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本文对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泥质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物源区性质以及风化特征。物源区以长英质岩石为主,指示化学风化程度的CIA指数及成分成熟度的ICV指数,表明经历了低-中等的化学风化作用,反映了中侏罗世的半干旱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4.
赵中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4,44(6):1798-1804
井轨迹对裂缝钻遇率有重要的影响。以某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为例,利用100余口井的FMI资料按照小斜度井(包括直井)和大斜度井(包括水平井)分组分别统计裂缝的平均倾角、裂缝密度参数,并与不考虑井斜角利用所有FMI资料统计的结果相互对比,以分析井斜角对裂缝倾角、裂缝密度参数统计的影响。结果表明,按小斜度井钻遇裂缝统计的裂缝平均倾角和裂缝密度均明显低于按大斜度井和所有井未分组钻遇裂缝的统计结果;因此,小斜度井钻遇高角度裂缝的几率明显低于大斜度井。这一结论具有三方面的意义:对于本文中某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目前主要为直井和小斜度井钻遇的G-H层,应部署水平井进一步评价其油气勘探潜力;为更准确地统计高角度裂缝性储层的裂缝倾角并客观地评价裂缝密度,应尽量利用井轨迹垂直于裂缝走向和主要裂缝面的水平井钻遇的裂缝来分析统计;对于同类高角度裂缝性油藏的勘探评价和开发,应尽量采用大斜度井和水平井并确保井轨迹垂直于主要裂缝面。 相似文献
5.
古地形影响着黑色页岩的累计厚度、储层品质和含气性。综合研究威远—自贡地区582.57km2三维地震全覆盖、多轮二维、11口井及4根岩芯资料表明,该地区WF1—LM4笔石带发育时期的古地形为"一缓坡、一鼻隆、一台地、一中心"分布格局。缓坡位于自203井—威202井—威201井一线,为川中古隆起的水下自然延伸,地形坡度小,地层厚度相对较薄;鼻隆位于威203井—威205井—内江地区,与川中古隆起相连,地形坡降相对较小,形态上为鼻状;台地分布于邓探1井—富顺地区,隆起幅度相对较小;沉积中心位于威远—自贡—威206井区,水深较大,水体还原性较强。WF1—LM1带发育期,威远小型鼻隆分布于威204井—威206井之间,五峰期分布面积63 km2, LM1带分布面积45 km2; LM2—LM4带发育期,鼻隆分布于威202井区,面积仅29 km2。古地形差异表现在页岩厚度、地震反射特征和笔石带等方面。沉积中心区地层厚度最大,由沉积中心向两侧上超尖灭,笔石带减少或缺失。古地形差异造成页岩储层厚度、品质及含气性等差异,... 相似文献
6.
7.
松辽盆地北部宾参1井白垩系烃源岩的认识和评价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宾参1井是松辽盆地北部宾县断陷中的第一口参数井,钻遇白垩系地层,自下至上依次为沙河子组、营城组、登娄库组、泉头组和青山口组。在对宾参1井白垩系暗色泥岩进行一系列有机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测试的基础上,从有机碳(TOC)、氯仿沥青"A"、有效碳(PC)、生烃潜量Pg(S1+S2)、热解峰温Tmax值、镜质体反射率(Ro)、烃源岩气相色谱特征、干酪根碳同位素特征、干酪根元素特征和源岩甾萜烷特征等方面着手,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三个角度认识该井白垩系烃源岩,并进行烃源岩的初步评价,认为:(1)青一段干酪根主要为Ⅱ1和Ⅱ2型,其中、下部已进入生油门限,属于非—差烃源岩,个别深度段为较好烃源岩,其上部及青二、三段处于未成熟阶段;(2)泉头组和登娄库组干酪根主要为Ⅲ型,已进入成熟生油阶段,前者属于非—差烃源岩,后者属于差烃源岩;(3)营城组和沙河子组干酪根主要为Ⅲ型,有些层段为Ⅱ2型,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以生气为主。对该井白垩系烃源岩的认识和初步评价为勘探程度极低的宾县凹陷含油气前景的评价预测和石油地质研究奠定了基础,具有现实意义和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9.
在进行煤田测井时,由于钻孔井径、丼液性质差别,导致自然电位曲线、三侧向电阻率曲线不能很好地反映地层的变化,本文结合陕北某煤田测井实际,分析了井液、井径对自然电位曲线、三侧向电阻率测井曲线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井底应力场对气体钻井井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建立了油气井钻井过程中的井底力学模型,该力学模型考虑了井眼内压力、岩石节理、井眼深度、地应力、岩石材料特性、井眼直径等影响因素,并讨论了各个因素对井底应力场的影响,阐明了气体钻井时井底应力场分布变化对井眼井斜的影响。气体钻井时井眼内的压力远小于井眼周围的围压,井底会出现很大的拉应力,岩石容易破坏,因此,气体钻井时钻井速度远远大于钻井液钻井,但拉应力越大,井眼与岩石节理面交接处产生的应力集中越大,应力集中处岩石更容易破坏,也更易产生井斜。气体钻井时井底的应力状态对地层倾角、材料特性、井眼直径、井眼深度及初始地应力的变化较钻井液钻井时更敏感。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为了深入研究渝东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赋存特征,该文以WX2井页岩高温高压等温吸附及覆压孔隙度实验数据为
基础,通过误差最小原则挑选了适合研究区的吸附模型,并基于孔隙度随有效应力变化关系建立游离气模型,综合分析了
吸附气、游离气及总含气随埋藏深度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WX2井页岩不同温度下过剩吸附量随着压力增大,均呈
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温度的升高,最大吸附量逐渐减小,而校正后的绝对吸附量随压力增加,先迅速增大后增速
放缓,且用D-A模型拟合绝对吸附量数据平均误差最小,基本可以反应研究区页岩真实吸附过程。页岩样品在加压过程中
孔隙及微裂隙会逐渐闭合,卸压时绝大部分会重新打开,存在部分塑性变形造成的不可逆损伤,但不可逆损伤所占比重较
轻。不同方向样品孔隙度与有效应力之间具有负指数关系,富含层理页岩平行样品较垂直样品具有更大的初始孔隙度以及
更强的孔隙应力敏感性。页岩气赋存特征综合受控于储集层特征、吸附能力、温度及压力等因素,其中温度对吸附气和游
离气含量为负效应,储层压力为正效应;吸附气、游离气及总含气量均遵循先增大后减小的总体趋势,其中吸附气及游离
气含量分别主要受控于温度及储层压力。此外,临界深度上下,页岩吸附态与游离态相对含量发生变化,其对页岩气富集
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以往对于火山岩压敏性评价多限于定性分析且影响因素分析较片面,基于6块火山岩岩样的压力敏感性实验结果,结合岩石应力变形理论,建立了一种相对完善的定量化综合评价方法。分析了影响火山岩岩石压敏性的因素,其主控因素为裂缝发育情况和岩石孔隙结构。同时对影响岩石压敏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其评价结果与实验结果的高度吻合(直线拟合R2为0.94),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可靠性。火山岩压敏性的各影响因素的影响因子由大到小依次为裂缝类型、裂缝充填情况、岩石渗透率、岩石孔渗比、裂缝条数、裂缝宽度、岩石孔隙度、黏土矿物含量和井深。此外,还建立了压敏条件下火山岩气井的产能方程,给出一种预测不同地层压力下火山岩气井产能的方法,分析了压敏性对火山岩气井产能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岩石压敏性越强,地层压力下降越多,压敏性带来的附加产能损失越大。 相似文献
19.
20.
浙东地区岩浆岩广泛分布,受区域构造控制较明显,总体沿北东向余姚-丽水断裂带分布。本文对东园花岗岩体开展了详细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东园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岩、石英二长岩和少量花岗岩组成,主岩体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35.6±0.7 Ma(MSWD=0.97,2σ),花岗岩为238.1±0.8 Ma(MSWD=1.3,2σ),均属中三叠世产物。二长花岗岩和石英二长岩为准铝质-弱过铝质的钙碱性花岗岩,具高硅(62.94%~75.29%)、富碱(Na_2O+K_2O=8.17%~9.34%)且富钾(K_2O=4.54%~5.63%)的特征,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具有较强的Eu正异常(δEu=0.94~2.43),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P、Ti,而相对富集Th、Hf,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相对贫Ba。岩体属高(-中等)分异I型花岗岩,岩浆来源于具弧属性的加厚地壳部分熔融,形成于同碰撞向后碰撞阶段转变的大地构造环境,可能与太平洋板块向华南板块俯冲作用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