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英脉型金矿床作为金产出的主要类型是人所共知的,找金矿的地质工作者们特别注意石英脉,一般的野外工作常常见到石英脉,但是,含金石英脉有什么特点?它与不含金石英脉有何不同? 从物理性状上看,含金石英脉常有铁染现象,外观上往往呈褐黄色或浅褐色。在脉的裂隙或与围岩接触的边缘褐色显得更深,有时呈褐红色。其次较常见的还有烟灰色,乳白色。含金石英脉往往多裂隙,有时在裂隙或节理上有细脉状或薄层状、浸染状的黄铁矿。有些含金石英脉,因风化石英呈多孔的不规则块状,有时被粘土质矿物包裹,不连续地出现在褐红色的粘土质风化、氧化带中。不含金石英脉大多数呈白色或无色透明,石英较纯净,无黄铁  相似文献   

2.
正石英脉型黑钨矿是钨矿的一个工业类型,因其质量优于白钨矿而一直作为战略性资源加以保护性开采[1]。国内外的大型、超大型钨矿床均以白钨矿为主[2],而黑钨矿属于紧缺资源,其重要性等同于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当前,黑钨矿主要产于中国的南岭地区,以赣南、粤北最为常见,并可见与绿柱石共生现象[3-5]。虽然近年来在江西北部也发现了大湖塘、朱溪等世界级超大型钨矿床,但含钨的矿石矿物仍是以白钨矿为主;前人曾提出"南钨北扩、东钨西扩"新认  相似文献   

3.
鲁山县黄土岭韧性剪切带与含金石英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姬清海 《河南地质》1992,10(4):259-263
本文系统介绍了黄土岭韧性剪切带与含金石英脉的主要特征,阐述了含金石英脉与韧性剪切带内在的成生关系,指出了韧性剪切带内的次级R、R‘、P、P‘和D组剪切裂隙是含金热液运移的通道,富集的有利场所,是含金石英脉最有利的赋存空间,最后确认含石英脉属同韧性剪切型金矿脉。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龙门山造山带中段上孟—漩口一线石英方解石脉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与方解石相比,石英杂质元素总量很低,特别是稀土元素含量远低于方解石,但K、Na、Cr、Co、Th 等则变化不大;石英与方解石均富集重稀土;石英与方解石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总体相似,暗示其来源之间有一定的联系;石英和方解石脉均有强的铕正异常,不同层位的样品铕正异常强度不同,指示围岩条件的差异及形成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邻素  白云 《国外铀金地质》1995,12(2):124-127
欧洲的海西带控制了几处含有一批矿化和一些可开采矿床的金矿区。在对基底有影响的海西晚期变形阶段,形成了许多有经济价值的金的富集。在成矿的微裂隙中和流体漂移的特定阶段内,含金石英脉型矿化是具有多阶段成矿的特点,微裂隙和流体作用影响到早期沉淀的石英脉的基质。根据包括从区域到显微范围内的构造研究以及对矿物组合,液包体,热力学计算(P、T、fo2,fs2,pH)的物理化学再造多学科方法得到的数据表明,以往的  相似文献   

6.
韧性剪切带中含金石英脉的就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韧性剪切带中含金石英脉的地质特征分析为基础。重点讨论:a.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环境中的韧性剪切带内,变形岩石的韧—脆性转变既受温度、压力条件控制,又受高压流体相的广泛介入影响。对于多阶段金矿化过程,流体相的存在对岩石力学性质的转变具有更重要的意义;b.Roberts(1987)论述的含矿Riedal裂隙系(D、P、R、R′和T、P′)中不同类型裂隙内含金石英脉的就位机制有很大的差异;c.Ramsay的破裂—愈合机制可以很好地解释沿R、R′、T和某些沿D、P就位的含金石英脉的形成;d.本文作者提出液压扩容破裂机制是沿D、P方向就位的某些含金石英脉的重要就位过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外十分重视剪切带与金矿床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含金剪切带和剪切带型金矿床等新概念。何绍勋等(1992)按矿床特征将剪切带型金矿划分为“剪切带糜棱岩型金矿”和“剪切带脉型金矿”两种基本类型。含金石英脉型矿床是剪切带脉型金矿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8.
含金石英脉的中子活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10.
坦桑尼亚克拉通西北部的苏库马绿岩带是坦桑尼亚环维多利亚湖绿岩带重要的金矿聚集区。区内金矿化类型以含金石英脉为主,矿体的产出主要受剪切构造带控制。通过研究区域构造特征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苏库马绿岩带中玄武岩为弧后环境形成,流纹岩和花岗岩形成于陆弧环境,N--S向挤压作用和E--W向伸展作用是区域内主要的构造展布特征。建立了含金石英脉的成矿模式,表明具有金矿化作用的石英脉集中分布在EW、SEE、NE向剪切构造破碎带中,含金石英脉富矿体的形成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形和成矿流体的叠加、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含金石英脉的红外光谱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石英脉体中石英的气-液包裹体成分能反映其形成时的溶液性质.作者通过对几个有代表性石英脉型金矿床中石英气-液包裹体红外光谱特征的研究,提出包裹体中H_2O和CO_2的特征谱线强度可作为石英脉含金性的评价标志.  相似文献   

12.
自六十年代中叶,赣南脉钨矿床的找矿勘探工作,由“数大脉”进入到根据地表云母、石英细脉标志带寻找隐伏和半隐伏矿床的阶段.应用细脉带脉体的“五层楼”垂向变化规律,寻找花岗岩外接触带或内外接触带矿床的意义,从理论到实践,已为众所公认.然而,它对寻找变质岩盖层下隐伏花岗岩内石英脉的找矿意义,就有异议了. 以典型的内带矿床西华山为例,当岩体上覆有变质岩盖层时,对脉体的垂直分带就有二种代表性意见.柳志青认为,“一般的情况是,当石  相似文献   

13.
河北崇礼县东坪含金石英脉构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4.
小秦岭含金石英脉矿物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小秦岭含金石英脉的矿物地球化学研究有助于深化和认识成矿元素在成矿成晕过程的演化与富集规律,该研究方法在查明化探异常源性质,化探异常评价与预测,多建造晕等方面研究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江西金山剪切带型金矿床中含金石英脉的成矿特征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季峻峰  孙承辕 《地质论评》1994,40(4):361-367
本文通过对江西金山剪切带型金矿床中含金石英脉的地质和流体包裹体类型、成分和稳定同位素组成等特征的研究。认为金山剪切带型金矿床含金石英脉是由早期产生的不含金石英脉在遭受碎裂和靡棱岩化时被晚期自然金矿化叠加而形成,自然金矿化的叠加是通过地下热水作用而实现的,而引起自然金沉淀的因素主要是流体的相分离。  相似文献   

16.
肖增岳  丁奎首 《矿床地质》1993,12(2):129-137
西准噶尔阿克阔依金矿化带内已发现30余个金矿点或矿化点,为石英脉型矿脉,其分布受NEE和EW向裂隙控制,在矿脉走向和倾向上均呈平行排列和成群出现。它们与海西晚期花岗岩有密切成因关系。含金矿物为自然金和银黝铜矿。经石英气液包裹体测试表明:金矿化主要温度170~310℃。矿化条件为还原和酸性环境。成矿物质从花岗岩岩浆热液析出和围岩中萃取。岩浆热液与天水,形成混合的、富挥发分及成矿元素的成矿热液。  相似文献   

17.
容矿断裂和含金石英脉的成因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邵世才 《地质与勘探》1994,30(5):18-20,17
详细地回顾了水力压裂作用和同构造石英脉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探讨了影响和控制水力压裂作用发生和同构造脉形成的各种因素,指出“裂隙-矿脉”系统的形成是裂隙的多次张开和矿脉的多次愈合(封闭)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裂隙的形成和张开是水力压裂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8.
该金矿平均品位48克/吨,最高可达137克/吨,现已探明一定储量。自然金呈树枝状、粒状和不规则状与褐铁矿连生。矿床位于北东向麻城—团风断裂带东侧,大别山金银多金属矿区西北部。含金石英脉主要赋存于大别群铁冶组中段斜长角闪岩夹薄层片麻状混合岩的破碎带内。破碎带近东西向,见有绿泥石化,褐铁矿化和弱硅化。含金石英脉产状与破碎带基本一致,脉体形态简单、  相似文献   

19.
对新疆三个泉地区新近发现的几个金矿床(点)的含金石英脉及无矿地段的不含金石英脉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揭示了两者在流体包裹体特征、红外光谱特征等方面的显著差别,结合矿区含金石英脉的微量元素特征建立了该区石英脉含金性评价模型,指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0.
现已发现世界上大多数大型太古宙含金右英脉型金矿床均与大型韧性剪切带有关,但并不产在其中,而是产在其从属的次级高角度脆—韧性断层中.即脆—韧性断层是太古宙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床定位的优选空间.这种脆—韧性混合变形表现为不连续的剪切、脉状断层以艮片状剪切组构等方面.与连续的韧性变形不同,脆—韧性变形是不连续的,并以周期性和突发性为特征,应力的积累和释放严格受矿液压力、岩石的渗透性(孔隙度)以及应力腐蚀的影响.在韧性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