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别山白马尖花岗岩体的元素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演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马尖花岗岩体是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中的重要花岗岩体之一,主要组成岩类为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燕山晚期。含铝指数ACNK为0.97-1.01(平均为1.00)。在Shand指数图解上位于准铝质与过铝质岩石的界线上;在K2O-SiO2图解中处于高钾钙碱系列范围,属碰撞后花岗岩。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为富轻稀土中等至强铕负异常的右侧平滑曲线,δEu为0.37-0.65(平均值为0.53)。研究揭示,在花岗岩研究中流行使用的Nb-Y,Rb-Y+Nb和Rb-Hf-Ta图解目前难以准确反映该岩体的侵位构造背景,但却指示了其源区具有古火山岛弧的特征,并反映本区存在一个伸展拉张环境的时期,区内花岗质岩浆上侵的构造环境与中国东部燕山期构造转折的大背景有关。伸展拉张过程造成的地幔上涌不但成为花岗岩类形成的主要条件,也对超高压变质岩的快速折返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别山燕山期亏损重稀土元素花岗岩类的成因及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29,自引:12,他引:29  
本文通过岩石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对大别山(主要是张家咀地区)燕山期的花岗岩类进行了分类和成因研究,结果表明(1)大别山燕山期存在两类花岗岩,一类为重稀土元素(HREE)和Y强烈亏损(Sr/Y≥40.0,La/Yb≥40.0,Yb≤1.90μg/g,Y≤18.0μg/g,Sr≥400μg/g,Rb/Sr≤0.20,Rb/Ba≤0.08)的花岗岩,另一类为重稀土元素(HREE)和Y亏损不明显(Sr/Y<40.0,La/Yb<40.0,Rb/Sr>0.20,Rb/Ba>0.08)花岗岩(包括A型和一些I型花岗岩).重稀土元素(HREE)和Y强烈亏损的花岗岩存在两个亚类,一类富钠,与埃达克质岩石类似;另一类主要富钾,与富钾的高Ba-Sr的花岗岩类似.(2)大别山燕山期HREE和Y强烈亏损的花岗岩由增厚(>40km)的下地壳物质熔融形成,其热源可能是同期底侵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这些花岗岩的形成可能诱导下地壳拆沉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大别山东部榴辉岩带中的变质花岗岩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大别山高-超高压变质带中的变质花岗岩类是碱性花岗岩。它以其下列特征与本区未变质花岗岩和围绕它的低压花岗质片麻岩相区别:(1)有标型矿物多硅白云母和长石的石榴石反应边;(2)主要为花岗变晶结构但有残留的岩浆结构,岩体边部有片麻状构造;(3)与超高压围岩之间有残留侵入接触关系,两者共同受到第二期褶皱影响;(4)化学成分富硅和富碱,K2O和Na2O含量变化不定,大部分样品的Na2O大于K2O含量,K2O+Na2O总量大于7%;(5)矿物组合表明变质级为角闪岩相;(6)Rb-Sr等时线年龄181Ma(全岩,黑云母);(7)其中常有高-超高压变质岩相的捕虏体。这些特征表明,这里的变质花岗岩类是高-超高压变质带折返到中地壳时侵入其中并随之共同变质变形的,因此是高-超高压变质带的特殊成员。这对理解超高压变质带的折返速率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五台山地区前寒武纪花岗岩类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区前寒武纪花岗岩分五台早期和晚期两类,皆有太古宙花岗岩的共同特征。从早期的钠质花岗岩到晚期钾质花岗岩,其REE丰度增加,变化规律受钾、钠和铝的控制。其源岩物质可能源于上地壳岩和玄武质岩石。  相似文献   

5.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是华北与扬子板块俯冲碰撞作用的产物。迄今为止,报导的超高压变质岩除镁铁、超镁铁质岩石外,主要为火山-沉积岩,然而除上述岩石外,大别山南部出露大量花岗质片麻岩。作者在近期对大别山东南部变质花岗岩岩石学研究中发现:变质花岗岩中含有Gt+Ru+Phe±Acg+Aug±Di+Pl+Na-Amp+Or+Q组合,与钠长石共生的霓石或透辉石可能是早期矿物硬玉或富硬玉质绿辉石退变的,而岩石中石榴石分带特征,即内带以铁铝榴石(43.06%)和钙铝榴石(46.28%)为主,外带则以锰铝榴石(30.40%)和钙铝榴石(35.67%)为主,这些都表明它们是由高压向低压退化变质之产物。因此,变质花岗岩可能早期存在着这样的榴辉岩相峰期矿物组合Jd/omp+Q/CS+Phe+Ru+Gt+Or,这个组合由于后期的压力降低而退变为中低压的矿物组合。  相似文献   

6.
长江中下游花岗岩类地质地球化学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长江中下游安徽境内几个分区的花岗岩类进行了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和对比.结果表明,江南隆起区花岗岩类的岩浆来源于中地壳下部和下地壳上部,沿江(铜陵、安庆)隆起-凹陷过渡区和庐枞火山盆地凹陷区中性岩类的岩浆来源于下地壳中、下部,部分具壳-幔混合特征.本区岩浆活动时代均为中生代,岩体的形成与印支期陆-陆碰撞无直接联系,是印支期褶皱之后沿断裂侵位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南岭地区锡多金属矿床是由锡、铜、铅、锌、金、银(有时伴有铁、钨、钼)等成矿元素组合而成的,它分布比较广泛,是区内最重要的锡矿矿床类型。该类型矿床,与由钨、锡、铌、钽、铍(稀土)等成矿元素组合的矿床一样,常与酸性花岗岩体伴生在一起,因而长期以来中外许多矿床学家一直认为硅铝壳富锡带深熔作用形成的含锡花岗岩浆是原生锡矿(包括锡多金属矿床)的唯一来源。即其成因上与陆壳改造型(系列I、S型)花岗岩有关。本文根据区内与锡多金属矿床有关的花岗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并运用岩石中稀土元素定量模式的计算,首次提出区内与锡多金属矿床有关的花岗岩体是下部地壳玄武-安山质岩石和少量硅铝质岩石部分熔融,再经一定程度分离结晶作用演化后派生的酸性岩浆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两种主要过铝质花岗岩类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rba.  B 《地质科学译丛》1997,14(2):11-14
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到淡色花岗岩和富黑云母、含堇青石的英云闪长岩到二长花岗岩是两种不同的过铝质花岗岩类。它们可根据矿物、岩石组合及其在分异过程中过铝度的变化来加以区分。除极少数含白云母花岗岩类是由准铝质岩浆强烈分异或局部混染形成的外,大多数过铝质花岗岩类是由地壳岩石部分熔融所形成的。含白云母的花岗岩或富黑云母、含堇青石的花岗岩类的形成,不只取决于源区的性质,还受部分熔融的物理条件控制,其次采增厚地壳的  相似文献   

9.
大兴安岭东部花岗岩类锆石饱和温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振民  陈跃军 《世界地质》2011,30(2):162-172
通过对花岗岩锆石饱和温度的计算,求得大兴安岭东部不同时代花岗岩浆的起源温度,为探讨花岗岩的形成条件和构造背景提供重要信息。计算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地区早古生代花岗岩、部分晚古生代I 型花岗岩( < 300 Ma) 、晚古生代A 型花岗岩( 260 ~ 290 Ma) 属于高温花岗岩,高热的产生与造山后伸展构造背景导致的软流圈上涌/幔源岩浆的底侵作用有关; 部分晚古生代I 型花岗岩 ( > 300 Ma) 及侏罗纪花岗岩属于低温花岗岩,可能反映了一种有流体参与的与俯冲有关的构造背景; 白垩纪I 型花岗岩的锆石饱和温度与侏罗纪花岗岩基本相同,属低温花岗岩,其形成可能与流体的加入有关,流体可能来自古太平洋俯冲板片残留体; 而白垩纪A 型花岗岩属高温花岗岩,高热的产生可能与白垩纪时期板内伸展构造体制下岩石圈减薄导致的地幔岩浆底侵有关。  相似文献   

10.
大别山地区天堂寨花岗岩的侵位时代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天堂寨片麻状花岩,多数文献将其归属前寒武纪混合花岗岩。笔者认为是岩浆冷凝结晶产物,属Iu型花岗岩。其侵位时代为早白垩世。锆石一致曲线年龄为124.7Ma。岩体侵位以后,大别山地区的抬升速率不很快,平均每年抬升0.1mm。  相似文献   

11.
野外调查研究发现,东大别罗田片麻岩区广泛发育了轴面倾向SE的纵弯式褶皱,这些褶皱近平行于片麻理。整个罗田地区的片麻理显示它在区域上是一个SE-NW方向上的倒转背斜。三维有限应变分析发现,罗田片麻岩区在核部、翼部的不同位置既有挤压、也有拉伸变形,显示为纵弯式褶皱的成因机制。石英C轴组构显示,罗田片麻岩区主要遭受SE-NW方向上的挤压作用,并在中等温度的中上地壳环境下形成了纵弯褶皱。由片麻理显示的轴面SE倾向的褶皱形成于罗田穹隆形成之后,表明自罗田穹隆开始形成后,罗田地区乃至整个东大别又发生了一次较深层次的挤压作用。这次挤压作用促进了穹隆在早白垩世中晚期的快速隆升。  相似文献   

12.
大别山超糜棱岩脉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发育于混合花岗岩中的超糜棱岩脉,形成于晚白垩世晚期-早第三纪早期,这也是大别山体的主要形成时期,其上升速率约为0.23mm/a。  相似文献   

13.
依据在大兴安岭北部开展的1:20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调查项目所采集的岩石样品的元素分析测试结果,对中生代花岗岩类39种元素含量进行了统计,分析了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大兴安岭北部中生代花岗岩类元素的丰度值.认为大兴安岭北部中生代花岗岩类具有富钾酸性花岗岩和富铝中酸性花岗岩两种地球化学类型的特征,这些特征与中生代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15.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的变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至少经过5期变形。第1期产生于榴辉岩相变质前;第2期大致与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同步.岩石产生紧密同斜褶皱及榴辉岩相糜棱岩;第3期产生于超高压变质岩向中地壳折返的过程中,以榴辉岩的布丁化及基质的透入性剪切为特征;第4期主要形成剪切条带及伸展沿劈理.是大别山碰撞后差异隆升,岩层向南滑脱的结果;最后一期为脆性变形,岩层沿北东向断层产生左行平移。通过超高压变质岩的变形分析,可以了解超高压变质岩形成和折返的构造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16.
大别山石马地区榴辉岩P-T-t轨迹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大别山石马地区榴辉岩石榴石中包裹有与柯石英同期的绿辉石,据此,将这里的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划分为早期的柯石英榴辉岩阶段和晚期重结晶榴辉岩阶段。它们的P-T-t轨迹表明:产于片麻岩中的榴辉岩至少经历了两阶段的抬升过程:(1)在221Ma(印支期)时,由于陆壳俯冲所产生的大规模逆冲构造使其快速抬升;(2)在134Ma(燕山期)陆壳俯冲后的拉张抬升环境下,榴辉岩随山体一起缓慢上升。  相似文献   

17.
大别山辉石岩—辉长岩体的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3,自引:6,他引:37  
大别山北部祝家铺,小河口和椒岩三个辉石岩-辉长岩侵入体的锆石给出四个U-Pb谐和年龄,范围均在123 ̄130Ma之间,这表明这些基性/超基性侵入体是碰撞后成因的。由于白垩纪花岗岩脉普遍穿切这些辉长岩体,说明大别山垩纪大规模岩浆事件,是从深部地幔部分熔融开始的,其热动力可能源于地幔上涌。  相似文献   

18.
大别山东段榴辉岩的成分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葛宁洁  李曙光 《地质学报》1993,67(2):109-122
大别山东段北部和南部榴辉岩的矿物组成和形成的温压条件有明显差异。北部榴辉岩有两种产状:一种产于超基性岩体内,另一种产于片麻岩內;它们均为石榴石-透辉石组合,不含石英,形成温度为600—740℃。南部榴辉岩均产于大别群片麻岩或大理岩中,为石榴石-绿辉石组合,含石英,形成温度为650—800℃。这些差异反映了它们形成环境不同,前者可能是俯冲洋壳在较深部位变质而成,后者可能与俯冲陆壳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东秦岭花岗岩类元素丰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了东秦岭(东经106°30’─113°00’北纬32°40'─34°30')花岗岩类51个元素的丰度。花岗岩类总体化学成分特征偏基性,各构造单元花岗岩类的元素丰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基本反映了区域地亮的总体特征和区域地壳组成的不均一性,为区域构造-地球化学分区提供了正确的依据,同时,花岗岩类元素丰度特征较好地阐明了区域成矿作用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大别山核部罗田穹隆形成的构造及年代学证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构造学和年代学两方面论证了东大别核部地区罗田穹隆构造的存在及发育历程,揭示了穹隆形成于大约150~95Ma期间.穹隆不同部位广泛显示的顺片麻理的正向韧性滑脱构造以及由边缘到核部矿物的冷却年龄逐渐年轻,表明了穹隆的形成是顶托式差异隆升的结果.穹隆发育过程中还叠加了多种型式的韧性剪切变形,造成穹隆构造面貌的复杂性.这些运动型式主要有环绕穹隆的高角度左旋走滑,北东-南西向高角度左旋走滑以及沿麻城-药铺-青山剥离断层发生向北西的滑脱等.穹隆形成的构造背景与印支—早燕山期碰撞而加厚的大别岩石圈在燕山期发生拆沉并引起地壳的伸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