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8 毫秒
1.
联合国救灾署(UNDRO)为了帮助发展中国家工程技术人员掌握房屋抗震设计有关知识,委托苏联举办第二届联合国评定和减轻地震危险的工程培训研讨会。该研讨会将于1988年10月17—28日在苏联杜尚别市举行。发展中国家将有25人参加。联合国救灾署的讲演者及苏联同僚们将主持这届研讨会。UNDRO 的负责人为 N.Solomatine,苏联主办人为 Shum-aev。研讨会以讨论为主,并组织参观实习。计划包括下列内容:1.开幕式介绍地震危险性研究和地震损失评定的 UNDRO 计划。  相似文献   

2.
1990年4月30日,苏联科学院地震与地震工程联合委员会成员艾森伯格博士(Dr.YakovEisenberg)在一次研讨会上介绍了“可靠而价廉的自适应隔震系统”。该研讨会重点讨论的是5—9层砖石房屋和各种隔震器的实际安装方法。会上还讨论比较了1988年亚美尼亚地震和1989年加州洛马普列塔地震中建筑物的反应情况。艾森伯格首先指出,苏联1/4以上的地区具有较高的地震活动水平。虽然每约10年修改一次建筑规范,但许多结构物的建造仍低于为  相似文献   

3.
1989年8月21日—9月1日,在土耳其伊士坦布尔召开了25届国际地震和地球内部物理协会(IASPEI)大会。参加人数约500人,大会文摘中拟定宣读的论文550篇,张贴150篇。大会分成15个专题报告会和9个专题研讨会。此外还专门组织讨论了1988年12月7日苏联的Spitak地震。 15个专题报告会的内容为:1.IASPEI现状及计划(本届IASPEI各专门委员会的工作报告);2.  相似文献   

4.
一根据新疆科技代表团与苏联有关单位签署的协议及双方1988年9月签署的合作备忘录,应苏方邀请,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副局长、副研究员朱令人为团长的新疆地震科技代表团一行5人,于1989年6月1—21日首次访问了苏联哈萨克共和国科学院地震研究所、塔吉克共和国科学院抗震建筑与地震研究所、吉尔吉斯共和国科学院地震研究所,在所到之处受到了苏方热情友好的接待。访问期间,代表团分别向三个研究所介绍了我国家地震局和新疆地震机构和地震预报研  相似文献   

5.
苏联《科学与生活》杂志编辑部就1988年12月7日亚美尼亚斯皮塔克地震问题,专题采访了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谢巴林教授。现将他的谈话要点摘译如下:这次灾难性地震,不仅震动了整个地壳,而且也使我们整个社会震惊。地震暴露了诸如对亚美尼亚地震区划图盲目乐观,故意压低多层建筑结构造价,民用防灾系统失调,当地行政系统束手无策等弊端。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中苏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各方面的关系都有了重大发展,特别是边境地区的合作发展更快。两国政府已决定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苏联中亚地区可以直接开展科技交流和合作。这完全符合两国科学家的愿望。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与苏联吉尔吉斯科学院地震研究所于1988年12月6日在乌鲁木齐签定的地震科技合作议定书是这一合作的重要实例。  相似文献   

7.
一部反映我国地震社会学研究成果的文集——《地震社会学研究——全国地震社会学研讨会文选》将于近期由地震出版社出版。为了促进我国地震社会学研究的发展,推动其实用化进程,1988年7月,在河北省唐山市召开了我国首次以“地震社会学”命题的研讨会。这次会议由我国地震学界、社会学界11个单位联合发起,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名学者在会上进行了交流。《地震社会学研究——全国地震社会学研讨会文选》即是这次会议的成果汇编,分大会报告、学术论文、论文摘要三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中苏关系日益发展,两国边境地区经济、科技等方面的联系与交流不断扩大。198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代表团应邀访问了苏联中亚及哈萨克的五个加盟共和国,签定了包括地震科技在内的双边合作计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与哈萨克、塔吉克、乌孜别克和吉尔吉斯地震部门之间互致了合作备忘录,并与吉尔吉斯科学院地震研究所签署了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9.
《地震孕育和地震前兆的大尺度模拟》()一书,由苏联科学院大地物理研究所·A.和A.B.编著,苏联科学出版社(莫斯科)1988年出版。全书共分七章:(一)测量仪器和方法;(二)花岗岩块的研究;(三)玄武岩块的研究;(四)混凝土块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新疆及邻近地区地震活动比较频繁。1990年1—8月,新疆已发生3次5级地震,1次6.4级地震。特别是6月14日苏联斋桑地区发生7.3级大震,使我国边境阿勒泰地区遭受巨大损失。自治区党委书记宋汉良等领导同志十分关注这种严峻的地震形势。为深入认识新疆地震形势,于9月15—16日在乌鲁木齐召开了“1990年新疆震情研讨会”。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自治区地震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董兆何同志出席了会议。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新疆地震局邀请,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陈章立和国家地震局8个直属单位的11名专家赴疆参加研讨会,与新疆地震系统的专家和分析预报人员共同研讨新疆地震趋势,特别是1985年乌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抗震设计和建筑专家吉尔和沙赫(James M.Gere and Haresh C.Shah)编著的《颤动的地球——地震及其对策》一书已经苏联数理学博士谢巴林娜教授翻译并由苏联莫斯科出版社于1988年正式出版。这本书是讲述地震、地震成因、地震危险性、地震预报研究及其可行性的科普读物。全书共分9章。第1章地震的初浅知识,包括:如果您那里将发生地震、建筑物的安全问题、地震的其它效应、地震造成的伤亡。第2章地震发生的原因,包括:从前的各种假说、板块与地震、地球的构造、腑冲带、圣安德烈斯断层、板块内部的地震、夏威夷群岛、1976年危  相似文献   

12.
1988年11月14—18日在葡萄牙里斯本召开了地震预报国际研讨会。出席这次研讨会的有来自近30个国家的100余名地震学者,联合国有关机构的代表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共宣读80余篇论文,内容涉及地震预报、强地面运动预测、观测方法与数据处理,以及有关地震预报的研究、发展规划和相应的政策等。在学术交流和讨论的基础上,会议还就加强地震研究的国际合作,成立国际地震预测研究的协调机构,建立国际性地震预报实验场以及全球地震资料快速传递系统等提出了有关决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盛泽 《内陆地震》1991,5(2):175-178
1990年,全球地震活动集中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西部;亚欧地震带地震活动较强。中国强震活动集中于西部;新疆周过地震活动及全区内强震的活跃引人注目。 1 全球及中国的地震活动 据我国台网测定,1990年1—12月,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大震23次,其中最大地震M_s 8,发生在菲律宾吕宋岛,是近几年来地震活动较高的一年。美洲的巨大地震(M_s≥7.7)与亚欧地震带上的强震活动有一定的相关性,前者发生一段时间后,亚欧地震带的地震活动将会增强,也发生大地震。1986年美洲地震活动开始增强,1988年进入全面活动阶段。平静了数年的亚欧地震带西区从1988年开始也发生了强地震活动。到1990年,亚欧地震带的地震活动已具有相当水平,而且地震活动有向带东区(65°E以东)迁移的迹象。同年6月14日苏联斋桑7.3级地震就是一例。1990年全球大地震活动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西部和亚欧地震带上,而美  相似文献   

14.
全国地震科技情报工作研讨会于1988年11月22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同时成立了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科技情报专业委员会及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地震科技情报学会。参加会议的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专家、科技人员共84人。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高文学、周锐同志出席了开幕式,高副局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中国地震学会秘书长陈鑫连同志代表中国地震学会宣布成立地震科技情报专业委员会,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秘书长王熹、副秘书长高庆生代表中国科  相似文献   

15.
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中物理学协会(IASPEI)第25届大会于1989年8月21日-9月1日在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的国文文化中心(Atatyurk Cultural Center)举行。这次大会组织了15个专题讨论会,包括:IASPEI的科学领域;活动陆缘的细结构和过程;俯冲块体动力与地球深部;大地动力过程:定量模型与新的地球物理约束;岩石圈中不连续界面的物理学与岩石学性质;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及其它造山带的地震构造;震源模拟;用数字地震图确定震源参数;地震预报下前兆现象;板缘地区的地震危险性评定;大地震场地地面运动的估计;在二维和三维结构中地震波场的计算与解释;地震波的散射与衰减;地热模拟的正演与反演技术;地热与其它参数的关系。及9个研讨会,包括,走时表与地震定位问题;区域资料中心;发展中国家的仪器与数据分析;岩石圈的综合编图;地壳形变;地震危险性评定技术;地震统计与时间可变 的危险性;国际地震观测期(3年);非洲地震学与有关科学。另外还专门组织了一次1988年12月7日苏联斯皮塔-克地震的学术报告会。在这次大会上宣读的论文近600篇,另约有150篇论文以张贴图文的方式进行了展览公式。各国注册的地震学家以美国最多,有62人。日本次之,44人。再其次是西德、英国。我国与会人数有20人,其中有国家地震局派出的一个由12人组成的代表团。下面将分别概述有关的专题讨论会和研讨会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管理科学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国家地震局第三期局长研讨会于1988年9月22日至27日在九江联合召开。这次活动的主要议题和任务是:研讨我国地震工作发展战略、战略目标、“八五”规划设想及重大科技政策措施,推动软科学在地震系统中的应用,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国家地震局主要领导、有关管理专家和学者90余人出席了会议。这是一次地震系统高层次的软科学研讨盛会。  相似文献   

17.
全国地震科技情报工作研讨会于1988年11月22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同时成立了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科技情报专业委员会及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地震科技情报学会参加会议的有国家地震局有关司、处、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办),局直属单位的科技情报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专家、科技人员共84人。国家地震局副局民高文学、周锐同志出席了开幕式,高副局  相似文献   

18.
应苏联吉尔吉斯共和国科学院地震研究所的邀请,山西省地震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组成了以杨广才为团长、安尼瓦尔为副团长的地震考察团,考察团一行8人于1991年9月在苏联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考察访问。此行的主要目的是相互交流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情况和成果、增进了解与进行地震科技合作。 考察团先后考察、访问了苏联哈萨克共和国科学院地震研究所、吉尔吉斯科学院地震研究所、苏联科学院施米特大地物理研究所及大地物理研究所的奥勃宁斯克地震综合考察队以及上述研究所的部分地震台站。  相似文献   

19.
科里达林(1901—1978)是苏联地震学家,数理学博士,教授。担任过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苏联科学院主席团地震、抗震建筑委员会副主席。1926年科里达林就在科学院数学物理研究所地震室工作。自1928年以来,先后在地震研究所,大地物理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担任过助研、高研、学术秘书、实验室主任和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务。1943—1956年期间,一直兼任苏联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的学术秘书。  相似文献   

20.
里兹尼钦科生于1911年,卒于1981年。他是苏联著名的地震学家,在地震领域里有重大贡献的学者,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数理学博士,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地震模拟实验室主任,《苏联科学院汇报、地球物理丛刊》杂志主编。里兹尼钦科出生于地质学者之家。1935年基辅矿山地质学院毕业。1938年起开始在理论地球物理所工作,在甘布尔采夫院士的指导下通过研究部的学习,取得了副博士和科学博士的学位。在不同时期领导过地震现象模拟研究室、地震勘探研究室、地震物理研究室、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