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明确川东南海相下组合烃源岩地化特征、理清源-藏对比关系,支撑下步的勘探部署,通过采集野外样品,利用色谱/色谱-质谱等分析方法,对川东南地区海相下组合(震旦系-志留系)烃源岩及储层沥青地化特征开展分析。研究表明:①海相下组合烃源岩按沉积相类型可划分为浅水相、深水陆棚相及过渡相三种类型;②三环萜烷及藿烷含量、C27~C29规则甾烷构型可作为海相下组合油气源对比的主要地化参数指标;③野外灯影组及石牛栏组储层沥青分别来源于浅水相寒武系牛蹄塘组及志留系龙马溪组烃源岩供给,明心寺组储层沥青来源具有混源特征。  相似文献   

2.
川东建南地区须家河组砂岩致密化程度高,非均质性强,有利储层的发育分布成为勘探的难点.本文基于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实测物性等分析化验资料,在查明须家河组砂岩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和孔隙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揭示砂岩的致密化成因和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建南地区须家河组砂岩中塑性岩屑含量较高,岩石类型以岩屑砂岩为主,含有少量岩屑石英...  相似文献   

3.
川东建南地区上石炭统黄龙组残余厚度一般在0~30 m,岩性以白云岩、石灰岩和角砾岩为主,且以前两类的储集物性较好。白云岩类是工区石炭系最重要的储集层,在白云岩类储层中又以针孔白云岩最好;石灰岩类储层中以角砾状灰岩较好。利用三维地震资料所作的属性定量分析、波阻抗反演及厚度预测等储层预测工作表明,黄龙组储层较围岩具有高阻抗的特点,其中物性最好的针孔白云岩表现为高阻抗背景下的低阻抗特征,物性较差的角砾白云岩表现为高阻抗特征。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及地震响应特征分析发现,当地震剖面存在双强相位(双轨特征)时,黄龙组地层存在,而当地震剖面呈现单轨特征时,则黄龙组地层不存在;地震振幅强弱与黄龙组厚度密切相关。利用地震属性及波阻抗反演技术同时预测储层厚度,其结果与实钻结果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4.
川东南—黔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发育富含有机质泥页岩,是华南地区海相地层中的优质烃源岩之一,且分布广泛,厚度大,是有利的页岩气勘探区。通过研究区30条野外露头剖面和12口钻井的资料分析,结合岩性、元素地球化学、测井地球物理及古生物等相标志研究,对川东南—黔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沉积环境、沉积演化及其对烃源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川东南—黔北地区龙马溪组识别出泥质深水陆棚、泥质浅水陆棚、砂泥质浅水陆棚、砂质浅水陆棚、灰泥质浅水陆棚、灰质浅水陆棚、浊流沉积、台地边缘浅滩-生物礁浊流等8种沉积类型,其中泥质深水陆棚是龙马溪组烃源岩形成的主要沉积环境。通过对沉积环境的研究,认为龙马溪组底部缺氧的滞留环境和缓慢的沉积速率是龙马溪组优质烃源岩发育的主要因素。研究为区内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延川南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晋西挠褶带与渭北隆起交汇处,区内2口钻井在盒6、盒8段试气获得中-高产气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下石盒子组致密砂岩气储层的沉积相类型、储集空间特征、储层物性以及影响气藏发育的主控因素进行分析,认为下石盒子组产气层位一般发育在河道的砂体富集带的心滩微相,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为主,岩屑砂岩、岩屑质石英砂岩次之。研究区河道砂体富集带在上部受泥岩封盖,侧向上受逆断层遮挡,形成岩性-地层复合型气藏。  相似文献   

6.
利用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属性分析、波阻抗反演及厚度预测等技术对建南地区开展储层预测工作.建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厚400~550m,划分为四个段,其中飞三段是主力产气层系,储层类型以孔隙型为主,局部发育孔隙-裂缝型,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飞三段的沉积环境主要为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浅滩及台缘斜坡相带.研究区内普遍发育鲕...  相似文献   

7.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锗层沥青的来源一直存在争议,以往的认识多是依据地球化学资料,而很少从生烃背景来探讨这一问题.研究应用盆地模拟方法,对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储层沥青三套可能的烃源岩(下寒武统、下志留统和上二叠统)进行了生油历史与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下寒武统、下志留统和上二叠统泥质烃源岩的主要生油期分别发生在二叠纪-早三叠世、早-中三叠世和三叠纪末期-早侏罗世.在生油潜力方面,下志留统泥质烃源岩在()个中-晚三叠世期间都具有最大的生油量,占三套烃源岩总生油量的80%~90%.在早侏罗世沉积期, 光地区油源岩以上二叠统泥质烃源岩为主,下志留统泥质烃源岩为辅,仅为总生油强度的10%~20%;而()家寨地区则以下志留统泥质烃源岩为主要油源岩,所占比例仍高达80%左右.考虑到本区中、晚三叠世期间的生油量远大于早侏罗世时期,飞仙关组古油藏原油应该主要来自下志留统泥质烃源岩,上二叠统泥质烃源岩的贡献较小,且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本区下寒武统泥质烃源岩生油时间明显早于飞仙关储层圈闭形成期,不是该区古油藏的有效烃源岩.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YN2井储层沥青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塔里木盆地东北部英吉苏凹陷YN 2井侏罗系、志留系储层分布有固体沥青,通过对此固体沥青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生物标志物组合特征,进行储层固体沥青-烃源岩中抽提物组成特征的地球化学对比研究,结果表明:YN 2井侏罗系、志留系储层沥青属于混合成因的固体沥青,主要由古油藏石油热蚀变作用造成的,并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生物降解;其正构烷烃呈双峰型前峰态或前峰型分布,主峰碳主要为nC16,饱和烃色谱基线下存在未分辨的复杂混合物。伽马蜡烷含量较高,ααα20R甾烷C27,C28,C29呈V型分布,ααα20R甾烷C27含量大于ααα20R甾烷C29为主。在m/z177色质谱图存在25-降藿烷。表明YN 2井的储层沥青遭受了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9.
张莉  舒志国  何生  陈绵琨  伍宁南  杨锐 《地球科学》2021,46(9):3139-3156
川东建南地区须家河组储层非均质性极强,致密化程度极高,为了查明储层差异演化过程,剖析储层差异演化控制因素,运用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的多种实验方法,在详细刻画储层岩石学特征的基础上,划分了储层成岩相类型,查明了不同类型砂岩的物性特征和孔隙结构特征,分析了储层的差异性演化过程.研究区砂岩可以划分为4种成岩相类型,即强压实相...  相似文献   

10.
川东南地区石牛栏组碳、氧、锶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前人对川东南地区石牛栏组地层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有关同位素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区石牛栏组沉积成因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值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而氧同位素值则有所偏低;白云岩δ^13C值低,δ^18O值高,反映受成岩环境的影响较明显;裂缝中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分布于两个不同的区间,说明不同期次裂缝充填物形成时的流体性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沉积成因碳酸盐岩具异常低的锶同位素值,与前人研究结果有明显的差异,推测是受贫87Sr同位素的成岩流体的影响;晚期裂缝充填物锶同位素比值较高,也表明它们受到了地表淡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下组合碳酸盐岩多成因岩溶储层发育特征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下组合(震旦系至石炭系)的震旦系至奥陶系碳酸盐岩中发育三种成因类型的岩溶,即构造不整合面岩溶、准同生期沉积间断岩溶和同生期岩溶。受多期区域性构造抬升作用的影响,下组合中形成多个区域性构造不整合面,之下的碳酸盐岩发育不整合面岩溶型储层。在碳酸盐岩沉积后的准同生浅埋藏阶段,受到局部短期构造抬升作用而暴露至地表,发生沉积间断和岩溶改造,从而在相对较为连续的厚层碳酸盐岩中发育多层的沉积间断岩溶型储层。受短期相对海平面下降影响,下寒武统龙王庙组颗粒滩相白云岩暴露至海平面之上,遭受同生期的大气降水岩溶改造,在相对海平面上升—下降频繁变化作用下,发育多层同生期滩相岩溶型储层。由于构造抬升作用以及相对海平面下降而形成的不同级别层序界面,决定了该级别层序界面之下岩溶型储层发育的分布范围和强度,并且多种成因类型的岩溶从早至晚依次叠置和复合改造,构成了下组合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在垂向和横向上广泛发育的格局。  相似文献   

12.
阿姆河盆地上侏罗统海相烃源岩是一套公认的成熟烃源岩,其成熟度与中国古生界高-过成熟度海相烃源岩不同,通过对阿姆河右岸地区上侏罗统岩石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及与中国塔里木和华北、四川、吐哈、渤海湾等盆地类似烃源岩的比对,研究了阿姆河盆地成熟海相烃源岩地化特征,建立了有机质丰度与类型的评价标准与图版。结果表明:阿姆河盆地侏罗系存在灰岩和泥岩两类海相烃源岩,灰岩有机质丰度略高于塔里木盆地古生界和华北地台中上元古界灰岩,与四川盆地二叠系灰岩接近,泥岩有机质丰度与吐哈盆地侏罗系煤系泥岩相当,成倍好于塔里木盆地、华北地台海相泥岩;海相泥岩属于Ⅰ2~Ⅱ型烃源岩,海相灰岩属于Ⅲ~Ⅱ型烃源岩,综合分析认为:1)阿姆河盆地上侏罗统灰岩好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标准为0.5%,泥岩好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标准为3%;2)以低等生物为主的海相碳酸盐岩或泥岩,其可溶有机质氯仿沥青“A”族组分、Pr/Ph与Ph/nC18关系、甾烷ααα(C27、C28、C29)-20R含量、多环芳香“三芴”系列等参数既揭示了烃源岩的生源环境,也是鉴别母质类型的良好参数。阿姆河盆地上侏罗统海相泥岩和灰岩烃源岩评价标准与图版的建立,对国外海相盆地油气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Exploration Potential of Marine Source Rocks Oil-Gas Reservoirs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o far,more than 150 marine oil-gas fields have been found onshore and offshore about 350. The marine source rocks are mainly Paleozoic and Mesozoic onshore whereas Tertiary offshore.Three genetic categories of oil-gas reservoirs have been defined for the marine reservoirs in China:primary reservoirs,secondary reservoirs and hydrocarbon-regeneration reservoirs.And three exploration prospects have also been suggested:(1)Primary reservoirs prospects,which are chiefly distributed in many Tertiary basins of the South China Sea(SCS),the Tertiary shelf basins of the East China Sea (ECS)and the Paleozoic of Tarim basin,Sichuan basin and Ordos basin.To explore large-middle-scale even giant oil-gas fields should chiefly be considered in this category reservoirs.These basins are the most hopeful areas to explore marine oil-gas fields in China,among which especially many Tertiary basins of the SC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explore.(2)Secondary reservoirs prospects,which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Paleozoic and Mesozoic of the Tarim basin,Sichuan basin,Qiangtang basin and Chuxiong basin in western China,of which exploration potential is less than that of the primary reservoirs.(3)Hydrocarbon-regeneration reservoirs prospects,which are chiefly distributed in the Bohai Bay basin,North Jiangsu-South Yellow Sea basin,southern North China basin,Jianghan basin, South Poyang basin in eastern China and the Tarim basin in western China,of which source rocks are generally the Paleozoic.And the reservoirs formed by late-stage(always Cenozoic)secondary hydrocarbon generation of the Paleozoic source rocks should mainly be considered to explore,among which middle-small and small oil-gas fields are the chief exploration targets.As a result of higher thermal evolution of Paleozoic and Mesozoic source rocks,the marine reservoirs onshore are mainly gas fields,and so far marine oil fields have only been found in the Tarim basin.No other than establishing corresponding marine oil-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policy, sufficiently enhancing cognition to the particularity and complexity of China's marine petroleum geology,and applying new thoughts,new theories and new technologies,at the same time tackling some key technologies,it is possible to fast and effectually exploit and utilize the potential huge marine oil-gas resources of China.  相似文献   

14.
通过有机碳测定、岩石热解分析、显微组分定量分析、饱和烃色谱、色谱-质谱等实验分析,对莺琼盆地中新统海相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层位烃源岩的生烃潜力。结果表明:莺琼盆地中新统海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总体较低,大部分烃源岩为中等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2型和Ⅲ型为主,有机质热演化主要处于成熟阶段。烃源岩显微组分组成具有富含镜质组、壳质组+腐泥组次之、贫含惰性组的特征。烃源岩沉积环境主要为弱氧化-弱还原环境,具有陆生高等植物和低等水生生物生源混合输入的特征。莺歌海盆地梅山组烃源岩综合评价为中等烃源岩,生烃潜力相对较好,三亚组烃源岩综合评价为较差—中等烃源岩,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琼东南盆地梅山组和三亚组烃源岩综合评价为中等烃源岩,具有相当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15.
呼和湖凹陷下白垩统烃源岩生油条件好,油气资源潜力大.利用研究区7口钻井270个热解资料和125个镜质体反射率数据,分析了下白垩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热演化史.下白垩统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Ⅱ2型干酪根,现今热演化程度具有中间高、四周低的特点.主力烃源岩层南屯组属于中等-好烃源岩,在约128 Ma进入生烃门限,现今处于高成熟-生气阶段.大磨拐河组属于差-中等烃源岩,在约124 Ma进入生烃门限,现今处于中等-低成熟阶段,大磨拐河组二段烃源岩至今未进入生烃高峰.热史模拟表明呼和湖凹陷在伊敏组沉积晚期达到最大古地温,地温演化具有先升高后降低的特点.从南屯组沉积至今,地温梯度先升高到50~55℃/km,后逐渐降低为现今的35.4℃/km.早白垩世以来较高的地温场对油气生成、成藏起控制作用.包裹体均一温度结合热演化史结果表明126~87 Ma(伊敏组沉积时期)应是呼和湖凹陷油气主成藏期.晚白垩世以来盆地发生抬升,温度降低,烃源岩生烃强度减弱.   相似文献   

16.
川东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储层沥青的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色谱-质谱分析方法鉴定出川东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储层沥青饱和烃和芳烃馏分中的生物标志物,研究了生物标志物特征及热演化特征,其中以藿烷系列和规则甾烷系列丰度高为最主要特征。上二叠统长兴组和龙潭组烃源岩与该储层沥青具有相似的生物标志物指纹特征及热演化特征,普遍存在γ-胡萝卜烷、β-胡萝卜烷和伽马蜡烷,因此认为它们是该储层沥青的主要烃源岩。  相似文献   

17.
川东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烃源岩特征及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地球化学分析、储层沥青薄片镜下鉴定,对川东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烃源岩宏观特征以及微观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并以震旦系灯影组古油藏为例分析了烃源岩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牛蹄塘组烃源岩厚度稳定,底部暗色泥页岩分别厚约25m-43m,平均有机碳含量介于0.5%-1.0%,现今已达过成熟阶段,为中等烃源岩。牛蹄塘组泥页岩是灯影组古油藏的主要烃源岩,古油藏原油裂解气是灯影组气藏成藏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是一个大型叠合含油气盆地,经历了多期伸展-聚敛旋回,资源潜力巨大。近年来,盆地中部下组合天然气勘探在震旦系灯影组和下寒武统龙王庙组获得重大突破,但盆地东部尚未获得实质性进展,有利勘探方向尚待明确。以构造-沉积演化分析为基础,将盆地东部及邻区海相下组合划分为伸展分异台地(震旦纪至早寒武世沧浪铺期)、稳定统一台地(早寒武世龙王庙期至中奥陶世宝塔期)和挤压前陆坳陷(晚奥陶世至志留纪)三个演化阶段;根据油气成藏要素和运聚特征,划分出寒武系盐下碳酸盐岩、寒武系盐上碳酸盐岩和志留系致密碎屑岩等三个油气勘探领域,不同勘探领域制约油气成藏和富集的关键因素差异较大;指出了川东南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台缘带、川东寒武系洗象池群碳酸盐岩浅滩和志留系小河坝组大型三角洲砂体等,为盆地东部海相下组合的有利勘探方向,同时明确了重点突破地区。  相似文献   

19.
大王北洼陷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烃源岩可溶抽提物的色谱和色谱- 质谱分析结果,对大王北洼陷沙四段、沙三段和沙一段烃源岩的饱和烃和芳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揭示了三套烃源岩在沉积环境和有机母源输入的不同特征,总结了应用生物标志化合物鉴别三套烃源岩的组合参数特征,为精细的油源对比奠定了基础。研究表明,沙四段烃源岩具有较低的Pr /Ph,4-甲基甾烷同类物中C28 4-甲基系列含量最低、较高的甲藻甾烷含量、较低的重排甾烷含量、异常的C35 升藿烷含量、高伽马蜡烷异常指数、含一定量的奥利烷和较高的硫芴系列化合物含量等特征,反映了沙四段烃源岩形成于高盐度含硫强还原沉积环境,低等水生生物为主,高等植物有明显贡献的混合母源特征。沙三段烃源岩具有较高的Pr /Ph,4-甲基甾烷同类物中C29 4-甲基系列含量最低、几乎不含甲藻甾烷、较高的重排甾烷含量、基本正常的升藿烷分布、低伽马蜡烷异常指数和较低的奥利烷含量等特征,反映了沙三段烃源岩形成于半咸水的一般还原环境,低等水生生物为主,有一定量高等植物有机输入的混合母源特征。沙一段烃源岩具有极低的Pr /Ph,4-甲基甾烷同类物中C28 4-甲基系列含量最低、较高的甲藻甾烷含量、很低的重排甾烷含量、异常的C33 升藿烷含量、高伽马蜡烷异常指数、极低的奥利烷含量和较高的脱羟基维生素E 含量等特征,反映了沙一段烃源岩形成于高盐度强还原沉积环境,低等水生生物占绝对优势的有机母源特征。对研究区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成熟度参数随深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层系中成熟度参数的演化存在显著差异,沉积埋藏历史和沉积环境可能是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为此在应用这些参数进行烃源岩乃至生成石油的成熟度评价时,应使用不同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江苏下扬子区海相中、古生界烃源岩“晚期生烃”系指晚白垩世至第三纪时期构造活动相对减弱条件下新盆地叠加引起的增熟生烃。燕山早、中期,本区因遭受强烈挤压对原有油气藏破坏严重,而现今查明的圈闭其多数又是在这一时期形成。从这两点看,晚期生烃、晚期成藏对本区海相地层勘探显得十分重要。本区已发现“晚期生烃、晚期成藏”实例——盐城朱家墩气田。着重利用一些特殊地质、地球化学现象论证了“后期增熟生烃”现象,并通过恢复中、新生代盆地原形来准确再现地史、埋藏史和生烃史;同时指出,复合于中、古生界烃源岩之上的中、新生界圈闭也是海相油气勘探的组成部分。通过盆地模拟定量展示了“二次或晚期生烃”的时空分布,此分布对勘探目标区和目的层选择可起到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