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据研究区大量钻孔钻资料,太原组主要由三角洲平原相、三角洲前缘相及潮坪相构成,岩性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夹生物碎屑灰岩、煤层等。通过研究发现,煤层主要赋存于太原组下部,其中主要可采煤层8号煤层属低灰、中—中高硫、中高—高发热量焦煤(瘦煤),9+10号煤层属低灰、低—中硫、中高—高发热量焦煤(瘦煤)。  相似文献   

2.
太原西山煤田赤峪勘查区地层总体为向南南东缓倾的单斜,在此基础上发育有轴向北东的不对称向斜(东社向斜),局部发育短轴背、向斜和一系列与主体向斜轴向大致平行的正断层,并向南西收敛。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主要可采煤层为2、3、4、8+9号煤层。根据煤岩煤质分析结果,2号煤层为低中灰一中灰、特低硫—低硫煤,3号和4号煤层为低中灰一中灰分、低硫一中硫分煤,8号和8+9号煤层属低中灰、中高硫煤,9号煤层属中灰、中硫煤。总体来看赤峪地区可采煤层为低灰-中高灰,特低硫-中高硫、发热量较高、强一特强粘结性的优质焦煤。全区煤层均为发热量较高、强粘结性的焦煤。  相似文献   

3.
山西静乐舍科勘查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通过对区内地质成果分析,本区太原组沉积环境由河控三角洲到潟湖、潮坪交替出现,期间发育两次碳酸盐台地,岩性主要以灰岩、泥岩、中粗砂岩和粉、细砂岩为主,含主要可采煤层9煤层;山西组主要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相、泛滥盆地相和泥炭沼泽相,以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为主,含主要可采煤层4-1、4煤层;4-1号煤层属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4和9号煤层属全区可采的较稳定煤层;本区主要煤类均为焦煤,资源量丰富,煤质较好,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4.
兖州煤田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以往主要侧重于3煤的煤质分析与研究,系统地分析其他煤层的煤质相对较少。为了全面了解该矿煤质指标,采用煤地质学、地球化学等方法,通过采样、测试以及分析,对其水分、发热量、灰分和灰成分、硫分、挥发份和主要元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煤层自上而下灰分含量逐渐降低,硫分含量逐渐增高,挥发份含量逐渐加大;18上为中灰煤,其余煤层为低灰煤;太原组煤层富硫,山西组煤层低硫;各煤层均为中高发热量;山西组煤层的水分含量略高于太原组。太原组与山西组的煤层均属气煤,太原组煤层较山西组略偏肥煤。  相似文献   

5.
河东煤田杨家湾勘查区钻孔煤层煤质分析显示,太原组煤层以中硫、中灰、中高挥发分、中高发热量的气煤和1/3焦煤为主,山西组煤层主要为特低硫、中高灰、高挥发分、中发热量的气煤。利用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及工艺性能数据分析了各指标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根据煤炭资源潜力评价洁净煤等级6级划分方案,对本区煤的洁净等级进行了划分:山西组原煤洁净等级为Ⅲ-Ⅳ级,以Ⅳ级为主,属中等-较好洁净煤,太原组原煤洁净等级为Ⅳ级,属于中等洁净煤;山西组和太原组浮煤洁净等级为Ⅱ-Ⅲ级,均属于较好-好洁净煤。  相似文献   

6.
山西禹硕煤业有限公司煤矿位于蒲县城170°方位直距约20km处的刁口村、尧都区前十亩村一带,井田面积为20.9557km2。本井田位于河东煤田东南部,井田总体为走向南北,倾向西的单斜构造,倾角一般为5-13°。井田内可采煤层为山西组大部可采的2号和太原组的稳定可采10号煤层及局部可采的9号煤层。2号煤层为瘦煤、焦煤和1/3焦煤;9号煤层为瘦煤、焦煤、贫瘦煤;10号煤层为焦煤、瘦煤、1/3焦煤、贫瘦煤和贫煤。共求得资源/储量12420万t。  相似文献   

7.
流长勘查区含煤地层为龙潭组,含可采煤层4层,编号为6、8、9、13号煤层,各可采煤层均属高硫、特低挥发分、中高固定碳、低磷、低氯、一级含砷、中高发热量煤;工艺性能具有高热稳定性、极易至中等可磨、较低至中等软化温度灰、中等流动温度灰、弱还原性、中等结渣的特征。此外,当浮煤灰分为10%时,6号煤层为极难选煤;当浮煤灰分为13%时,6号煤层为易选煤。通过对贵州流长勘查区龙潭组煤岩的研究,查明了区内煤层煤质特征,为区内煤层的对比、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重庆地区须家河组为一套砂岩、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和煤层组成的湖滨-三角洲型沉积,煤质分级主要为中灰(特低灰-高灰)、低硫(特低硫-中高硫)、高热值(低热值-特高热值)煤;灰分与硫分等值线分布较为相似,总趋势为北东-南西向展布,呈不规则条带状和团块状分布;原煤灰分值与发热量值呈负相关性,浮煤灰分值与发热量值呈正相关性,初步得出同一采集点原煤和浮煤的灰分与发热量的相关性正好相反,煤类分布与挥发分等值线展布相似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SATUI矿区属第三系煤田,主要可采煤层为SM1、SM2、SL煤层,属于低灰、低硫和高发热量优质长焰煤,通过研究Tanjung一组属河流环境;二组为过渡的三角洲含煤沉积,可采煤层形成于三角洲平原环境;三组及其以上地层为浅海相环境。SATUI一号矿井的地质勘探工作参照了中国规范,选择以钻探为主的勘探方法,勘探工程量的布置不拘泥于规范的限制,比较灵活,集中初期采区,在地质填图的基础上,跨越勘探阶段,一步达到精查程度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以大同煤田王坪井田太原组8号煤层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学显微镜、煤质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和X射线荧光光谱(XRF)等方法探讨了其煤岩学、煤质和煤地球化学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煤相特征。结果表明:(1)王坪井田太原组8号煤层宏观煤岩类型为半亮煤和半暗煤,显微组分以镜质组和惰质组为主,显微煤岩类型为微暗亮煤和微亮暗煤;(2)8号煤为低水、中低灰、中低硫和中高挥发分气煤;(3)煤层顶部和底部属于陆相-过渡相,其余分层为海相-过渡相;(4)成煤环境为三角洲平原的泛滥盆地,煤相基本为开阔水域沼泽相,部分为湿地草本沼泽相;煤层自下而上经历了水位升降两个过程,并由于水位过深发生一次煤层聚集间断,反映了沼泽环境及成煤植物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义马煤盆地的演化及赋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支期华北古大陆板块与杨子古大陆板块碰撞对接,使中国东部地区的地质演化发生重大转折。华北南部由此结束了统一的沉积格局,进入彼此分隔的内陆盆地发展阶段。随着燕山期沿东秦岭古板块对接带发生的大规模 A 型俯冲和逆冲推覆,在其北侧华北板块南缘,于挤压隆起的背景上形成若千个受控于先成断裂格架的含煤和含油气内陆断陷盆地,豫西义马煤盆地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2.
含煤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煤地质学和系统论结合的基础上提出含煤系统的概念。含煤系统的基本要素有:物源、聚煤环境、地下热流。有关的成煤作用包括:泥炭的原地堆积—异地搬运作用、地壳旋回运动所引起的埋藏作用和成煤阶段的热变质作用。这些基本要素和成煤作用必须在时间空间上相配置,才有可能形成有工业价值的煤层。含煤系统在时间上可以分为物质来源子系统、物质堆积子系统、埋藏变质子系统。在空间上可以分为若干低一级的与此含煤系统特征相似的含煤子系统   相似文献   

13.
结合高陂煤矿区含煤岩系特征,阐述了该区的控煤构造及其形成机制,探讨了其与煤炭资源的赋存关系,对指导新区的勘探工作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应用煤岩学与地球化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黄陵矿区2#煤层的煤岩学特征及煤相类型。研究表明:2#煤层显微煤岩组分以镜质组为主,煤层从底部到顶部煤相由潮湿森林沼泽向开放沼泽过渡,包含五个次级演化层序,潮湿森林泥炭沼泽相是煤层煤相类型的主体,水动力条件较弱,成煤植物以木本植物为主,形成环境整体上为潮湿—覆水环境。  相似文献   

15.
运用层序地层学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了浑江煤田石炭系-二叠系含煤岩系的层序,探讨了聚煤作用的控制因素。石炭纪-二叠纪含煤地层共识别出4个层序边界,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为分析煤层厚度与地层厚度及砂岩百分含量的关系,绘制了三维相关图。研究表明,层序2地层厚度在40-70 m时,层序3地层厚度在50-80 m时,煤层发育较厚,而此时砂岩百分含量小于50%,表明有利于煤层聚积的环境是沉降速率中等、陆源碎屑供给相对较少的沉积环境,主要是三角洲间湾以及下三角洲平原地区。研究区含煤岩系层序地层格架中,不同层序沉积时期,煤层的分布有所不同,对于层序2来说,主要可采煤层分布在最大海泛带两侧,而层序3主要可采煤层分布在海侵面附近,此时较低的泥炭堆积速率与较慢的可容空间增加速率相平衡,从而形成该煤层。  相似文献   

16.
淮南矿区煤的深成变质与深部煤质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煤深成变质的现代理论,采用地质一煤质结合的方法,定量地评价了淮南矿区煤的深成变质作用,从而对深部煤质作出初步预测。成果表明,淮南矿区煤深成变质的阶段性和回返期后的变质作用相当显著;在由浅到深的可采深度范围内,存在着由低级烟煤到高级烟煤构成的垂直分带。据此推测,淮南煤田并不是单一煤种(气煤),更可能是一个赋存着多种煤类的烟煤区。  相似文献   

17.
广旺矿区的煤种(煤变质程度)沿走向上自西向东呈规律性变化。研究从分析区域地质构造入手,分析了该矿区煤种规律性变化的具体原因,对预测区域性的煤层赋存状况、指导毗邻区及深部资源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也为研究和探讨含煤地层煤变质作用机理提供了具体的实证。  相似文献   

18.
煤中矿物质在燃烧过程中的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煤中矿物成分的研究,综合评述了煤中矿物质在燃烧过程中的演化特征即矿物质对温度的变化特征和硅铝酸盐矿物、黄铁矿的转化特征,研究表明,在不同的燃烧工况条件下煤中矿物质转化为不同的矿物质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9.
龙永煤田的地质概况及其褶皱构造特征,李绍明同志已作了详细描述(《煤田地质与勘探》1981年第4期,《龙永煤田褶皱构造特征的探讨》)。本文着重就该煤田煤层形变的影响因素和规律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20.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加大,矿井的透气性越来越小,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频发,揭煤难度也越来越大。孟津煤矿开采山西组二。煤层,属于构造煤,煤层松软,透气性低,矿井一水平开采深度为760m,瓦斯压力高。副井清理斜巷需穿过二,煤层,为了尽快揭开煤层,采用液压钻机配乳化液泵以提高钻探水压的冲煤措施,使高应力低透气松软煤层在揭煤时的不利因素转化为可利用因素。从施工的55个揭煤孔来看,单孔冲出煤量最大为2.3t,最小为0.4t,平均为1.06t,总计冲出煤量为58.5t。通过对控制区域6个点瓦斯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瓦斯含量降到了8m3/t以下.清除了突出危险。采用瓦斯解析指标进行了三次效果检验,Ah:最大值为190MPa;在岩柱1.5m布置爆破孔,采用震动爆破揭开煤层,瞬时最大瓦斯涌出量为2.4m3/min,说明达到了快速揭煤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