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尤其发育,近些年,暴雨等极端气候频繁出现,加上受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3年芦山地震影响,山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加剧,极大的扰乱了灾区人民群众的生活,因而,积极开展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价与设计治理,为减少国家经济和确保人民安居乐业是十分必要的。对富顺县安溪镇刘家坝村黑竹林滑坡的地质灾害评价工作,为滑坡的治理设计提供了地质依据,为类似工程的评价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2008年"5·12"汶川地震诱发了数以万计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汶川地震后,地震灾区危害性大的滑坡多采用截排水沟、挡土墙、抗滑桩、坡面减载和坡脚反压等措施进行了治理,总体防治效果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通过现场调查,结合地震扰动区地质灾害特点,提出了地震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运行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地质灾害本体因子、防治工程技术因子和社会影响因子3个一级评价指标和12个二级评价指标,并建议将防治效果(R)划分为4个等级:良好(R≥0.85)、较好(0.70≤R0.85)、一般(0.6≤R0.70)、差(过于保守或失败,R0.6)。以汶川震区平武县魏坝滑坡为典型案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地震扰动区滑坡防治工程防治效果评价模型,计算获得魏坝滑坡防治效果R值为0.63,总体防治效果一般,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受蓄水、降雨、山地等因素影响,滑坡地质灾害频发,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滑坡地质灾害的预防、应急抢险和治理工作要求具有准确性、时效性。本文着重介绍了高密度电法在库区滑坡勘查中的应用,结合工程实例进行分析,证明了高密度电法在库区滑坡地质灾害勘查中具有较好的勘探效果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大地震给四川灾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同时,因地震引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地质灾害,给灾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带来了巨大困难,有大量的地质灾害需要调查、评估、监测、治理。2009年是地震灾后重建高峰期,由于众多项目开工,中央财政资金投入将超过1000亿元。  相似文献   

5.
"5·12"汶川大地震四川省造成极为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诱发了大量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严重地威胁到交通、民房和安置点的安全。根据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的要求,我队承担了支援四川省地震灾区第三批重大地质灾害项目——江油市二郎庙镇许家院滑坡应急勘查、设计工作。笔者依据在该区开展工作的实际,结合滑坡的结构变形特征、稳定性分析和剩余下滑力的计算,设计采用抗滑桩支挡工程治理该滑坡,消除灾害隐患,保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6.
鲜水河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南缘一条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断裂带沿线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复杂,历史地震频发,并诱发大量地震滑坡灾害,对重大工程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影响。基于鲜水河断裂带区域地震滑坡防控需要,在研究分析区域地质灾害成灾背景和发育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选取鲜水河断裂带两侧约20 km的区域,采用Newmark模型完成了鲜水河断裂带地震滑坡危险性预测评价。结果显示,地震滑坡极高危险性区、高危险区、中等危险区及低危险区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28%、11.77%、33.33%和48.62%,危险性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康定-磨西段及大渡河附近,有63.66%的地震滑坡分布在地震滑坡极高和高危险区。成功率(ROC)曲线检验结果表明,此次滑坡危险性性评价的准确率为74.3%,评价结果精确度较高。规划建设中的川藏铁路经泸定县、康定市地震滑坡危险性较高的地区,因此工程规划建设时需加强铁路隧道口附近潜在地震滑坡危害评判及防控,研究结果将为该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川藏铁路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快地质灾害治理进度,落实地质灾害治理任务,长清区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对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进行组织实施。本着以人为本、防治结合、量力而行、分工明确的原则,明确了地质灾害隐患重点,主要包括张夏镇梨枣峪山体滑坡隐患,万德镇拔山村泥石滑坡隐患,进一步抓好张夏镇大娄峪村崩塌、岩体坠落隐患,力争做到地质灾害防治“监管不留真空、防治不留死角”,确保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有效开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扎实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定并实施了六项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8.
《四川地质学报》2022,(Z2):128-130
"5.12"汶川特大地震及"4.20"芦山强烈地震引发了崩塌、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一些列次生灾害,此类地质灾害给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破坏。本文主要以煤田局一四一队施工公司所承建的宝兴县打水沟泥石流治理工程为例,针对泥石流、山体滑坡问题,采用了一系列的措施,不仅保证了工程可以顺利施工,同时也取得了预期的治理效果,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5.12汶川大地震引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如何及时有效的治理成为灾后恢复重建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在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治理中,需要综合运用岩体力学的新技术、新方法。结合岩体力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地震灾区地质灾害情况,对地震灾区地质灾害中有关岩体力学的问题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0.
为查明理县滑坡地质灾害总体风险水平,根据滑坡高易发的特征,选取坡度、坡向、构造、岩性、水系、降雨、地震、人类活动等8个因子作为滑坡危险性评价指标,选取人口密度、单位面积GDP和土地资源作为易损性评价指标,基于层次分析法-信息量法模型,使用GIS技术开展理县滑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结果符合理县滑坡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1.
"5.12"汶川特大地震及"4.20"芦山强烈地震引发了崩塌、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一些列次生灾害,此类地质灾害给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破坏。本文主要以煤田局一四一队施工公司所承建的宝兴县打水沟泥石流治理工程为例,针对泥石流、山体滑坡问题,采用了一系列的措施,不仅保证了工程可以顺利施工,同时也取得了预期的治理效果,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新疆昌吉市某滑坡地质灾害发生于2015年6月19日,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在对该滑坡地质灾害实地勘查的基础上,基本查明了滑坡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特征和形成原因,同时对其稳定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滑坡为堆积层(土质)的中层,推移式、自然、中型滑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高陡地形条件、地下水浸泡、抗剪强度低和人类活动及地震共同作用的结果,定性分析为稳定性差、在自重+暴雨工况下欠稳定,在自重+地震工况下为基本稳定。研究结果为当地政府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5.12汶川地震灾区地质灾害情况初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5.12汶川地震引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地震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据初步调查统计,四川、甘肃和陕西等省地震区84个县(市、区)发现重大地质灾害点8439处,威胁1093667人的生命安全。地震区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为主,其次为崩塌和泥石流。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其次是甘肃省,陕西省相对较少。地质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其次为中型、大型,巨型较少。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地震滑坡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地震滑坡是大陆内部山区大地震活动中最为常见的地震地质灾害类型,不仅数量多、规模大,而且危害性极大,常会对人类活动造成特别严重的损害,分析研究地震滑坡对地震灾害危险性评价和防震减灾工作极为重要。通过系统总结和梳理国内外地震滑坡的研究现状,对地震滑坡的发育规律、动力机理以及"3S"技术在地震滑坡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张剑 《江苏地质》2007,31(3):281-284
镇江市是江苏省滑坡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城市,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较早,积累了一定的防治管理经验。而焦山索道上站滑坡治理工程是多种滑坡治理技术方法和措施的综合应用,通过混凝土抗滑桩、锚索、锚杆、排水以及挂网喷播复绿等技术方式和措施的应用,成功地完成了焦山索道上站的滑坡治理工程,为镇江市其他滑坡地质灾害的治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由地质灾害防治专家殷跃平博士等著的《汶川地震地质与滑坡灾害概论》,今年3月由地质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概要论述了汶川8.0级地震发震构造——龙门山断裂带地质成因、演化历史和活动特征;介绍了自1991年以来,特别是地震发生前后,龙门山断裂带及邻区地壳运动的GPS监测成果,以及沿龙门山断裂带产生的地震陡坎、地震鼓包、地表破裂等地震变形和同震位移调查成果;系统介绍了地震诱发的15000多处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基本分布和33处滑坡堰塞湖的风险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东缘地震活动频繁,地震作用形成的松散堆积物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提供了丰富物源,增加了震后一段时期内的地质灾害发生强度。本文在青藏高原东缘地质背景、已有地质灾害调查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近年来发生的汶川地震、芦山地震、鲁甸地震等诱发的松散物源量表征地震作用对震后地质灾害的影响,提出了考虑地震后效应的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评价思路,建立了青藏高原东缘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基于传统信息量模型和Logistic逻辑回归模型,建立了加权信息量模型,并完成了青藏高原东缘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评价。研究表明,地震扰动区的地质灾害易发性显著高于震前水平,地震作用改变了地质灾害成灾条件,增加了震后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研究结果对于活动构造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和区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青海玉树M_S7.1级地震地质灾害主要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发生MS7.1级地震。玉树地震产生较连续的地表破裂和大量房屋破坏,并诱发了滑坡、崩塌和震裂山体。此外,地震诱发的砂土液化、水渠溃决等加剧了局部山体地质灾害。通过现场调查和地震前后玉树县地质灾害发育状况,简要阐述了地震地质灾害的主要发育特征,包括震后地质灾害数量明显增加、地震地质灾害分布受活动断裂控制、低位滑坡为主、地质灾害链生效应显著等,并对灾后重建过程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刘少奇同志故居管理局园区的滑坡地质勘察及治理工程为例,介绍了高密度电阻率法、直流电测深法和地震地质映象法等的综合应用。工程采用温纳装置、斯龙倍格装置,设计了一组适合该区域地质特征的技术参数,通过对岩溶的发育形态、规模、深度进行探测分析,确定了该区岩溶范围与溶洞的分布状况以及滑移面的变化趋势。结合钻探资料对整个园区的地质灾害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提出了运用高压旋喷灌浆的治理方案。经验证,该园区的滑坡治理措施取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磨西台地西部岸坡缓、高差大,东部岸坡陡峭狭窄,受地质构造、地形地貌、雨水侵蚀、风化以及地震的影响,磨西台地东部岸坡滑坡地质灾害频发。为了安全、高效、精准、全方位获取滑坡地质灾害勘察的基础数据,运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研究科学地学推进地质灾害勘察治理;通过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非接触主动测量方式直接获取磨西台地东部岸区某滑坡的高精度点云数据,得到勘察区的三维点云模型,通过进一步处理分析,对地滑坡体的形图、剖面图、结构产状、特征体测量数据等关键要素进行精准识别和快速提取分析,极大地节约时间和降低损失,为后续滑坡地质灾害勘察治理设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