析区内泥石流发育特征。通过分析,浙江泥石流主要有如下独特的发育特征:沟床比降大,相对高差小,两侧山坡坡度大,流程短,流域面积小等;地质构造上:泥石流主要发育在全-强风化的火山碎屑岩区域,沿深大断裂成带状分布;泥石流三区特征:三区分界不明显,尤其流通区和堆积区难以区分等。本文初次系统分析总结了浙江省泥石流发育特征,对浙江省泥石流形成机理、泥石流防灾减灾等的进一步分析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银洞子泥石流沟是典型的地震区小流域泥石流沟,是汶川地震和震后强降雨共同作用的结果,从2009年雨季开始到2013年雨季结束共发生14次泥石流事件。研究银洞子沟泥石流的演化过程对进一步认识震区泥石流的长期活动性、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现场调查、采样测试、历史泥石流事件资料分析,揭示了该泥石流沟的物源特征、激发条件的变化,计算了泥石流密度、流速等相关参数;最后依据现存物源动储量评估了该泥石流沟潜在危险性,提出了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能够为地震区泥石流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震后初期,银洞子泥石流暴发频率达到3.5次年-1,泥石流容重1.5~1.6tm-3,说明银洞子沟是一条由地震活动触发的高频稀性泥石流沟。(2)经过震后7a的流水侵蚀,银洞子沟物源总量明显减少12.92104m3,但物源动储量减少不明显,导致泥石流危险性居高不下;物源中小于10mm的细颗粒含量由地震初期的27.04%衰减到了18.22%,说明该沟未来泥石流事件仍以稀性泥石流为主。(3)短历时强降雨是银洞子沟泥石流的主要激发方式,当雨量过程超过8h,银洞子泥石流沟的激发暴雨强度为11.53mmh-1时,泥石流危险性较高;在100年一遇暴雨条件下流速接近3.8ms-1,一次冲出量可达8.64104m3。目前该泥石流仍为高度危险性泥石流沟。  相似文献   

10.
青泥湾泥石流灾害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青泥湾牛圈沟和刘家沟泥石流灾害情况,形成条件,动力特征,流域滑坡稳定性,防治措施等,作了较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甘沟位于都江堰市龙池乡,5.12地震使沟内增加了大量松散物源。2008年9月甘沟发生泥石流,沟口的个别居民点被摧毁;因沟内物源未被全部带走,沟口的公路及居民点仍受泥石流的威胁。本文采用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结合现场勘察,对甘沟泥石流形成条件、类型、发育特点、危险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沟属于中型、低频、中等易发、沟谷型泥石流,对沟口公路影响大,对紫坪铺库区仅为淤积。  相似文献   

12.
用遗传神经网络分析泥石流活动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泥石流是我国山区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影响泥石流活动性的因素十分复杂,并且具有随机性和模糊性。遗传神经网络结合了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优点,可以模拟学习和进化之间的交互作用,很适合用于分析泥石流活动性。文章简要讨论了遗传神经网络的原理,建立了泥石流活动性分析的遗传神经网络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川藏公路沿线30条泥石流沟的活动性分析。网络的拓扑结构为(9,6,4,3),即输入节点(评价指标)、第l隐含层、第2隐含层和输出接点(分析结果)分别为9、6、4、3。首先以其中25条泥石流沟作为样本对网络进行训练,训练时网络的连接权采用遗传算法进行自适应演化,待模型稳定后将其余5条泥石流沟的数据输入模型,计算它们的活动性,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基本相符,证明模型是可行的,各个参数的选取也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3.
低频泥石流特征及防治 --以四川汶川县茶园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频泥石流指30a以上发生1次的泥石流。尽管发生频率很低,但由于自身的特征及人们认识上的原因,其造l戒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却居各类泥石流之首。对低频泥石流的研究在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灾害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以2003年8月9日发生在四川汶川县茶园沟的泥石流为蒯,采用形态调查法和称重法等方法确定了流量、流速及重度。分析了其物质来源及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原因,探讨了低频泥石流的特征。针对低频泥石流的低频性、破坏性和隐蔽性特点,同时考虑到低频泥石流沟的防治受保护对象的重要程度及资金投入等因素的限制,提出了进行泥石流危险性分区、搞好小流域水土深持、普及泥石流防灾减灾知识及加强监测和预警预报等措施,这对减轻低频泥石流区的灾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甘肃舟曲三眼峪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8月8日,舟曲县城北侧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暴发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给舟曲县城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本文基于现场调查,分析了三眼峪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未来泥石流的发展趋势。调查发现,独特的地形条件、极其丰富的固体物质储备和极端降雨条件,导致了"8.8"特大泥石流灾害。崩塌堆积体是三眼峪沟泥石流固体物质的最主要来源,受"8.8"泥石流的影响,沟内堆积物的稳定性进一步降低,一旦有强降雨发生,该沟很可能再次发生泥石流,并且泥石流的规模和活动性可能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5.
2005年7月7日,康定县野牛沟发生泥石流,堵塞大渡河一级支流金汤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研究发现,野牛沟泥石流为五十年一遇粘性低频泥石流,具有流速快,沿程流量剧增的特点。分析认为,由于鸡索子沟、纸厂沟巨大的洪峰流量汇入主沟,再加上流通区内2km范围内密集分布了大量的不稳定物源,这些物源短距离内大量汇入主沟,最终导致泥石流峰值流量在流通区的后半程剧增。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黟县"6.21"型泥石流特征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黟县北部地区(柯村、美溪、宏潭)泥石流灾害产生的特征、分布、危害及形成规律的研究分析,论述了黟县"6 21"型泥石流产生的地质环境条件及主要控制性因素。认为:区内山高坡陡,地势陡竣、河谷狭窄呈"V"字型,人类工程活动强烈,而且降雨集中、强度大,易产生控制面积小、历时短、强度大而且能激发泥石流产生的暴雨量("6 12"型降雨),是安徽省比较典型的泥石流灾害易发区。预测分析表明,黟县北部地区不仅具备泥石流产生的地形、构造及岩性条件,而且16条支沟内松散固体物质储量丰富(沟谷的松散固体物质储量一般均大于1 0×104m3 km2),泥石流的产生具备丰富的固体物源基础。同时,区内也是安徽省强降雨中心之一,暴雨或大暴雨均发生于每年的6月中旬,类似于2002年"6 21"型的大暴雨。产生周期约为10~15年一遇。因此,预测黟县北部地区16条支谷泥石流发生的频率为10~15年一遇。  相似文献   

17.
中频泥石流具有较大危险性和暴发周期较长的特点,人类活动会诱发其发生并加剧其成灾严重程度,当沟道不能满足泄流输水能力时将发生堵溃,危及两岸甚至是主河河道安全。由于目前中频泥石流危险性分析的缺乏,因此以云南省哈达沟中频泥石流为例,探讨其特征和再次发生泥石流及导致沟道堵溃的危险性,并提出防治建议。结果显示:泥石流重度1.62 t/m3,泥石流沟口流速4.794 m/s,基于暴发频率10%情况下的沟口峰值流量为54.43 m3/s以及一次冲出总量为11072.03 m3;在下游沟道处修建有涵洞,其过流量为16.5 m3/s,小于20 a一遇泥石流流量,一旦发生大型泥石流,则有堵溃危险。研究发现哈达沟中频泥石流危险度为高度危险,堵溃历史判断其再次发生沟道堵溃并有泥石流堵塞腊普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金川县城区红桥沟、蔡家沟泥石流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桥沟、蔡家沟为大渡河上游(大金川)右岸的一级支沟,位于四川省金川县城区,曾多次发生过严重的泥石流灾害,直接威胁金川县城的安全。这两条沟的泥石流均为粘性泥石流,重度为2.10—2.25t/m^3,具有松散固体物质以表层滑塌及崩塌补给为主,成灾快,危害严重,活动频率较高,暴雨是泥石流的激发因素等特征。在分析红桥沟、蔡家沟泥石流性质及活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拦、停、排的防治工程设计方案,工程实施后取得了很好的减灾及生态、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岫岩县作为研究区域,以自然流域作为评价单元格,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对该区泥石流的区域危险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三级以上危险区囊括了99%的泥石流灾害点,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以流域作为评价单元充分体现了泥石流发生的空间特征和物理机制,危险性区划图直观明了,可为防灾减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