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述了越南南部大陆架基岩的组成与年龄,基岩的渗透-包容特性和基底的含油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实际工作表明,越南南部大陆架的基岩是重要的石油开发目标,如今它提供了超过总产量的90%的石油。大陆架基岩由块状全晶质深成岩类及其风化壳组成。  相似文献   

2.
对越南南部大陆架含油岩中的沸石进行了较系统和全面的分析研究,。研究了基岩中的沸石、渐新统石中的沸石、已查明的岩中沸石的成分和数量以及沸石化岩浆岩的渗容性性能某些特征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大陆架资源丰富,对大陆架的划分和主权权利的拥有,是国际上十分重视和争论激烈的问题。地质和法律上的大陆架是两层有关联而含义不同的概念:法律上的大陆架以地质概念的大陆架为基础,地质上的大陆架是客观存在的,而法律上的大陆架增加了其社会属性,地质上大陆架的自然延伸受海底有关地质和地貌因素的限制,法律上大陆架除自然延伸标准外,还明确了宽度的人为控制数量。由于大陆架构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法律和地质概念的大陆架范围也不同。  相似文献   

4.
南海南部大陆架的残留沉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南海南部大陆架的残留沉积物的粒度,石英砂表面结构特征,生物分布等,并指出残留沉积普通遭受改造。按其早期的形成环境差异和改造作用不同,划分出加里曼丹-巴拉望残留沉积区和亚南巴斯-纳土纳残留沉积区。  相似文献   

5.
含油气区基岩中储集岩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通过系统地收集、整理欧洲含油气盆地的基础地质资料,按其构造属性的不同将欧洲大陆含油气盆地分为克拉通盆地、前陆盆地和相对稳定的张裂断陷盆地(这3种盆地代表了山间盆地等的3种类型的盆地),并对每一种类型具有代表性盆地的形成演化、沉积建造、构造发育阶段、生储盖组合、主要含油气层系和合油气系统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认为克拉通盆...  相似文献   

7.
中国沿海大陆架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中国沿海大陆架已发现油气藏的基本特征,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规律,预测了含油气有利地区.著者强调复合油气田是中国沿海大陆架油气聚集的重要特征,概括了8种主要复合油气田类型,油气藏形成和分布,受沉积盆地类型和沉积构造演化历史所控制,有明显的规律性,各个沉积盆地又有其独特的主导因素.著者认为中国沿海大陆架虽然勘探程度很低,但有充分的依据说明,发现更多高富集、高产量油气田的前景是十分乐观的.  相似文献   

8.
9.
南海南部大陆架14ka来微型双壳类营养结构与海流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伟民 《热带海洋》2000,19(3):50-58
双壳类食悬浮物类与食沉积物类的发育变化是反映水动力环境的一种指标,对南海南部NS93-12-58柱样14ka来微型双壳营养结构分析表明,晚更新世末次冰期向后期全新世转化阶段,食沉积物类一度较为发育,表明南海南部表层环流很不活跃,从这一转化阶段到全新世早期,双壳类食悬乳物类与食沉积物类的比例有规律地变大,表明随着气候转暖,海水温度增高,海平面上升,海流作用显增强,该柱样整样分析表明,双壳类食悬乳物类占据着明显的优势,显示了14ka来南海海流作用一直比较强例,在全新世中晚期,双壳类主要栖息在次表层水团的海底,仍以食悬浮物类为主,可能与南海南部陆坡上升流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10.
张裂和区域沉降是越南南部近海九龙和南昆山盆地的特色。初期的张裂开始于始新世-早渐新世。紧接着是晚渐新世地壳块体的上升和旋转。上升块体的侵蚀标志着九龙盆地从张裂到区域沉降的转变。第二阶段的张裂开始发生于南昆山盆地。并持续至晚中新世。南昆山盆地部分地区经历了中-晚中新世的倒转。九龙盆地中同生张裂和裂后单元分别由非海相沉和海陆交互相到浅海沉积组成。南昆山盆地中的同生张裂沉积分成早期同生断裂单元-相应于初期张裂阶段。和晚期同生张裂单元。在张裂的第二阶段沉积。早期同生和晚期同生张裂单元由非海相沉积和非海相到浅海沉积组成。后张裂单元由陆架、深海沉积组成。正式出版的报告资料显示九龙盆地以生油为主.油主要储集在破碎基岩高处。丽南昆山盆地通常含气,其气圈闭在中新世砂岩和晚中新世碳酸岩中。这些明显的特征可能随着南昆山盆地长期的张裂和倒转所造成的圈闭形成及圈闭整体破裂而出现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南海北部大陆架水域浮淤介形类的数量分布,群落结构,生态类群及其季节变化规律,并着重研究介形类与沿岸流,南海暖流,上升流,南海次表层高盐水和珠江径流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海域及邻区主要含油气盆地与成藏地质条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中国海域及邻区分布有近50个沉积盆地,其中大部分发育在大陆边缘,而主要含油气盆地则分布在大陆架部位。盆地的起源,发生,发展受控于大地构造不同时期的构造运动,形成诸如裂谷型断陷盆地,走滑盆地以及非典型前陆盆地等多类型沉积盆地。从区域广度阐述了盆地沉积的有利相带对油气成藏的重要性,尤其是陆架盆地的成藏地质条件所形成的富集油气藏包括已发现的一大批大中型油气田,更具有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3.
根据十余年来参加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研究和国际合作编图资料,将深部地质结构与浅层地质、成矿特征进行统一的综合分析研究,对中国东部及邻近海域地质构造取得一些新认识,提出一些新观点:(1)在中国大陆及邻近海域400 km深度内,划分出5层地质结构,其中第3、4层之间的变化制约了浅层地质与成矿作用;(2)中国大陆及海区受周边动力挤压,其中西部挤压力大于东部,导致西部软流圈物质经4条路径向东流动,使东部汇聚巨大巨厚的软流圈,形成独特的软流圈巨量热能(力)-动力主体动力区,构成了亚洲大陆第4个主体动力区;(3)太平洋板块俯冲力制约了北纬42°40'以北的完达山及俄罗斯远东地区,菲律宾海板块俯冲力制约了台湾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二者的动力之和构成了阻挡软流圈物质向东部洋区流动的"远程力效应";(4)软流圈巨量热能(力)-动力作用的主体动力区打造了中国东部及海区7项地质、地貌特征和三大类矿产资源效应。其中岩浆活动与化石燃料矿产(石油、天然气、煤)之间不是"水火不相容",而是岩浆活动为提升油-气成熟度和煤化作用及变质作用提供了重要的温度条件;(5)软流圈巨量热能(力)-动力作用打造了中国东部及海区一些独有的地质作用:①形成了新生代南海小洋盆,并向巴拉望岛俯冲。②产生了新生代陆缘裂谷带,形成了琼州海峡、台湾海峡,并向台湾岛轻度俯冲。③大面积的巨厚软流圈是一座"巨型岩浆山",成为东部及海区"地幔柱"的统一"根基"。地幔柱实际上是巨大"岩浆山"中的"岩浆山峰",今后会发现更多"地幔柱"(即"岩浆山峰")。④中国东部地震除吉林省珲春地区的深源地震(540 km)外,朝鲜半岛及其以西的中国东部和海区均为浅源与中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100 km),其主体动力都来自本区巨量热能(力)-动力源,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海板块的联合俯冲力只起了"远程力效应"的深部侧向挤压辅助作用。⑤巨量热能(力)-动力作用形成了一系列盆-山耦合带,组成了中国东部及海区中-新生代"盆-山耦合群","盆"里有油气资源,"山"里有内生矿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