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土样室内理化分析以及有关资料整理结果,阐明了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土壤类型和理论化性状。此外还讨论了该保护区土壤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
海南地带性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海南地处热带,地带性土壤有砖红壤、燥红土和山地赤红壤、山地黄壤等。其平均含量Cu19.50mg/kg,Pb72.57mg/kg,Zn41.78mg/kg,Ni33.19mg/kg,Se0.272mg/kg。山地赤红壤和山地黄壤铜含量偏低,铁质砖红壤铅含量偏高,其他各类土壤各元素含量正常。玄武岩上的土壤Cu,Pb,Zn,Ni,Se的含量都较高。母质是影响这些元素含量及其地理分异的首要因素,其次是气候和元素自身性质,在雨量较少的西部和西南部地区Cu,Pb,Zn含量相对较高,在雨量较多的东南部和中部地区相对较低,而Ni,Se则相反。土壤腐殖质、土壤质地和土壤化学成分组成等对微量元素含量及其地理分布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综合分析各成土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划分了保护区的土壤类型,借助ARC/INFO软件,编绘了1∶5万土壤分布图,应用山地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有关原理和方法,定性、定量分析了土壤的发育和空间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保护区发育有黄棕壤等7个土类,暗黄棕壤等9个亚类;(2)土壤发育主要表现为土壤类型之间的垂直演替和在同一土类的分布地域内,不同发育阶段的土壤同时并存;(3)土壤的空间分异格局表现为垂直带分异和地域性组合2个序列。山地地形是引起土壤发育及土壤类型产生空间分异的根本原因;(4)从数量结构来看,优势土壤类型为棕壤,林线以下至海拔3 300 m范围内的亚高山草甸土和暗棕壤的破碎化程度高,交错分布特征突出。  相似文献   

4.
殷秀琴  薛文丽  马辰 《地理科学》2016,36(7):1106-1114
于2014年春、夏和秋季对长白山玄武岩台地原始针阔混交林、次生针阔混交林、次生落叶阔叶林及耕地土壤动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型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春季次生针阔混交林为最高,夏季和秋季原始针阔混交林为最高,耕地在3个季节均为最低;中小型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春、秋两季原始针阔混交林为最高,夏季次生针阔混交林为最高,耕地在3个季节仍为最低。根据一维方差分析可知春、夏、秋3个季节原始针阔混交林、次生针阔混交林和次生落叶阔叶林土壤动物类群和平均密度均显著高于耕地(p<0.05);而各生境土壤动物的类群和平均密度季节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各生境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呈现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土壤温度、速效P、有机质和土壤湿度的变化是影响长白山玄武岩台地土壤动物多样性地理分布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5.
中越边境分水岭自然保护区有五个土类,即: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它们按海拔由低到高,依次更替,山体的西南坡为迎风坡,东北坡为背风坡,各土类的界线前者比后者稍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特征,于2011年5月、7月和9月,对该保护区沼泽土壤动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在该保护区的4块采样地中,共获得土壤动物38类2 122只,隶属于3门7纲16目27科,优势类群为甲螨亚目和双翅目幼虫。总体上,油桦(Betula ovilifolia)—臌囊薹草(Carex schmichtii)沼泽和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薹草(Carex sp.)沼泽的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量和密度高于臌囊苔草沼泽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臌囊薹草沼泽,仅油桦—臌囊薹草沼泽的大型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季节差异;各采样地的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数量无显著差异,油桦—臌囊薹草沼泽的中小型土壤动物的密度最高,油桦—臌囊薹草沼泽的中小型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在春季最高、夏季最低,其他采样地都是春季最高、秋季最低;各采样地土壤动物类群数量和密度都有明显表聚性。生境差异对土壤动物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哈纳斯自然保护区地衣生态地理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 1985年以来实地考察的基础上 ,对保护区自然地理条件和地衣生长发育的地理背景进行了分析 ,对地衣植被的生态地理分布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地衣植被进行了生态分类。  相似文献   

8.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高级单元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子同  陈鸿昭 《地理科学》1996,16(4):289-297
本文着重探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高级单元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已确立的14个土纲中,有6种呈现出规则性连续分布,还可以划分出干旱、干润和湿润三大系列的土壤,其它8种构成地域性间断分布。此外,在山地还表现出土壤垂直分布。  相似文献   

9.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地衣生态地理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5年以来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保护区自然地理条件和地衣生长发育的地理背景进行了分析,对地衣植被的生态地理分布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地衣植被进行了生态分类.  相似文献   

10.
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及其生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本研究小组多年来对我国南部近20个省、市(区)的调查,结合前人的文献资料,编制了蜈蚣草在中国的分布图,总结了蜈蚣草对日照、水分、热量和土壤等因素的生态适宜性。研究发现,蜈蚣草在中国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地区。蜈蚣草生长需要的水热条件为:年均温高于10℃、1月均温大于0℃、7月均温大于20℃、≥10℃积温超过3800℃、无霜期不短于200天和年降水量大于500 mm。冬季的低温(1月均温和无霜期)可能是蜈蚣草进一步向高纬度分布的主要限制性因素。蜈蚣草对土壤pH的适应范围较宽。本研究结果为蜈蚣草的引种及其在植物修复中的潜在应用价值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马鬃岭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28科、55属、89种,本文论述了马鬃岭蕨类植物的基本特点和分布规律,并根据用途将区内的野生蕨类植物划分为7类,即药用资源、观赏资源、工业原料资源、指示资源、食用资源、编织和包装资源、饲料和绿肥资源。文章最后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马鬃岭蕨类植物资源的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作者总结了横断山区植物分布和栽培的特征:1.某些作物种植上限可达很高的海拔高度。例如:云南省丽江地区水稻种植的上限可达2500m以上;西双版纳南坡的橡胶树林分布超过海拔1000m;柑桔最高种植海拔在四川省巴塘县苏龙洼乡可达2400m。2.一些地方某些作物的产量明显较高。例如:大理市(20°N、100°E,2000m)水稻产量可达15t/ha;丽江县小麦产量高达1 t/ha。3.不同地带性的植物可在同一海拔高度上的某些地点良好地共生在一起。4.冬季经常出现的逆湿,使植物分布倒置现象显著。5.一些热带植物(例如芒果)在横断山较高纬度(22°—27°N)地区生长发育良好且产果甚丰,不象中国东部较低纬度(19.5°—23°N)地区那样不产果或产果少。作者并认为,横断山区是茶和柑桔的发源地或发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13.
九华山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根据多年调查结果,从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几项重要指标,定量分析,探明了九华山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异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基诺山林地环境及鸟类分布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增加,自然环境条件也在改变;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突出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基诺山(又称攸乐山)林地及农作区鸟类多样性的变化,以探索地方民族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的矿物组成,由山脚到山顶,2∶1型粘粒矿物和结晶态氧化铁矿物渐增,高岭石渐减;粗粒矿物以石英为主,其次是云母或叶腊石,并伴有钾长石、高岭石或蛭石。0.1毫米以上粒级全部由原生矿物组成。  相似文献   

16.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及其保护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朱颜明  王宁 《山地学报》1999,17(4):353-357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属世界自然保留地之一的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它以其自然资源绚丽,生物种源丰富,生态系统完整享誉全世界。曾以独特的“天然”“原始”状态,成为环境背景研究监测的理想场所,旅游资源开发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同时也造成保护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区内开展旅游必须遵循适度开必,合理保护的原则,强调生态旅游,妥善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应尽快制定自然保护区环境规划,进行有效环境综  相似文献   

17.
皖西山区海拔均≥ 1 0 0 m,最高峰白马尖海拔 1 774m.区内曾水土流失严重 ,面积达 4931 km2 ,占全区面积的 60 % .1 983~ 1 994年经综合治理 (特别是小流域综合治理 )后 ,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 1 0 62 km2 ,得以初步控制  相似文献   

18.
衡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中动物群落研究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王振中  张友梅 《地理学报》1989,44(2):205-213
作者通过一年的定位实验研究,初步阐明了衡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中动物群落的基本状况。共获得土壤动物30类,隶属于4门11纲,其中弹尾类、蝉螨类和线虫类为优势类群,占全部土壤动物捕获量的92.88%;平均土壤动物密度为67.27万个/m~3;地带性常绿林下发育的黄棕壤中土壤动物密度高达100.47万个/m~3,其次为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土壤动物主要分布于森林凋落物层和土壤的腐殖质层中,向下急剧减少;在山地土壤垂直带上,土壤动物随海拔高度而变化。  相似文献   

19.
西藏色季拉山土壤的性状与垂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季拉山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部,是西藏主要林区之一。由于气候和森林的垂直变化,其山体土壤类型的垂直带谱较为明显,基带为山地棕壤,往上依次为山地酸性棕壤、山地漂灰土、亚高山(灌丛)草甸土(黑毡土、棕毡土)、高山草甸土(草毡土)和高山寒漠土,并且东西坡呈对称分布。在分析了各类土壤的特征之后,讨论了土壤质地、有机质与养分、pH值、交换性能及化学组成的垂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