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对底苏铅锌矿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成矿热液地球化学性质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等进行了研究,并提供了首批研究数据,同时首次对该类型矿床的成因提出了一定认识。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底苏铅锌矿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成矿热液地球化学性质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等进行了研究,并提供了首批研究数据,同时首次对该类型矿床的成因提出了定认识。  相似文献   

3.
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与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黔西北铅锌成矿区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矿床产于不同时代的碳酸盐岩建造中,其矿物组合和热液蚀变特征类似于MVT型铅锌矿床。本文通过对该区部分铅锌矿床的矿石显微岩相学结构、矿物学与地球化学、脉石矿物和闪锌矿中流体包裹体岩相学与显微测温学以及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研究,确定了该类型矿床成矿流体的性质及其成矿过程。结果表明,黔西北地区不同赋矿层位铅锌矿床具有相似的成矿流体特征,为中低温(160~260℃)、较高盐度(10%~22%NaCleqv)、含有低密度的CO_2、CH_4和N_2的卤水,不同于MVT型铅锌矿床成矿流体特征;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揭示,这些铅锌矿床硫化物的δ~(34)S范围均落在对应赋矿地层时代蒸发岩中的硫酸盐和生物成因硫化物的δ~(34)S演化曲线上或其附近,表明这些铅锌矿床硫化物中的S可能主要来源于对应地层本身。结合地球化学热力学分析,认为Pb、Zn等成矿元素的Cl络合物是成矿元素的主要搬运形式,富含Pb、Zn的成矿流体与赋矿地层中富含H_2S还原性流体的混合是铅锌富集成矿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红透山式块状硫化物铜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于辽宁省清原地区太古宙花岗-绿岩地体中的红透山式块状硫化物铜锌矿床,具有独特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往应用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同位素、岩石化学等地球化学特征,在原岩恢复、时空演化、矿床成因等基础地质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该类矿床地层(矿体)中微量元素、卤族元素、汞元素、硫同位素及容矿岩石的岩石化学等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提出了其对清原地区寻找红透山式块状硫化物铜锌矿床的地质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5.
金顶铅锌矿床位于滇西兰坪思茅盆地北部,为世界级超大型铅锌矿床.应用电子探针分析(EPMA)技术测定了金顶铅锌矿床中不同矿段(北厂、跑马坪、白草坪)黄铁矿、闪锌矿的微量元素组成,探讨金属硫化物的地球化学特征、矿床成矿环境,从而为研究区矿床成因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各个矿段不同寄主岩石中黄铁矿相对富集Pb、Zn、Co,贫Cu...  相似文献   

6.
上庄坪铅锌银矿床是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在北秦岭二郎坪群发现的硫化物矿床。笔者通过对矿床矿石、容矿同岩、重晶石岩的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和地质特征研究,探讨成矿构造环境、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问题。研究表明.矿石和容矿围岩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组成模式均为右倾型.矿石与围岩在Cu-Pb-Zn判别图解中投点区域一致.矿石Zn/(Zn Pb)与冲绳海槽和上向黑矿矿石特征相似、与TAG和EPR13°N区硫化物存在差异.矿石具较高As、Sb和Pb与低Cu、Cd和Se元素特征.认为该矿床成矿元素来源于壳幔混合、但以壳源为主的围岩变(石英)角斑岩和变细碧岩。矿石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矿床地质特征及与热水沉积重晶石岩和硅质岩的紧密共生关系说明,上庄坪矿床是弧后盆地构造环境海底热液喷流成岩成矿作用的产物。重晶石岩、硅质岩、矿床纵向和横向分带是寻找和勘探该类矿床的重要标志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赖天即 《矿产与地质》1994,8(4):252-257
根据老厂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气液包裹体、稳定同位六、容矿地层元素丰度等方面的研究,认为该矿床成因属溶滤-再造后成矿床。  相似文献   

8.
乌龙沟铅锌矿床位于三都—丹寨(三丹)多金属成矿带内,毗邻苗龙金锑矿床,是该成矿带内铅锌矿床的典型代表。但迄今为止,该矿床未见任何地质、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的报道,导致对其成因机制知之甚少。本文在系统的矿床地质研究基础上,对硫化物开展S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以期揭示该矿床矿化剂元素的来源与演化,为理解其形成机制提供地球化学依据。乌龙沟铅锌矿床产于震旦系陡山沱组粉砂质白云岩中,明显受近NE、NW和SN向复合构造控制,矿体呈透镜状产出,具有块状、脉状和浸染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有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方解石和石英,偶见重晶石。硫化物具有粒状、碎裂、交代等结构。矿床地质特征表明该矿床具有后成性。硫化物δ~(34)S值介于10.9‰~16.5‰,低于邻区赋存于早寒武碳酸盐中的三都牛场和都匀牛角塘铅锌矿床硫化物的δ~(34)S值(均大于20‰),也低于震旦-寒武纪海水硫酸盐的δ~(34)S值(20‰~35‰)。可见,乌龙沟铅锌矿床还原S很可能是海相硫酸盐热化学(TSR)的产物,而TSR的温度或其它S源的加入可能是导致其具有低于邻区矿床δ~(34)S值的主要原因。综上,本文认为乌龙沟铅锌矿床属于受构造和岩性控制的后生热液矿床,其S源主要为海相硫酸盐。由于缺乏其它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的约束,其是否为MVT矿床,尚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云南毛坪铅锌矿床是滇东北铅锌成矿带中重要的矿床之一,以毛坪铅锌矿床Ⅰ号矿体为例,在深入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将其赋存地层——宰格组中第二段(D3zg^2)NE向断裂构造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划分为四类,讨论了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找矿标志,为隐伏矿预测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信息。  相似文献   

10.
新疆彩霞山铅锌矿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彩霞山铅锌矿床是目前中天山地区发现的唯一规模可达大型的铅锌矿床,研究意义较大,但研究资料少.文章通过对矿区不同类型岩石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了岩石中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岩石的REE配分模式,并与不同类型矿石中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矿区白云石大理岩,尤其是多期活化一千麋岩化一滑石化白云石大理岩,其微量元素分布、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不同类型矿石是趋于一致,显示蚀变白云石大理岩与成矿具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11.
桃源铅锌矿床是辽东青城子矿集区中部新发现的一个中型铅锌矿床,矿体赋存于古元古界辽河群大石桥组,受地层和断裂控制明显。目前缺乏针对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研究,导致对矿床成因认识不清。本文在详细野外调研和室内镜下观察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桃源铅锌矿床的硫、铅同位素特征。分析结果显示:桃源铅锌矿床中硫化物的δ34S值区间为3.5‰~8.9‰,平均为5.5‰,显示了具有幔源硫的特征;铅同位素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分别为17.969~18.309(均值为18.076)、15.572~15.669(均值为15.617)和38.222~38.371(均值为38.312),μ值变化范围为9.46~9.62(均值为9.55),绝大多数低于地壳正常值。在铅同位素判别图解上位于上地壳与地幔铅同位素演化线之间,显示了具有壳幔混合的特点。桃源铅锌矿床的硫、铅同位素组成与青城子铅锌-金银矿集区和印支期岩体类似,成矿热液来自深部岩浆,与辽河群围岩的硫、铅同位素分布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初步认为桃源铅锌矿床是与深部岩浆流体活动有关的岩浆热液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金寨县沙坪沟钼矿床是近年来秦岭—大别成矿带发现的超大型斑岩钼矿床,已探明钼资源储量246×10~4t。通过对沙坪沟钼矿床不同勘探线剖面和不同深度代表性样品的S、H、O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揭示了沙坪沟钼矿床S、H、O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矿床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窄,δ34S变化于+0.4‰~+6.2‰,平均值为+3.47‰,落在火成岩范围,分布具明显的塔式效应,硫的来源比较均一,主要为深源硫。成矿流体的δ18O包裹体水为0.40‰~7.52‰。流体包裹体中δD变化范围为-90‰~-63‰。主成矿期成矿流体总体为岩浆水。在不同勘探线剖面上矿化中心具高的δ34S、δ18O值,而且显示出从深部钠长石—钾长石—硅化带→黄铁绢英岩化带→浅部的绿泥石—碳酸盐化带δ34S、δ18O值有降低的趋势。上述特征表明沙坪沟钼矿床主成矿期成矿环境由碱性向酸性过渡,且没有发生明显的低δ18O作用,成矿环境相对封闭,外部对流循环的雨水系统参与成矿作用程度相对较小,与东秦岭其他斑岩钼矿床不同。  相似文献   

13.
贵州天桥铅锌矿床REE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稀土元素是示踪成矿流体来源的有效手段之一。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贵州天桥铅锌矿床成矿期方解石REE含量进行了分析。结合前人发表的峨眉山玄武岩、辉绿岩、矿石、硫化物、蚀变围岩、地层碳酸盐岩及地层中黄铁矿的REE数据,探讨了天桥铅锌矿床REE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流体来源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闽中梅仙铅锌多金属矿产于中—新元古代“变质基底天窗”绿片岩系中,目前对其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认识不一。对该矿区的丁家山和峰岩铅锌多金属矿床主成矿期的闪锌矿和方铅矿等金属硫化物进行S、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丁家山和峰岩矿床的硫、铅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其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分别为0.4‰~5.0‰和1.8‰~4.2‰,平均值则分别为2.66‰和2.88‰,表明硫为幔源硫。金属硫化物的铅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值则分别为18.326~18.496和18.378~18.646、15.658~15.817和15.619~15.746、38.724~39.257和38.365~39.009,平均值则分别为18.388和18.447、15.705和15.700、38.880和38.823,表明2矿床铅均为壳幔混合源铅。综合硫、铅同位素分析结果,认为丁家山和峰岩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燕山期花岗(斑)岩。结合矿床、矿体地质特征分析,丁家山和峰岩铅锌多金属矿的形成主要与燕山期花岗(斑)岩侵入接触交代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塔北铅锌矿床是西天山吐拉苏盆地中新近勘查成功的一个重要热液型铅锌矿床。矿体赋存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大哈拉军山组第五岩性段酸性凝灰岩中,受断裂构造控制。矿石硫化物的δ34S值介于0.5‰~7.3‰,估算获得成矿流体的总硫同位素值δ34S∑S约2.7‰,具岩浆硫的特征。晚期石膏的δ34S值为4.7‰~5.3‰,表明石膏可能是火山热液中的SO2发生歧化反应或火山喷发带出的H2S挥发分在近地表的氧化环境中反应生成的。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十分稳定,并与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的铅同位素组成相似,指示成矿物质来源于赋矿火山岩。碳、氧同位素组成指示成矿流体中碳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塔北铅锌矿床可能属于矿化较深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6.
川滇黔铅锌矿集区是中国最重要的铅锌矿产地之一,文章以该矿集区内四川天宝山大型铅锌矿床为例,开展了LA-MC-ICP-MS硫化物原位硫同位素与LA-ICP-MS闪锌矿原位微量元素分析,为认识该类矿床硫源和矿床成因提供地质地球化学依据.微量元素数据计算所得成矿温度在130~170℃之间,是典型MVT型矿床的成矿温度.LA-...  相似文献   

17.
位处华北板块北缘东段的辽吉裂谷带内发育有多处中、小型铅锌矿床,其中,同时发育层状和脉状铅锌矿的青城子矿床是典型的代表。为了探讨青城子层状铅锌矿和脉状铅锌矿矿质来源及成因的异同及其所代表的地质意义,利用ICP-MS对层状铅锌矿及其围岩、脉状铅锌矿及其围岩和后期穿矿脉岩进行了稀土元素测试。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具有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和明显分异的特点。层状铅锌矿及其围岩具有Eu正异常和较弱的Ce负异常,表明其成矿物质均来自上升的深部热水流体与海水的混合热液,在高温、还原流体和海水的参与下成矿。脉状铅锌矿及其围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层状铅锌矿及其围岩相似,但其Eu为负异常和Ce异常不明显,部分样品出现较弱的Ce正异常,对比分析穿矿脉岩明显的Eu负异常和Ce正异常以及二者稀土元素总量稍大于层状铅锌矿的特点,文章认为青城子层状矿石为沉积成矿,成矿热液为深部热水流体与海水的混合热液,但后期受到岩浆侵入叠加改造的影响而在局部形成脉状铅锌矿体,引起了Eu负异常和局部Ce正异常的出现以及稀土元素总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黔西北天桥铅锌矿床热液方解石C、O同位素和REE地球化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连续流动质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黔西北天桥铅锌矿床原生矿石中脉石矿物热液方解石C、O同位素组成和稀土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液方解石C、O同位素组成相对均一,不同标高方解石C、O同位素组成不具明显差别,其δ13CPDB和δ18OSMOW分别为-3.4‰~-5.3‰和14.7‰~19.5‰,在δ13CPDB-δ18OSMOW图上介于原始碳酸岩与海相碳酸盐岩之间。热液方解石总稀土元素含量较低(ΣREE=6.80×10-6~49.1×10-6),表现为轻稀土富集、Eu负异常的"M"型,其Eu/Eu*变化范围为0.30~0.55,与硫化物具有相似的稀土配分模式。根据热液方解石与蚀变围岩、远矿围岩及不同时代地层碳酸盐岩的C、O同位素组成和REE含量特征对比结果,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该矿床成矿流体具"多来源混合"特征,其中围岩碳酸盐岩为成矿流体提供了主要的C和REE来源,地层中膏岩海相硫酸盐岩为成矿流体提供了主要的S来源,而成矿流体中的水则主要为变质基底昆阳群等提供的变质水,并受到大气降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岳维好  周家喜 《矿床地质》2022,41(1):106-120
阿斯哈金矿床是青海东昆仑造山带东段金矿床的典型代表.金矿体主要赋存于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体的构造破碎带内,受NNE向和NNW向-NW向断裂构造控制.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蚀变类型为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和黄铜矿化.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其次是黄铜矿、方铅矿、毒砂、自然金和银金矿.据矿脉穿插关系、矿石矿物共生组合和结构构造特...  相似文献   

20.
谭洪旗 《地质与勘探》2017,53(6):1051-1060
四川布托县乌依铅矿床是川滇黔相邻区赋存于奥陶系大箐组地层中的典型密西西比河谷型矿床之一,其成矿物质来源仍不清楚。本文开展了方铅矿和石膏硫同位素及方铅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获得方铅矿硫同位素δ~(34)S平均值为-4.04‰(n=31),石膏δ~(34)S平均值为29‰(n=15)。方铅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表明,轻稀土富集,重稀土明显亏损,稀土配分模式曲线大致向右倾,Eu正异常和Ce负异常。结合前人的硫、铅同位素数据,认为乌依铅矿床硫来源于细菌还原地层中硫酸盐所产生的硫,矿石铅来自上地壳,成矿物质来源为奥陶系大箐组,与峨眉山玄武岩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