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对昆明城市环境污染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应用基岩、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数据,探讨了本区原生环境与次生环境特征及它们的相互关系,讨论了土壤污染状况的评价指标(污染指数),划分了不同程度污染的区域,并与生物资料相结合,分析了污染对生态的影响.所获得的资料对环境地质和农业地质问题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甘肃桦树沟铜矿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桦树沟铜矿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成矿环境的地球化学演化与成矿的关系,建立了桦树沟铜矿床的找矿标志,原,次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对比表明本区次生异常与原生异常具有同样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昆明城市环境污染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应用基岩、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数据,探讨了本区原生环境与次生环境特征及它们的相互关系,讨论了土壤污染状况的评价指标(污染指数),划分了不同程度污染的区域,并与生物资料相结合,分析了污染对生态的影响。所获得的资料对环境地质和农业地质问题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四川成都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及元素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扼要介绍了成都市辖区环境背景及土壤环境地球化学背景的调查方法,重点介绍了成都市土壤第一环境、第二环境、地球化学元素的背景值及元素分布特征,地球化学分区,首次揭示本区土壤的地球化学背景。  相似文献   

5.
PCR—RFLP技术在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CR-RFLP技术为环境地球化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的新的思维方式,该方法具有所需样品量低,快速简便及特征性强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环境过程的生物作用,生物多样性及有机物源判断等方面的研究,利用PCR-RFLP技术,以环境中存在的16S rRNA为对象,对环境生物的研究已广泛6开展并取得了许多成果,展望未来研究成果,将会在海洋及湖泊沉积物等自然环境中发现更多的,新的微生物种类;将进一步阐明生物作用和物质循环的机理和过程,进一步阐明自然环境中生物大分子的变化机理及其环境效应并找到判断沉积物有机物源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根据杭嘉湖平源区区域农业环境地球化学调查资料及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区域农业、专题农业地球化学研究结果,对本区进行了农业地球化学区划的初步研究。研究结果将本区分为泻源湖沼粮油桑地球化学区、水网平原粮桑油地球化学区、滨海平原麻棉菜地球化学区和低山丘陵菜竹林地球化学化学区,提出了本区10种营养元素施肥规划,阐述了每个地球化学区的作物布局、施肥方法,预测了据此结果可能给本区农业生产增加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地球化学环境预测是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重点介绍了山(阳)柞(水)旬(阳)地区已知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预测准则及地球化学环境预测方法。并在预测中采用统计方法建立了本区金、铜、铅锌银及汞锑矿产地的混合优选模型及综合评价指标,同时预测了本区金和多金属矿的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8.
李明道 《贵州地质》1993,10(3):226-233
本文根据钻孔岩石地球化学资料,探讨了某矿床的成矿、成晕元素在成矿前后的含量变化及原生地球化学异常的分布特征,建立了矿床原生地球化学异常的横向和轴向分带模式,最后提出了异常的评价标志。  相似文献   

9.
从系统点论环境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地球化学是地球化学与环境科学结合衍生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文章概括论述了学科的性质,提出环境地球化学发展的主要领域:全球环境变化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地球化学环境与人体健康、地球化学环境与农业、环境污染的地球化学,并对各个领域研究的现状作了概述与分析,进一步提出了研究的具体方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松辽盆地东南部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及铀资源区域钻探评价,基本查明了目的层泉头组、姚家组、四方台组岩相古地理、岩性与砂体特征。通过对目的层岩石形成的地球化学环境研究,识别和划分了原生地球化学类型和后生蚀变作用类型,原生地球化学类型有原生氧化和原生还原类型,后生蚀变作用类型有油气、煤层气还原作用和后生氧化作用类型。对比研究了原生地球化学类型及后生蚀变作用类型岩石、矿物及化学成分特征,提出了油气、煤层气还原后生蚀变作用识别标志。认为原生含炭质砂岩铀有强烈的沉积预富集,油气、煤层气还原作用中有铀的叠加富集。  相似文献   

11.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核心与对策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地球化学是地学与土壤学、农业、环境学和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产生的新学科,是地球化学领域新的发展方向。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是在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针对影响流域/区带生态系统安全性的元素异常而开展的一项评价和研究工作。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海量高精度地球化学数据,可为环境质量评价提供背景值、为土地的质量和生态管护提供地球化学依据;调查还发现了一系列影响流域生态安全性的元素异常,针对异常元素分布特征,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将开展异常元素追踪和成因甄别、生态效应评价和生态系统安全性的预警预测等项评价和研究工作。文章论述了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介绍了区域地球化学评价的思路,阐述了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区域化探样品元素测定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化探样品元素测定的要求,因任务的不同而异。区测与普查相比其要求不同。在普查(及详查)阶段,工作限定在较小的范围内,可能发现的矿种有限或可以预测,测定元素的数目也相应较少(约20种元素).普查的测网较密,主要是圈出含量和衬度较高的异常内带,对灵敏度和准确度要求可以低些。区域化探主要是发现强度低、衬度低而范围大的区域地球化学异常,而且做为地球化学基础资料,是按分幅扫面,最后要拼缩成全国性的地球化学图。由于图幅间的对比拼接,要求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在区测中凡是能形成独立矿产的元素(包括稀有分散元素)以及有指示意义的伴生元素都要测定。区测化探不但用于找矿,目前日益为区域地质、自然区划、环境保护和农林畜牧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地球化学资料。目前测定的元素包括成岩特征元素在内已达39种。文中还探讨了在我国目前化验水平和能力的情况下,完成区测化探样品测定的方法和工作步骤。  相似文献   

13.
环境地球化学基线研究简介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作者在文中介绍了地球化学基线提出的背景及定义,阐述了地球化学基线与地球化学背景的区别,标准化方法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确定地球化学基线的方法,地球化学基线是判别地球表层物质中元素富集的重要参照基准,通过它可以计算元素的富集系统、地质累积指数,从而进行沉积物中元素分布的地球化学分析和环境污染的球化学分析。  相似文献   

14.
The threshold between geochemical background and anomalies can be influenced by the methodology selected for its estimation. Environmental evaluations, particularly those conducted in mineralized areas, must consider this when trying to determinate the natural geochemical status of a study area, quantifying human impacts, or establishing soil restoration values for contaminated sites. Some methods in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incorporate the premise that anomalies (natural or anthropogenic) and background data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own probabilistic distributions. One of these methods uses 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 (EDA) on regional geochemical data sets coupled with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o spatially understand the processes that influence the geochemical landscape in a technique that can be called a spatial data analysis (SDA). This EDA–SDA methodology was used to establish the regional background range from the area of Catorce–Matehuala in north-central Mexico. Probability plots of the data, particularly for those areas affected by human activities, show that the regional geochemical background population is composed of smaller subpopulations associated with factors such as soil type and parent material.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the EDA–SDA method offers more certainty in defining thresholds between geochemical background and anomaly than a numeric technique, making it a useful tool for regional geochemical landscape analysis and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studies.  相似文献   

15.
论秦皇岛市的城市地质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现代环境观从地质环境、地球化学环境和水文环境三方面,较详细地论述了秦皇岛市区的城市环境,综合分析了灾害地质、土壤化学元素的分布状态及水体污染的主因背景,并对城市的地壳稳定性进行了评价。指出了影响人们生活,城市发展的不利因素和某些区段存在的隐患,提出加强环境保护,使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6.
樊华 《江苏地质》1996,20(4):242-245
首次提出地质背景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的基础潜资源,合理有效的利用地质背景具有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开展农业地质背景资源研究,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并指出了开展地质背景资源与农业区划工作的内容及方法。  相似文献   

17.
邢怀学  李亮  葛伟亚  田福金  余成 《地质论评》2019,65(4):1031-1037
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了区内1999年地质大调查以来的水工环地质调查的最新成果,以环境地质问题分区作为普染色,运用GIS技术编制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环境地质图,该图件能够反映海峡西岸经济区地质环境特征、地质资源、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等内容。本文从编图的基本原则、编图范围、主要内容、图面表示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研究发现,以环境地质问题分区作为环境地质图主要内容的编图方法,比以往采用环境地质背景分区的方式更能直观地反映区内的环境地质问题,可以更好地为国土资源规划、地质环境保护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8.
以云南个旧地区区域地球化学资料为基础,结合医学地质学、农业地质学和环境地质学的研究成果,对个旧地区区域地球化学环境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引入并运用FCA模糊综合评价对个旧地区区域地球化学环境进行了系统评价,得出了个旧地区630 km~2范围内区域人居地球化学环境污染严重的结论,其原因既有第一环境的先天不足,也有第二环境的后天人为污染,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区域化探原生背景与异常形成于相互独立的地质过程。在岩性复杂区,不同地质单元内背景与异常的成因可能完全不同,划定统一的背景上限显然是不科学的,合理的解决方案是分区确定化探背景上限。这里提出一种采用主要造岩元素为指标,采用快速聚类分析方法划分地质单元并分别计算背景上限的简便方法。以1:200 000郴县幅化探数据为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去除不同地质体类型背景对异常的影响,不仅能突出矿区异常,也能削弱高背景区非矿致异常,缩小靶区面积,识别微弱异常。  相似文献   

20.
Conventional analyses of exploration geochemical data assume that the background is a constant or slowly changing value, equivalent to a plane or a smoothly curved surface. However, it is better to regard the geochemical background as a rugged surface, varying with changes in geology and environment. This rugged surface can be estimated from observed geological, geochem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perties by using multivariate statistics.A method of background adjustment was developed and applied to groundwater and stream sediment reconnaissance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Hot Springs Quadrangle, South Dakota, as part of the National Uranium Resource Evaluation (NURE) program. Source-rock lithology appears to be a dominant factor controlling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roundwater or stream sediments. The most efficacious adjustment procedure is to regress uranium concentration on selected geochemical and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for each lithologic unit, and then to delineate anomalies by a common threshold set as a multiple of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combined residuals. Robust versions of regression and RQ-mode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techniques were used rather than ordinary techniques to guard against distortion caused by outliers Anomalies delineated by this background adjustment procedure correspond with uranium prospects much better than do anomalies delineated by conventional procedures. The procedure should be applicable to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at different scales for other met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