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经验教训,对淄博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机制进行了探讨。目的在于加深对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必要性的认识,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经济布局为背景,分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地区分布特征。并提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布局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经济布局为背景,分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地区分布特征,并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布局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李玲玲 《热带地理》2002,22(2):130-133,137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加快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举措。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支撑和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推动民营企业蓬勃发展、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文献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加快长株潭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程,应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开发区的作用,抓好岳麓山大学城的建设;壮大高新技术主导产为。打造一批名牌产品;建立产学研合作研制,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资本市场,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强领导,营造良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山东半岛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布局的类型、特点和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山东半岛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协调布局的战略,为推动山东半岛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竞争力以及为其他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带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今年高考地理最后一题是以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内容设计的。试题灵活又不超纲,但由于学生对高新技术开发区知识了解甚少,致使部分同学做题遇到相当大的困难。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指出了其在体制和认识论上的根源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作者认为,我国高新产业布局过于分散,应集中力量在条件优越的地方发展有比较优势的领域;我国目前正面临一个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传统制造业中心的历史性机遇。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山东半岛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特点和存在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山东半岛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定位,将为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竞争力及其打造半岛他区高新技术产业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和杭州都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城市的产业水平,由于发展历史、优势资源、地方政府的干预等多种原因,二市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作者研究了苏州和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投资主体、产业组织方式、产品类型,空间分布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了差异形成的原因。认为,这种差异是两座城市在20世纪80年代各自发展模式上的进一步延伸,两种典型模式各自优势的发挥以及相互间的借鉴和融合对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实验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掖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规划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徐建华  刘巧芹  藤丽 《中国沙漠》2000,20(3):283-285
以增长极理论、区位理论、技术创新理论等建设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的理论为指导,简要论述了建立张掖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必要性、可行性,对其规划进行了详细陈述。立足张掖地区实际,体现示范区功能,张掖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规划研究得出以下结果:①本示范区空间布局采用多核心空间结构;②按照示范区发展侧重点和技术层次高低之不同,提出了三个规划方案,并通过方案对比选择一个最优方案作为实施方案;③该方案把示范区分成中心园区和示范基地两个部分,中心园区依托张掖市东北郊开发区建设,示范基地在各县市条件适宜的位置选建,二者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示范区各项职能;④本规划体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1.
With rapid globalization, industrial parks are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national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Sinc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BRI) was put forward, national-level overseas industrial parks of China have emerged with new development features and trends.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carry out a comparative study on domestic and overseas industrial parks of China.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this paper compares and analyzes national-level overseas industrial park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BR) and domestic industrial parks of China. In time, China's industrial parks have experienced four stages with distinctive state-led characteristic. There are different development paths and modes for overseas industrial parks along the BR and domestic industrial parks. In space, the national-level overseas industrial parks are invested and constructed by Chinese enterprises(mostly from the coastal developed cities), and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BR. Through typical cases comparison of Thai-Chinese Rayong Industrial Zone and Tianjin Economic-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rea, the paper finds that national-level overseas industrial parks are basically market-driven and concentrated in traditional advantageous industries, while domestic industrial parks are mainly government-led high-tech industries. Localization of overseas industrial parks and remote coupling with domestic industrial parks become very important.  相似文献   

12.
论文以高科技园区如何促进智慧产业集聚为研究导向,总结智慧产业集群演化、集聚模式等的研究进展,先基于信息产业的已有分类标准,界定高科技园区智慧产业集群的概念和产业分类;然后基于中关村科技园智慧产业2002—2016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中关村科技园智慧产业的空间布局演化和产业增长格局,以波特经典钻石模型为理论框架,细化分析演化过程背后的动力因素,得出高科技园区智慧产业集群的细分动力因素模型,继而以主要动力因素为依据,提炼中关村科技园智慧产业集群演化的主要集聚模式,得出结论:① 中关村科技园区智慧产业集群的演化呈现“一核多园”的先政策引导、后自然溢出的协同发展格局,从海淀核心区向周边园区先辐射集聚,然后基于各园区间的交通、楼宇等生产要素,逐步在非园区范围连贯成片;② 海淀作为核心区集聚了各细分智慧产业,其他各分园则主要在个别细分智慧产业形成集聚优势;③ 中关村科技园区智慧产业的演化主要受生产要素、政府影响变数、相关及支持产业等3大因素影响;④ 中关村科技园区智慧产业集群有生产要素驱动、产业平台驱动、商业地产企业驱动等3种集聚模式。  相似文献   

13.
基于旅游体验的海洋主题公园旅游产品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体验经济”时代,旅游作为一种天然的体验活动,其产品设计应充分考虑旅游者的真实感受。海洋类主题公园是当今主题公园的新势力,近年来发展迅速。结合武汉极地海洋世界的规划实践,对中国现有海洋类主题公园的产品特征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将旅游体验融人海洋主题公园产品设计的设想,从“融情景体验于旅游产品设计、融高科技成分于旅游产品设计、增旅游者互动于旅游产品设计”3个方面探讨海洋主题公园产品设计的思路,为该类型的旅游产品创新开拓思路和提供方法,促使中国主题公园的发展迈人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4.
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区土地利用绩效综合评价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高新技术产业区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载体, 在实施国家自主创新战略中具有重要 作用。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区土地利用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引入了土地利用绩效的概念, 构建 了包括土地效益、土地利用效率和创新功能三个维度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土地利用绩效理论模 型, 以这一模型为理论基础建立了由3 个二级指标, 8 个三级指标, 37 个四级指标组成的高 新技术产业区土地利用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同时以土地利用绩效概念模型为理论基础, 构造了与土地利用绩效指标体系相匹配的矢量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 以北京市高新技术产 业区中5 个不同类型的园区为例做了综合评价, 评价结果显示, 清华科技园、上地信息产业 基地以及中关村西区的土地利用绩效指数较高, 中关村软件园和永丰基地的土地利用绩效指 数较低。通过与其他评价模型的对比验证, 本文构造的评价模型对高新技术产业区创新能力 指数的变化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5.
在推进京津冀城市群高科技园区的协同发展进程中,三地园区之间是否深度融合,决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质量和深度。目前京津冀城市群的天津与河北高科技园区与中关村科技园签有政府间合作协议的有10家,其对接的产业类型依次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境保护、生物医药产业,与中关村科技园总收入占比居前5位的产业类别恰好相对应。三地园区协同发展动力机制可分为产业梯度转移机制、市场需求吸引机制、科技产业孵化转化机制、政府引导驱动机制、市场合作驱动机制5类。合作共建模式主要有:政府引导驱动机制为主的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模式、市场合作驱动的类似于固安工业园的产业新城模式、科技产业孵化转化机制为主的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模式等。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世界旅游组织确定的未来旅游业发展三大趋势之一的主题公园,近年来以极为迅猛的速度发展,而作为主题公园相对较为集中的泛长三角地区,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尤为突出。选取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即以泛长江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对象,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对其范围内大型主题公园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泛长三角大型主题公园的发展阶段、空间分布聚集特征明显以及影响分布的5个因素(经济发展因素、区位因素、产业融合因素、创新因素和城市发展因素)等。最后对时空分布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需要加强研究的若干方面。  相似文献   

17.
高科技园区与城市协调发展的生态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创琳  黄金川 《地理学报》2003,58(3):390-397
高科技园区的区位选择独特,与城市唇齿相依,高科技人才集聚,智力密集型产业集中,创新空间狭小,创新能力强大,生态环境良好,便于激发灵感。因而与城市之间保持着一种经常性的动态和谐关系,这种和谐关系理论上可以通过动态协调度和静态协调度量化。为了实现高科技园区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动态和谐,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和谐度,建议采取GIS技术手段,系统分析园区自然生态条件,为生态调控奠定基础;采用规划设计手段,合理布局园区产业功能分区和总体结构;采用景观设计手段,强化园区生态景观的视觉效果和美誉度,建设绿色园区;利用市场价值手段,综合分析园区生态调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采用政策调控手段,确保园区生态调控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物流园区作为城市物流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其发展对城市物流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对物流园区相关研究主要以园区未来规划为主,缺少对发展成熟物流园区的案例研究。鉴于此,文章以物流园区发展较早的深圳市9大物流园区为案例,将其划分为货运枢纽型、城市配送型和综合功能型物流园区3种类型,并总结其在选址、用地规模、业务类型方面的特征;根据政府参与管理程度,将其划分为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半政府主导型3种运营模式,并认为城市物流园区运营模式与园区类型具有密切关系。文章从物流园区的依附设施、用地规模、投资规模3方面分析了其对运营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大型主题公园布局初步研究*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4  
保继刚 《地理研究》1994,13(3):83-89
主题公园是中国90年代旅游开发的热点,本文讨论了主题公园的特点和影响主题公园的因素,并以锦绣中毕和珍珠乐园为例讨论了主题公园的发展,最后对主题公园热提出忠告.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及空间组织形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晓平  陆大道 《地理科学》2004,24(2):129-135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能力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竞争能力的决定性因素。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必须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只有依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尽快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西部地区的发展才可能突破传统生产要素的地理局限,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新的可能性。中国西部重点经济带具有较强的科技实力和较好的技术创新基础,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高科技产业和品牌,在全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未来西部重点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应采取“发展与地区优势相结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以高新技术武装的传统产业和以高科技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在空间组织形式上,应采取高新技术产业带、重点城市和重点园区相结合的模式,形成网络化的空间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