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天明  朱健 《水文》1997,(5):52-54
吐鲁番盆地水文特性杨天明朱健蒋新会(新疆吐鲁番水文水资源勘测大队)1自然地理概况吐鲁番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地处东径87°16′~91°54′,北纬41°12′~43°41′,东西长300km,南北宽240km,面积69万km2。吐鲁番盆地...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水文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福林  马焕章 《水文》1994,(3):52-56
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水文特性赵福林,马焕章(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水文勘测大队)一、自然地理环境呼伦贝尔盟(以下简称呼盟)位于东经115°31′~126°04′、北纬47°05′~53°20′之间。内蒙自治区东北部,面积25万多km ̄2。南部与兴安盟相连,东部...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闽东水文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福建省闽东水文特性李克先(福建省水文总站宁德分站)一、自然地理概况闽东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地处北纬26°17′~27°41′;东经118°32′~120°43′。西靠欧亚大陆,东濒浩瀚东海,东西宽188km,南北长154km,面积为13500km ̄2。...  相似文献   

4.
皖北豫东地区岩溶发育规律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应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从建造和改造两个方面,系统地研究了皖北及豫东地区的岩溶发育规律。区内可溶岩地层为震旦纪、寒武纪及奥陶纪碳酸盐岩建造。主要岩溶形态有岩溶丘陵和干谷、溶沟和石牙、溶痕、岩溶石鳞、岩溶裂隙、溶洞和溶孔等。属于中国北方岩溶类型。   相似文献   

5.
赖源山间盆地西南缘上村一带出露二叠系船山组、棲霞组石灰岩,发育幽琴洞、仙云洞等溶洞组成的溶洞群,溶洞内岩溶发育系统完整,重力水沉积、非重力水沉积、混合水流协同沉积、叠置沉积的化学沉积物类型齐全。其数量繁多的莲盆笋、莲盆柱、卷曲状石枝,规模庞大的细纹边石坝为福建其他溶洞所罕见。赖源溶洞保存完好、景观优美的钟乳石是研究洞穴不同环境及流态水流化学沉积的良好地质遗迹,也是溶洞旅游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6.
东平县大洪顶山岩溶地貌类型属岩溶山地地貌单元,山坡顶部及陡峭坡段岩石裸露,岩溶裂隙发育,岩体切割破碎,边坡陡立。区内岩溶洞穴发育,岩溶景观资源众多。目前已发现的溶洞有6处,大洪顶山南坡3处,北坡3处,溶洞口出露位置呈NWW向展布,北部九仙洞已探测长度1862 m,南部神仙洞已探测长度2052.50 m,溶洞内岩溶景观发育不均匀,发育有石笋、石钟乳、石幔、石帽、边石等。区内岩溶洞穴发育规模宏大,景观资源丰富,属鲁西地区发育规模最大的溶洞,在北方地区具代表性、典型性、稀有性,属我国北方地区不可多得的地质自然遗产,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及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壶天石灰岩"分布区的地貌特征及富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壶天石灰岩”在广东省内分布广泛,主要由灰岩、白云石化泥质灰岩和白云岩组成。属于可溶蚀性岩石,因而分布区内喀斯特地形发育,主要的地貌形态有岩溶峰林地貌和隐伏型岩溶地貌,以裂隙-溶洞的形式富含地下水。岩溶地下水分为裸露型和隐伏型两种,岩石的岩溶发育程度、地层所处的构造位置及相邻岩层的性质直接影响到“壶天石灰岩”的富水程度。岩溶水常具有承压性质,但也存在无压状态,两者同时并存又互相转化,运移形式是暗流与明流并存、地下迳流与地表流交替出现,以层流运动为主也有紊流和混合流,因此稳定流与非稳定流并存又互相转化。  相似文献   

8.
全充型复活溶洞—宜兴慕蠡洞洞穴发育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慕蠡洞洞穴是继宜兴善卷洞,张公洞,灵谷洞之后开发的又一个旅游洞穴,从该洞的洞穴发育分区,形成原因,岩溶现象以及溶洞堆积物质及其环境变化等特征分析,该洞为堆积物充填后重新活动的一个全充型复活溶洞(指全部被堆积物充填以后重新活动的溶洞),对它的研究不仅丰富和充实了洞穴学的内容,而且为这类溶洞地区寻找岩溶地下水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莱芜市岩溶塌陷原因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霞  付东叶等 《山东地质》2002,18(2):32-35,48
莱芜市孟公清-西泉河一带石灰岩溶洞裂隙发育,局部与上覆砂砾石层直接接触,形成“天窗”,在矿区超采地下水及矿山疏干排水影响下,地下水下渗携带砂砾石进入灰岩溶洞裂隙中,突发岩溶塌陷。1973-1997年共塌陷139处,塌陷面积6435m^2,致使1324户民房开裂,328户报废。根据1997年在莱芜市的矿山地质勘察工作成果,采用综合指数法对评价区进行了预测评价,将评价区划分为岩溶塌陷区、预测岩溶塌陷区和不具备塌陷条件区,并根据岩溶塌陷产生的原因和规律,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建议,为今后对岩溶塌陷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訾兵 《探矿工程》2009,36(11):36-38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更多的钻孔灌注桩设计在岩溶地层。在岩溶地层进行钻孔施工容易发生孔内事故,且出现频率较高,处理难度很大,经济损失较大。通过对溶洞裂隙发育的石灰岩地层进行注浆加固,然后进行钻孔桩成孔工艺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比较好的解决了石灰岩地层成孔效率低、孔内事故多及泥浆混凝土漏失的技术问题。对岩溶地层进行钻孔桩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洛湛铁路D1K41+300~84585段路基上部土层松散,下部岩体(石灰岩)溶洞发育,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确定注浆参数和注浆方式,在土体和岩体中通过不同的浆液注浆,固结、充填松散的土层和岩体中的溶蚀、溶洞、溶槽等,使之形成完整的固结体,从而加强岩溶路基的承载力,确保铁路正常运营。介绍了注浆施工工艺及注浆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昆明地区岩溶洞穴洞口带苔藓植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中国西南岩溶洞穴植物区系与生物多样性特征, 作者曾两次对云南昆明地区12个岩溶洞穴进行了野外考察和苔藓植物标本采集工作。其中含昆明市石灰岩洞穴1个, 石林县石灰岩洞穴5个和宜良县白云岩洞穴6个。根据采自12个岩溶洞穴洞口带的164件苔藓植物标本研究, 本文首次报道昆明地区洞穴苔藓植物10科18属25种。昆明地区洞穴中分布较多的苔藓植物科有丛藓科( Po ttiaceae) 5属8种,凤尾藓科( Fi ssidentaceae ) 1属4种,柳叶藓科( Amblystegiaceae ) 3 属3 种和青藓(Brachytheciaceae ) 2属3种。溶洞中较常见的4种苔藓植物种类是萤光苔类植物光苔Cyathodiumcavernarum Kunze ( 见于6个溶洞中) , 小凤尾藓Fissidens bryoides Hedw ( 见于4个溶洞中) , 橙色净口藓Gymnostonum calcareum Nees et Ho rsch (见于3 个溶洞中)和长叶扭口藓Tortella tortuosa( Hedw ) Limp ( 见于3个溶洞中)。野外观察表明,受洞穴弱光环境生态因子的限制, 昆明地区洞穴苔藓植物主要生长于洞穴洞口0~ 26m带范围内; 2种丛集型藓类植物, 橙色净口藓Gymnostonumcalcareum Nees et Horsch, 和钩喙净口藓G.recurvirost re Hedw 参与洞口带钟乳石或石笋钙华沉积。   相似文献   

13.
岩溶地区冲孔桩施工技术措施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岩溶地区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建筑物桩基选型应慎重。根据工程经验,冲孔桩较适宜,但冲孔桩的施工仍存在一定的技术难点。某新机场航站楼地处石灰岩地区。第四系覆盖层中砂层厚度大,下伏基岩岩溶发育强烈、岩面起伏、倾角陡、裂隙发育、土洞及溶洞广泛分布,地下水埋深浅、地质条件相当复杂;冲孔桩施工时不可预见因素多,特别是成孔时事故多,全岩面难以正确判断、水下灌注混凝土困难等。在认真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技术难点后,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有针对性的采取了各种合理有效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特征及其开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何小芊 《中国岩溶》2014,33(1):111-117
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一直是旅游洞穴研究的重点,溶洞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对区域旅游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收集二手资料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江西溶洞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和景观特征,探讨了旅游开发模式和相应对策,得出以下研究结论:江西省岩溶洞穴分布在全省9个地级市的28个县(区),集中分布在赣东北和赣西的山地、丘陵地区。溶洞形态与结构类型丰富,并具有鲜明的特色,洞内景观形态奇特;部分溶洞有悠久的开发历史,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根据溶洞的资源特色、区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旅游开发主导因素,旅游开发模式可分为独立型、组合型和依托型3种类型;采用主题式开发、科学规划旅游线路、将溶洞观光旅游与科考探险相结合、加大对溶洞旅游的宣传是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桂南红层岩溶及其发育控制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刘功余 《中国岩溶》2011,30(2):145-155
桂南红层岩溶形态主要表现为岩溶缓丘、地下溶洞、岩溶泉以及地下河、天窗等。在地下50m深度范围,溶洞高0.5~3m,多为无充填溶洞,发育数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少。岩溶泉类型有上升泉和下降泉,泉水流量变化较大。目前尚未发现仅由红层作为含水层的地下河。桂南红层岩溶的发育程度及形态特征与岩性、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有关。红层岩溶主要发育于红层盆地边缘的钙质砾岩中。红层的层组结构可分为单一型和互层型,单一型岩溶发育相对强烈,互层型以岩溶顺层发育为特征。通常,在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附近红层溶洞发育;在断裂破碎带以及河谷地带红层岩溶发育强烈,溶洞规模较大。   相似文献   

16.
V.T.Tam 《地质学报》2001,75(3):370-370
本文介绍对越南西北部一个岩溶山地流域——Suoi Muoi河流域水文地质特征的初步评价。该流域海拔600~1700m,面积284km~2。出露的石灰岩占整个流域面积的32%。对该流域已进行了各种类型的评价,包括野外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溶洞调查、染色示踪试验、气象和地表水监测等。通过地质研究和溶洞调查在该流域内识别出了主要的活动溶洞/通道系统。尽管这些数据很重要,但据此还不足以对该流域作一个全面的评价。笔者试图根据短期(15个月)的气  相似文献   

17.
<正> 一、概 况 在山东省泰安县潘河桥头Ⅳ号工区,解决岩溶地区坍陷问题中,试验研究采用大比例尺高精度重力测量,取得一定效果。 工区内灰岩埋深一般在25米左右,其上为第四系复盖,地形平坦,第四系的密度为1.9~2.0克/厘米~3,灰岩的密度为2.5~2.7克/厘米~3,上部为鲡状灰岩,溶蚀现象十分明显,岩溶发育,溶洞直径小的有几厘米,大的有几米,但最大直径没有超过10米。鲡状灰岩下部为豹皮灰岩,结构致密,也有小的溶洞存在。溶洞中多数充填砂粒、粘土等第四系沉积物。   相似文献   

18.
张伟  李吉龙  谭明 《中国岩溶》2012,(2):130-130
蓬莱仙洞(30°14′N,117°32′E,洞口海拔170m)位于安徽池州市石台县贡溪乡杜村,发育于奥陶系石灰岩,全长3 000余米,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分天洞、中洞、地洞、地下河4层结构。洞穴上覆土壤为山地棕壤,土壤厚度分布不均,0~50cm不等;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多为岩生性乔  相似文献   

19.
冀中坳陷奥陶系岩溶储层发育,但在不同的层位和不同的地区岩溶孔洞缝的发育程度差别很大,表明岩溶发育的主控因素不同。通过显微镜下和露头剖面对裂缝产状和切割关系的分析,识别出了至少三期裂缝。研究表明:这三期裂缝分别对应于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的岩石破裂事件。通过露头、镜下对孔洞缝形态的研究,结合胶结物的阴极发光特征,认为冀中坳陷奥陶系存在同生期岩溶、埋藏期岩溶和表生期岩溶。多期的岩溶作用形成了目前奥陶系的岩溶储层。不同时期的构造活动对冀中坳陷的岩溶作用影响不同。在近地表环境下,奥陶系经历的构造活动越强烈,溶洞发育率越高。对比冀中坳陷内各岩溶古地貌类型和放空漏失的数据,表明岩溶洼地也是有利的古地貌类型,分析认为这种岩溶洼地为不积水的岩溶洼地。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和岩溶洼地在垂向上具有不同深度范围的水平岩溶分带,对应于不同地貌类型下的渗流带和潜流带。在靠近深大断裂带附近,有大量的钻具放空和泥浆漏失,并且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表明有热液的存在。在岩溶作用较弱、溶洞发育率低的区域,白云岩和石灰岩的薄互层段是有利的岩溶发育层段。  相似文献   

20.
岩溶中低山区岩石路堑填土路基塌陷危险性判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路在通过岩溶中低山区时大量采用了岩石路堑和人工填土路基,在路堑施工过程中,可能会有一部分原来未在原坡面开口的溶洞被部分揭露或顶板被削薄,同时爆破施工可能恶化浅埋溶洞顶板的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从而使回填部分土石方形成的路基坐落于开口岩溶形态或溶洞的薄顶板上,具有发生岩溶塌陷的危险性。本文总结了岩溶中低山区岩石路堑填土路基岩溶塌陷发育的基本特点,分析了可溶岩边坡岩溶系统的发育规律,并结合南昆铁路部分区段开口岩溶的野外判别,提出使用逐步判归方法对岩石路堑填土路基的塌陷危险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