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这里讲述一个即将逝去的美丽故事。主角叫大泽湖,位于长沙市望城区金星大道东侧,东邻湘江,距离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仅40公里,是一个浅水沼泽湿地。  相似文献   

2.
洞庭湖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生态事件频发。基于RIA架构的洞庭湖生态事件采集网络GIS能更好地面向公众进行生态事件预警,快速地登记并发布生态事件,对及时掌握生态事件相关信息及精确预警具有重要意义。系统采用RIA、WebService,SuperMap iServer Java 6R,SuperMap iClient for Flex等技术开发,设计了数据存储、服务器、客户端三层逻辑架构,包括基础地理信息发布与浏览、生态事件信息发布、生态事件采集与管理三个顶层模块。系统在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际应用后,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2000年和2007年3期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结果表明:洞庭湖地区存在新构造活动,断陷盆地仍处于构造沉降期.三峡水库蓄水以前,泥沙淤积严重,湖泊快速变小,自然湿地变少,人工湿地增多;三峡水库蓄水以后,湖泊岸带变化小,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变化不大,洲滩发育出现分化;周边及上游水土流失、荒漠化状况不断好转.三峡水库运行后,由于入湖泥沙、水量减少,东洞庭湖将延续淤积变小趋势,但速度有所放缓;南洞庭湖将冲刷加深但面积不会变小;目平湖将延续原有冲淤状况,淤积继续增高,但速度有所放缓.洞庭湖的环境问题将不再是洪水和泥沙淤积,而是枯水期水位降低和地下水水位降低,以及由此引起的干旱、农业鼠害、排污能力降低等其他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4.
《地图》2014,(6):14-15
湖南省的水系可以概括为“四水一湖”,湘、资、沅、澧四水是湖南省的四大河流,从东南到西北依次贯穿于湖南省境,四大水系又串起各自的大小支流,四水都汇于洞庭湖,然后导入长江。四水一湖犹如湖南体内的经络,串起湖南的寸寸土地,它们对湖南的意义不言而喻。湖南省的这种水系分布,是它的地形地势所造就的。湖南东面有罗霄山脉,南方是南岭,西部为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北部是地势低平的洞庭湖平原,中部为丘陵和盆地,整个地势向北倾斜,呈马蹄形。因而,发源于湖南东、南、西三面山脉的河流最终流入洞庭湖,汇入长江。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洞庭湖百年以来的萎缩情况,基于湖南省图书馆珍藏的清光绪22年(公元1896年)成图的《洞庭湖全图》等历史地图、1954年获取的航空像片、1967年美国KH-8军事卫星获取的影像及各类卫星遥感数据,对洞庭湖的百年变化情况进行了较系统的监测。监测结果表明:1896―2014年118 a期间,洞庭湖面积从5 146.71 km2萎缩到2 680.29 km2,减少了2 466.42 km2,为1896年湖盆面积的47.92%。监测结果与水利部门发布的洞庭湖面积变化数据非常接近。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后,国务院明确"退田还湖"的治湖对策,使洞庭湖面积得以稳定。洞庭湖主要由人工修筑的防洪大堤围限,使来水来沙的变化不能改变防洪大堤的位置,因此,2003年三峡工程的运行没有影响洞庭湖的面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自然灾害和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等因素给洞庭湖流域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准确、实时地获取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格局和演变趋势,对洞庭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洞庭湖流域多植被、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情况,本文基于中国高分辨率生态环境质量数据集(CHEQ)研究了洞庭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标准化系数的多元线性回归法和随机森林算法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别探究了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对洞庭湖流域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洞庭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在2001—2009年为快速下降期,在2010—2019年为缓慢上升期;CHEQ平均趋势率为-0.17×10-3 a-1,即19年间洞庭湖流域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其中,洞庭湖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区域的面积占比约为20.31%,生态环境质量严重退化区域的面积占比约为24.33%。(2)平江县、桃源县、桃江县的生态环境质量排名稳居前3,且生态质量基本处于良好等级;排名处于末尾的芙蓉区在19年间生态质量从较差等级退化为差等级。(3)从时间角度探究近19年洞庭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7.
蔡武  饶菁 《测绘》2016,(4):151-154
蒙华铁路洞庭湖大桥是世界最大跨度的三塔铁路斜拉桥,对大桥主塔的测量精度要求极高。本文主要介绍了蒙华铁路洞庭湖三塔斜拉桥主塔的施工测量控制技术,针对斜拉桥塔座、塔柱、索导管等关键结构的控制测量,结合洞庭湖大桥的工程施工特点进行研究,并对三维极坐标放样及全站仪天顶测距法进行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8.
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取1987,1998,2003和2008年4个时段洞庭湖"冬陆夏水"区域.运用改进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的方法,提取丰水期和枯水期遥感图像的水体并相减,获得"冬陆夏水"区域,并对20年的"冬陆夏水"变化的面积进行监督分类.分析发现,研究区的"冬陆夏水"面积,从1987年到2008...  相似文献   

9.
陈根良 《测绘通报》2022,(3):28-31+82
湿地是全球重要生态系统之一,由于环境污染、过度开荒、非法矮围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当前湿地资源正面临着巨大威胁。本文从自然要素和人为活动两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初步探讨了国际重要湿地质量评价的总体思路和技术方法,并以湖南东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质量评价方法切实可行,能够为加强国际重要湿地保护管理和履约能力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洞庭湖演化变迁的遥感监测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洞庭湖的演化变迁规律,利用不同历史时期的洞庭湖水域分布图及近几十年的遥感图像及地形图资料,采用GIS图形图像处理和人机交互式解译信息提取方法,获得了近3 000 a以来22个时期的洞庭湖水域面积变化信息。根据数据分布规律,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洞庭湖演化变迁遥感监测数学模型,并对洞庭湖未来发展变化趋势及其对洞庭湖区未来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按照该数学模型计算,再过250 a洞庭湖将消亡。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吞吐调蓄数学模型及调洪功能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洞庭湖是一个吞吐调节型湖泊,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近年来,洪涝灾害十分频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满足洞庭湖减灾防灾综合治理的需要,本文通过对8个不同时相的TM图像计算机解译和面积计算,查明了洞庭湖的面积和容积,建立了湖水面积与水位及湖水体积与水位的相关数学模型,并对其蓄洪调节能力进行评价,获得了满意的效果。该成果对洞庭湖区防洪减灾及综合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截至2014年底,我国共有2 729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近1.5万km2。实景三维数据具有效率高、纹理清晰、内容全面精细等特点,在支撑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管理方面发挥很大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现状:1)按级别,县级自然保护区个数最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最大;2)按主管部门,林业主管的自然保护区个数最多,总面积也最大;3)按所属类型,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个数最多,荒漠生态自然保护区总面积最大。本文给出了实景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框架并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实践。  相似文献   

13.
2007年,我随单位慰问组到测区跟随我们的队员进入羌塘高原,在作业期间,大家同甘共苦,以亲身的经历目睹了国测六队测绘队员们的点点滴滴,回首过去,一幕幕扣人心弦、惊心动魄的感人情景时常浮现在我眼前,唯觉眼角湿润…… 挺进羌塘高原 "羌塘"为藏语,意为"北方旷野",羌塘高原面积约为7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和世界第二大自然保护区,这里地处"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气候严寒,空气稀薄,交通非常不便,自然条件非常严酷,人迹罕至,是我国四大"无人区"之一.  相似文献   

14.
易波琳  方琼 《北京测绘》2019,33(8):961-964
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由原来的水满为患,转向成近年来季节性缺水。就此问题,基于遥感技术提取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25年151个时相主湖泊及零星湖泊遥感监测成果,结合30年降雨量、水位、出入湖径流量,借助GIS软件分析模块,建立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湖面面积与水位关系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降雨量减少9.66%,“三口”“四水”入湖径流量分别减少24.22%、8.42%,洞庭湖水面面积减少16.42%,枯水期提前一个月左右,造成季节性缺水。  相似文献   

15.
为摸清林业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和本底信息,解决传统Excel表形式的自然保护区数据库在填报、上报、统计汇总中存在的问题,推进林业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发展信息化、数字化进程,引领全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健康发展,提升自然保护区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2014年国家林业局开发了全国林业自然保护区信息管理系统,2015—2017年已有国家、省厅、自然保护区3个层面近2 000用户使用,系统运行良好,易学易懂,减少了人力物力消耗,提升了数据质量和工作效率。本文是全国林业自然保护区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设计、实现和主要功能的总结,是我国自然保护区现代化管理的一次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6.
《地图》1998,(4)
唐宋时期,洞庭湖号称“八百里”,正是全盛之时。在古云梦大泽消亡退化成的江汉平原上处处湖沼中,洞庭湖成为主体湖泊承纳着长江洪水。现在,“八百里洞庭湖”已日益名不符实了。洞庭湖在建国后不久就失去了中国第一大湖的称号。但它的水且仍是中国之最。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它接纳湘、资、沉、四水,又北吞长江松滋、太平、藕池三口来水。岳阳城陵矾入江口多年平均流量达3200多亿立方米,共占到全国径流水量的1/8。洞庭湖不堪重负【与几天下水”争地由于近现代人类活动的加剧,长江水系上游森林植被日趋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泥沙随洪水冲…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特点,结合我国自然保护区领域信息管理的现状,依据保护区数据库标准和信息采集规范,基于ArcGIS平台和天地图服务,设计并开发了基于WebGIS的全国自然保护区信息系统,将自然保护区各类资源综合管理,实现了自然保护区资源的“一张图”展现、空间分析、可视化分析等功能。使用LSTM网络模型、ResNet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动物迁徙轨迹预测和视频筛选。系统能有效提升自然保护区技术和管理水平,为我国自然保护区信息系统建设提供有效参考,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人类过度开发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本文针对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本文参照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动态监测方法,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影响做出科学评价。结果发现,矿产资源建设项目对整个五鹿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略有影响,新增面积最大的一处对其周边影响区有显著影响。本文提出的自然保护区动态监管评价指标体系对自然保护区内的开发建设项目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时序的NDVI数据及气象资料(气温、降水),对羌塘国家自然保护区东、中、西部各县近10年NDVI、气温、降水变化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近10年来,保护区东部NDVI呈显著上升趋势,植被覆盖增加,中部和西部呈下降趋势,植被覆盖减少,东部年均NDVI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降水呈显著负相关,中部反之;西部年均NDVI与气温、降水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针对长江、洞庭湖防洪模型施工中的需要,考虑到将实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后放在模型上,能够模拟长江、洞庭湖在洪水期间的状态,要求模型施工控制的精度非常高,论文对相关技术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建立的施工控制网完全可以达到规定的精度要求,满足防洪模型关键特征点放样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