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吉林省晚古生代造山带二叠纪移置地体及古地理原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2.
吉黑造山带古生代构造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吉黑同山带夹持于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之间。对该构域古生代构造古地理演化规律的研究,是恢复板块间碰撞拼合及古亚洲洋发展演化历史的关键。在早古生代期间,华北板块与西伯业板块间通过古亚洲洋板块相接。  相似文献   

3.
吉黑造山带其实质是天山-兴安造山带的东延部分,夹持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北部为以佳木斯地块为中心的地块群,南部为古生代陆缘褶皱带,东北部为中生代走滑拼贴的那丹哈达-比金地体。该造山带是由于晚古生代末期华北板块与北部中间地块间的陆-陆碰撞对接和中生代太平洋板块的斜向俯冲挤压形成的。二叠纪是吉黑造山带古地理、古气候和古构造变化最为显著的时期,反映在生物古地理方面的生物混生和交融也非常明显。详细研究该时期生物古地理格局与演化是解决造山带二叠纪古构造格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5.
北祁连造山带西段的外来移置体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冯益民 《地质论评》1998,44(4):365-371
北祁连造山带西段发育有许多外来移置体,本文论述了其物质组成,构造样式、运动学及动力地征。揭示了研究外来移置体对正确重造山带构造演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晚古生代-三叠纪南盘江海的构造古地理问题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晚古生代-三叠纪,滇黔桂三省区和越南北部有南盘江海长期发育。地质构造上,北面为扬子地块,东南有云开地块和大明山微陆块,西南有越北地块。南盘江海内部有北部的田林海盆,中部的八布洋盆和南部的钦防海盆。中间有许多大小不一的海下台地,最大的是大明山台地,其次是靖西台地和西畴台地。早泥盆世晚期南盘江海的张开,可能是冈瓦纳板块反时针旋转、扬子地块北移,使其间滇桂-越北地块裂解的结果。进一步的海底扩张导致早石炭世时八布海盆出现洋壳,南盘江海成为南北超过20个纬度的小洋盆。古地理再造表明,八布海盆的扩张脊可能连接西面哀牢山海的洋脊。晚二叠世云开地块北移,与大明山微陆块碰撞。早三叠世印支地块北移,和越北地块会聚。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南盘江海南缘出现活动陆缘。晚三叠世印支-越北地块与扬子地块会聚,南盘江海闭合。南盘江海和哀牢山海及昌宁-孟连海的发生、发展和消亡基本同步,可能属古特提斯同一洋脊系统控制。  相似文献   

7.
华北晚古生代煤系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华北晚古生代沉积岩系的环境标志,识别出29个相,归并为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潮汐砂滩、碳酸盐台地等6个沉积体系。系统总结了华北晚古生代岩相古地理时空演化规律和沉积体系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8.
昆仑造山带二叠纪岩相古地理特征及盆山转换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昆仑造山带基本构造-地层格架主要奠基于古生代,是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多次洋陆转换、碰撞造山的结果。早中二叠世是晚古生代昆仑多岛洋盆(昆南洋)伸展裂陷最为强烈期,海相沉积广布,昆北为活动边缘裂谷,大部分区域为滨浅海相沉积,局部为火山盆地相沉积;昆中洋岛大部分为海水淹没,发育滨浅海相沉积;康西瓦—木孜塔格—阿尼玛卿一线及其以北昆南区为深海-半深海相沉积。早中二叠世总体表现为南深北浅的多岛小洋盆构造-古地理格局。中二叠世晚期昆仑地区发生了一次显著的汇聚作用(华力西运动),洋盆和活动大陆边缘裂谷闭合,隆升遭受剥蚀,完成了一次盆山转换。晚二叠世早期,大部分地区仍为剥蚀区,局部地区形成陆相红色碎屑岩建造,其后东昆仑东部海水从东南进入,西昆仑东部海水从西北进入,在较局限的区域内沉积了滨浅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进入了另一个盆山发展时期。笔者通过多年的野外观察、分析测试和综合研究,结合覆盖全区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及其他前人研究成果,选择昆仑造山带晚古生代盆山转换关键时期——二叠纪,对其地层、岩相特征及构造古地理环境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其构造演化,以期对提高昆仑造山带的研究水平和指导找矿工作有所禆益。  相似文献   

9.
昆仑早古生代造山带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15  
通过对1999年以来在昆仑山地区开展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资料的分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指出了东、西昆仑经历了早古生代造山作用。依据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的性质及其产出状态、相伴的沉积、岩浆建造,结合前寒武纪地层的出露情况和变质热事件,将昆仑早古生代造山带分为3个大的构造单元,昆中构造带为早古生代的岩浆弧,北部为由库地-其曼于特-祁漫塔格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滩间山群、奥陶系—志留系未分地层等相关边缘沉积体组成弧后盆地沉积、岩浆建造系统,南部为由柳什塔格-吐木勒克-乌妥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纳赤台群、温泉沟群共同组成弧前复理石增生楔杂岩带。  相似文献   

10.
Kepp.  JD 何葵 《世界地质》1991,10(1):78-79
环大西洋显生宙造山带内前中生代地体已经由IGcP第233项工作组成员收集了一张二叠纪复原再造图上,即一个封闭的大西洋。最初提出在环太平洋造山带应用地体概念需要对环大西洋造山带的概念作某些修改。因而,地体重新定义为这样的一种地区,其内部地质特点具有连续性(包括地层、生物群、构造、变质作用、火成岩、成矿作用、地球物理特点及古地磁记录),它被断层或代表海沟杂岩的混杂岩,或一条隐地缝合线所圈定,穿过这种界限,相邻地体(1)具有用相变不能解释的一些截然不同的地质记录(外来地体);或(2)可以具有类似的地质记录(近源地体),只有根据代表叠生大洋岩石圈的地体边界的存在才能识别它们。地体可以依据年龄和构造背景划分:原地叠瓦状基底/冒地斜、陆隆、大洋岩石圈、大洋岩系、岩浆弧杂岩、弧缘盆地、海沟杂岩、断裂(disruptes)地体(构造混杂岩)、原岩不明的变质岩、源地不明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乌拉山群麻粒岩相岩石的变质温压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盛飞 《矿物岩石》1991,11(2):10-18
乌拉山群岩石中的辉石、石榴石、角闪石、黑云母均形成于麻粒岩相条件。二辉石地质温度计和石榴石-黑云母地质温度计和压力计显示,乌拉山群岩石的变质温度为750—850℃,变质压力为0.7—0.9GPa,地温梯度为25.2—28.6℃,属于偏低的中压麻粒岩相。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白云鄂博群尖山组微古植物新发现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孙淑芬 《地质论评》1992,38(5):474-480
本文研究的微古植物,均发现于内蒙古白云鄂博群尖山组,共计10属33种,其中有3新种:Archaeodiscina baiyunensis sp.nov.,Lophosphaeridium favosumsp.nov.,Lophosphaeridium symbioense sp.nov.其组合特征以刺球藻群(Acanth-omorphida)的分子为主,球藻群(Sphaeromorphida)分子次之。在刺球藻群中以Baltisphaeridium属和Micrhystridium属的分子占绝对优势。微古植物个体一般为10—30μm。上述微古植物在我国云南昆明下寒武统以及欧洲、北美一些地区均有报道,充分显示出早寒武世特点。内蒙古白云鄂博群的时代,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被认为属元古宙,本文的资料为重新判定白云鄂博群尖山组的时代,提供了新的古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二连盆地群晚中生代地层及古生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崔新省  李建伏 《现代地质》1991,5(4):397-406
本文根据钻孔资料,对内蒙古东北部二连盆地群下白垩统巴彦花组进行了划分和对比,并根据所含化石,对其时代归属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陶海营子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泥岩热演化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松辽盆地外围油气勘探-基础地质调查表明,大兴安岭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发育有厚层的暗色泥岩,为重要的潜在生烃层系之一.林西组在陶海营子地区出露广泛.本次研究采集了该区露头和钻井中的暗色泥岩样品.通过镜质体反射率(Ro)、伊利石结晶度(KI指数法),对本区林西组暗色泥岩的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认为本地区林西组烃源岩演化处于高-过成熟演化阶段,未进入变质阶段,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乌拉山地区麻粒岩相变质流体性状及其演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徐学纯 《地质论评》1992,38(5):398-406
流体是变质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流体包裹体是变质作用某一时期流体相的最客观和最真实的记录。本区麻粒岩相变质流体以富CO_2为特点,具有高密度、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和氧逸度。变质流体的演化具有与温压条件演化相同的PTt轨迹。随着变质作用演化,流体具有密度减小、体积增大的趋势,反映了变质过程流体的演化特点及其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6.
苏亥图-苦草洼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西部,古生界煤层的煤质为中灰、中高挥发分、中硫、低磷、低氯煤,煤类以气煤为主,局部以1/3焦煤或弱黏煤为主,可以作为炼焦配煤、动力燃料及民用煤,也可作煤的深加工原料煤等.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中、上侏罗统大青山组的修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侏罗纪地层发育齐全 ,下、中侏罗统五当沟组为一套含煤碎屑沉积 ,中侏罗统长汉沟组为灰绿色粉细砂岩夹灰岩及砂砾岩 ,中、上侏罗统大青山组为紫色碎屑岩系 ,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盆地演化序列。由于区内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极其发育 ,使得区内不同时代的地层均呈构造岩片相互叠置 ,给地层划分和对比带来许多困难 ,前人所划分的中、上侏罗统大青山组 ,其中绝大部分并非大青山组 ,而是上二叠统脑包沟组和下白垩统李三沟组及固阳组。通过大量的野外调查工作 ,笔者对区内大青山组的地层层序、展布规律以及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性质等都重新给予厘定 ,提出大青山地区上侏罗统大青山组为一套干旱炎热气候条件下的河湖相沉积、生物贫乏 ,分布严格受坝岩—席麻湾—金銮殿断裂控制 ,与下伏地层局部呈不整合 ,整体呈假整合接触 ,这些结论对区内地层划分、对比以及地质演化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内蒙古那干楚地区大民山组细碧角斑岩岩石特征、岩石化学特征、成因等3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细碧角斑岩经受了钠质交代变质作用和残余气热变质作用,经历了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成因是多阶段次生变质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19.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蛤蟆沟林场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属于钙碱性火山岩系列,岩浆演化序列为中性→酸性→中性→酸性.火山岩化学成分变化以岩浆结晶分异占主导地位,岩浆分异较好.火山岩属于板内造山带产物,岩浆来源于壳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内蒙中部孔兹岩系中石墨矿的构造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内蒙中部孔兹岩系分布区可以划分为三个构造单元,其成矿作用明显不同,石墨矿主要分布在单元Ⅰ中。韧性剪切、多期褶皱叠加等变形作用,改造和控制了石墨矿的分布、产状和规模,结果形成一系列品位较高、形态规则、分布集中的石墨矿体。综合碳同位素比值和原生环境分析结果,表明石墨矿中的碳属有机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