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国城市地貌研究会筹委会(挂靠于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和云南师范大学地理系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城市地貌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1月24日至28日在昆明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专院校、科研、城建、环境监测、国土、勘擦设计等部门25个单位的4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专著和论文集6部,论文及论文摘要40余篇。会上宣读论文20篇。  相似文献   

2.
由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主持召开的“中国城市地貌研究学术座谈会”于1990年5月20—24日在四川成都举行,来自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有关单位的4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宣读论文25篇。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城市地貌研究会筹委会和云南师范大学地理系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城市地貌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1月24日至28日在云南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大专院校、科研、城建、环境监测、国土、勘探设计等25个单位的4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专著、文集6部,论文及论文摘要40余篇,宣读论文20篇。本次研讨会交流了我国近几年城市地貌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我国西部山地丘陵盆地的城市地貌问题,探索并建立了我国城市地貌学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1981年8月20日至8月28日在山西大同召开了构造地貌学术讨论会,有24个省市的地貌工作者及有关生产部门的代表共96人参加会议。会议收到118篇论文,在会上宣读了58篇。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地理学会秘书长瞿宁淑主持,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李子川讲了话,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北京大学教授王乃梁在开幕式上做了构造地貌学的理论、方  相似文献   

5.
1987年12月7日至12日,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会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了全国地貌与第四纪学术会议,17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170余篇,摘要283篇,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地貌和第四纪的各个领域,共包括18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专业委员会于1984年11月8日至13日在成都召开了地貌学与国土整冶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有关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的105位老中青地貌工作者,这次会议共收到129篇论文。参加会议的同志欢聚一堂,互相交流,共同研究我国地貌学如何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主办,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研究中心,新疆地理学会协办的“二十一世纪中国城市”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8月5日至13日在乌鲁木齐举行。全国各地6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共收到论文40余篇,论文摘要85篇。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许学强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周一星教授、宁越敏教授、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所长、新疆地理学会理事长张小雷研究员出席了会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  相似文献   

8.
1988年9月5日至18日,西南师范大学地理系在重庆北碚举办了首届城市地貌学研讨班。参加研讨班的有来自全国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城市建设部门等7个单位的20名学者。研讨班共收到21篇论文或译文,并交流了很多城市地貌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城市地貌学是近二十年来才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从城市的地貌环境和人类活动这两个系统的矛盾运动中,研究城市化与城市地貌环境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揭示地貌与城市化之间的  相似文献   

9.
由英国地貌研究组(British Geomorphological Research Group)发起和主持,1985年9月在英格兰的曼彻斯特大学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地貌学大会,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综合性地貌学术会议,有来自54个国家的65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收到论文摘要近700篇。我国派出了以王乃梁(团长)、施雅风(副团长)为首的33人的大型代表团襄与了这一盛会,他们分别来自各高等院校、科研机关和生产部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理学会山地研究委员会主持的“中国山地环境与灾害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0月5—10日在贵阳召开。会议承办单位有: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来自全国30多家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及有关部门的64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从收到的63篇文章中,选出34篇全文、19篇摘要,出版了会议论文专辑[载:贵州科学,1992,10(2),共140页]。会上  相似文献   

11.
由台南成功大学地球科学系主任宋国城教授、台湾大学地理系王鑫教授主持的《海峡两岸地形与环境教育研讨会》1997年3月21~22日在台南成功大学举行.由中国科学院李吉均院士任团长的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专业委员会代表团应邀出席了会议.这是建国以来大陆访台学术团体规模最大的一次,代表团成员32人,共提交学术论文20多篇。作为华南区代表、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吴正教授和本人(台方特邀代表)参加了会议并分别作了题为《华南海岸风沙地貌与沉积研究》和《珠江三角洲发育模式》的学术报告,均获得与会者好评。台湾学者也…  相似文献   

12.
全国第一届地貌实验与模拟研讨会在无锡市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地貌实验与模拟研讨会”,于1993年4月5-8日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来自全国11个科研单位和5所大学的会议代表32人参加会议,其中青年人占有1/3以上。会议共收到论文30余篇,会前已汇编成简本文集。会上正式宣布成立“地貌实验与模拟组”。 这次研讨会的召开和地貌实验与模拟组的成立,是中国老、中、青几代地貌科研工作者二、三十年来,地貌实验与模拟研究成果的一次大检阅,也是我国地貌学研究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标志着实验地貌学在我国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说明了我国的地貌学研究,从宏观向微观、从定性向定量方面得到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顾钟熊 《地理研究》1985,4(1):107-108
地貌学与国土整治讨论会于1984年11月7日至13日在成都举行。出席会议105人,收到论文129篇,分1.河流、河口/海岸、三角州、平原及农业地貌,2.干旱、半干旱、构造地貌及地貌区划与地貌制图,3.水川、冻土、喀斯特、滑坡、泥石流与川地地貌三个小组宣读论文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地貌学在国土整治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这是地貌学与国土整治学术会与会者的共同认识。 此次会议于1984年11月8—13日在成都召开。参加会议的有105名地貌工作者。会上共收到论文120篇。 施雅风、丁锡祉、王乃梁、严钦尚和罗来兴等老一辈地貌学家亲临并指导了这次会议。 会议交流的内容大致可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 一、地貌学为国土整治服务 与会同志发言指出,地貌是构成国土的基本要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研究地貌的形态特征及形成过程是国土整治的一项基础工作。应用地貌学的理论和方法能解决工程建设中急需的问题,尤其是在前期、战略阶段所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由国际景观生态协会中国分会、中围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IGBP中国国家委员会LUCC工作组主办,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万泽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全国城市景观生态学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2月17-18日在深圳市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召开。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城市景观生态学——理论和实践。会议收到论文近120篇,来自海内外54个单位的200余名代表参加了大会。大会开幕式南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史守旭教授主持,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原副校长)、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  相似文献   

16.
第 2 9届国际地理学大会于 2 0 0 0年 8月 1 4日至 1 8日在韩国汉城举行。来自世界各国的 1 70 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次大会的主题是“生活多样化” ( Living with Diversity)。大会收到论文 2 0 0 0余篇。大会期间 ,代表们就人类对自然景观系统的影响、第四纪研究、环境变化与未来世界、地理和地貌灾害的研究与模型、海岸变化、东亚景观、地理学的科学性、知识时代的地理学、新区域地理、 2 1世纪的地理教育、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2 1世纪的世界城市、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新的全球政治秩序、文化景观的重新解释、后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17.
刁承泰 《地理研究》1989,8(1):110-110
城市地貌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与西南师范大学地理系合作进行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地貌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研究城市与地貌环境的相互作用规律、探索不同地貌环境中城市化的最佳途径,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  相似文献   

18.
施雅风 《山地学报》2001,19(2):189-192
台湾大学地理环境资源系王鑫教授(见照片1)对台湾区域地貌与环境地貌研究有突出贡献,先后著书15册,发表文章400篇以上,致力环境科学普及,他的治学方向和实践精神对我国大陆广大地貌工作者和教师很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亚洲中部地区水资源与环境国际学术会议于1993年10月5—16日在中国乌鲁木齐和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中科院新疆地理研究所、新疆水利厅、新疆国土局、新疆科委和啥萨克斯坦科学院、哈萨克斯坦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哈萨克斯坦科学院水文地质与水文物理研究所、哈萨克斯坦水资源委员会、哈萨克斯坦泥石流防治指挥部共同主办。到会正式代表74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毛德华研究员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83篇,有35位代表在大会上宣读了论文,这些论文已被收入用英、汉、俄三种文字编印的《亚洲中部地区水资源与环境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中。  相似文献   

20.
此次时论会受中国地理学会委托,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后文简称成都山地所)主持,于1991年3月25—29日在成都举行。会议收到文稿摘要60余篇。来自中国科学院各地理研究所和一些高等院校相关学科部门的4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院长林祥棣教投在贺词小说,这样的会议对于青年人之间的学术交流,对于青年人才的尽快成长,对于解决中国科学院各级领导迫切关注的“人才断层”问题有积极的意义。 大会有14位代表作了发言,主要就我国人地关系现状和对策、今后地理学的发展及地理学研究中的一些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