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内贸集装箱航线货流和GDP等数据,运用桑基图、VAR模型等方法分析2002—2019年福建沿海港口群内贸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态势、时空格局及其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交互响应关系。研究发现:福建沿海港口群内贸集装箱运输规模呈快速增长趋势,现已成为港口集装箱运输业务的重要构成;各港内贸集装箱运输业务发展态势存在明显差异,形成以厦门港为主、泉州港和福州港为辅的内贸集装箱运输空间结构;港口内贸集装箱货流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除莆田港外,其余港口的内贸集装箱航线数量与空间覆盖范围持续增加;港口内贸集装箱运输与地方经济发展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二者具有明显的正向交互响应关系,且最后都趋于平稳;港口内贸集装箱运输与地方经济发展对彼此方差分解的贡献率呈现增长态势,说明二者相互影响明显且趋于增强。  相似文献   

2.
基于烟羽模型的江苏港口腹地范围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烟羽模型对江苏各个港口的腹地在省内进行划分,在Arc GIS的可视化结果中,各个港口都有其明确的腹地范围,并且各港口所在的地级市是其腹地的范围之一。其中,淮安港的腹地范围分布最广,包括苏北地区12个县级市和市区;连云港港的腹地范围主要在连云港地区;苏州组合港的港区中张家港港、常熟港和太仓港三港也分别有其特定的腹地范围。结果显示:靠近江苏省地域边界的各个港口或港区的腹地范围主要以其所处地区为中心,向周边地区呈南北向延伸;位于江苏省内陆地区的港口或港区的腹地范围则以其所在县级市或市区为中心,向周边地区大致呈团状拓展。  相似文献   

3.
1990年以来东北地区铁路运输的空间极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修春亮  赵映慧  宋伟 《地理学报》2008,63(10):1097-1107
以运输区段为研究单元, 以区段客流密度、货流密度、区段长度为原始数据, 将1990 年、1994 年、1999 年、2000 年和2005 年的东北地区铁路运输区段划分加以统一。首先运用 GIS 技术分析铁路运输密度变化的空间特征; 然后通过计算基尼系数、泰尔指数、集中指数 和崔王指数, 分析各年度铁路客货流分布的空间差异和极化程度;最后比较哈大线、沈山线 和滨洲-滨绥线等铁路干线的客货运周转量及比重变化。研究表明: ① 20 世纪90 年代铁路客流的空间极化比较明显, 2000 年以后极化趋势变缓或有所逆转; ② 货流在上行方向(向中部哈大线方向、向南部关内方向) 有趋于极化的特征; ③ 不管客流分布的总体特征向极化或分散方向如何变化, 哈大线在东北铁路网中的地位都在持续加强, 哈大线以外地区客流分布 趋向均衡。1990 年以来东北铁路运输分布的变化支持这样的区域空间极化过程: 向哈大沿线 集聚; 东北地区地域系统的层级减少, 哈大轴带作为顶层结构对整个东北地区的控制范围和程度增加。东北地区铁路网的整体性和区域一体化程度加深。  相似文献   

4.
赵映慧  朱亮  马百通  许月  姜博 《地理科学》2020,40(10):1671-1678
基于中国省级行政区之间铁路货流数据(不含港澳台),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及GIS空间分析等对1998—2016年中国省际网络联系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1998—2016年中国铁路货流网络密度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② 中部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圈的省份在铁路货流网络中货运量处于领先地位,沿海省份之间铁路货运联系减弱;③ 山西和内蒙古在铁路货流网络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海南、西藏则在铁路货流网络中处于边缘地位;④ 广东密切联系华中地区和西南地区,西北省份相互联系及对外联系都较弱;⑤ 铁路货流网络中地域邻近性与经济联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凝聚子群的构成,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铁路货运的不断变化,铁路货流网络的凝聚子群增多,规模变小。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力度增强,招商引资规模增大,一些有识之士或热心者从“为了促进国际间的交流,方便中外游客观光游览”的角度出发,对地名管理部门提出了“在本市主要企事业单位(特指旅游景点、标志性建筑物)设立英文标识”之类的建议或要求。 此论(或相似的观点,还会经常出现)一出,作为地名管理的专管人员首先的反应是:企事业单位不是地名!但,那些具有特殊意义的企事业单位在地名学和行政管理中将这些有影响的(指范围大、历史久、产品出名、某标志物起指位作用的企事业单位,向社会开放、服务的台、站、港、场、厂、馆、院、园等…  相似文献   

6.
在定性分析了东北区经济发展与辽宁港口货流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用主成份回归分析的方法,进一步探讨了辽宁港口主要航线货流的变化趋势与东北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根据全球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数据,提取中国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进口原油的货流联系,并以此构建原油海运网络,利用显著流分析法和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计算中国进口原油海运网络货流分布格局的脆弱性。结果表明:中国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进口原油海运货流具有不均匀分布的特点,呈现明显的区域集聚现象。尽管中国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范围内的多数港口都存在货流联系,但主要联系仅依靠各海运区域内的少数核心港口,且区域货流分布脆弱度与集中度呈正相关。总体上看,在中国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进口原油海运货流中,各海运区域的货流分布格局与中国区域相比更为脆弱,且脆弱度由东向西呈“低-中-高”分布。  相似文献   

8.
高鑫  段德忠  高阳  修春亮 《地理科学》2021,41(2):302-309
利用2012-2016年每年10月份高速公路货车流数据,动态展示了重庆区县货流网络的结构演化,并利用空间回归方法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主城与万州是重庆市区县高速货流联系网络的核心部分.主城环带的地位最为突出,而以万州为中心,开州、云阳、梁平组成的“三角地带”的地位相对下降.②重庆区县货流关联网络的社团结构呈现主...  相似文献   

9.
港口腹地划分的腹地烟羽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近年来中国港口不断发展,竞争日益激烈,腹地重叠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明确港口所能吸引的腹地范围,对于港口和腹地的未来发展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有港口腹地划分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实现港口腹地的准确细致划分,不利于港口发展方向的确定。在分析总结现有方法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引入烟羽模型,提出了一种港口腹地划分的新方法——腹地烟羽模型,并对辽宁省各港口在东北地区的腹地范围划分进行了实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营口港的腹地有鞍山、辽阳、本溪、铁岭、抚顺、辽源、四平、吉林、长春,盘锦港的腹地有沈阳、通辽,锦州港的腹地有阜新、朝阳、赤峰,丹东港的腹地有通化、白山,大连港的腹地为东北地区的剩余城市。  相似文献   

10.
《地理教学》2008,(9):I0003-I0003
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属长江口典型的河口湿地。保护区位于上海市崇明岛的最东端,南起奚家港,北至北八激港,西以1968年建成的围堤为界限,东至吴凇标高零米线外侧3000m水线为界,仿半圆形航道线内属于崇明岛的水域、陆地和滩涂。面积为326km^2,其中自然保护区在堤外滩涂的面积共265km^2,  相似文献   

11.
闽东南经济、人口空间集聚和扩散的动力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闽东南经济、人口空间集聚和扩散的动力因素分析何承耕(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闽东南经济、人口空间集聚和扩散,是由各生产要素在区内和区际间的流动实现的。各生产要素流(货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在地域经济系统中的运动既受到系统内社会技术的条件、市场需...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港口经济腹地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建港口体系的研究,确定福州港和厦门港——福建省代表港口为研究对象,选取了空间运输联系、区位条件、运输距离、运输费用等指标,以GIS技术为支撑,定量地界定出福建省港口现状的腹地范围和空间分布情况,为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港口群,制定拓展港口经济腹地对策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福建港口体系的研究,确定福州港和厦门港——福建省代表港口为研究对象,选取了空间运输联系、区位条件、运输距离、运输费用等指标,以GIS技术为支撑,定量地界定出福建省港口现状的腹地范围和空间分布情况,为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港口群,制定拓展港口经济腹地对策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港-城界面的演变及其空间机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庄佩君  汪宇明 《地理研究》2010,29(6):1105-1116
港—城界面是水路运输相关活动地域与城市地域交互作用的区域,是港口与城市相互关系的一个特定滨水空间。作为各种社会力量和技术发展在特定空间地域的投影,港—城界面经历了一系列的空间迁移和形态演变。其空间迁移轨迹是由内城中心至内城边缘,再到远离内城的位置。在其生命周期的形成生长、成熟扩张、衰退废弃和再生复活各阶段体现了港城关系由共生一体、共同扩张、分离、最后再度整合的演变过程。以宁波为案例,分析了港—城界面的演变和空间机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江厦港区、江北港区、镇海和北仑港区所呈现的是商贸综合体和港城聚落、西式中心商务区和近代城市社区、临港工业综合体和物流园区等港-城界面空间景观形态的变化,再生后的江北港区则成为城市休闲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综合体。在港—城界面演变的历史进程中,运输技术与组织以及通讯技术变革是港—城界面迁移的主要引擎,劳动地域分工确定了港—城界面的产业和形态,再生动机更多地来自城市更新和政治经济需求,环保意识和立法促进了港城分离,制度变革是基础。  相似文献   

15.
陈小平 《热带地理》1989,9(1):67-73
沿海开发区经过四年多的建设,初步形成了吸引外商投资的“小气候”,但沿海开发区要在国内外激烈的经济竞争中发展,必须进一步提高开放度,借鉴经济特区、国外一些办得比较成功的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的经验,实施类似自由贸易港的政策,完善自由投资、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的市场体系。沿海开发区拥有优越的经济地理条件,具有实施这一政策的客观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医疗设施可达性模型中端点吸引的影响因素检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引入出租车GPS数据对医疗设施端点特征指标、服务端特征指标、环境要素指标等进行检验,衡量这些指标对医疗设施端点吸引量和主要服务范围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医疗服务利用符合距离衰减规律,1.5 km内人数最多,超过1.5 km,随距离增加出行人数逐渐减少;医疗设施吸引量受医院规模、所在地区人口数量的正向影响,主要服务范围受到所在地区人口数量的负向影响,其他指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中国集装箱港口体系的空间结构与竞争格局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曹有挥  李海建  陈雯 《地理学报》2004,59(6):1020-1027
集装箱港口体系的空间结构演化与竞争格局变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互为因果。作者对近10年中国沿海集装箱港口体系的空间结构演化与竞争格局变动进行定量测度。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 (Hirshmann-Herfindahl index) 计算表明:集中化在整个港口体系空间结构演化中已经显现;但集中化过程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港群内差异明显,且在不同时段上呈现出一定的波动。偏移-分享分析 (shift-share analysis) 显示:整个港口体系内的箱源偏移增长量一直很大,这既反映在3大港群之间,更反映在各港群内各港口之间;珠三角港群始终正偏移增长,环渤海港群一直负偏移增长,长三角港群先正偏移增长后负偏移增长;上海港在1995~1998年曾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正偏移增长,但在其他两个时段则为负偏移增长;深圳、宁波2港始终正偏移增长,且偏移增长量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18.
已有文献中有关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研究侧重于分析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产生何种影响,却忽视了这些影响在不同区段存在差异。以武汉市地铁2号线为例,按照武汉市道路环线范围将地铁2号线分为内环以内、内二环之间、二三环之间、三环以外4个区段,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从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分析轨道交通对不同区段土地利用影响的差异性。其中,时间尺度的分析从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程度变化和变化的空间差异三方面展开;空间尺度的分析从土地利用功能、结构和形态三方面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轨道交通对不同区段的土地利用影响存在差异,表现为对城市外围地区土地利用的影响大于城市中心地区。分析其原因在于轨道交通对城市外围地区区位条件的改善作用明显,吸引商业、住宅等用地的集中导致其土地利用变化较大,而城市中心地区则相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陆口岸城市外向型腹地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周一星  张莉 《地理科学》2001,6(6):481-487
开放条件下,口岸城市是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枢纽。以全国局级海关所在城市为主要口岸城市,利用1997年局级海关和出口货源地、进口目的地之间的进出口额资料,对外贸货流的区域特征、口岸城市外向型腹地范围进行了研究。基于口岸城市腹地交织的特点,进行了辽中南、京津唐秦、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山东半岛和福建沿海口岸城市群的组织。以口岸城市群为核心,全国分类东北区、黄河流域区、长江流域区、华南区四大对外经济联系区和山东、福建两个较小的对外经济联系区。在沿边地区形成以陆上联系为主要方向的沿边对外经济联系区。  相似文献   

20.
中心地理论     
我们已看到,客观世界中的有些居民点变成了中心地,这些中心地为其周围地区提供货物和各种服务。当然,不同等级的中心地其影响范围的大小也不同。一般来说,中心地为其周围地区提供的货物越多,服务的范围越大,则所要求的门槛人口越多,吸引和影响的范围就越大,中心地的等级越高;反之,提供货物和服务越少,则所要求的门槛人口越少,吸引和影响的范围就越小,中心地的等级越低。由上述思想出发,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首创了中心地理论。他对德国南部进行了研究和考察后发现,在城镇居民点的空间结构和城镇与农村的关系上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