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康古尔金矿位于塔里木板块北部被动大陆边缘阿奇山-雅满苏裂谷带之北侧,是一个典型的韧性剪切带型(造山型)金矿,成矿作用表现为含金石英脉和石英碳酸盐脉两个阶段。本文对矿石中的碳酸盐脉和矿床周围地层中的碳酸盐岩进行了C、H、O同位素测试。通过研究初步认为:矿床周围地层石炭纪干墩组和雅满苏组中大理岩的C、O同位素组成与世界上其他地区的海相碳酸盐基本相同,以富~(13)C和~(18)O为特征,明显有别于矿石中碳酸盐脉;后者的C、H、O同位素组成与地幔多相体系中的原始碳酸岩基本相似,暗示在康古尔金矿成矿晚阶段有地幔流体参与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2.
杜家河金矿床是几年在萝北地区发现的一种新的矿化类型。根据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等,认为本类矿床是属产于前志留纪变质杂岩中的一个中温变质热液含金剪切带蚀变岩型多因复成金矿床。  相似文献   

3.
江西金山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山金矿为赣东北地区-大型独立金矿床,其产出受金山顺层剪切控制,主要矿化类型有硅化岩及含金石英脉型两种,金的大量淀积晚于石英脉的形成。矿区岩,矿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铅,硫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元古界双桥山群浅变质地层,氢,氧同位素资料证明成矿溶液为变质水,成矿温度为230℃~400℃矿床属剪刀带型中温变化变质诚因。  相似文献   

4.
变质热液型金矿,系指含金火山一沉积岩层(矿源层)受区域变质热液作用,成矿组分发生活化迁移,在有利部位富集而形成的金矿床.我国产于古老变质岩中的“含金石英脉型”矿床,绝大多数属于此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这类金矿床(点)近300处,其储量、产量均居各类金矿之首,主要分布于吉、辽、冀、豫、陕、湘、桂等省(区).这是我国最重要、工业意义最大的金矿类型.  相似文献   

5.
江西金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山金矿为赣东北地区一大型独立金矿床,其产出受金山顺层剪切带的控制,主要矿化类型有硅化岩及含金石英脉型两种,金的大量淀积晚于石英脉的形成.矿区岩、矿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铅、硫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中元古界双桥山群浅变质地层,氢、氧同位素资料证明成矿溶液为变质水,成矿温度为230℃~400℃,矿床属剪切带型中温变质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6.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造山型金成矿带是近些年来在青藏高原新确立的碰撞造山型金成矿带,成矿流体是一套CO_2-H_2O-NaCl-CH_4-N_2体系,以变质水为主。为探讨地幔组分对成矿的影响,本文选取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内邦布矿床和念扎矿床两个大型的造山型金矿为研究对象,对与成矿相关的黄铁矿及胶黄铁矿进行He-Ar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邦布矿床含金石英脉中黄铁矿中流体包裹体的He和Ar的浓度变化范围较窄,~3He/~4He为0.59~0.70 Ra,~(40)Ar/~(36)Ar为365.1~423.1;2件胶黄铁矿样品的~3He/~4He为0.11 Ra及0.19 Ra,~(40)Ar/~(36)Ar为302.1和305.9;念扎矿床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脉中黄铁矿的~3He/~4He为0.27~0.60 Ra,~(40)Ar/~(36)Ar为370.2~1777.9。雅鲁藏布江造山型金成矿带中造山型金矿成矿流体为壳幔源混合流体,地壳端元主要为变质水,地幔组分在邦布金矿和念扎金矿中的贡献率分别为12.8%~15.2%和5.7%~13.0%;这与藏南拆离系中的金锑成矿作用明显不用,藏南拆离系中的金锑矿床成矿流体主要表现为改造型饱和大气水的特征,未有地幔组分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魏浩 《地质与勘探》2015,51(2):283-394
阿拉伯-努比亚地盾(Arabian Nubian Shield,简称ANS)是900~550Ma期间冈瓦纳超大陆汇聚过程中形成的增生造山带,这一造山过程也被称为是泛非造山运动。它记录了一个长期的造山演化历史,经历了从大洋俯冲、岛弧形成及弧后的岩浆作用到大陆板块碰撞地体的拼合,再到新生地壳的逃逸构造、走滑剪切、张性断裂一系列的构造演化过程。这个演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洋盆形成阶段(870~800 Ma);(2)洋壳俯冲阶段(800~670 Ma);(3)造山阶段(750~550 Ma);(4)后造山阶段(550 Ma~三叠纪),其中后三个阶段都有金的富集成矿作用。洋壳俯冲阶段的金矿化主要赋存在Algoma型含铁建造层(BIF)、凝灰质变质碎屑岩,以及火山成因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内。造山阶段的主要金矿化类型为含金石英-碳酸盐脉状金矿化、与斑岩铜矿化有关的金矿化,以及与辉长岩类岩体有关的含金石英脉状矿化。与后造山阶段有关的金矿化以少量浸染状、网脉状并伴有Sn-W-Ta-Nb矿化的石英脉为特征。目前在ANS中发现了大量金矿床或矿点,它们具有各种不同的成因类型。根据构造背景及赋矿围岩,ANS原生金矿化可以划分为三类:(1)与火山沉积序列有关的金矿化,包括VMS型、浅成热液型;(2)空间分布上与碳酸盐化蛇绿岩带相关的金矿化;(3)与后造山或造山晚期闪长岩-花岗岩岩体或次火山岩有关的金矿化。  相似文献   

8.
北秦岭构造带广泛发育与古生代洋壳俯冲和碰撞造山有关的岩浆活动以及与造山过程有关的变质作用,但古生代热液脉型矿床在北秦岭构造带少见报道。银洞沟银金多金属矿为北秦岭构造带东部的一处中型热液脉型矿床,本文通过对该矿床赋矿围岩和含矿石英脉中锆石开展LA- MC- ICP- MS U- Pb测年和锆石成因研究,确定了矿床的形成时代,并探讨了矿床的成矿动力学背景。结果表明赋矿围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431. 4±2. 1 Ma,含矿石英脉中锆石结晶年龄为419. 4±5. 9 Ma,石英脉中锆石的岩相学、锆石中矿物和流体包裹体及锆石微量元素研究表明419. 4 Ma代表矿床的形成时代。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确定银洞沟银金多金属矿为形成于晚志留世的造山型矿床,成矿作用与碰撞期后~420 Ma的变质作用密切相关,成矿流体来源于地层的变质脱水,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秦岭岩群和二郎坪群。  相似文献   

9.
黔西南和黔东南是贵州的两个主要产金地区,大部分金矿都产于浊积岩中。但黔西南的金矿主要是含金蚀变岩型(或称卡林型、微细浸染型),以不可见金为主;黔东南的金矿却是含金石英脉型,以明金为主。这两种金矿都产在造山带,赋矿围岩是浊积岩,区内岩浆侵入作用不显著,成矿受背斜与断裂控制,成矿温度不高,矿石物质成分基本一致。研究表明,产生不同类型矿化的原因主要在于:黔东南地区的容矿岩石是浅变质的硅质碎屑岩,碳酸盐矿物很少;而黔西南地区是未变质的富钙硅质碎屑岩,碳酸盐矿物多。前者形成石英脉型金矿床,后者形成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正>伴随造山作用形成的造山型金矿床分布于全球各大造山带,形成时代从太古宙到新生代,一般规模较大,品位较高,因而经济价值巨大,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金矿床类型。造山型金矿(orogenic gold deposits)绝大多数超大型成矿省位于绿片岩相变质地体中(Kerrich等,2001),是由变质热液形成的受构造控制的脉状后生金矿床,在分类上属于热液型金矿床的一种,因时空上与造山作用的相关性而得名。这类矿床与各时代的变形  相似文献   

11.
黔东南天柱县坑头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黔东南天柱县坑头石英脉型金矿区地层含金性、同位素地球化学、矿物包裹体等分析,对矿床成因进行探讨。发现矿区成矿热液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层中,成矿热源主要为静压变质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提供,矿床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2.
新疆北山地区金矿床(点)成矿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新疆北山地区金矿床(点)为中低温浅成矿床,其矿化类型有准绿片岩型、破碎蚀变岩型、基性侵入体边缘含金石英脉型、基性侵入体边缘含金石英脉型、浅变质含碳碎屑岩型,并具多期次矿化特征;同时,金矿床(点)受控于逆冲推履前缘叠瓦断层带。  相似文献   

13.
俞军真  郑有业  许荣科 《地质学报》2020,94(11):3361-3375
双口山金- 银- 铅矿床地处柴北缘西段,赋存在滩间山变基性- 超基性变火山岩中。矿体由金矿体和银铅矿体组成,成矿作用与热液活动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双口山含金矿体赋矿围岩及含金石英脉进行LA- ICP- MS锆石U- Pb年代学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赋矿围岩形成时代为443±2. 9Ma,与区域滩间山群火山岩形成年代一致(440~490Ma)。含金石英脉热液锆石U- Pb年代为402. 8±4. 2Ma,与区域金矿床成矿年龄以及韧性剪切带年龄相接近(~400Ma),代表了金矿体热液作用及成矿时代。结合地质特征及前人研究,表明双口山金银铅矿床是柴北缘造山带在不同造山带演化阶段,由不同成矿作用,在不同时期,相互叠加形成的复合型多金属矿床。金矿体具有典型造山型金矿床特征的变质热液型金矿,其成因主要与造山运动过程中的变质和变形作用有关, 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于绿片岩相的滩间山群变基性- 超基性变火山岩。银铅矿体为岩浆热液型,成矿与后碰撞造山作用伸展- 构造转换有关的岩浆作用有关,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于晚泥盆世深部含矿岩浆作用。  相似文献   

14.
阿尔泰造山带岩石和矿石的氩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疆阿尔泰造山过程中形成的岩石、矿石样品氩同位素组成的研究 ,认为阿尔泰造山带的形成与壳幔相互作用有关 ,造山过程中的地幔脱气现象是存在的。喀拉通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地幔。可可托海 3 脉伟晶岩型超大型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物质及基性超基性岩的母岩浆主要也来自于地幔。而大喀拉苏花岗岩结晶分异型伟晶岩矿床与库威变质型伟晶岩矿床的成矿物质来自于地壳 ,将军山天河石花岗岩与富蕴县城附近的含铜石英脉也主要是地壳物质演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小秦岭金矿田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王亨治 《矿床地质》1987,6(1):56-67
小秦岭金矿系产于太古界太华群中的含金石英脉型金矿。本文研究了小秦岭地层和岩浆岩中金的丰度,在建立太华群层序和该区重褶皱构造格局的基础上研究了含金石英脉展布规律、金矿脉的矿化特征与矿化阶段。根据含金石英脉切穿燕山早期岩脉等大量事实,认为金矿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通过对矿脉矿化特征、同位素地质特征、矿物标型特征、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与晚燕山期二长花岗岩关系等研究,证明小秦岭金矿床属中低温中深岩浆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6.
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以金水泉、双泉、南明水、苏吉泉东等为代表的金矿床,构成了一套与晚古生代碰撞造山有关的金成矿系统。矿床夹持于区域性的卡拉麦里深大断裂和清水—苏吉泉大断裂之间,矿化受次级脆-韧性断层控制,以中等至陡倾斜的含金石英脉和破碎蚀变岩的形式产于晚古生代浅变质火山沉积岩中。流体包裹体、H-O-S-Pb同位素和热液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具中高温(集中于240~330 ℃)、低盐度(<6% NaCleq)、富CO2的变质流体特征,成矿物质来自赋矿的火山沉积岩系,流体不混溶(相分离)和水-岩反应(围岩硫化作用)是导致金沉淀的主要机制,成矿深度变化于7~15 km之间,成矿时代约为314 Ma。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研究区的构造体制由挤压向走滑或走滑伸展转换,构造应力的释放导致深部变质脱水形成的低盐度CO2-H2O-NaCl±CH4含金流体,沿走向NW至近EW向的走滑剪切断裂向地壳浅部流动,并在脆-韧性过渡带或脆性变形带的次级断裂中形成含金石英脉及蚀变岩型金矿石。  相似文献   

17.
金山金矿床成矿时代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王秀璋  单强 《地球化学》1999,28(1):10-17
金山金矿床由含金糜棱岩及含金石英脉型矿石组成。矿石的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代年龄测定结果为406 ̄409Ma,这两种类型矿石的年龄在测定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属于加里东期成矿。稀土元素分布模式、S、Pb及区同位素特征,成矿流体成分资料都说明这两种类型矿石的成矿物质均来自地层,成矿流体属于地层中的建造水及大气降水,矿床应为产于加里东期脆韧剪切带中由改造作用形成的变质细碎屑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8.
东秦岭上宫金矿流体成矿作用: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对上宫金矿矿物学资料的研究,确定其成矿过程具有3阶段演化特征。早阶段以粗粒乳白色石英脉为标志,矿物破碎、变形明显,金和杂质成分含量低,形成于挤压构造背景下静岩压力的变质流体。中阶段发育细粒多金属硫化物-碲化物-自然元素组合,呈微细网脉浸染于共轭节理或裂隙,没有遭受变形,金和杂质成分含量高,自然金与其他矿物属共沉淀关系,由变质流体沸腾导致,而流体沸腾则由造山过程的地壳快速隆升剥蚀引起。晚阶段发育具梳状构造的石英-碳酸盐网脉,含金性较低,由静水压力的大气降水热液在伸展构造背景下贯入张性裂隙形成。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造山型金矿一致,成矿过程同步于陆陆碰撞造山作用,属于典型的断控脉状造山型金矿,成因适合于CMF模式。  相似文献   

19.
造山型金矿是全球重要的金矿类型。造山型金矿包含三种类型:产于绿岩带的含金石英碳酸盐脉、产于浊积岩中的含金石英脉和产于条带状铁矿(BIF)中的含金石英脉。造山型金矿的形成受板块构造控制,处于压缩或者转换挤压的造山构造环境。造山型金矿中的绿岩带金矿主要受剪切带、转换断层控制,浊积岩型金矿受褶皱和层间走滑断层控制,而赋存于BIF中的金矿则受剪切带和断层所控制。在这些金矿床中发现了4类流体包裹体:H_2O-CO_2型、富CO_2型、气液包裹体和含Na Cl子矿物的包裹体。所有年代的造山型金矿成矿流体的成分均为低盐度的水溶液和富CO_2的流体,温度在200~400℃范围内。稳定同位素研究表明造山型金矿的成矿流体源自变质流体和岩浆流体。金在成矿流体中的络合物应为Au HS~-或Au H_2S。虽然成矿流体中有丰富的CO_2,但Au在CO_2流体中的溶解度很低,有丰富的CO_2时Au在H_2S中的溶解度增大。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Au的成矿流体是Na Cl-H_2O-CO_2体系的流体,并在成矿过程中发生了相分离,即Na Cl-H_2O-CO_2流体分成两个流体:H_2O-Na Cl和CO_2-H_2O,Au的沉淀是在这种相分离过程中发生的。  相似文献   

20.
韩宁  江思宏  白大明  陈春良  刘源 《地质通报》2015,34(6):1086-1099
伊尔岗克拉通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克拉通之一。该克拉通内产出的铁矿床均与条带状含铁建造(BIF)有关,可分为2种类型:1深成—表生矿床;2表生—富集矿床,主要分布在尤恩米(Youanmi)地体中。深成—表生型铁矿床具有相似的变形历史、镁铁质火成岩围岩、深成热液蚀变事件和高品位的铁矿石类型。深成热液蚀变包括早期碳酸盐-磁铁矿蚀变、中期形成磁铁矿矿石、晚期碳酸盐-赤铁矿蚀变,但是这些矿床在岩相、变质程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方面都存在差异,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成因模型。表生—富集型铁矿床可能是通过表生淋滤BIF中的硅质条带形成的,但不含硅质条带的BIF的出现,说明没有对硅质条带的选择性表生溶解也可以形成高品位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