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飞 《地质与勘探》2012,48(4):713-727
[摘 要]温泉钼矿床的形成与西秦岭造山带印支期碰撞造山事件和岩浆活动密切相关。西秦岭温泉钼矿床成因及成矿过程的研究成为揭示印支期秦岭造山带构造体制转换与大规模成矿关系的关键,对发展秦岭造山带印支期成矿理论和印支期花岗岩的成矿潜力评价以及找矿勘探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前人对温泉钼矿床区域地质和矿床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矿床的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做了进一步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温泉钼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花岗岩浆气水热液,成矿与印支晚期花岗质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产生的岩浆热液活动密切相关;温泉钼矿床具备岩浆热液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其成矿过程为:晚三叠世秦岭造山带发生由挤压向伸展转变的构造体制转换引起下地壳发生熔融形成富含Mo的花岗质岩浆,岩浆在结晶过程中冷凝分异出的成矿流体经充填和交代作用而使Mo 富集形成矿床  相似文献   

2.
浙西闲林岩体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西闲林铁钼矿床地质特征表明,矿床为岩浆期后热液接触交代矽卡岩型,根据岩石蚀变、矿石结构构造和矿物组合,划分了4个成矿阶段。研究表明:闲林矽卡岩型铁钼矿与中生代侵入岩成岩期岩浆热液作用关系密切。运用SHRIMP锆石U-Pb定年方法对闲林花岗闪长岩体的成岩时代进行测定,为(151.8±2.2)Ma,认为与磁铁矿成矿密切相关;结合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132.05±0.47)Ma,与早白垩世花岗岩成岩时代相耦合,进一步限定了闲林地区成岩→成矿活动的时间轨迹,铁钼矿床是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两期成矿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江西新余良山钼矿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年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良山钼矿是钦杭成矿带近年发现的大中型矿床,在矿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技术,得到矿区内石英闪长斑岩的成岩年龄为168.2±2.3Ma。通过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分析,获得其等时线年龄为168.9±1.4Ma。指示成岩作用与成矿作用同时发生,含矿热液活动与岩浆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岩浆活动可能是形成良山钼矿床的重要因素。良山钼矿床的成矿时间与钦杭成矿带内华南燕山期第一阶段大规模多金属矿化时间(170Ma)吻合。良山钼矿床形成于同一区域成矿背景下,是区域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为华南燕山期成矿作用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福建德化丘埕矿区青岗钼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集泉 《福建地质》2013,32(2):105-111
青岗钼矿床位于周宁—华安火山基底断隆带中部,政和—大埔断裂带中段。钼矿体呈脉状-薄脉状产于晚侏罗世古竹超单元钾长花岗岩与花岗斑岩接触带及附近的缓倾裂隙中,矿石矿物为单一的辉钼矿。通过围岩蚀变、成矿期探讨,认为钼矿床的形成显示有岩浆期后中温热液期为主的特征,初步归属矿床类型为广义斑岩型钼矿。  相似文献   

5.
吴光存 《山西地质》2012,(3):108-110
本文通过对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沙让矿区钼矿地质背景、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分析,认为钼矿成矿控制因素有岩浆活动、构造作用及硅质热液变质作用。矿区岩浆岩多期次侵入有利于成矿,严格控制了钼矿床的形态、产状、规模等;区域断裂构造及次级断裂、裂隙构造为成矿热液提供了运移通道和容矿场所,含矿热液充填于断裂及裂隙中有利于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6.
滇西云龙锡矿床为岩浆期后热液矿床,其形成及分布主要受岩浆期后热液和断裂构造控制。在垂直方向上,矿床的地球化学分带极为明显,它是两次成矿热液形成的脉动分带和一次成矿热液形成的分异分带的综合结果。矿床分带与断裂掏造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黄道锐 《福建地质》2008,27(3):275-280
南平巨口白石岩钼矿床位于闽西北隆起带的东南边缘与浦城-嵩口南北向断裂带交汇部位,产于燕山早期黑云母花岗岩小岩株的相变带上,矿化蚀变分带和工业钼矿体的容矿岩百、结构构造显示为成分单一的岩浆期后热液充填交代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8.
赖文金 《福建地质》2010,29(3):201-206
邵武观音山钼矿体产于早二叠世棲霞组石灰岩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容矿岩石为透辉石石榴石矽卡岩,成矿作用在时间、空间上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密切相关,属热液交代矽卡岩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9.
石门沟钼矿辉钼矿(化)特征为燕山晚期由基性岩浆底侵作用而形成的二长花岗岩体和地表出露的的厚大石英脉体全岩含矿。分析了河南西峡县石门沟钼矿成因机理与成矿模式。认为石门沟辉钼矿化二长花岗岩是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富含Mo元素的花岗质岩浆,由基性向酸性正向演化,后经岩浆结晶分异、同化混染作用,钼(钨)等金属矿物以熔离状态分布在岩浆矿房中;岩浆热液沿构造薄弱带上升到地壳浅部后,富水热流体分离,进入气成热液阶段,形成高中温纵横交错含钼脉体或含钼花岗岩体。石门沟钼矿成因类型为岩浆型、热液充填石英脉型辉钼矿床,与斑岩型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0.
中非(赞比亚―刚果(金))沉积型铜矿以其拥有高品位的大型超大型铜、钴矿床和众多的世界级铜矿山而闻名于世。铜矿类型可分为沉积型铜矿、热液脉型铜矿、变质热液型铜矿三类。沉积型铜矿床形成后,受到深部含矿岩浆热液的侵入形成脉状铜矿,可能还有斑岩型铜钼矿的成矿作用,叠加富集原有的沉积型铜矿床。硫同位素结果显示,硫源主要为成岩硫化物和海水硫酸盐的混合硫,受到深源岩浆或岩浆热液叠加改造。沉积型铜矿成矿年龄880~735Ma,后期岩浆热液型铜钼矿成矿年龄为514~502Ma。这些发现对进一步认识总结中非铜矿带上的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吉林珲春-汪清地区已发现的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放射性金属和黑色金属矿产计11种.这些矿产与下古生界五道沟群地层,中生代火山岩系,华力西-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次火山岩,东西向、南北向构造及火山构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召河庙地区金矿的成矿规律,指出本区所发现的具一定规模的金矿(化)点在区域上主要集 分布于青灰窑子-大井-程二沟-东柜一线,矿体均为含金石英脉。容矿岩系为新太古代变质石英闪长岩、斜长岩花岗岩。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古老的变质中基性深成侵入岩,即所谓广义的绿岩带。矿源岩中金物质的活化受深断裂作用、韧性剪切作用、退变质作用、变质流体以及岩浆热液的多重影响,其中以构造作用和岩浆热液最为重要。金矿的形成时期较长,主成矿时期在元古代。预测程二沟-白音查干-东柜一带为今后进一步寻找金矿的优选靶区。  相似文献   

13.
“岩浆热场”说及其成矿意义(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篇(张旗等[1])初步讨论了岩浆热场说的概念,本文为下篇,主要谈应用,探讨它与成矿作用的关系。研究表明,岩浆热场说对热液成矿作用有重要的意义,可能解决了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中许多很难解释和争议很大的问题:如钨锡与金铜为什么相伴的问题,矿床为什么大多是多金属成矿的问题,远离侵入体的夕卡岩成因问题,成矿为什么滞后于花岗岩的问题,为什么有些岩体成矿,有些岩体不成矿的问题,为什么大规模岩浆活动与大规模成矿作用息息相关的问题等。岩浆热场与煤和油气成藏有关是一个重要的发现。岩浆热场对煤和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加速烃源岩的热演化,使生油门限变浅,使烃源岩进入高成熟或过成熟,使烃源岩中残余有机质丰度降低。令人感兴趣的是,岩浆热场说还导出了一个"成矿组合"的概念,所谓成矿组合是指在一个或大或小的区域内,在岩浆活动集中的时间段范围内,在热场的统一作用下所形成和影响的所有矿床,不论成因和矿种,均属于一个成矿组合。它包括下述4种类型的矿床:岩浆热液矿床、热泉型矿床、层状热液矿床及生物有机质矿床等。岩浆热场说对于找矿也有启示:首先,我们可以从3个不同的级别上(大规模岩浆活动级别;成矿带、成矿区、矿集区级别;单个矿床级别)规划找矿布局;其次,在岩浆热场的统一影响下将金属矿床和非金属矿床、热液矿床和沉积矿床、无机质矿床和有机质矿床联系起来;第三,推进不同类型矿床研究的互补和交流。看来,岩浆热场对于成矿的作用是最值得学术界关注的,它也许可以改变我们目前对成矿作用的某些根深蒂固的认识,开拓出一个新的领域,推进矿床学研究进入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拾金坡—金场沟金成矿带是北山地区最重要的金成矿带之一,成矿带内已发现金矿化线索38处,中小型金矿床9处,均与中酸性岩浆岩有关,主要成矿类型有岩浆热液型和矽卡岩型,其中岩浆热液型金矿是成矿带最主要的成矿类型。优选拾金坡金矿床和金场沟金矿床作为拾金坡式金矿的典型矿床,通过分析矿床的成矿地质环境、矿体特征、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等,建立了成矿带区域成矿模式。成矿模式的建立,将有助于促进对矿床成矿规律的认识,明确该成矿带金矿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5.
黄铁民 《福建地质》2008,27(2):186-194
铅山铅锌矿位于清流—安溪北西向断裂带与平潭—漳平东西向断裂带的复合部,闽中多金属矿化集中区南端的洛阳—剑斗东西向多金属成矿带中段,矿体贮存于北东向断裂破碎带中,为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矿床,控矿的北东向断裂带是多期次构造活动的产物,主成矿期为燕山早期,铅山周围尚有较大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6.
云开地区燕山期岩浆活动与金银矿化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志邦 《矿产与地质》1992,6(5):380-386
通过对广西云开地区岩浆活动与金银矿化关系的研究表明,金银矿主要是燕山期岩浆作用形成的;矿化岩体与金银矿化在空间位置上存在“东向性”和“定距性”规律;岩浆岩岩石化学成分、岩浆分异程度、成因类型的不同,导致了金银成矿的显著差异;燕山期岩浆活动对金银成矿,既提供了成矿热液,也提供了主要的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7.
付顺 《地质与勘探》2014,50(1):88-95
[摘 要] 祁连山中段托勒山岩金多分布在奥陶纪火山岩地层内,地层控矿特征十分明显。区内与火山活动有关的成矿作用主要是火山喷发后期火山热液形成的热液型矿床,其次是后期岩浆活动提供热源和大量的岩浆热液交代、充填形成中低温热液矿床和接触蚀变型矿床。从找矿前景上来看,本区虽然金矿点、矿化点分布较多,但少有规模较大的矿床。因此本区找矿上应该以寻找火山热液蚀变型矿产为主。  相似文献   

18.
结合新疆博格达-哈尔里克一带金矿的成矿特点,将区内已发现的金矿划分为4个主要类型: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火山热液型金矿、岩浆热液型金矿以及沉积型金矿。通过分析大地构造环境、地层建造、断裂构造、侵入岩及化探异常等因素对该地区金矿的控矿作用,总结区域金矿的成矿条件以及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成矿规律和演化过程,指明各类型金矿的控矿因素以及找矿标志,为研究区今后的金矿勘查工作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9.
运用矿床的成矿系列理论,以构造岩浆演化为基础,对吉中- 延边成矿带与燕山期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成矿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研究表明,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速度的制约,吉中—延边地区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复杂,总体上可分为5次成岩成矿事件:① 晚三叠世初基性超基性岩侵入,形成红旗岭铜镍矿床等岩浆型矿床;② 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初,吉中地区高钾钙碱性岩浆活动,形成兰家金矿床等岩浆热液型矿床,延边地区中低钾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岩浆活动,形成前山金矿床等火山- 潜火山岩型矿床;③ 早侏罗世末—中侏罗世初,富铝酸性岩浆活动,形成大黑山钼矿床等斑岩型钼矿床;④ 中侏罗世末—晚侏罗世初,研究区以抬升剥蚀为主,成岩成矿作用较弱;⑤ 晚侏罗世末—早白垩世,吉中地区高钾钙碱性岩浆活动,形成二道甸子金矿床等岩浆热液型矿床,延边地区中低钾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岩浆活动,形成小西南岔金铜矿床等火山- 斑岩型矿床。在建立吉中—延边地区与燕山期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6个矿床成矿亚系列,各亚系列在时间、空间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显示了成矿作用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1 IntroductionThe Sawur gold belt is an eastward extending section ofthe Zarma-Sawur gold-copper belt in Kazakhstan, locatedin the Sawur Mountain, northern Xinjiang, and mainlycomprises two large- to medium-sized gold deposits,accompanied by five small gold deposits and a series ofgold ore spots (Yin et al., 1996, 2003; Wang et al., 1999; Liet al., 2000; Liu et al., 2003; Shen et al., 2004a). TheKuo'erzhenkuola and Bu'erkesidai gold deposits are thebiggest and most important ones in this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