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砂质海岸近岸地形动力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砂质海岸近岸地形动力过程的时空多尺度特征及其复杂性,概述了国内外在近岸表面波变形数学模型、长重力波、近岸环流和海滩-碎波带地形研究方面的进展,并简介了笔者等在海滩中、小尺度地形动力过程和海岸长期变化方面的一些研究实例,最后概括了未来需优先探索的地形动力学问题和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3.
4.
5.
烟台附近海岸风沙地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对烟台附近海岸风沙分布、风沙地貌类型及地貌发育过程进行了探讨。指出全新世海岸变迁是海岸风沙地貌发育的基础,6000aB.P.以来有5个风沙堆积期,前4个风沙堆积期与4个海平面下降期一致,第5风沙堆积期与小冰期一致。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北平原及毗邻地区古水文网变迁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东北平原及毗邻地区黑龙江中游的第四纪水文网变迁与时代。首次完整、系统提出下松花江溯源侵蚀切穿佳~依分水岭,袭夺了上松花江、牡丹江形成松花江的袭夺水系。黑龙江中游由于三江平原平均每年以1~6 mm速度下沉,下黑龙江溯源侵蚀,切穿了中俄境内的小兴安岭,形成萝北—嘉荫峡谷,袭夺了上黑龙江、结雅河和布列亚河,形成黑龙江袭夺水系。根据依兰达连河煤矿钻孔岩芯岩相分析,发现在古近纪和新近纪时在达连河—祥顺地区有一古大湖,上松花江和牡丹江流向该大湖,沉积了厚700~1000多米的湖河相碎屑岩含煤地层。后因伊通—依兰裂谷上升,下松花江溯源侵蚀,袭夺了流向该大湖的上松花江和牡丹江。所以松花江和牡丹江从来没有向西流向松嫩平原。松花江和黑龙江袭夺水系的形成时期是在上新世末—早更新世初。此后,松辽平原偏西区域从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末形成古大湖,周围河流流向该大湖,呈向心状水系,从松辽平原湖相黏土层分布和古地磁测年确定,至中更新世末该古大湖衰亡。晚更新世以来松辽平原进入河流发展时期,松辽分水岭缓慢上升,并不断北移。黄、渤海在20年内下沉了60 mm,辽河溯源侵蚀,袭夺了东、西辽河。从此形成了辽河与松花江水系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7.
林雪美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7,9(2):27-31
本研究以台湾西部30个主次要河川的河口地区为研究对象,其河口堆积形态依堆积规模与位置,可概分为两岸沙洲型、左岸沙洲型、右岸沙洲型、没口沙洲型、扇状堆积型、宽阔滩面型及较少堆积型等七类。藉由定性比较与定量分析等方法,期以地形学的研究观点,达到了解河口地区地形特性、海陆交互作用与河口堆积形态之相关的目的,俾提供为河川下游平原开发利用之参考。 相似文献
8.
EOF分析在海岸地貌与沉积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海岸地貌形成演化的过程和机制是当今海岸地貌与沉积学研究的核心任务.但是,对于海岸带这样高维数非线性系统行为的认识与研究还很有限,因而预测海岸地区地貌演变与沉积物输运就变得比较困难,尤其是动力数值模型在较大时空尺度上的模拟并不理想.数据驱动模型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并且在数据驱动模型构建之前,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技术能够有效提取、定量表达数据中的主要型式与它们的时空演变,以及不同型式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的.这不但有助于构建数据驱动模型进行模拟,更有益于理解这些主控因素是如何影响海岸地貌演化的.进而不断丰富对于海岸地貌演化的过程与机制的认识.故本文在系统整理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首先简要介绍了EOF分析的基本原理.然后从砂质和淤泥质海岸剖面的时空变化特征、河口近岸海底冲淤变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和预测、海岸海洋地区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和输运等几个方面综述EOF分析在这些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同时比较分析研究实例中的问题,进而分析当前研究中的不足,提出应该主要从提高海岸地貌与沉积数据的野外获取手段与时空分辨率,拓宽可供EOF分析的时间或非时间序列的数据类型:深人挖掘EOF分析结果所显示出的海岸地貌与沉积现象中的物理过程与机制.以期为特定时空尺度的海岸地貌与沉积数值模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多与其他线性或非线性分析技术联合使用以作深入分析解释或模拟这三方面来做进一步改进,为实现EOF分析在海岸地貌与沉积学研究中的深入应用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北平原西部沙漠化现状、成因及其治理途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中国东北平原西部土地沙漠化, 不仅影响该地区农、牧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而且已危及人民的生存。该地区科尔沁沙地土地沙漠化每年以1.5%~3.7%递增速度发展。沙漠化的形成有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原因。该地区沙漠化发展具有脆弱性、可恢复性和可逆性的"三性"特征, 以及生态环境恢复的时间周期。并根据长期以来沙漠化整治试验示范成果, 加以集成优化, 提出一整套符合该区沙漠化综合治理的技术和模式, 有的技术已被当地政府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12.
海岸沙丘发育机制之研究现状评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主要综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海岸沙丘发育机制的研究成果。初步认为,海岸沙丘发育于各纬度,以沙源丰富、风况适宜和沙汇充足的海岸带最完好,分布在风暴浪作用的最高位置或最大天文潮线之上,是海滨-沙丘动力系统与陆地地表能量与物质交换的承载体。在发育过程中,沙源、波浪能量、风速、风区长度起决定性作用,海滩坡度、沉积物粒径、颗粒间的黏结力、空气密度、植被盖度等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各种动力-地貌系统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下,沙丘的形态和规模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发育状态。根据研究现状,展望了我国海岸沙丘的研究方向与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夷平面研究的新进展—吴忱等著,华北山地地形面、地文期与地貌发育史》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夷平面的研究是地貌学理论、古环境学和地球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寻找某些矿藏也很有意义.在我国,夷平面在华北山地广泛发育,是研究的发祥地.20世纪初就有中外地学家不断发表论著,并且将研究逐步扩及到西北和西南地区.50至60年代,关于夷平面研究逐渐稀少.70至90年代中期,夷平面的研究几乎成为空白,只在其它研究项目中捎带涉及.夷平面研究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一是未能找到确切的断代证据以定出夷平面的形成时代;二是未能开展大范围的连续追溯、调查和制图,进行夷平面的分级、对比和查明区域变化;三是对夷平面研究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缺乏深刻理解.其中,难度最大的是夷平面的形成时代鉴定、分级与对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